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在七零 第79节(1/1)

“怎么?怕了?”周悦好笑的看向葛山,小孩子比她矮了一点,脸上的神情却是十分倔强。

葛山刚要说话,却被周悦一把扯住衣领,直接揪离了地面,“说话的时候,没有过过脑子吗?看看你身上穿得衣服,今天上午领的猪肉还有刚才分的钱,那一样不是我带给你们家的?”

周悦松手,葛山直接摔在了地上,“你怨恨我什么?你爹和你奶奶是被我害了?他们不想着害我?难道我脑子有坑,去害他们?”

“还有啊,你是因为他们被送到劳改农场才怨恨我的?不,不是,葛山,你只是因为没有了作威作福的大少爷派头才怨恨我的。”

葛山瘫坐在地上不说话,也说不出来什么话,周悦说得,其实也是事实。

他是老葛家的长孙,葛老婆子最是疼爱这个孙子,哪怕自己不吃,也要省一口给这个宝贝大孙子吃。

他能够享受到的,是整个老葛家的照顾,打他记事起,奶奶就抱着他说,以后老葛家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

包括任劳任怨的二叔一家,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活儿,赚来的东西,以后也都是他的。

葛山慢慢接受了这个事情,也理所当然的以为葛家的一切都是自己的。

哪怕三叔一家嘴甜,也不能改变奶奶这个想法。

可是自从这个女知青来了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先是爹因为耍流氓被抓,罪名判定了之后送到劳改农场。

后来又是奶奶,因为破坏集体利益被送走,就那么一下子,他们家就成了坏分子的家人。

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的,一看到他,那些小孩就跟着他后面喊,说他是坏分子的儿子,长大了以后也是坏分子。

家里就剩他和他娘了,奶奶被抓走后,家里都被他娘和三叔一家分完了。

他娘为了分家的事情,堵在三叔家门口骂了好几天。

葛山摇了摇头,不再想那些事情,瞪着眼睛看向周悦,“骗人,你骗人。”

周悦嗤笑一声,“怎么不是害人了?好日子过惯了,戳中你的心思,就是骗人了?你有这个功夫,不如去活动活动你那僵硬的脑子,没有谁是该你的,你要是这么想你爹和奶奶,不如去劳改农场那里陪他们好了。”

葛山吓得一个哆嗦,嘴巴张了张,最终也没有说什么,翻起身就跑了。

周悦看着她跑了没影了才转身回了屋子,她没空和这些小孩子去说那么多话,可是不说清楚,总是来烦她,也是听烦的。

话都已经说到这样了,他要是再过来,就别怪她不客气了。

第72章 知青探亲假

这事儿周悦也没放在心上, 因为昨天钱分完了之后,天色很晚了,分布的时候被挪到了第二天上午。

布也是按照工分分的, 多劳多得。

工分多得人家,分得布自然也是多的。

昨天的话,洪英虽然感觉到了难堪,可是她该得的布, 她凭啥不要。

倒是葛山,怎么都不愿意来了, 尤其是周悦戳中他的心思后。

他自己也想了一个晚上, 到底是因为孝顺爹和奶奶才去埋怨周悦的, 还是没有了爹和奶奶的疼爱才去埋怨的,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也是他不想承认的, 干脆就不来了。

洪英不知道他的想法,既然儿子不想来,那就随他吧。

等布分完了,今年的东西,也就分完了。

乔卫国站在台子上,告诉大家还有得剩,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花钱买的。

知青们就等着这个时候了,他们也是分了钱的,现在手里的钱不少,有布当然得多买一些了。

可是这样是不允许的。

“同志们,你们买这么多的布,其他同志还要怎么买?”

买布也要给他们限制住了, 到手的布,最多就是能做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了。

不过这样也很满足了,有的知青是留下一半的布给自己做衣裳,剩下的布,到时候连带着猪肉一块给寄回家的。

还有的想着自己半年前就做过新衣服了,都还能穿呢,家里还不知道有没有呢,就干脆都寄回家了。

女知青夏晓华就是本省的知青,她特地向乔卫国请了假的,这个年是要回家过的。

夏晓华一边打着包袱一边笑道,“我下乡的时候,我妈哭惨了,就觉得我是吃苦受罪来了,可把她心疼坏了,这回啊,我要把这些东西带回去给她瞧瞧,我可是下乡建设农村的知青呢。”

杨红瞅了一眼,还挺羡慕的,看着夏晓华,也想回去看看了,她下乡一年多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其他人也有些心动,知青其实是有探亲假的,但要是大队不肯批准,他们也是毫无办法的。

见他们犹豫的样子,夏晓华建议道,“可以去问问大队长,他要是肯批准,不也是好事吗?”

