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人间绝色 第53节(1/1)

皇帝生病卧床,太子也坐立难安,连日不见踪影。魏檀玉出行方便不少。

见女儿黄昏回府,郑国公夫妇惊讶不已。

刘氏问:“玉儿怎地这么晚回来了?”

“女儿让红蓼来传话,说晚上在娘家用膳,她没传话么?”

“传了。”魏永安走过来,笑着看着妹妹,“为兄还没来得及告诉爹娘。”

刘氏喜道:“娘昨晚做梦还梦见了你。”

“梦见我在做什么?”

“梦见你像小时候那样,绕在娘膝前撒娇。”

魏檀玉眼眶一红,强忍住眼泪,笑道:“女儿都是大人了。”

“是。指不定明年,你也是当娘的人了。”

“娘。”

“孩子的事你也不必焦急。娘前些日子又去玄山寺给你算过了,说你今年身子必定有喜。”

刘氏笑容灿烂,魏檀玉静静听着,也不知这一走,何时才能母女见面。

“你今岁有喜,明年诞下麟儿。”刘氏说到此处,更高兴了,贴到她耳边道,“解签时,那寺里的法师意思是,你这胎生的龙子,看来太子殿下明年……”

“娘,你常去玄山寺,那寺里的法师想必都知道了你的身份,也知道女儿是太子妃,他们才这样说的。”

刘氏摇头:“他们不知道娘的身份。”

晚膳,郑国公府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二老难得如此开怀。魏永安让人拿了酒来,上了酒杯,给亲人都满上。

郑国公夫人还叱儿子:“玉儿都不喝酒的,你给她倒酒作甚?”

“许久没有一家人团聚了,为兄先敬玉儿一杯。”魏永安侧身面对魏檀玉,站起身,冲她举起了酒杯。

爹娘在那边说说笑笑,数落着儿子。

“永宁也要敬姐姐。”

魏檀玉赶紧站起来,摸了摸永宁的脑袋,看着兄长已经泛红的、欲说还休的眼神。“谢阿兄。”拿袖子遮住垂挂了泪水的脸面,饮下了兄长这杯为自己饯行的酒。

明明之前想好了会对爹娘提及自己辞别的事情,但真到了要走的时候,反而不敢说了。魏檀玉回到了从前自己的闺房,最后再仔细看着里面熟悉的一切陈设。

魏永安没过多久找过来了。并没有像她想象中那样挽留她,而是递给了她一串锦囊。

“为兄知道你已经备好了盘缠,所以没有给你准备钱财。你孤身一人远赴江南,山高水远,为兄不放心,给你挑了一些可靠的护卫。还有这些锦囊里,装着一些信和一份名单,名单里一些人是为兄在那边的朋友,一些人是爹当年的门生,如今不少人已在那边做官。你若是有需要,可以拿着我的信找他们。”

“阿兄不怪我自私抛下爹娘吗?”

“为什么怪你,爹娘又不靠你一个女儿养,有我和永宁呢。爹娘从小教导我们要重气节,我得知你想走时,一点也不意外。”魏永安摇头,“也怪我,当初不该把秦王领到府里来撞见你。那样你就不会被迫离乡。秦王看样子要登基了……”他没再说下去,想起了之前做的梦。秦王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将来为帝,必会强辱她身把她据为己有。

魏檀玉攥着锦囊,出了门又返回去抱住魏永安。他拍着她的背道:“此时走是最好的时机,明日早朝我已向秦王告假,我会亲自送你出城,一路保重,日后也记得给我来信。等你走了,我再对爹娘细说。”

翌日,太子出门上朝。

魏檀玉收拾好行囊,带上钱财,坐上了出城的马车,人多不便。三个陪嫁丫鬟,她只能带上了红蓼一个。阿七为她出逃这件事情出了不少力,她也带上了,准时到了和魏永安约定的地点。

魏永安没有来,他安排的那些护卫都已经准时候在那里了。

魏檀玉等了半个时辰,依然不见兄长出现,兄长不是个不守信的人。迟迟没有出现,让她感到很奇怪,询问那些护卫,护卫们不知。难道是临时被什么急事绊住了?她不能再等下去了。

就在马车快要驶出城门的时候,突然听见身后有人纵马大喝:“秦王有旨,关城门!”

