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通房后我跑路了 第52节(1/1)

铺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儿子在另外一条街做瓷器生意,目前这处原本是老宅,铺子面积不大,但胜在地段不算偏僻,里头的陈设也干净。

夫妇俩原本是卖的早食,但生意差,再加上年纪也大了,自家大儿子又让他们去隔壁街帮衬照应,这才想着把铺子出手。

当时她们过来两口子也在,程大娘把宁樱的情况同他们说了一番。

朱婆子上下打量宁樱,试探问:“姜娘子若租去,打算做什么营生?”

宁樱回道:“我打算做暖锅,那个方便。”

老两口对视,周老儿好奇问:“做哪样暖锅?”

宁樱笑道:“东西可多了,鸡鸭鱼羊都可以,涮烫时令菜蔬,有什么吃什么,不用大锅小锅折腾,东西也出得快。”

程大娘道:“你若是开出来了,我定会来捧个场。”

宁樱:“那敢情好。”又道,“周老爷子家的铺子挺好,就是一年五贯不便宜,我千里迢迢来投奔,沿途花费不少,只怕是租不起的。”

朱婆子道:“姜娘子若是愿意,我们的老宅也可让一间屋子给你住。”

周老儿坚持道:“五贯钱,一厘都不会少。”

宁樱没有说话,只打量周边环境。

她是非常抠门的,现下只是尝试,能不能成还是未知数,一下子就在铺子上投五贯钱,肉疼。

程大娘见她意愿不强,便带她去寻第二家铺子。

二人离开后,朱婆子跟周老儿讨论起暖锅来,朱婆子道:“我看整个永来坊都没见几家有做暖锅的,那姜娘子到底是门外汉。”

周老儿:“这可不一定,图新鲜。”又道,“我倒是对她所说的暖锅有点兴致,就是不知她的手艺如何。”

朱婆子知道他还不死心,劝道:“大郎已经说过好几次让你过去了,那边经营好,也需要帮衬着些,老宅这里租出去一年下来也有收入,总比你瞎折腾强。”

周老儿闭嘴不语。

另一边的宁樱接连看了两家铺子都不太满意,要么太大,她租不起,要么就是太窄小。她把自己落脚的地方同程大娘说了一下,让她有合适的再找她,程大娘应下了。

殊不知周老儿把暖锅给惦记上了,没过两天又主动找到程大娘,打听宁樱的下落,想试试她的手艺如何。

如果宁樱手艺确实可行,便琢磨着商量两家能不能合个伙。

他出老宅铺子,宁樱出手艺,利益对半分。再加上他们周家是当地人,不至于她这个外来者被欺生。

第37章 宁樱立足 自恋狂顺藤摸瓜

这样辗转几番, 宁樱听过程大娘的传话后,经过仔细思考,觉得可以尝试, 便又去了一趟石桥街。

周老儿见她愿意过来非常高兴,说道:“我这铺子其实是不想转手的, 舍不得。”

宁樱笑道:“那周老爷子何故寻了我来?”

周老儿:“老婆子催着我去大郎那边, 铺子里也忙,得去照应着。”又道, “我听姜娘子说想做暖锅,生了几分兴致,便想尝尝你的手艺。”

宁樱爽快应道:“不知周老爷子想尝什么锅子?”

周老儿:“你都会些什么?”

宁樱一本正经道:“酸笋炖鸭、乌鳢锅子、猪肚老母鸡、毋米粥……都可。”

周老儿想了想,“那便试一试乌鳢。”

宁樱:“那就做乌鳢。”顿了顿, “我就贪图省事,一个人在庖厨花样弄多了忙不过来, 锅子却简单,每天到点熬一锅浓汤搁那儿, 备好菜蔬, 一口陶锅,一个红泥小火炉,几块炭,齐活。”

一旁的朱婆子笑道:“这确实省事儿, 菜蔬都丢筲箕里送上来就打发了,不用七碗八盘的折腾。”

宁樱:“就是这个理。”

她健谈,能说会道, 把熬乌鳢锅子的食材同周老儿说清楚后,周老儿亲自去采买,朱婆子则留在铺子里同宁樱闲聊。

知道宁樱是寡妇被夫家赶了出来, 朱婆子道:“一个女郎家在外讨生活总是不便,也亏得你有胆量。”

宁樱乐观道:“嗐,朱妈妈言重了,我无儿无女的,娘家也靠不上,总得求生路。”又道,“更何况我样貌糙,没几个郎君瞧得上,总得想法子把日子过下去。”

朱婆子道:“姜娘子勿要妄自菲薄,这天底下只有娶不到媳妇儿的男人,没有嫁不出去的女人。”

宁樱咧嘴笑了起来,觉得这些人实在得可爱。

那周老儿办事也利索,很快就买了两条乌鳢回来,还有一些时令菜蔬。

瞧着木桶里的两条乌鳢,肥美鲜活,宁樱笑眯眯道:“有劳周老爷子了。”

周老儿兴致勃勃道:“姜娘子做主厨,我二人给你打下手,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

宁樱:“那敢情好,我就不客气了。”

她麻利地把两条乌鳢拿到后厨宰杀,下手熟练,只需用一双筷子就把活蹦乱跳的乌鳢摆平了。

见那筷子从嘴插在鱼腹里,朱婆子道:“看来姜娘子还是个行家。”

宁樱忽悠道:“跟婆婆学的手艺。”

