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 第8节(1/1)

第14章 同窗

顾灵想到了很多小说里的穿越女主或者男主的挣钱途径,需要知识的途径她都不会,什么做肥皂、造纸、搞印刷等等,那都是小说里才有的,现实生活中谁穿越会记得这些东西?

不过,她记得古代里也有一些其他的挣钱方式,比如女红的样式可以挣钱。

尤其是有些大件的女红,没有样式,只有布和针线,绣娘就能秀出东西?极少。很多绣娘绣大件是需要样式的,顾灵觉得,自己或许可以画样式挣钱。有了这个想法,顾灵就有自己的打算了,不过一切要等她进了私塾再说。

晚上,顾奶奶、顾灵和杜嬷嬷一起吃了玉米粉疙瘩,里面放了青菜和荷包蛋。香喷喷的玉米粉,吃起来甜滋滋的。顾灵连汤汁都喝了。

说到这个吃的问题,顾家是乡下普通人家,压根儿没有主人和下人分开吃的做法,更别论下人吃的比主人差,如果放在耕耘人家、书香门第人家、富商人家,就连顾家这主人吃的也不如别人家的下人。所以顾奶奶就难得大方一回,让杜嬷嬷跟着她们祖孙一起吃了。

杜嬷嬷也没有拒绝,因为官宦人家的那一套规矩用在顾家实在不合适,不过她也没有因此看不起顾家,要她来说,虽然顾家清贫,但是在顾家远比在州长家要叫人放心的很。

翌日

顾灵还在做梦的时候,顾奶奶就起床了,她习惯早起,亲手为宝贝孙女做早餐。不过现在家里有了杜嬷嬷,她也是一早就起来了,于是,两人分工合作,顾奶奶给顾灵熬大米粥,杜嬷嬷去洗衣服、拎水。

不得不说,有杜嬷嬷在,顾奶奶轻松了很多,她除了做饭,其他的事情用不到她。但凡她能想到的活,杜嬷嬷都做完了。顾奶奶感叹,果然不管什么人家都喜欢买下人,有下人在可真是享福啊。没有想到她临老了,还能享这样福气。可是一想到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她又不得劲了。

早饭后,顾奶奶送顾灵去私塾,杜嬷嬷留在家里,因为侧房还没造好,杜嬷嬷得看着工程队。

虽然说前天顾奶奶已经送顾灵来报名了,但是和前天相比,顾奶奶今天更紧张,前天只是拘谨,今天差点双腿发抖了。不过,顾奶奶拿出打狼的勇气,雄赳赳的让自己不要害怕。

彭家女子私塾的门口和前天一样,还是有两名婆子站岗,别看是婆子,实际上婆子力气大的很,那可是来充当侍卫的。只是女子私塾都是姑娘家,让男侍卫来不太妥当。

顾奶奶带着顾灵来的时候,女子私塾这边也有女学生进入私塾,顾奶奶学着她们的样子,她倒是想和婆子打招呼,与人交好,希望她们能看着点孙女。但是,她看那些个进入私塾的学生都没和婆子打招呼,她也没去,她是怕丢脸。顾奶奶见识小,不懂大道理,但是她会看眼色,学着别人做,总不会错的。

顾奶奶和顾灵进了私塾之后,便去顾灵的班级乙班报道。但是,她们不知道乙班在哪里,故而顾奶奶拦住了一名姑娘的路问:“这位姑娘,这是我孙女顾灵,今天来私塾报道,被分配在乙班,请问乙班在哪里?”

顾奶奶拦人也是有讲究的,那些个穿金戴银,看上去条件很好的姑娘她不会拦,因为条件好的大多数脾气大,所以她拦的是衣着素雅,看上去条件差些的,一般条件普通的姑娘态度会好些。

不得不说,顾奶奶的这个讲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被她拦住的姑娘和顾灵差不多的年纪,态度挺好的。“乙班在那边,你们跟着那边的小姑娘走便是了。我们女子私塾里一般八岁到十岁的姑娘都是乙班的,乙班是招收刚进学的学生。一般十岁之上的是甲班的,甲班一般都是在私塾进学了两年以上的学生。”

顾奶奶一听,我的天啊,两年得八两银子,还两年以上,这钱比大风刮来的还快。不过面上她还是感激道:“多谢姑娘。”

姑娘微微一笑。

顾奶奶带着顾灵跟在一些小姑娘的身后,她们走过假山,路过竹林,便到了一个院子前,院子前有一块石碑,写着乙班两个字。

顾奶奶道:“这地方可真……正好。”辉煌两个字顾奶奶不知道咋形容,反正看上去这就是富人家的地方。

顾灵看着心中也有千秋。乙班里已经有不少姑娘在了,有的在学堂里,有的在学堂外,这些姑娘年岁比自己小些,性子基本都是偏向于活泼的,自己进了里面,倒像是孩子王了。不过这也没办法,谁叫自己进学晚呢?

