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人间绝色 第17节(1/1)

刘贵妃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皇后一直面无喜色。

画作里,是个女子背影,那女子衣袍曳地,其上绣着栩栩如生的牡丹,高髻后亦簪了一朵鲜活的牡丹。

无论是华丽衣袍上面的牡丹,还是髻后簪的牡丹,看上去均色、香、韵十足。而那女子背影竟和端坐的皇后有些相似。

众人观画的第一感受为:宫中画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罢,第二观才瞧出女子背影神似皇后的端倪。

画作本就生动传神,若无深厚的作画功底,一炷香的工夫作牡丹是极其不易的。这牡丹既有鲜活的,还有绣在衣袍上的,同时要作人物,可谓难上加难。牡丹国色称绝,在这画中却给人作配,那人比花朵雍容神秘。

画作的细腻传神本就令人无可挑剔,而画中牡丹给作配的女子背影极像皇后,众人更没有道理说一句不好。

刘贵妃不甘心,道:“玉儿这画传神极了,只是今日出的主题是‘牡丹’,你画里虽然有牡丹,可让人注意的却是人物,有偏题之嫌。”

魏檀玉笑道:“玉儿记得,贵妃娘娘您前不久曾说,女子如花。牡丹乃百花之王,皇后娘娘就如同这花中牡丹,臣女斗胆想象着皇后娘娘的背影作了这画。牡丹纵然是天香国色,可遇见了皇后娘娘,自然是给皇后娘娘作配。”

众妃嫔和女官跟着附和,刘贵妃哑口无言。

皇后抿唇微笑,不紧不慢道:“口齿伶俐,果然跟传言一般,巧言善辩得很。”

一句话,让人听不出是褒还是贬。

魏檀玉不知道自己巧言善辩的名声是何时传出去的,竟得到皇后如此评价。

孙家大小姐孙宜雪这时道:“魏小姐心思灵巧,这画作传神,不在宫中画师水平之下,臣女输的心服口服。”

皇后点头,深邃的目光看向魏檀玉。

这一局,魏檀玉胜出。

两人都是一胜一负,需要皇后出题加试。皇后想了想,看着刘贵妃道:“本宫一时没有头绪,这加试的题,便交给贵妃来出吧。”

刘贵妃对郑国公府怀恨在心,一场加试,自己仍是不利。

然而魏檀玉并不畏惧,依然是镇定从容的模样,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刘贵妃勾起嘴角:“那你二人便在半柱香的工夫里起兴创作一首诗吧,做完分别写在纸上,呈给皇后娘娘。”

皇后笑道:“贵妃此主意甚好,不过依本宫看,需给她们定个题旨,不然这不同题旨的诗作出来,各有各的好,如何比?”

“殿下所言极是。”刘贵妃接着道:“本宫再加些难度,要四言诗,四联,三十二字。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说相思,你二人便以相思为题旨,请开始吧。”

半柱香工夫,以相思为题旨,要做三十二字的四言诗,真是考验人的才华。

孙小姐是太傅之女,区区一首诗而已,起兴创作对她来说,又有何难?刘贵妃显然是偏着孙小姐的。

魏檀玉凝神静气,聚集文思,开始搜肠刮肚。

她虽不如孙小姐饱读诗书,但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时辰到。女官收了二人写在纸上的诗,呈到皇后面前。

皇后先展开了孙小姐的诗,众人一同看去。

“云天晓色,翠靥罗裙。梨园雪尽,绣履声轻。戏里成欢,曲终又散。此情何寄,惟付黄昏。”

接着看魏檀玉的诗。

“西风斜日,秋水蛾眉。竹涛盈袖,看碧成朱。红笺书尽,梦里谢桥。阮郎何事,桃源归迟。”

平心而论,读完一遍,评不出好坏优劣,皇后道:“你二人交换彼此作的诗,来谈谈自己对对方作的这诗的见解。”

孙小姐道:“魏小姐这首诗仿佛是说,秋日,一个女子迎着西风站在竹林里,翘首盼着良人归来,直盼到头晕眼花。女子为此将思念写满了红笺,甚至连做梦都是良人所在的地方。良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迟迟不归来和自己团聚呢?”

