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给我下药了 第49节(1/1)

难为梅令臣也能对她言听计从。堂堂首辅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说出去真是太寒酸了。她对自己还算有清醒的认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哪里能伺候人。

得了空,还是得给他挑几个得力的婢女。

用过早膳,苏云清苦恼这一整日要做什么,全无头绪,管家严伯正好到访。严伯姓严,但人一点都不严厉,满脸堆笑。他是梅令臣当上首辅,搬入明照坊之后才请回来的,听说也是原来梅府的老人。他了解这座府邸,也有资历管教下人。

梅令臣不太容易相信别人。所以他身边的人都是宁用旧不用新。

严伯一见苏云清就作揖:“夫人,小的给您请安了。”

“严伯客气,不用多礼。”

严伯打量了下苏云清,他活到这把岁数,阅人无数,本应心如止水,但都不敢多看她几眼。

“小的今日过来,是要把府中诸事跟夫人禀告一下。这是登记在册的下人,总共有一百四十九个。”

苏云清本来正在喝茶,听到这个数字,差点把茶水喷了。

这么多人?她怎么一个都没看见。

严伯似是知道她所想,连忙解释,“老爷说夫人不喜欢陌生人伺候,所以下人都在府中其它各处忙活,只要夫人有需要,随时可以调用人手过来。”

“那倒不必。”苏云清翻开册子,发现男多女少,女的也多是一些浣洗的婆子,煮饭的厨娘,另外就是看家护院的,年轻婢女几乎没有。她抽了抽嘴角,把册子合上。

“老爷的书房还是配两个伺候笔墨的丫头吧?”

严伯迟疑,“这是老爷的意思,还是夫人的意思?”

“这是我的意思。你看老爷每日那么忙,身边没个体己的丫头不行。他累的时候,也要有人端茶倒水,垂肩捏背不是?所以,你给他挑两个年轻貌美的丫头,最好还能读书识字的,府里没有,就去外面买两个,这钱不能省。”

严伯觉得夫人说的在理,又宽宏大度,就把此事应下了。

“严伯,咱们这个府,到底有多大?”

严伯似早就知道她会这么问,忙把一张纸摊开,放在她的面前,“这是府中的简易图。老爷和夫人住的这里,叫知念堂,在后院偏北的地方,也是府中最大的一处院子。老爷的书房在前院靠东的竹喧院,往西则是会客的明堂……”

严伯十分认真地介绍着,苏云清却有点转向,她最怕别人说东西南北,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好不容易等严伯介绍完,她马上把纸折好,“多谢严伯,有空我会认真看的。”

严伯对她的勤奋好学十分满意,这才切入正题,“那小的就把管家的事跟您说一下?”

苏云清点头,她是名义上的主母,管家这块是跑不掉的。好在她于西州时,跟苏纶学了不少,也不至于连个家都管不住。

严伯朝外面“啪啪”地拍了两下手,立刻有好几个婆子鱼贯而入,每个人手里都抱着山一样的册子,每人张着嘴巴,叽里呱啦地说话。苏云清有点吓到,双手撑着扶手,整个人都靠在椅背上。

这些人来多久了?怎么刚才一点动静都没有?

“安静!”严伯喝了一声,“一个个来。”

一个穿翠绿袄裙的婆子上前来,她眼睛笑得眯起来,“夫人别见怪,我们平日都难得见老爷一面,这会儿见到您这么个美人儿,实在按耐不住。小的王庆家的,管厨房。”

其它几个婆子也都自报家门。

她们当中有管厨房的,有采买的,有浣洗的,有帐房的,甚至还有园艺,库房,陈设,织造等等,苏云清这下真的是头大了。京中的富贵人家,竟如此麻烦吗?她跟朝堂上管百官的吏部也没什么区别了。

那些婆子大概也有些欺她年少,又自恃京城出身,看不起她这个乡下来的,期间不顾严伯的三令五申,你一言我一语的,不讲半分规矩。

苏云清初来乍到,本不想给她们下马威,可见她们如此放肆,朝采绿看了一眼,采绿喊道:“停!都别吵了!”

婆子们这才安静下来。

采绿走过去,拿了那个王庆家的账本,随手翻了两页,说道:“厨房这样记账怎么行?只记了买的,用的,剩的。宫里赏的,别家送的,米商菜农孝敬的,下人食用的,怎么都没有?莫不是你想从中揩油?”

