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知心 第63节(1/1)

唯一的好处和安慰是慧妃娘娘的位份又升了。这一回孔太傅和沈相对慧妃晋位都选择了默许,只是没如了陛下给慧妃连升两级直接升为贵妃的愿,以她代管宫权又抚养陛下子嗣有功升她作正二品四妃之一。

其中倒有一条小插曲,便是慧妃娘娘一点儿都不喜欢四妃的封号。容德贤敬固然每一个都是好词儿,可当朝得此封号的四位娘娘怕是一位也得不了个善终,直让慧妃在私底下与陛下直说晦气。

慧妃娘娘甚至道:若是非要从这四字里头挑一个当封号,她宁愿选择不升这位份。“慧”字本是陛下为她选的,在她看来可比多几分月例有意义的多。

陛下原想斥她任性,然听她这般缘由竟是一句斥责的话也说不出,静静想了一夜,第二日让小崔公公将他亲手所书的封妃草诏送到中书省。诏书提及先容妃德妃敬妃皆是陛下心中所爱,虽斯人已矣,好歹留着这封号只为她们来过一遭,不好连这点子痕迹也彻底抹去。至于敬妃被贬为嫔位已是委屈,连她当初的封号都被人顶了,只怕更要羞愧伤心。

慧妃娘娘高风亮节,既体谅陛下的心思,亦是对四位娘娘的尊敬,主动提出仍用“慧”字拟为封号。陛下感慧妃用心良苦,特许她破例沿用先前封号,只将宝册金印换做正二品,并一应月例待遇提上就可。

要说沈相虽然对慧妃有几分好感,但若陛下真封慧妃当了容妃娘娘,他老人家心里怕是还得有几分膈应。其余三位相爷也差不多是这样情况,不想陛下和慧妃如此识趣,自然是丝毫不会为难的一径通过。

除了礼部的大人们因此举并无旧历可寻又头大了一番,慧妃娘娘晋升一事可谓皆大欢喜。因还在贵妃孝期,慧妃娘娘索性连晋位大典都没办,由礼部侍郎在后宫宣旨,接过金印宝册就算礼成。

虽晋位一事不必慧妃娘娘操心,但来来回回也算折腾了小半个月,本以为尘埃落定一切走上正轨,不想皇贵妃又闹出幺蛾子来。

……

七月十五盂兰节,当晚刚过子时,皇贵妃娘娘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仿佛着了魔一般穿着一身里衣赤着脚往外跑,口里含糊不清的喊着什么“沈氏回魂了”,“快去找她来”。

坤和宫的姑姑们反应倒快,一边拦下皇贵妃,一边请神灌药烧纸拜佛好一通折腾,但凡能想到的法子无论靠谱不靠谱的试过一遍,到天蒙蒙亮时好歹让皇贵妃安静下来。

也不知是不是折腾的太疲倦,眼神呆滞的皇贵妃娘娘被搀回屋里躺下,不过一瞬就彻底睡死过去。一直睡到第二日太阳落山才悠悠醒来,却是不出意外的着了风寒发起低烧。

太医们都无奈了。夏末秋初的风寒风热本就不好治,何况皇贵妃娘娘胎相算不得稳,许多药都得斟酌着用,因此治疗起来更棘手了。可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皇贵妃又哭又闹又惊又怕,一口咬定有鬼魂要害她,非要陛下答应让她彻查后宫。

陛下能如何?子不语怪力乱神,皇贵妃这番话要是传出后宫,明日就不知道民间要如何谣传皇家鬼怪之事。他直斥皇贵妃荒唐,断然拒绝了她的请求,可皇贵妃不依不饶,甚至直接让姑姑出宫寻孔太傅,只说若不将那害人的鬼找出来,她与她肚子里的孩子都活不了。

孔太傅当然不信什么鬼神之说,可与孔家血脉的陛下嫡子相比,皇家脸面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他能为了查先皇后的死因干脆的绕过陛下将外男送进后宫,也不在乎在朝堂上再踩一次陛下的面子。由孔尚书与孔家几位亲信扯一通之乎者也,说到最后反而成了陛下不仁使宫中作祟,要是不根除邪祟平定怨灵,怕是连陛下的安危都难保了。

皇帝气的脸色铁青,在朝中大臣要么附议要么沉默的情形下唯有铁青着脸默许皇贵妃搜查后宫。本以为皇贵妃是无理取闹,谁知她查来查去,居然意外在明纯宫里查到许多收获——

慎刑司的老手们在明纯宫西北角一处杂草堆中找到了李嫔镇魇皇贵妃的证据,还一并翻出了李嫔用厌胜之术谋害贵妃的法器。年长的老管事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蹊跷,顺着极其隐蔽的挖掘痕迹继续找下去,更多东西出现在眼前,拼凑出的真相完全称得上一句丧心病狂骇人听闻。