皇后欣慰地点头,对她的回答非常满意。

魏檀玉仔细推敲这孙小姐的诗,不禁悲从中来。“孙小姐这诗写的是名单相思的女子。”

孙小姐抬眸看着魏檀玉,双眼一亮。

“梨园许是这女子第一次见心上人的地方,这女子重回故地,思念心上人从初晓到黄昏,只可惜,心上人不知道她的心意,又或者不喜欢她。她只能听着戏曲歌乐幻想着自己和心上人的故事,一曲唱完,他们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女子衷肠无人可倾吐,只能诉给落日黄昏。”

孙小姐赞赏地笑道:“魏小姐心思细腻,你的见解没有错,实在令人佩服。”

皇后道:“各有千秋,本宫难以决断孰优孰劣,贵妃以为呢?”

“臣妾以为,孙小姐不愧是太傅之女,更胜一筹。”

众女官和妃嫔有异议也不敢说话。

皇后道:“孙小姐这诗固然不赖,但诗中这些意象传达出许多悲情。你们待字闺中,红颜正新,未被深宫高墙别院所困,也未透彻品尝男女之情,实不应有这份悲情。皇家的儿媳是不易做,但所言所感能成命运。本宫希望你们端庄大方,将来为夫君分忧、夫唱妇随,不希望你们顾影自怜、伤春悲秋。但本宫知道孙小姐向来是识大体的人,是这题旨狭隘,局限于男女之情,令孙小姐过人的才华未展现出来。”

听出皇后话里对自己的嘲讽之意,刘贵妃瞬间黑脸。

女官问:“那依殿下之见,今日的比试,该留下谁?”

第21章 尽快完婚【入v公告】

皇后道:“太傅和大司徒之女今日的表现有目共睹,不论姿色,单论才艺,岂是其他待选之女能比的,都留下进入明日的殿选。本宫会将今日二人的表现如实禀告陛下。太子妃,从她二人之间择出。”

魏檀玉松了一口气。

她没想到皇后竟会留下自己。或许还是看中了郑国公府的势力,皇后想让自己做秦王妃。

红蓼在场外等候。

见自家小姐神色轻松地出来,欢快地迎上前问:“小姐是不是进入明日的殿选了?”

魏檀玉点头。

“小姐真厉害,奴婢方才看见有落选的官员之女一边哭泣一边在抱怨这考核不公,说贵妃明明提议两人一组比试,可她们这一组两人竟都被筛了出去,有一组两人却都进入了殿选,奴婢一猜肯定是小姐那组,咱们小姐赢得堂堂正正,哪方面不是甩她们一条长安街?”

魏檀玉拿手勾了勾她的鼻子。“这里还是皇宫,咱们不要乱说话了,回府再说。”

进入殿选四人,择两人给太子,分别做太子妃和良娣,另两个分别做秦王妃和韩王妃。

魏檀玉和孙宜雪两人身份最高,其余两人,一人出自二品之家,一人出自三品之家。

毫无疑问,太子良娣是那名三品之家的嫡女了。

这几日,郑国公夫妇夜里睡前总会先推敲推敲殿选的结果。陛下有意削弱刘贵妃和韩王的势力,应不会点女儿为韩王妃,那他们的女儿不是做太子妃就是秦王妃。

郑国公暗中已向皇后那边表明了忠心。女儿最终嫁给谁,全看皇后和陛下最后的决断了。

知道女儿这是稳坐太子或秦王的正妃之位,郑国公夫人不再担心。

殿选在皇宫举行宫宴的蓬莱殿进行。

虽是以皇家举行家宴的形式进行殿选,进入殿选的四位官女子却并不觉得轻松。因为将由皇帝亲自考核选拔,皇帝会结合皇后和皇子的意见指婚。无论如何,进入殿选的四人最终都会成为皇家儿媳。

魏檀玉和孙宜雪位次相邻,入座时,孙小姐冲魏檀玉十分友善地笑了一笑。

魏檀玉也回了个微笑。

昨日比试,已看清孙小姐的心胸和为人,才女气质,贤淑端方。魏檀玉对她十分欣赏,只是没想到她那庶妹竟能和韩王干出那些荒唐事。通过昨日孙小姐作的诗和她望着自己那如遇知己的眼神,魏檀玉想不通她到底单相思的是谁。