顾奶奶和顾灵走进这里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她们了,全都一个一个看着。

“你们快看,她身上的那个小兔子好可爱。”

“真的耶,不仅小兔子好看,就是衣服也好看。”

“我想叫我娘给我做一只这样的小兔子。”

“我想去买一只,不知她这样的小兔子是从哪里买来的。”

“我们去问问她?”

“走走走。”

接着,几名小姑娘跟在顾奶奶和顾灵的身后。

顾奶奶和顾灵到了乙班的学堂门口,没见到里面的夫子,两人寻思了一下,决定问人。这不,刚好后面有几个机灵的小姑娘,于是顾奶奶就寻了一个问:“小姑娘,你知道乙班的夫子在哪里吗?这是我孙女顾灵,她今天刚来乙班进学。”

小姑娘穿着浅绿色的襦裙,听到顾奶奶的话,眼睛里透出了喜悦,她正喜欢着顾灵身上的小兔子呢,还愁着怎么打招呼,人家就来问了,这下好了,顾灵既然是乙班的学生,那待会儿便可以问。“你们要找乙班的钱夫子吗?我带你们过去。”

顾奶奶:“真是谢谢小姑娘了。”

顾灵也朝着小姑娘浅浅的一笑:“谢谢你呀。”她一开口,声音软糯又娇滴滴的,特别好听。

小姑娘也对着她笑,露出两只小虎牙:“顾家姐姐好,我叫孙美香,去年二月来私塾的,今年八岁了。”想了想,小姑娘又道,“顾家姐姐初来乍到,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

孙美香说的头头是道,一听就是个有主见的小姑娘。

虽然说,顾灵现在的年龄是十三岁,但现世的年龄已经二十了,让她跟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交朋友,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很快她又适应过来了。说起来,在情感上,她能和原主共鸣,在思想上,她有时候也能和原主共鸣。

比如原主是个傻白甜,跟八岁的小姑娘交朋友一点都没有压力。所以顾灵也很快适应了。“好的呀,谢谢香香妹妹。”

孙美香带着她们走在前面,走着小淑女的步伐,不说话的时候,看上去斯文的很。

很快,她们到了钱夫子的书房。孙美香在门口敲了一下:“钱夫子,学生是孙美香,今儿有一个姐姐来乙班报道,学生领着她过来了。”

“进来吧。”屋子里传来女子温柔的声音。

顾奶奶、顾灵进了屋子,便见到了一名温柔的女子,女子穿着一身素雅的浅蓝色,衣服的款式是男子的学生服,但因梳的是女子的发式,所以一看就是女子,不会被错认为女扮男装。

顾灵不知道怎么行李,所以朝着钱夫子鞠躬:“学生顾灵,见过夫子。”

顾奶奶见状,也赶忙道:“见过夫子。”

祖孙俩鞠躬也鞠的不伦不类,但又带着淳朴。钱夫子柔声道:“不用多礼,前儿夫人已经同我说了你们的事情,顾灵,这是你的书,你且收好,待会儿去乙班之后,你先和大家一起上课,下课之后,我会为你再补习,让你跟上大家的进度。不过你也不用紧张,乙班学的都是比较粗浅的知识,以认字为主。”

顾灵:“谢谢钱夫子。”

“嗯,你且下去吧。”

顾奶奶和顾灵出了书房,见孙美香在门口等着。

孙美香:“顾家姐姐,我带你去乙班吧,今日你要同我一起做吗?”

顾灵感激道:“谢谢孙家妹妹。”

到了乙班门口,顾奶奶就要回去了,今日顾奶奶是来认个门、认个路的。不过顾奶奶见到了钱夫子,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钱夫子太温柔了,看上去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如果夫子凶一点、严肃一点,顾奶奶大概就放心不下了。

孙美香和顾灵进了乙班,几个方才跟着她们的姑娘们围了上来:“美香,你问了没有?”

孙美香道:“啊呀,我们刚从钱夫子那边出来呢,我哪有时间问,你们先让顾家姐姐认个位置嘛。顾家姐姐,你坐这里吧,我坐在你旁边。”看上去,八岁的孙美香更像个姐姐。

“美香,这是我位置。”有个小姑娘有点点不高兴了,她嘟着嘴看着孙美香。

孙美香道:“你坐在这边嘛,还是我的旁边,顾家姐姐是新学生,我们要照顾她。而且……你还想不想要小兔子了?”

第15章 天才

就算孙美香再机灵,也是个小孩子,顾灵三言两语就听清了她们的对话,她哪里好意思占小姑娘的位置,于是赶忙道:“孙家妹妹,我换个位置吧,我是姐姐,要让着你们的。”

那个有点不高兴的小姑娘听顾灵这样一说,也就没有不高兴了,她道:“顾家姐姐放心,我不生气了。顾家姐姐,你能告诉我这个小兔子是在哪家铺子买的吗?”

这个小姑娘的话一出口,孙美香等人也都期盼的看着她。

顾灵原本就想卖样式给家里挣点钱,只是不知道这样式好不好卖,这会儿看这些小姑娘的神情,她突然有了信心。“这是我家里人自己做的,这个小兔子的样式是我自己画的。好看吗?”