当初与李嫔一同进宫的先德妃周氏怀上陛下子嗣却生出死胎,后又莫名冲撞怀孕的先皇后导致先皇后小产并一病不起。虽所有人都知道周氏被人算计,但究竟是何人所为却始终没有查到一个结果。

彼时谣言是孔皇后害怕周氏有宠有孕威胁后位,先手害了周氏肚子里的孩子。及皇后怀孕后有人将真相告诉周德妃,周德妃愤怒之下失了理智才在宫宴中不管不顾的撞倒皇后致皇后小产。

而这一日掘出的证据看来,这一切都与李嫔脱不开干系。凭几位公公的经验,他们挖出的土层有新有旧,其中针对贵妃与皇贵妃的镇魇之物确实是新埋。可随后他们挖到的尸骨与物证却绝对是好几年前就被埋下,绝不是近期可以作假的。

“……请孔太傅、沈相和李相入宫,将李嫔先押入宗人府,着三司会审。”

赵熠看着眼前这一切只能无力的揉了揉额角,当愤怒和惊吓达到顶点,再往下有的只是麻木。

“小崔子,你陪朕去一趟长禧宫。”

第123章 .凤仙引 · ?

皇帝陛下大步流星的往前走。于他看来这自然是慧妃娘娘的手段。他不想知道慧妃是怎么安排的这一切, 他只想知道慧妃为何要在此刻揭盅。他不在乎李嫔的身死,但李嫔的用途不止于此,慧妃提前将李嫔暴露出来是有什么缘由?

更何况涉及到周氏那个孩子。陛下心中有无数烦闷滋生。那个孩子之所以会是死胎, 是他利用周氏对他的信任和爱意偷偷换了周氏的安胎药;之后周氏冲撞皇后亦是他的授意与引导。那时他在宫中势单力薄处处掣肘, 唯有将扫尾的事儿交给容妃来办,他哪里知道容妃的办法就是将秘密藏在李嫔的院子中?

“沈氏……”

赵熠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周氏与先皇后这笔乱账唯有沈氏明白,却被虞枝心出手暴露在阳光之下嫁祸李嫔,莫不是,莫不是她嘴里说着忠心与自己, 实则偷偷和沈家的人勾搭上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已到了长禧宫的门口, 尚未进得大门,就见慧妃一袭半新的长裙从门槛踏出。定睛一看,慧妃娘娘头上珠钗配饰都未齐全,神色不耐脚步匆匆,好是一副火急火燎措手不及的模样。

与陛下打了个照面,虞枝心先是一愣,便顾不得许多的草草行了个礼, 忙将陛下拉到一边树下小声问道:“陛下不是说李嫔留着等对付皇贵妃时再用么?怎么这么早就出手了?臣妾人手还没安排妥当,这可如何是好?”

赵熠脚步一顿, 脑子里就是嗡的一声, 一把捏住虞枝心的肩膀颤声问道:“不是你安排的么?”

“臣妾哪有这个本事?且不是陛下说了您会安排么?”

虞枝心下意识的反驳, 及话说出口才猛地愣住,抬起头不可思议的看向陛下,试探着问道:“不……不是……”

“不是朕。”

赵熠的声音在颤抖, 浑身都在颤抖。说不出是惊恐还是愤怒,他只希望慧妃是在开玩笑。然盯着慧妃眼中同样的茫然惊惶, 他知道这不是玩笑。

“不是你,也不是朕。”他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字来,死死盯着虞枝心问道:“所以——到底、是谁?”

……

李嫔的案子审的极其艰难,李絮竹对一切指证矢口否认,咬定自己毫不知情,定是被人栽赃嫁祸。然一切证据都如此清晰的指向她,显得她的辩解之词如此苍白甚至无赖,连李相都不敢相信他的女儿是否无辜。

更何况李嫔也并不是真的纯白真的无辜。当初孔皇后与四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更遑论身后家族且盼着她们生下一个皇位继承人来,是以谁都没少在别人身边埋下暗子伺机动作。随着这次三司会审不少密幸被从头拔出重见天日,其中不少手段都让审讯的官员心惊胆寒,只道若是发生在自家后院,恐怕他们早已家破人亡。

偏事态发展至此牵扯良多,无论孔太傅还是四相都再没法儿将事情掩盖过去,恐怕只有彻查到底才能挽回几分体面。刑部官员更是恨不得自己从未在此案审讯中出现过——听了这么多皇权贵胄的肮脏血腥不择手段,他们还有机会见到明天的太阳吗?

