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思 第156节(1/1)

只因他不放心。

已经在皇帝面前求了旨意,如今等的就是容元英赶紧回京,但李绝还记得皇帝跟他说过的那句“靖边侯若是死在外头,你还得等三年”。

这句话虽是皇帝的戏谑之语,但对于李绝而言,却像是一根毒刺。

他得把这个隐患除掉。

加上冀南的情形确实不容乐观,更促使李绝暗下决心。

他本来想见了星河后当面说明白,可偏偏星河人在国公府里没回来。

李绝思来想去,索性不告诉她,免得一来容霄传话未必准,二来也免得她更加为自己担心。

就连惠王那边,他也只交代了一句有事出城,戚紫石倒是跟着他的,所以惠王原本也不知道他的打算。

事实证明,李绝是来对了。

靖边侯是在统兵对外立下的战功,他却是没想到自己会在阴沟里翻船。

在自家的地盘上,对付的是一些远比蛮人要弱的流寇,他本以为是手到擒来的,但让容元英措手不及的是,他的敌人可不止这些流寇。

还有在他身后各种掣肘的地方势力。

正如先前庾清梦所说,流寇坐大,这跟地方统辖防御不利是脱不了干系的,按理说朝廷派了人来镇压是好事,但对有些官员而言,若是朝廷的特使能够轻轻松松把流寇压制住了,岂不是显得他们无能。

何况流寇的势力错综,其中龙蛇混杂,未必没有人想浑水摸鱼。

所以又怎会让容元英轻轻松松的就立了战功。

之前惠王所调派的那个本地的将军都一不小心马失前蹄,何况靖边侯。

起初,因靖边侯的指挥得当,流寇已经给一步步被赶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等他们尽数进了口袋阵,就可以一网打尽。

不料有人为了抢功,故意的不听指挥先冲杀了出去,一番乱冲,打草惊蛇,坏了容元英的计策。

流寇们察觉中计,于绝地之中竟然拼死一搏,非但砍杀了朝廷兵马,更把靖边侯的阵型都冲乱了。

原先士兵们都因为靖边侯的威名,还算不慌,但眼前前方给砍杀的惨烈,自然也都乱了,不等流寇冲过来,已经散了一半。

容元英带兵一世,属下个个悍勇,哪里见过这些孬种,气的叫打起靖边大旗,亲自冲上前鼓舞士气。

一番激战,本来的大捷变成了两方各有死伤,靖边侯怒不可遏,命斩了那私自抢功的将领,不料因此埋下隐患。

那日天又下雨,流寇勾结叛变的将士冲了进来,靖边侯措手不及,只能且战且逃,正以为自己一生英名就将毁在这小小冀南的时候,一队意想不到的人马赶来。

正是李绝以及李栎叶带着的那二十三名信王府亲兵。

信王府的这些亲兵,却比靖边侯之前的亲卫还要勇猛果敢,每一人都可独当一面,以一当十都不足以形容。

这些人可都是在跟关外辽人生死交战中历练出来的,他们一出,气势陡然不同,对付那些流寇跟乱军,就如同鹰隼对付鼠辈一样不在话下。

靖边侯这才死里逃生,有余力重整残军,但先前为救靖边侯,李绝已经给乱箭所伤,他却毫不在意,只是拔了箭头敷了药了事。

容元英起先自然是跟这少年水火不容,如今见生死交关的时候,却是他带人赶来,心中滋味自然也是两样。

最后决战来临,李绝对容元英道:“这次冀南受灾最重的是古塘跟海沟两个县,据我所知,流寇之中有不少都是这两个县的灾民……不如……”

他跟容元英说了一个计策。

靖边侯看了他片刻:“使得吗?可既然他们参与叛乱,可是死罪难逃,要是赦了他们,朝廷也不会答应。”

李绝见他果然太过迂腐,便道:“谁说要赦他们,如此,只不过是为了从内瓦解流寇,让他们人人自危,只要人心乱了,再将他们歼灭,自然易如反掌。”

容元英心头凛然明白,当下采纳了李绝的计策。

到了决战那日,流寇发现在朝廷兵马之前,却站着无数的百姓打扮的,原来这些人都是古塘跟海沟两县的灾民,他们站在阵前,向着流寇军中呼唤着他们的儿子、兄弟,父亲,以及朋友……等等。

容元英更扬声道:“但凡有两县受灾的,只要当即放下兵器,本侯可以跟朝廷申诉,赦免你们死罪!”

那些流寇之中的灾民,有些确实是被逼无奈的,先前看到自己的亲朋哀哀呼唤,已经忍不住酸楚落泪,又听容元英说既往不咎,自然也有不少人心动,大家面面相觑,有的放下了兵器,有的向着前方走去,想要投奔朝廷兵马。

可毕竟这流寇之中也有那些残忍冷酷之辈,见势不妙立刻杀了一个想要扔下兵器之人:“别听他蛊惑人心,谁敢投降,我就先杀了谁!”

但就算这样,也是挡不住人心思变。

如此一来,流寇之中人心惶惶,各自猜忌,双方对战起来,流寇一方很快溃不成军。

靖边侯总算漂亮地赢了一场,又按照李绝的法子,那些投降的流寇,一一审查清楚,只要没杀过人沾过血的,可以从轻处罚,但凡是伤过人命的,投降者流放,被俘者一律处死。

容元英对于李绝大为改观,只是李绝的伤有些不容乐观。

但他体质极强,只要好生调养些时日,还是能够痊愈的,不料就在靖边侯带军巡查的时候,偏又遇到山石塌方!