城门在她眼皮底下关上了,马车最后离城门只有十来步的距离。

褚厉莫不成知道自己要走?魏檀玉吩咐红蓼:“你让阿七去问下传旨的人,因为何事关城门。”

阿七询问的声音和传旨的人回答的声音清晰地传进马车里。

只听那马上传旨的人回答说:“贵人勿怪,就在刚刚早朝,御史向秦王弹劾郑国公和吏部的李大人,秦王下旨关闭城门,不让嫌疑人等逃出城外。”

阿七马上问:“因何事被弹劾?”

“不清楚。”

糟了。兄长没来,说明事情一定没那么简单。魏檀玉,匆匆赶往郑国公府。赶去的路上,她一直在想,父亲明明答应了自己不为太子动李大人这层关系,为何会被弹劾?但愿对方只是发现了父亲和李大人这层关系,起疑而没有真凭实据。

马车抵达郑国公府门外,车帘一掀开,竟见刑部的士兵重重包围了郑国公府。

魏檀玉跳下马车,直往府里奔。门口的守兵把她拦住。

她今日出逃,梳着普通民妇的发髻,穿着普通的衣裳,守兵压根识不出她是太子妃。

“我是太子妃,我爹到底是犯了什么事?为何这么多人在我魏氏府中?”

“太子妃?”守兵只听过太子妃的美貌,见她姿色非凡,又一个劲儿不怕死地往府里冲,马上相信了,但还是拦住了她。

“太子妃。今日御史弹劾郑国公和李大人结党营私,郑国公和世子已被暂押进牢里了。今日起,郑国公府诸人的一举一动皆要受刑部看管。”

魏檀玉正要继续理论,看见两人从里面走出来,其中一个人正是秦王褚厉。

褚厉很快也看见了她,脚下一顿,打量完她又回身冲着身边的人笑道:“辛苦冯尚书了,本王的话,冯尚书若是能听进一二,本王就感激不尽了。”

冯尚书回揖道:“不敢不敢,臣已铭记于心。请殿下放心。”

“那本王走了。”

“恭送殿下。”

对话被魏檀玉听得一清二楚。她后退几步,站在马车边,冷着眼神睨着走出来的男人。

第57章 被迫退到马车壁上

褚厉双手背在身后, 从头到脚,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打量她。

“三嫂这身打扮是要去哪啊?”

“我爹和我阿兄被刑部的人押去大牢里关了起来, 是不是?”

“是。”

“御史弹劾我爹和李大人结党营私?还呈了证据?”

褚厉两眼直直看着她这一身普通百姓少妇的装扮,一身极其朴素的衣裳丝毫掩不住她的美丽。点了点头又见她背后那马车附近,跟了一群护卫,并不是东宫的穿着,当下就起了疑,却不知自己这惜字如金的回复和从容做派更加加深了她心中的误会。

只听她又道:“少有人知道我爹和李尚书这层关系,但是你知道。是你,你想一举扳倒太子,所以让御史弹劾我爹和李尚书。”

不是询问, 是无比肯定的口气。

褚厉又一次感觉心口被一把刀子猛扎了下,反正不是第一次被她那堪比刀子的话猛刺心窝了。他能忍受,以前的话也都记着,日后要一笔笔从床上跟她讨回来。

“呵呵——”他笑了两声,朝她逼近。

魏檀玉明明是有底气的,但见了他这冷硬的神色, 腿不听使唤, 被迫一步步往后退,直退到马车壁上。

褚厉双眼看着她, 伸手过来。

魏檀玉以为他要当众非礼自己, 没想到他伸手一把撩起她身旁马车车窗的帘子, 探头朝里面看了过去。

并没有和她有任何肢体接触,看着那里面堆积的箱子,他低沉着声音说道:“原来在你眼里,本王为了争权夺位可以不择手段, 连自己的岳丈都不放过。”

“刑部派兵来围郑国公府,他们的人在里面搜寻证据,府里的男女老少一举一动都被看管着。你从里面出来,刑部尚书对你点头哈腰。难道御史不是在早朝把证据呈给你的吗?难道我父兄入狱的旨意不是你下的吗?”

