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1/1)

魏元贞端着茶的手慢慢收紧,目光从茶杯之后斜睨着孟秋成,孟大人这是何意?难道是要拒绝本王吗?

孟秋成急忙惶恐应道,下官不敢,只是下官怕河运使刁难,不让下官替王爷运送!按例,任何要押送的货物都需要有朝廷的允许,和通行文牒方可。下官自然是愿意替王爷办事的,就是怕

魏元贞打断道,不必担心,河运使是本王的人,他不会难为孟大人的。只要孟大人将本王的瓷器带去江南,到了扬州那里自会有人收货的。

孟秋成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毫无转圜余地,也只得将此事应承下来。

既然如此,下官自当尽力!

孟大人如此帮本王,本王也会记住孟大人的。昌元节一过,本王就会命人将东西送过去,到时候可就劳烦孟大人费心了!

孟秋成再次弯身行礼,为王爷分忧,是下官的福分,何来费心一说。若无其他事情,下官就先告退了。

魏元贞这才点点头,去吧!

孟秋成刚到门口,原先替他开门的那人正好进去。两人交错之间,孟秋成的余光看到这人的左脸上有一条长长的疤痕,便多留意了两眼。

齐卫一直候在外面,见他出来,便迎了上来。他一手搭在孟秋成的肩头,一边笑道,孟老弟,以后咱们都是替庸王做事的,是自己人了!

孟秋成也眉目含笑,轻轻点头,多亏了大哥替小弟在庸王面前美言,否则小弟哪能有机会替王爷分忧呢!改日,小弟一定要多谢大哥!

嗨,自家人,客气什么!

二人一路笑谈出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别苑才分道扬镳。

魏元贞坐在椅子上,手上捧着茶盏。他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孟秋成的背影,等那背影看不见的时候,目光蓦地一紧,露出一抹凶狠之色。

与孟秋成擦身而过的那人,低声问道,王爷,真要让他去吗?

昌元节之后,这批货要是运不出去,让人查了出来,我们更加危险。让他去,就算日后被人发现,也有这只替罪羊。

王爷不打算将胡德广调来长安了么?

现在还不是时机!先留住孟秋成,他若是真的替我们做事,他和胡德广谁来做这个长安县令都一样。若是不幸,那货出了问题,一切就全都推到这个孟秋成身上,反正死了一个孟秋成,还有一个胡德广。

只要长安县令是我们的人,日后行事就会方便许多。

王爷,高明啊!

孟秋成一路骑马回了县衙门,这一路上她已经思索了个大概。这个庸王还真不是外人传言的那般,靠着太后的庇护才有的今日。皇家中人,又有几个是心思不深沉的呢?

今日他执意要将那所谓的瓷器与运往西梁交互商物的官船一起走,多半是为了掩人耳目。

那批瓷器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这交互商物本是件小事,只要货物检查完毕就能走河运而出。河运使负责检查商物,过了河运使这关,便不会有人再来检查。

其他一般的商船就不一样了,每到一处港口码头都会有人检查。这便是官与民的区别,也是朝廷制度的缺陷!庸王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因河运使是庸王的人,不见得其他地方的官员都是庸王的人。庸王为了不让人查到他那些瓷器这才选中了自己。

不过,这样也好,今年的长安县令一职,该不会有变化了。至于其他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便好。

一路在夜色中狂奔,冷风吹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

到了县衙门口,一个翻身,利落下马。孟秋成将马绳顺手丢给了门口的一个衙役,哈了口气搓了搓手急声问道,周师爷呢?

那衙役接过马绳回道,周师爷沐休三日,要后天才能回来!

孟秋成心头有些烦躁,这个节骨眼上,周师爷走了,谁还能去帮她传达口信给那些商户呢!她想了想,对那衙役道,现在立刻让周师爷回来,告诉周师爷,就说本官有急事,让他务必现在回来!

那衙役挠了挠头,可是大人,现在都这么晚了,明日又是昌元节,是年节。现在叫周师爷回来,似乎不太好吧!