所有人都在盼着李嫔赶紧认罪结案,连李相都渐渐动摇,宁愿牺牲一个女儿保全家族也不想再继续杠下去。李嫔收到李相亲笔所书的信笺唯有冷笑连连,反正她已经再无翻身之日,何不干脆将这塘深水中的污泥全部掀出来看看,大家一块儿不得好死?

次日,李嫔,殁。

李嫔镇魇已故沈贵妃和皇贵妃,证据确凿畏罪自杀,依律将其贬为庶人,在妃陵附近草草安葬。这般下场为李絮竹的一生画上一个并不光彩的句号,可所有人只是冷冷的看着一张薄棺送出宫,便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这案子终于可以了结了。

然而案子虽然结了,皇贵妃处却并无好转,甚至夜里噩梦惊醒的频率越来越高。她如惊弓之鸟一般惶惶不可终日,寝食不安日渐消瘦,愈发显得肚子大的可怖起来。

这一回不仅孔太傅,连四相与陛下也难得的摒除嫌隙联起手来彻查后宫,非要将操控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找出来。然日子一天天过去,众人几乎将前朝后宫翻了个底朝天还是一无所获,不由得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非人力所致,而是鬼神所为。

偶尔慧妃娘娘和陛下各自盯着一双黑眼圈两两相望无语凝噎,心中苦闷简直无以言表。本以为贵妃死后宫中就在两人两人掌握之中,从此能过上些松快的好日子。谁知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望不到头,两人竟是累的好久没睡个安稳觉了。

拖到九月底时,非但慧妃和陛下,便是前朝几位大人也都彻底疲惫了。朝会上商议一番后,索性让钦天监安排一场除祟傩戏,算是死马当成活马医。

除祟傩戏安排在十月初五,陛下并朝中重臣宫中妃嫔和位列三品上的外命妇皆入宫参与这场盛大的祈福消煞之典。法会持续了整整三天,一直忙到十月初八过了午时,所有人心满意足的看着纸扎的煞神消失在赤色火焰中,仿佛身上真的轻松了不少。

可谁都没想到就是两个时辰后,一道惊天霹雳忽然降下,将所有人都劈懵了。堂堂太傅大人竟然在家中被杀,杀害他的是他亲信女斥候刘嬷嬷。因两人本在书房密谈,期间并无人在屋里伺候,及众人发现不对冲进去时孔太傅尸身都已经凉透,而刘嬷嬷就倒在他不远处的地方用同一把匕首扎进了自己的胸膛。

突如其来的刺杀和死讯让多少人不可置信又摸不着头脑。孔老夫人接到消息当场晕了过去,至今昏迷不醒。大老爷和二老爷悲痛不已,更不敢相信刘嬷嬷会背叛孔太傅——毕竟对孔太傅来说,恐怕信任刘嬷嬷比信任他们两个亲儿子还多的多。

宫中的皇帝陛下茫然的坐在虞枝心寝殿的小书房里,呆滞着眼神不知在想些什么。孔太傅对陛下而言是一道始终无法逾越的坎,无论憎恶也罢恐惧也罢,那个须发皆白眼神阴鸷的男人就那么坚定的杵在那儿,坚定的让人忽略了他的年龄,让人觉得他永远牢不可破。

结果就这么突如其来的,他没了。赵熠觉得自己应该开心,可扪心自问,心中更多的居然是怀疑与惶然,以及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虚感。

“你说,这世上真的有鬼神吗?”他眼神漫无焦距的看着前方,轻声问身边的慧妃:“如果是鬼神,他何必用这种刺杀的法子呢?如果不是鬼神,又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让孔太傅死了呢?”

“陛下。”慧妃娘娘轻声唤他。实则她亦是缓了许久才缓过劲儿来,却是并无陛下这思绪万千,反而快速理清了思路。

“陛下,无论是人是鬼,他这一遭都是帮了陛下的。陛下且想,孔太傅一倒下,无论孔尚书还是孔祭酒都不足以维系孔太傅的班底,若是能挑着他们兄弟阋墙,怕是陛下还能从中捞出不少人手,岂不是一桩天大的好事?”

