第三十六章:哈哈书包作坊(5)(1/1)

“我们能扩展其他村子吗?”段楠楠提出自己的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了段楠楠一个人身上,看的段楠楠手脚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才好,她红着脸,等待着众人的结果。

李雨蔓微微笑了,轻声说道:“我看这个方法很好。”

“我觉得也可以。”郑多福竖起大拇指,无声的夸赞着段楠楠。

段楠楠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轻松了起来。想到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更觉得自己很聪明,简直棒棒哒。

“恩,这件事儿交给谁来办呢?”钱不待提出新的问题,他环视了一圈,首先排除了年纪最小的陆小攸。

无论怎么看,陆小攸都是一个孩子,不适合出面做这样的事儿。

“我娘是村长夫人,她以前很喜欢和村长夫人打交道,她应该能出面带着附近几个村子的村长夫人一起做这件事儿。”段楠楠主动将自己的优势提出来。

说起来,站在这儿的人,除了李雨蔓的人脉不在这儿,陆小攸没有人脉,其他的人都有各自的人脉,恰好都能提供帮助。

郑多福道:“我娘家是小镇上的,虽然不是什么有名气的人,但是我父母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是在小镇有名的好人。他们帮忙去找小镇上的妇女,没几个会反对的,这件事儿就交给我来办。”

“好,段楠楠和村长夫人去找附近村子的妇女们一起缝制书包,我娘子去找我的岳父岳母大人,我去找几个大点儿的地方,找一批人,建立一个大点儿的厂子吧。”钱不待早就想建立一个厂子了。

每天都在周家的院子里做工,平日还好,若是遇到刮风下雨的,压根就没有办法工作。

周家的房子太少,容纳不下这么多的绣娘。

建立工厂,势在必行。

陆小攸欣慰的点头,微笑着看着一圈子的人。

终于,她们也要动脑子想事儿了,不用她一个人动脑子了,很欣慰有没有,非常开心有没有,非常快乐有没有。

陆小攸看着每个人都忙着手里的事儿,她却再次的闲了下来,她发现自己年纪小,还是很有优势的。

只是,有些人会觉得她年纪小,做事儿不靠谱,也不愿意和她合作,这倒是令她最为头疼。

不过,很快她就想明白了,

反正她年纪就只有十四岁,还是一个女孩子,走到哪儿都会受到人的排挤。

时间久了,她就习惯了。

天空挂着太阳,阳光微灼,她拐了弯,回到了周家,进入了自己的房间里。

正巧,自从她创办了书包厂后,家里的女孩子们也纷纷投入缝制书包中去了,她反倒独霸这间屋子里。

她拿出账本,走到了窗户台下,窗户台下放着一张书桌。

自从有点儿小钱后,她就将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了。

周家也颇为有了景贤村第一大家的样子。

她房间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新的,就连几个丫头的衣服,鞋子,头饰品都是新的。

她坐在书桌前,撩拨着算盘,又准备了一个出勤账本,算了每个人这个月的月薪是多少钱,又特意算了段楠楠一干人等的月薪是多少。

她将所有的成本全部除掉,最后是自己的月薪。

陆小攸忙碌了一个下午,总算是算了清楚,看着账本上的字数,也吓了一跳。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算账了,简直是见钱眼开的小地主婆。

“一千两银子,一个月?”陆小攸喃喃自语,她简直无法相信自己会在一个月创造出这么多利润。她一直都以为自己是在赔本,不过是赚个辛苦钱。

她开拓市场的步伐很快,非常的快,这其中所需要的花销也很大,她一度以为自己不赔钱就好了。

这会儿算下来,她净盈利一千两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一千两,这是普通农民土里刨食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啊!

陆小攸又算了即将投入生产的人工费,物料费,场地费,建厂费……陆小攸算完之后,瞪着字面上的账目,一阵儿苦笑。

“一两银子?!搞什么啊?!”陆小攸脱口而出,这简直超出她心里预期了。

方才是一千两银子,转眼就花掉了,这也太不经花了吧!

陆小攸苦着脸,欲哭无泪。

可是没有办法,她要开拓更多的市场,所需要的金钱必然是不少的。这点儿钱的投入,才能换来更多的回报。

陆小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当做自己从来都没有拥有过这一千两银子,就当做自己是送给别人当礼物了。

她带着账本,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的绣娘全部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纷纷看向她。陆小攸喊了一声,一旁的人就搬了凳子和桌子过来。

陆小攸坐了下来,将账本放在桌子上,她的书包里放着的全部是零碎银子。

“大家停一停手里的工作,来排队,一个个站好,我根据你们的出勤情况,缝制的书包数量,发你们这个月的工钱。”陆小攸笑嘻嘻的说道。

到了发工钱的日子,每个人都热情的涌了上来。

陆小攸摆摆手,找了两个人维持秩序,她一再强调要想早点儿拿到自己的工钱,就乖乖的排队站好,大家都能快速的领到自己的工钱。

“张家大嫂,您出勤29天,请假一天,绣了300个书包,总共是一两银子又三百文钱,您拿好~”陆小攸抬起头,看了张家大嫂,又核对账本,这才将钱给了张家大嫂。

张家大嫂摸着递给她的一两银子,笑的合不拢嘴,一个月赚一两银子,可比她在家绣花,浇菜,锄地,种地要强太多了。

她计划好了,等到一年后,存十几两银子,给儿子盖个新房,娶个媳妇!

陆小攸根据花名册,一一发了工钱,整个周家院子里充斥着幸福和笑容。她跟着笑了起来,虽然一口气拿出去了很多钱,但是她很满足。

没有舍,哪里有得。

她的财富全看这群绣娘的帮忙,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啊。她还得再努力一把,争取让每个人赚更多的钱,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傍晚的时候,陆小攸才将钱都发完了。最后一个绣娘离开了周家后,段楠楠带着村长夫人也回来了,陆小攸瞧着她们高兴的模样,就知道事儿成了。

隔天,郑多福也是一脸喜悦的来到周家,报告着好消息。

随着一起来的钱不待也是很高兴,他和陆小攸商议着买下两块土地,分别在小镇建立一个书包厂,方便小镇的人来回走动,甚至将他的岳父岳母提拔成为负责人。

接着,他们又在几个村子的中间找了一块空旷的土地,建立一个最大的书包厂,方便附近几个村子进入书包厂工作。

这里的负责人依旧是郑多福和段楠楠。

“好,这两块地的新建工作就交给你了。钱先生,这件事儿得尽快,咱们的时间不多了,你多请几个师傅,一起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建立好两个厂子。”陆小攸道。

钱不待点头。“放心吧!”

十天之后,两个新厂建成。

周家备着十几挂的炮仗,伴随着一路吹吹打打,来到了新的厂房。

陆小攸抬起头,看着新厂房上题的四个大字:哈哈书包。

这是她请小镇书院里的院长提的字,院长德高望重,早年中了举人,本该有很好的仕途,却讨厌官场的尔虞我诈,最后决定当个教书先生。

书院的院长颇为有傲骨,陆小攸去拜托他题字的时候,书院院长是不乐意的。

后来,陆小攸打听到院子喜欢养鸟。

她就送了几只讨喜的鸟,这才让院长松了口,提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