反正不是太子。

太子和韩王面她们而坐,魏檀玉的位置此时正对太子,孙宜雪正面对韩王,另外两名进入殿选的女子坐在她们身后。

太子穿的是那日来郑国公府送赏赐时穿的朱色具服,此刻看着魏檀玉的眼神也如那日温柔,嘴角噙了抹让她心领神会的笑意。

皇帝此时发话:“朕看了昨日选拔呈上来的作品,果然如皇后所言,大司徒之女与太傅之女表现出色,斗画作诗更是精彩绝伦。故,朕决定,今日择你二人其中一人为太子妃。”

皇后从旁接话:“昨日,两位千金不相上下,本宫不得已让贵妃出了加试的题旨。不知今日,你二人是否仍能让陛下为你们加试。”

皇帝却道:“朕今日不加试,一轮便能择出人选。朕出题,你二人回答。太子、皇后与朕分别选出一人,得两票者胜出。”

皇后面色凝重地看向太子,见太子仍在看郑国公的女儿,心中感到不妙。

皇帝举樽。“那朕开始出题。”

魏檀玉此刻反而不紧张了。

皇帝说得两票者胜出,十有八九如自己所料的一样。她并不害怕一会发挥得不如孙小姐,皇帝存了私心,肯定会选自己的。

“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朕倒不这么认为。故吩咐皇后和宫闱局在选拔皇子妃时不只看重她们的出身和容貌,更要看中她们的才学和品行。虽说女子和后宫不得妄议政事,但朕今日却想听听你们的政见。朕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本该是对储君问的,你们都是闺中女子,鲜少议论政事,朕这个问题确是有些为难了你们。但朕就是想听听你们身为女子,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朕的问题是:为君者,该如何对待朝中朋党?”

举座震惊,鸦雀无声,此时若是落一根针在地上,那声音也只怕清晰可闻。

皇后和贵妃心底里各自发怵,韩王蹙眉,太子沉思。

“两位但说无妨,不管说了什么,朕都会恕你二人无罪。朕给你们充足的思考工夫,想好了即可回答朕。”

皇帝这一问,简直敲山震虎。魏檀玉心想。

皇后和贵妃各自在朝中为太子和韩王拉派结党,皇帝心知肚明。然而,这两人都不是皇帝眼中的储君人选。

皇帝也是有意思,嘴上打击皇后和贵妃为儿子拉派结党的行为,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秦王在朝中孤立无援,也坐不住了,将兵马之权都给秦王,还亲自下场为他拉派结党。

孙小姐先开口阐述见解:“回陛下,臣女以为,小人党而不群,他们以权谋私,排挤忠良,胡作非为,扰乱清明政治,为君者当以德教化、恩威并施,‘塞朋党之门’。”

皇后满意地点头。

皇帝轻轻颔首,又眉头微蹙,将期待的目光落到魏檀玉脸上。

魏檀玉马上道:“陛下,臣女以为朋党在历朝历代都无法杜绝,不仅是小人会结成朋党,君子也会结成朋党。小人朋党,狗苟蝇营,祸乱朝纲;君子朋党,志同道合,忠君爱国。若一概而论严厉打击,则让人心惶惶,朝政失序。为君者,当亲贤臣,远小人,塞小人之朋党,扬君子之朋党。”

皇帝听罢会心一笑,看向皇后:“不知两位千金谁的回答更得皇后之心?”

“君子怎会结成朋党?古语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臣妾觉得魏小姐这番话有些荒谬,臣妾还是赞同孙小姐的观点。”

魏檀玉在心底冷冷哼了一声。皇后嘴上说君子群而不党,暗地里却在朝中拉帮结派,说出这话时自己的脸不疼吗?

皇帝抚掌:“大司徒之女能言善辩,此番言论,深得朕心。太子——”

“儿臣在。”

“这最后的选择权在你的手中,你若是想选谁,便亲自将太子妃的九花树冠交到你的太子妃手上。”

“遵旨。”太子站起身,从内侍陈缇手中接过九花树冠,径直走向了对面的人。

“魏小姐的言论,让孤耳目一新。”太子嗓音温润,双手奉上太子妃戴的九花树冠。

魏檀玉双手接过道谢。

太子牵起她的手走向殿中一起叩谢皇帝皇后。

“今日起,郑国公之女便是朕亲赐的太子妃,皇后需传话给宫闱局,好生置办太子大婚事宜,择吉日让太子和太子妃尽快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