“你说的很是!”听到涉及朝廷权利,赵熠一个猛子清醒过来,眼中重新注入光芒,甚至随着思绪光芒愈胜。

“孔家二老爷——朕记得是你姑父?”皇帝陛下首先的反应依旧是从后宅下手,认真叮嘱慧妃道:“朕记得你说过皇贵妃入宫本是二夫人做的手脚?朕令你将旁的事都先放一放,趁着这段时间多招二夫人入宫,哪怕威逼利诱也好,定要让孔家两房斗起来。”

虞枝心默默叹了口气,虔诚的应下陛下所托,才将自己的考虑慢慢拿出来。

“陛下,臣妾虽然能说动姑母,但女子到底人微言轻,不如陛下也对二老爷多加几分关注?毕竟二老爷是皇贵妃生父,皇贵妃这段日子又受了惊吓,往常您是直接与孔太傅商量事情,如今孔太傅不在了,找二老爷也就名正言顺了。”

“你是让朕施恩拉偏架?”陛下沉吟片刻,觉得此事可行。

“非但是拉偏架。”慧妃娘娘循循善诱:“臣妾这位姑父不是国子监祭酒么?臣妾曾听陛下说过,当朝士子多以孔家为尊,其中脱不开孔家牢牢霸占着这所学府。如今孔太傅死的蹊跷,二老爷又是个脑有反骨的,陛下何不常常往国子监去走走,一则给二老爷一个定心丸,二则也让士子们好好看看他们身为天子门生,将来是要为怎样风姿气度的天子效力!”

她眼中含情脉脉,如同陛下是她的天,是世间最完美的存在。

赵熠闻言却是豁然开朗,不免轻轻一拍桌子懊恼道:“朕怎么没想到这点?”

慧妃娘娘轻笑道:“陛下不过是一时被孔太傅的死讯惊着了,且还没想那么多呢。再说臣妾出这主意不也是学的陛下的吗?”

“朕?”赵熠有几分不解。

慧妃娘娘道:“臣妾常听陛下说起领侍卫内大臣程将军,还说您让程将军陪您去校场骑马练剑,期间也遇到不少别的年轻将领。臣妾想着陛下不就是不动声色的培养年轻才俊,等他们能够独当一面了,也就是满朝皆是陛下心腹的时候了么?”

她当然知道陛下对程将军亲近拉拢已是不易,想要在吴相和周相的围堵下靠着一个小小的校场招揽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可这并不妨碍她拿这个当借口忽悠陛下。

慧妃娘娘有些羞怯的低下头小声道:“既然陛下在军中可以培养才俊,想来国子监里就更可以了吧。臣妾不懂朝堂上的这些,也不过是突发奇想现学现卖,若是哪里说错了……

“不不不,你说的很是!”赵熠欣喜的扶住虞枝心的肩膀,真心诚意叹道:“好爱妃,你果然是朕的女诸葛,是朕的知心人解语花!若真有这一天到来,朕一定封你做中宫皇后,与你共享这天下!”

第124章 .不是路 · ?

前朝的事情自然交予陛下处理, 虞枝心得了陛下的吩咐,第二日便找了孔二夫人入宫叙话。

虞姑母与慧妃娘娘打了许久交道,如今倒是学乖了不少。毕竟当初皇贵妃入宫, 她也曾想过母凭女贵在这个侄女儿面前抖抖威风。谁知威风且没抖出来, 却被婆母生生教训了一番,甚至连亲生女儿也不肯为她撑腰。

她回到家中好一通委屈,不想连夫婿都劝她多听慧妃的话,少给皇贵妃惹麻烦。直说慧妃能与孔太傅往来谈判达成交易,脑筋比她这个普通妇人不知高出多少来, 如今皇贵妃在宫中少不得靠着慧妃支应,若因她非要拿架子恶了慧妃, 使慧妃将脾气撒在皇贵妃头上,那才是得不偿失。

虞姑母虽不是个聪明人,对儿女却是真心爱护。被孔二老爷拿话一吓,只当皇贵妃的安危且得看慧妃的脸色,便再也不敢把自个儿当个长辈与慧妃拿乔。再往后皇贵妃诊出双胎月份渐大,连宫务都不得不倚仗慧妃操持,虞姑母好歹是在嫂子手下过过日子的, 自然知道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更不敢拿女儿的日常用度开玩笑。

及这一回孔太傅身亡, 孔家的顶梁柱就此倒塌, 如孔二夫人这般向来懂得欺软怕硬仗势欺人的人更不敢惹怒了宫中大权在握又受帝宠的慧妃娘娘。否则慧妃一个不开心折腾起皇贵妃来, 皇贵妃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生死都捏在别人手中。