赵霞也觉得可行,她已经下乡好多年了,都没有回过家,其实她家就在邻省。

只是一批又一批的知青过于闹腾,大队长看见他们这些知青就头疼的要命,请假的事情,根本就没门,大队长不给批条子,他们连大队都走不出去。

真要是走出去了,被民兵抓到,罪名更重。

可是今年不一样了。

一群人商量了一下,想回家探亲的人,一起去找大队长。

现在要是能请到假,她们就得托人去买票了,要不然到时候有了假却没有票,那也是走不了的。而且都这个时候了,他们还得抓紧,要不然到时候再下了雪,路就更难走了。

杨红是肯定想去的,丁美华也想回去的,两个人还商量好了到时候一块结伴回去。

“咱们要不要叫周悦一块回去?”丁美华忽然开口问道。

这个杨红不太好说,其实之前周悦说得家里的事情,知青点的人也都知道。

但她好歹是和周悦一个学校的,知道的比其他人多一点。

看来之前周悦闹着不愿意下乡的事情是真的了,只是她不愿意下乡,是因为家里对她的不公平。

想想也是,凭什么兄弟姐妹四个,偏偏让她下乡呢?

杨红觉得,换成自己,必定会闹所有人都没脸,也就周悦脾气好,最后居然还能妥协。

“问一声吧,她不去就算了。”

丁美华点了点头,显然也想到周家家里的糟心事了。

一群人结伴去了干部办公室找乔卫国,虽说到了冬天大家伙都歇下来了,可是干部还得干活儿啊。

去办公室找他,准能找到。

听说是来请探亲假的,乔卫国十分爽快的就应了,其实这也是好事啊,这些知青来自天南地北的,带着他们第九大队的东西回家去,那岂不是更多的人知道了。

知青们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容易的请到假,看着拿到手的条子,激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丁美华走到周悦身边,轻声问道,“周悦,你要不要同我们一块回去?”

周悦顿了一下,抬头看向她们,“我就不去了吧,这天儿这么冷,路上肯定得遭不少罪呢,也挺费事的。”

听到她这话,丁美华和杨红互看一眼,点了点头,看来周悦这是被伤得太深了,要不然怎么会这么抗拒回家呢?

这么想着,也就不问她了,免得勾起她的伤心事。

见他们这么高兴,拿到条子就想走,周悦也泼了他们一盆冷水,“你们要回家我不反对,可是排的戏怎么办?”

有一半的知青要回家,那之前的戏不是白排了,大家伙可是都还等着呢。

乔卫国也想到了,再看看他们手里的条子,琢磨着现在收回来,应该是可以的吧?

其他人顿时就不说话了,互相看了看,一时太高兴,居然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回家重要,可是排了这么多天的戏,要是就这样放弃了,心里也挺难受的。

一时间,知青们就站在办公室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过了好一会儿,周悦才叹了一声,“要不然这样,你们还是回去吧,剩下这些日子,我们看看,能不能把隔壁大队的知青借过来,到时候我们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

“这我看行。”乔卫国和周有福都赞同。

“那其他队能同意借吗?”苏爱华有些担心的问道。

“有啥不同意的,就是别的大队不同意,那养猪的大队都得同意,咱们卖他们猪草的时候,可只多不少,借几个知青都不行,那以后都别买我们的猪草了。”

乔卫国哼了一声,再说了,还有很多知青在他们大队工作呢,借几个人怎么了?

好在没有苏爱华担心的问题,他们答应的很痛快,还说到时候一定会来看的。

这也让请到假的知青们放心了,拿着条子和买到的车票准备回家了。

周悦开着拖拉机把他们送到车站,临走的时候,杨红抱了抱她,“周悦,你放心,我一定不会把你混得好的事情告诉你家里人的,绝对不让他们来打你的秋风。”

这话说的也不是假的,就是城里现在也不能分到他们这样的肉和布,虽说在农村,可他们的生活过得不错啊。

周悦:“……我谢谢你了。”她是真心的感谢杨红的,没想到她现在能这么善解人意。

“不客气,你多保重啊。”

“现在要上火车的是你,这句话我还是还给你吧。”

看着人都上了火车,直到火车出发了,周悦才转身开着拖拉机回大队。

她不想回去是一回事,对火车印象不好又是一回事。

一提起火车,她就想到了一车厢了脚臭味,汗水味还有臭袜子的味道,这记忆,实在是过于不美好了。

他们这一去,算上来来回回的时间,也才二十多天,周悦是不想折腾的,除非她有事,要不然是不会轻易和周家人联系的。

回了大队,乔卫国已经把人借过来了,为了不让社员们提前看到,就让那些知青们到知青点去准备,正好也和其他人熟悉熟悉。

顾恪三个人是肯定不回去的,家里也不知道情况,冒冒然回去,只会添乱罢了。

所以蒋苗依旧还是要上台跳舞的。

走了一些知青,总是要填补一些的,乔卫国连结了婚的知青都拉过来凑数了,反正结了婚的也没有探亲假了。

不拘表演什么,反正上台就行了。

演出的时间定在了大年初一,三十那天,也像之前一样,乔卫国让社员把还留在大队里的知青请到家里去吃饭。

有了之前的经验,老知青也不推辞了,带上自己剩下的猪肉和口粮就上门了。

周悦从早上就开始被热情的社员同志拉到家里,好在她早就准备了糖果,还能给小孩子。

中午是在周有福家里吃的,同她一起的,还有顾恪。

看见她,顾恪也是无奈的摊手,“我说要回去拿口粮的,书记非说不用。”

周悦也摊手,表示自己也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