王庆家的没想到她一个小丫头片子知道得还挺多,一下子被她唬住了。

采绿又到了库房那里,翻了翻册子,“这怀素纱是前十年兴的东西了,怎么还在库房里放着?不赏下人,也不想着给主子做些贴身里衬,难不成等着虫蛀吗?衣裳布料都放不久的,过了季就得想出处。何况老爷现在位高权重,每年宫里赏的,下边孝敬的,堆都堆不进去。”

管库房的婆子如同被捂了嘴,闷声不吭。

采绿又轮番看了一下那几个婆子手中的册子,一一指出了问题。说完后,她才走到苏云清的身边,趾高气昂地说:“雕虫小技,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们小姐好欺负?都出去打听打听,当年的江宁织造府是何等地方,再到这来撒野。”

那些婆子面面相觑,想不到连一个小小的婢女都如此厉害,夫人就更不用说了。她们哪里知道这主仆俩竟是从大名鼎鼎的江宁织造府出来的,那可是天底下奇珍异宝最多的地方。若知道,也不敢造次了。

严伯这才开口,“夫人,都怪小的教导无方。她们就是一群头发长见识短的粗鄙妇人,不值得您置气。”

“无妨,让她们把帐册留下,都先退下去吧。这几日我会慢慢看完的。”

严伯应是,赶她们出去了。

“夫人若没别的吩咐,小的也告退了。您若有事,就让采蓝丫头到前院来找小的。”

苏云清点头,严伯便躬身退出去。

等人都走了,苏云清看着地上那堆成山的册子,摊在椅子上,抬手不停地揉着额头,她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吗?把这些帐都接过来管,才会英年早逝吧?

傍晚,梅令臣回到知念堂的时候,就看见苏云清埋没在一堆账册里。她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笔。

梅令臣走到她身边,拿起她压住的一本册子看了看,微微皱眉,又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小山。

这些刁奴胆子也太大了。

他俯身,把苏云清打横抱起来。苏云清靠在他的怀里,嘀咕了一句,“爹,娘,嫁人好辛苦,全是账册,我要回家。”

听到她这么说,梅令臣反而笑了下。

他把人抱到床上,又打了一盆水,把她手指间的墨迹擦掉。她的手指生得极漂亮,如葱白一般,修长细腻。指甲盖如粉贝,涂着蔻丹。梅令臣擦着擦着,不由自主地将她的手放在唇边,墨香和桂花香瞬间盈满鼻尖。

有时候,他真的想把她吃下肚中。

苏云清正做梦,小时候被先生要求背诗,背得头晕,感觉到自己的手指尖有一团热气,缓缓地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粉唇玉面……这人生得好看,像梅令臣……等等,他竟然在舔舐自己的手指!?

变态!!!

苏云清猛地把手收回来,坐到床的里侧,还把手放在裙子上擦了擦,背在身后,警觉地看着梅令臣。这个臭男人连她的手指都不肯放过,她实在怀疑自己能不能好好地活到下半辈子。

梅令臣也觉自己失态,没有说话。

他以前想亲她,想抱她,随时都可以,她大抵还要飞扑到他的怀里,撒娇求亲亲和抱抱,有时还要举高高。所以亲近只是一种很自然的变现。

如今是要有些顾忌了。不然她会以为自己是色中饿鬼。

沉默持续良久,梅令臣起身,打破一室的安静,“你换身衣裳,跟我出去。”

“去哪里?”苏云清下意识地问。

“今日是上元节。”梅令臣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日灵感都是深夜才来,我也很无奈。可能深夜比较适合对手戏?

明天争取早点!

这章还是发红包哈。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yaka 1瓶;

第五十八章

历年的上元节, 京中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因为今年恰逢康平帝在位的第一年,所以灯会尤为隆重,前后总共会持续五日。昨夜的烟火只是个前奏, 今夜的热闹更是达到了鼎盛。

苏云清换了一身对襟白绫袄,溜金蜂赶菊纽扣, 下穿蓝色织金裙, 羊皮小靴。她这身打扮活泼许多, 若不是戴着髻,看上去就像个小姑娘。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被她吸引。

梅令臣把准备好的帏帽递过去。

苏云清知道京中的规矩, 大户人家的小姐自不用说, 已婚妇人更不能随意抛头露面, 否则即被视为异类。她在西州无拘无束惯了,到了京中却不得不入乡随俗。谁叫她如今是首辅夫人, 一举一动都被各方紧盯着,就怕找不到她的错处。