李绝为了救他,奋力将容元英扑开,自己却给泥石砸中。

赤松伯,戚紫石,以及李栎叶跟二十三亲卫拼死相救,总算把他从泥石之下拽了出来。

若是普通之人,早已不救,幸亏李绝之前见势不妙,拼力伏身到一块儿较大的山石旁边,留存了一点空隙,不至于被砸的结实,又加上他从小修道,自会一种偃息之法,所以才能在重重泥石底下坚持那么长的时间。

但就算如此,毕竟伤重,李栎叶当机立断,要把他带回辽东,戚紫石虽反驳,却抗不过郡主,赤松伯毕竟是信王府的人,能说什么?

往东北的路上,李绝多半昏迷不醒,但在他清醒之时却发现李栎叶的意图,哪里肯善罢甘休,竟瞅准时机给他逃了出去!

二十三卫发现的及时,将人带回,这么折腾,他的伤却更严重了几分。

从此后,李栎叶便给他用药,果然安分许多,只是昏迷之中,不绝口的只是叫“姐姐”。

李栎叶对赤松伯说道:“倘若这小子叫的是我,那我真是……”

赤松伯问:“真是什么?”

李栎叶横了他一眼:“就算是为这小子死也罢了。不过,看不出这个浑小子六亲不认的,怎么见了容元英比见他亲爹还亲。”

赤松伯翻了个白眼,不吱声。

李栎叶却又想起李绝给容元英献计的事,因对赤松伯道:“不得不说,父王是有先见之明的,这小子从小也该没读过兵书,怎么比带兵的还懂计策?”

赤松伯叹气,甩手走开。

连日来,李绝心神不宁,虽然药力导致昏迷,但心有牵挂,情形一天比一天更坏。

李栎叶也看了出来,这么下去,带回信王府的只怕是一具尸首,可又无计可施。

直到赤松伯擅自离开,把星河带了回来。

第110章 .二更君喂药兼陪寝

赤松伯上好了药,给李绝把衣裳掩起来。

回头看星河立在身后,他便没好气地说道:“桌上那碗药,喂他喝了。”

这几日,喂药成了最难办的。

不管怎样,李绝都是咬紧牙关,非常抗拒,就算硬捏开他的嘴,也总不肯往下咽,赤松伯实在是没了主意。

又因为李绝昏迷之中总是念叨星河,赤松伯便觉着,纵然是要死,那也要把那丫头先弄来,若李绝不妥,就叫她给李绝殉葬。

临出门前,看星河没有动,赤松伯以为她不愿意,就恨道:“要是想让他死,那就撂着他,只别忘了,他完了就是你,还有靖边侯!”

老道士大概是真急了,狠狠地把门一带,走了出去。

星河并不是担心赤松伯会对自己动手,而是在看着李绝的时候,心里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还要怎么活着?

她想不到,而只是悄然湿了眼眶。

慢慢地端起那碗药,黑漆漆的药汁,散发着难闻的苦涩气味。

就算没有尝过,只闻到那股气味,已经叫人心口翻涌,十分不适。

这简直不像是救人的,而像是什么难喝的毒。

星河走到床边,看看药,又看看李绝。

她不知道该怎么喂他喝药,那老道士想来也是个粗鲁不懂的,连个调羹都没给一个。

星河想去要一个,又实在不愿意多跟赤松伯说什么。

“小绝……”无奈之下,星河试着叫了两声。

令她意外的是,李绝仿佛听见了她的声音,长睫稍微抖了抖。

她的心略觉安稳,凑近了又唤了两声,柔声说道:“我喂你喝药,你乖一些。”

手试着向着他后颈抄过去,想要让他抬头。

但星河高估了自己的力气,而低估了李绝的重量,一把没将他挽起来,反而差点把她带的伏倒过去,药都差点洒了。

只能放弃这种方式,而小心地将药碗凑近他的唇上:“小绝,张口。”

他的唇一动,星河忙把药碗凑过去,小心翼翼倒了点。

苦涩的药汁滑了进口中,李绝顿时像是发现自己上了当的孩子,喉咙里咕哝了几声,竟还往外吐了吐。

黑色的药汁从嘴角流了出来,顺着脖颈,把领口打湿。

星河这才明白为什么他原本素白的衣领竟然已经变成了斑斑驳驳仿佛在泥地里滚过一样,大概除了泥,就是洒落的药了吧。

她本来想去跟赤松伯要个调羹以便于喂药,但看到他这样抗拒,就知道要了那个也是白搭。

看着手中正慢慢开始变凉的药汁,星河呆住了。

不到半个时辰,赤松伯气哼哼地又走了来,进门却见空了的药碗放在桌上。

他有些吃惊,看看李绝,又看向星河,不能相信地问:“他喝了?还是……”

他有点怀疑星河是不是把药泼到哪里去了。

星河没有看他,而只是侧着身子目光望着李绝:“喝了一大半。”声音稍微有些沙哑。

赤松伯张了张口,想要问她用什么法子喂的。

走上前看看李绝,果然瞧见他的唇色有些发红,领子上虽有药汁,但并不多。

松了口气,赤松伯扬了扬眉,还不忘对星河道:“你能叫他喝药最好,我就不用再多杀两个人了。”

星河听他又威胁自己,便不再出声。

赤松伯转身出去,不多时又返回,这次是拿着一碗粥,又放在桌上:“给他吃了。”说了这四个字,又补充:“能吃得下东西,药效自然会好,恢复的也会快些。”

他说完后就转身走了出去,把门拉上。

刚要走,突然想到什么,便在门口住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