“证据是先呈给了我,旨意不是我下的。父皇早就醒了!”

陛下的旨意?魏檀玉一时半刻难以平复激动的情绪,眼神里充满了怒意。

“这里说话不方便。你无需担心,若想知道更多,尽管来找我。”

事情发生的突然,褚厉此时没有工夫跟她细说,疑云重重,只待拨开。看着她怨愤的神情,知道说什么都只会适得其反了,索性先行离开。

魏檀玉没有找他,直接去往刑部大牢。

刑部的士兵拦住她,不让她探监,任她把嘴皮子说破,甚至拿出钱财贿赂,依旧铁面无私,不为所动。

魏檀玉悻悻折返,上马车时,不远处策马驶来一人。

那人马匹驭停得太急,扬起一阵尘埃,看得出是一路疾驰而来,迅速下马近到跟前:“太子妃,秦王料定太子妃会来探监,也料定太子妃会碰壁,特命属下前来带太子妃进去探视。”

料定?呵——魏檀玉道:“有劳。”

尉迟隆上前出示秦王的令牌。“太子妃探监已得到了秦王的允许,且末将会陪同进去,还请放行。”

两边的士兵们放下兵器。

尉迟隆带着魏檀玉走了进去。

郑国公父子被关在上等牢房。上等牢房里一般没什么犯人,比起下等牢房,要清净许多。一般犯了事的,像韩王,都直接被送去了下等牢房。

尉迟隆把她带到牢房前面,屏退了左右,自己也退下,道:“太子妃,只有半个时辰的探视工夫,半个时辰后属下再过来带您出去。”

“好。”

郑国公父子暂被剥去了官员服制,还没有换上囚服,因为罪名没有坐实,未被定罪。

牢房里两张床,床上放着棉被。父子二人衣裳干净,脸上都没有伤痕,看来没有被用刑。

“玉儿,你怎么来了?”魏永安惊奇地看着妹妹。他想,她此时,不是应该在赶往江南的路上么?

“我听说父兄下狱,就赶过来了,爹,阿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郑国公不迭摇头,重重叹息一声:“爹和李尚书此次是遭了人陷害啊。”

“什么人?”

“不知道是何人。”

魏永安跟她讲起了前情。原来今日早朝,一名叫“姬仝辅”的新晋御史上奏秦王,弹劾郑国公和李尚书,并拿出了他们书信往来的证据。

“爹从未留过和李大人往来的书信。李大人也只留了一封爹的亲笔,是他当初刚进吏部时爹给他写的寄语,都是些勉励的话。那封信,至今都在他枕头里。诬陷爹和他的人拿出来的全都是捏造的书信。但那些字迹,一眼看去,跟爹和他手写的,一模一样。”

魏永安推测:“要临摹出一模一样的字迹,那得花多少工夫?说明背后的人早就在设计了。”

郑国公接着说:“但是……李大人也是一时糊涂。奸人在不久前拿着临摹的爹的字迹和他见过面,说爹要他帮忙安排几名进士的文官职务,他一口答应并照办了,那几名文官又多多少少和太子有些牵连,怕是意在针对太子啊。爹想了想,针对太子的人,最有可能是两王,韩王也在狱中,那就只剩下秦王……”

“绝不可能是秦王。”魏永安很笃定地说,“若是秦王,早朝上,秦王在听了姬御史的弹劾后不会犹豫不决,他并没有要将爹和我收监的想法。是陛下突然临朝,在看了证据后才下了收监的旨意,秦王这时站出来提议关城门,同时让宫中画师照李尚书的描述画出那人的画像,全城搜捕。还有,住这上等牢房,也必是秦王跟刑部打了招呼的。”

“不是秦王,那到底是谁?”郑国公一阵长吁短叹,“我年过半百,生平什么风浪没见过,却没想到有朝一日遭人诬陷、百口莫辩。”

几件事情一联想,魏檀玉恍然明白过来。难道自己是真错怪了褚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