乌鳢黏液多,不易处理,需用帕子裹到鱼身防止打滑。

去鱼鳞、开肠破肚、取鱼鳃、剔脊椎骨斩段,一系列动作都不带喘气儿的。

朱婆子这回是彻底信她有点功底了。

备好鱼头和主骨,宁樱先取熟猪油煎制鱼头鱼骨,使其被煎得两面焦黄,才舀水入锅。

用大火将水烧沸后才转移到专门炖汤的瓦罐里熬制,这个时候再加入去腥的姜片、红枣,小火慢炖。

老两口在一旁帮忙洗菜蔬,宁樱跟他们说涮烫黄花菜滋味更佳。

周老儿选了不少自己爱吃的,因是鱼米之乡,鲜虾也比京中便宜不少,宁樱做了不少虾泥丸子。

他还买了不少炸豆泡。

二人处理菜蔬时,宁樱则片鱼片,薄如蝉翼,每一片都呈透明状,形态相当,色泽洁白中带着十字花。

她仔细将鱼片摆盘,就像以前伺候李瑜那般精致赏心悦目。

待她把两条鱼的鱼片处理好后,她又问坊里最好的清酱是哪家,因为蘸料的清酱是灵魂。

周老儿一下子从储藏室给她取了三坛来,仔细介绍了一番。

宁樱一一尝试,最后选了不会掩盖乌鳢鲜味的清酱,她还是觉得跟李瑜偏爱的朱记清酱差了些。

按往常,她调制了三种口味的蘸料,蒜末葱花少不了,还要添点胡麻油。

瓦罐里的鱼汤被熬煮得奶白鲜香,因用熟猪油煎制,闻起来分外浓郁。

看汤色差不多后,宁樱添入适量的细盐,枸杞和胡椒提味。

周老儿好奇地尝了尝那汤,入口委实鲜甜,很合当地人口味。

宁樱说道:“若是秋冬吃乌鳢暖锅,添入党参,最是滋补。”

周老儿点头,“党参好。”

红泥小火炉里的炭块已经备上,朱婆子取来一口陶锅,宁樱把瓦罐里的鱼汤舀到陶锅里,炭块很快就燃起,陶锅里的汤汁开始翻滚。

宁樱给二人盛了一碗汤,撒了丁点葱花,说道:“二位先尝尝这汤如何。”

朱婆子取汤匙舀了少许吹冷入口,那汤色奶白,滋味鲜甜,咸度适中。

看她制作简单,但熬制出来的味道却好。

“我瞧你都没放什么料,味道却出挑。”

宁樱笑道:“乌鳢本就鲜美,讲究原汁原味更佳。”

周老儿点头,“这话我是赞许的。”

他用了半碗汤,连连说好。

宁樱又动筷替二人涮烫鱼片。

那鱼片透薄,只需在汤水里滚两下就可捞出。

她分别让他们尝试三种蘸料,周老儿对酸辣口有兴致,尝了一片酸辣味的。

鱼片细嫩爽滑,鱼皮有韧劲,且无刺,蘸酸辣口吃进嘴里,别有一番滋味。

朱婆子则喜欢清酱口的,她的口味跟李瑜差不多,喜食清淡。

也亏得李瑜那挑剔的胃口造就出宁樱的好手艺,他若说满意的东西,呈上来总能让人信服几分。

老两口用过鱼片后夸赞连连。

宁樱这才面露笑容,跟他们讲涮烫鱼片的技巧,须臾即可,不宜过老。

朱婆子满意道:“这暖锅好,老少皆宜,最适宜咱们当地人。”

周老儿:“辣口的也好,蜀地人喜爱。”

朱婆子高兴道:“改日也让大郎他们尝尝。”又道,“姜娘子有这般好手艺,何愁讨不了生活。”

周老儿一边涮烫鱼片,一边说道:“姜娘子这手艺确实甚妙,今日既然能碰上,也是缘分。”

宁樱笑眯眯道:“周老爷子抬举了。”

周老儿摆手,“一个在外讨生活的妇人总归不易,先前我和老婆子商量过的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你若有这个意,咱们就把铺子给你,老宅你也可以入住,有个落脚的地方容身。

“至于铺子经营的钱银则对半分,我们两口子提供你场地,你提供厨艺。

“这地儿就让给你经营,我们也不会插手管,你若是忙不过来,我便让大郎那边分一个丫头过来给你帮衬,我们自个儿付工钱,你以为如何?”

宁樱好奇问道:“周老爷子就不怕亏损?”

周老儿:“就是因为这茬,所以才想试试搭伙。”又道,“我们老两口的情形你是看到的,若是光把铺子租出去,我又不甘心。若留在手里,我也折腾不出花样来,思来想去,你若有这份兴致,便试试两家搭伙。”

朱婆子也道:“起先我原本是不同意的,但试了姜娘子的手艺,可见有几分本事。

“你一个外地人,要在这儿立足求生本就不易,若是有我们周家帮扶,也不至于被欺生。

“这铺子我们年纪大了也管不上,就想靠它额外攒点棺材本,手里头有几个铜子儿心里头踏实,不受软。

“姜娘子若嫌它贵,咱们便搭伙试试。一来你有了安生立足之地,什么都是现成的,初期也不用花大价钱砸进去;二来我们也想把铺子盘活,光收那点租子又不甘心,便是这么一个心思藏里头的。”

宁樱想了想,说道:“我也没有开过铺子,还是头一回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