因着上元节有走百病的风俗, 而明照坊离热闹之地亦不远, 所以他们选择步行, 连采绿和采蓝都没带。

当然, 梅令臣出门, 不可能没有护卫, 只是那些人都在暗处罢了。

入夜,长街上灯火煌煌, 人声鼎沸。除了各色各样的花灯,还有南北杂货,街上各色人流如织。当中最有人气的,就是猜灯谜的游戏了。摊主多会悬挂许多灯谜, 设几个好彩头,交了钱即可参加。但真正能拿到好彩头的人很少,毕竟还是需要几分真本事的。

苏云清跟梅令臣并肩而走,很多与他们擦身而过的年轻女子,都不由地侧头。虽然帏帽遮面,看不见她们的眼神和表情,但想也想得到,某人有多招蜂引蝶。这还是苏云清站在他旁边,若他独自一人出来闲晃,只怕今晚要收不少帕子和簪子了。

“我看你才需要戴顶帏帽。”苏云清小声说。

梅令臣侧头看她,薄纱之下,粉唇微嘟,若不是她几次三番强调并不喜欢自己,都要以为她吃醋了。

果然,苏云清接着说:“男女为何悬殊如此之大,不公平。”

她去了一趟西州,也不知是否性格里自由的那一面被过多地激发,已经脱离了世俗的观念,显得有些超然。梅令臣虽为男子,但一向推崇女子读书习字,甚至应该更多地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来,而不是囿于内宅,整日忙着争宠相斗。只不过当下的环境,对于女子有诸多的限制,却是不争的事实。

“你的官做那么大,又是皇帝的老师,就不能向他建议,废除女子上街的诸多限制吗?”

梅令臣耐心地解释:“一种观念的形成,是经历过数百年的沉淀,并非朝夕之间可以根除。比如豪门贵族与寒门子弟之间的对立,京城出身与地方出身之间的差别,乃至男女之间地位的悬殊。这并非政令可改,而是随着国家的进步,思想的开放,观念才会随之更迭。”

苏云清叹了口气,“我有生之年恐怕是不会改变了。”

“倒也不必丧气。你在西州时,不是帮清河郡主刊行了很多本小说?只要敢想敢做,女子也是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的。”

苏云清侧头看了看他。灯火在他脸上投下一片明明灭灭的光影,他行于人群之中,却又像超脱于世人的存在。红尘的浊流,沾染不了他的衣袂。

这个人,真的是很特别,特别到无法不在意。

“怎么了?”梅令臣停下来问她。

“没,没什么。”苏云清怀疑自己又被美色冲昏了头脑。她现在分得很清楚,一时的好感跟长久的喜欢是不一样的。她对于梅令臣,是基于超然的皮囊所衍生出来的好感,加上两个人之间的羁绊,导致他们如今复杂而又纠结的关系。

但是,她是绝对不会在一个臭男人那里栽两次的!

一路上看了许多花灯,苏云清尤其喜欢走马灯,但只看不买。她经历过捉襟见肘的日子,养成了不随便乱花钱的习惯。

直到走到一个摊子前面,那摊子聚集了很多人,空地上拉着好几条绳子,从绳子上垂下许多彩色的纸片,随风飘荡,自成风景。摊主站在高处,大声说:“今夜上元灯节,小可也给各位客官献几个好彩头。下一个彩头,是一盏玉兔走马灯!请看!”

摊主示意,立刻有个小伙计举着一盏玉兔灯爬到高处,展示给众人。那玉兔做得栩栩如生,眼睛用宝石镶嵌,流苏的络子里混着金丝,灯里面旋转的图画,尽是雕梁画栋,亭台楼榭。

周围发出了阵阵惊呼。因为如此巧夺天工的花灯,就是放在今夜琳琅满目的灯市里,也能算翘楚。

苏云清眯了眯眼睛,踉跄一步,靠在梅令臣的怀里。

“那灯,我好像见过。”她扶着头说。

梅令臣也认出来了。这是她十岁那年,苏绍特意请江宁最好的花灯匠人做给她的走马灯。画的是江宁八景,自然也囊括江宁织造府。她很喜欢,每天都要抱着花灯睡觉。只不过到底是孩子心性,手里的好东西又太多,没过多久就丢进库房里了。

只是如今,物是人非,重见这盏花灯,分量自然不同。

“诸位客官都看清楚了吧?”摊主继续说,“只需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连续答对十个灯谜,且用时最短者,即可以获得这盏走马灯。”

立刻有人问:“交钱便可以参加吗?”

摊主笑到:“小可附庸风雅,不要诸位客官的钱。想参加的客官出列,只要答对小可下面出的题目,即有争夺走马灯的资格。”

苏云清还没听清楚摊主说什么,就看到不少人涌上前。不花钱的事,谁不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