其实慧妃又哪里会昏了头的故意去折腾皇贵妃?不过对于孔二夫人礼仪得体言辞客气的表现总是相当满意,少不得多给她两分笑脸。两人言笑晏晏的客套过一阵, 慧妃娘娘总算将话题引到正事儿上,笑着对二夫人道:“夫人是本宫姑母, 本宫也不瞒着夫人。昨儿陛下因太傅大人去的突然很是伤心了一阵,忽而又想到孔太傅生前所愿是看到孔家女尊为皇后生下嫡子,因此想着等皇贵妃娘娘诞下皇嗣,立刻就将娘娘立为正宫皇后,也算告慰老太傅的在天之灵。”

“当真?!”孔二夫人惊喜交加。虽然皇贵妃进宫时陛下便承诺过此事,然如今孔太傅已经不在,没有他老人家镇压朝堂,谁知道陛下还肯不肯认这点子口头上的约定。

慧妃点点头,难得的起身对她浅浅一福:“侄女儿先恭喜姑母,陛下已经与本宫说了,便是看在孔太傅的面子上,无论表妹生下公主还是皇子皆会在朝堂上提出立后,再过几个月您就是陛下的岳母大人了。”

“这真是……多谢陛下恩典!”孔二夫人激动地手都在颤抖,若是这会儿陛下就在眼前,她非得给陛下磕几个响头。

虞枝心看着她喜不自胜的模样微微瘪嘴,随即收敛了表情轻叹了一声,脸上恰到好处的浮现出几缕担忧。

“虽说陛下有了承诺,但姑母也知道,如今孔太傅去了,孔家的当家人便是孔尚书了。”慧妃娘娘迎着孔二夫人忐忑又不解的目光与她细细解释:“陛下立后要加恩,一个承恩公的爵位本是少不了的。按理说二老爷才是皇后生父,爵位该赐予姑父才对。但孔家已有了一位承恩公,再来一位似乎就……”

“这……也没哪条律法规定一家不能出两个承恩公啊!”孔二夫人急急道。

“话虽如此,但朝堂自有朝堂的考虑。”慧妃娘娘煞有介事的皱眉道:“实则皇贵妃入宫时陛下和礼部的大人们就曾经查过一回,以往虽然也有一家出了两个承恩公的特例,但怎么说也是兄弟分了家各自开府之后的事儿了。如今孔太夫人尚在,孔家又是最讲究礼仪传承和孝悌的,本宫就怕姑父为了成全家族名声,宁愿推了这爵位也不肯提出分家来。”

“……既有特例,难道就不能索性再特例点儿?”

二夫人心知自家夫婿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然在父母兄长面前早已习惯了顺服,亦是一心一意为孔氏一族牺牲。若是获封爵位当真会影响到孔家的声誉和兄弟之间的情谊,说不得在太夫人和大老爷的劝说下,他真能上表推辞以全孔氏的贤名义气。

可就算孔二老爷愿意,她却是万万不肯的啊!哪怕都是皇后生母,从四品国子监祭酒的夫人与一品公爵夫人难道还能一样么?更遑论她自嫁入孔家就被大嫂打压多年,好不容易盼来女儿成为皇后可以翻身,就因为什么狗屁兄友弟恭,她就要继续屈居大嫂之下吗?

她盼着慧妃给她一个肯定的答复,然而慧妃在她殷殷期盼的注视下只浅浅摇头:“特例这东西是得争的。姑父不争,孔家不争,难道指望礼部的大人们反过性子来替你们争么?”

孔二夫人一时怔住。她当然知道不可能指望礼部,但是——

“不是还有您——有陛下么?”

慧妃娘娘苦笑:“本宫与姑母说句实话,太傅大人原先如何压着陛下,陛下如今在朝堂就有多步履维艰。以陛下的估算,他能顶着四相的反对将皇贵妃拱上后位已是勉强,您也知道太傅大人生前与四相结了不少怨,如今正是四相趁机策反太傅亲信之时,他们怎么能容忍姑父再得爵位在朝堂上有更多权柄?”

孔二夫人虽然不懂朝堂,但并不是什么道理都听不明白的傻子。慧妃说的直白了当,她仔细想想不得不承认,若她是四相之流也绝不肯让孔家再出高位。

“那,那我可如何是好?”

她茫然四顾,突然看到眼前的慧妃,一道灵光在脑子里突然闪现:以往每回入宫叙话虽都要被慧妃气个半死骂个狗血淋头,但慧妃教她的法子也从没有不好用的,若是这一回慧妃娘娘也有主意——

“娘娘!求娘娘教我!”

二夫人扑通一声又给慧妃娘娘跪下了。惊的慧妃连忙站起来:“姑母这是干什么?秋楹夏榆,赶紧扶姑太太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