孙美香第一个道:“好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肥的兔子,肥兔子果然比瘦兔子好看。”

“我家里也养了一只小兔子,但是也没有这么肥。”

“我也觉得肥兔子好看些。”

“顾家姐姐,可以帮我们也做一个这样的小兔子吗?”

顾灵道:“可以是可以的,但是……”虽然有些丢脸,但是顾灵不会打肿脸充胖子,所以她坦诚道,“我家里是种田的,条件不太好,做这个小兔子要棉花和布料,我家没有钱买,所以你们能提供自己喜欢的布料和棉花,我再拿回家让家人做吗?”

众人一愣,其中一个小姑娘道:“顾家姐姐客套了,原是我们喜欢这小兔子才问姐姐的,自该我们出布料和棉花,哪里能让姐姐破费。姐姐愿意帮我们做这个小兔子,我们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就是就是,合该我们自己出布料和棉花的,谢谢顾家姐姐。”

“顾家姐姐,我喜欢红色的,大红色的才好看。”

“我喜欢蓝色的,跟夫子衣服一样的颜色。”

“我喜欢……”

没一会儿的功夫,顾灵便和她们熟悉了,也知道了这些小姑娘家的情况。这些小姑娘以孙美香为首,是一个团体,一共有四个人。孙美香今年八岁,家中是开书斋的,便是顾灵那日去的那家书斋。那名掌柜是孙美香的爹爹,这家书斋是孙美香的爷爷留下来的,孙美香的爷爷是一名童生,孙美香的爹爹不是读书的料,故而做了掌柜。孙美香还有一个哥哥,在隔壁的男子私塾念书。因着孙爷爷是童生,家中又有书斋,也算是耕读人家。

被顾灵占了位置的那个小姑娘叫吕馨,今年八岁,爹爹是屠夫,不过她娘是秀才的女儿,就因为她娘是秀才的女儿,所以对闺女的教育比较重视,才送她来私塾的。

还有一名小姑娘家里是开酒楼的,就是那位首先表达她们该出布料的棉花的那位,酒楼是富豪人家,所以这位小姑娘比其他小姑娘稳重些,说起话来也稳妥些。她叫楼心月,今年九岁。

最后一位小姑娘叫钟敏云,今年八岁,家里小有资产,是镇上的富绅。

然后……年纪最大、家里最穷的顾灵,成了她们的第五位成员。

小姑娘对于顾灵这般年纪才来私塾的也没多想,毕竟即便象国的民风稍微开放些,但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严重,不让女子上学的家庭依然居多。

又过一会儿,上课的钟声响了,原本还热热闹闹的学堂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姑娘们规规矩矩的坐好。

钱夫子拿着书本走进学堂。原本还坐着的学生们起立:“夫子。”她们朝着钱夫子鞠躬。

钱夫子点点头:“坐。今天我们乙班来了一个新学生,叫顾灵。顾灵你起身,和同窗们打个招呼。”

“是,夫子。”顾灵起身,“各位同窗好,我叫顾灵,很高兴认识你们。”顾灵已经发现了,她大概是整个乙班年纪最大的学生。这其实很好理解,一般会让女子来私塾的家庭,都是条件不错的,然则家庭条件不错的进学自然早了,像顾家这般家庭,正常情况下都不会让女子来进学。

所以顾灵这个年纪来进学的,在乙班是年纪最大的也不奇怪了。

钱夫子示意顾灵坐下:“今天我们要教的是《唐诗三百首》中的早秋。”

说起来,这是书中世界,但是也出现唐宋朝代,不过没有元明清。顾灵记得以前看小说的时候看见过其他作者的描写,土豆、玉米和番薯是在明朝的时候开始普及的,这个世界从宋朝开始就和现世的历史不同了,土豆和番薯没有出现,但是玉米却已经出现了。

按照现世的历史,土豆是在1628年左右传入中国,玉米是在1531年左右传入中国,而番薯是在1593年传入中国,三种农作物中,玉米是最早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番薯和土豆也即将传入?

当然,这只是顾灵自己的想法。

“早秋是一首写早秋风景的诗,有唐代诗人许浑所著。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这首诗的意思是……”

因为是女子进学,所以钱夫子讲的并不深,她简单的介绍了作者,讲述了诗的意思:“接下来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大家自己看书,一刻钟后,我会抽查。”

顾灵手中有三本书,分别是《弟子规》、《琼林幼学》、《唐诗三百首》。

私塾为学生准备的启蒙书籍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是乙班今年已经教《弟子规》、《琼林幼学》和《唐诗三百首了》,所以钱夫子给顾灵准备的也就是这三本书了。

虽然古代的字体是繁体字,但是对顾灵来说认字却非常简单的,她跟着夫子念了一遍,就把所有的字记住了。应该说,这些字的简体字她本来就是知道的,只不过变成繁体之后,有个别的不认识。但是顾灵按照现世的学习方法,在不认识的繁体字旁边备注了简体字,所以就容易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