孟秋成眼睛一横,有什么不太好的!周师爷孤家寡人,上无双亲,下无幼子,一把年纪,媳妇都没有。他和谁过年节,和谁吃团圆饭?让他现在就来衙门,明日本官带他去宫里见识见识!

那衙役眼睛一亮,一下凑上前来,明日去宫里的不是只有宫贴的京都官员才能去的吗?怎么周师爷也可以?

孟秋成笑了笑,怎么不行?你家大人是谁?还有什么是本官做不到的?

那衙役牵着马,又靠近了些,一手将身上的衙役服拉扯平整,大人,你看看,小的怎么样?要不然别劳烦周师爷了,小的也能替大人分忧啊!

孟秋成一手打在他的衙役帽上,笑道,就你鬼机灵!这抓贼你还能行,可这与人周旋,就你这张口无遮拦的大嘴巴子,不给本官坏了事就不错了。万一你这嘴说错了什么,皇宫之中,哪一个官位不是比你家大人的官位高?

到时候,本官就是有心要保你,都没有那个能力!

那衙役一听,一下就泄了气。

行了,等你家大人高升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这天色也晚了,骑马去吧!

那衙役点点头,正待要上马,孟秋成又拉住他,丢了锭银子给他,拿着,回来买壶好酒给张伯,剩下的就当是你孝敬他的!

那衙役一下红了眼,大人,每年昌元节你都要给我们多发一个月的利钱。现在这钱,小的怎么好意思再拿!

孟秋成摇了摇头,拍着他的肩膀笑道,你小子也快到了娶亲的年纪了,就你那点月利钱,还有什么结余的!张伯辛苦为你攒下了老婆本,自己从来不舍得多花一分。你也该好好孝敬孝敬他了,可别等到没有机会孝敬时再后悔!

那衙役听着,重重点了点头。

心中带着万般思绪,翻身上马,定定看着面前这位身形瘦弱的长安县令。

即便他是百姓口中的大贪官,被无数人唾骂,即便他知道,他家这位大人似乎的确不是什么好人!可他从来不亏待下属,也不会无故训斥他们。

衙役一时无法分辨,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说到底,他家这位大人,没有杀过人,也没有放过火,不过就是贪财了些。

孟秋成对他挥了挥手,衙役牵马掉头,扬起马鞭抽了一下这才扬长而去。

孟秋成心中微微叹息,抬眼看着天空。月入树梢,雪落满地,这么多年来,她其实也想好好孝敬自己的双亲,可她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算是陪朋友去医院看望她重病的父亲有感,

父亲心疼女儿让她不要来回跑医院,因为医院挺远的,

朋友的孩子才几个月大,还没有断奶!

朋友不听,还是要来。

父亲的言辞有些过激,难道你来了,爸爸就能活下去了吗?

从医院出来,朋友就哭了,她说知道父亲是心疼自己,

她只是觉得自己跑一次就少一次,很怕以后想跑都没有机会了!

突然发现生命太过脆弱,也许某一天意外在我们毫无防备下就来了!

想到自己的家人,实在觉得惭愧,其实还能对他们更好一些的!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眼前,不管是家人爱人朋友,千万别让自己有后悔的一天吧!

然后很感谢小天使们的支持和鼓励,码字不易,追文也不易!

我们都且写且珍惜,且读且珍惜!

第19章

昌元节当日,举国同庆,这也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节,所以极为隆重。寻常人家会挂彩灯,放花灯,一家人整整齐齐吃一顿团圆饭。官宦富贵人家则会做上几套新衣,买些烟花炮竹,然后在门口烧一盆艾草,夸过艾草盆,预示着霉运全都被祛除,新的一年必将一帆风顺。

而昌元节这一天,皇宫也会举行一年一次的宫廷盛宴。京都的官员,一些边外的将士都会入宫同庆。这一天也是宫中最为热闹的一日!

孟秋成站在宫门口,看着周师爷,笑的阳光和煦。

周师爷斜眼睨着孟秋成,表情凝固着。昨日让人连夜通知他回衙门,说是要带他入宫见识。结果,只是让他在宫门外等候。

周师爷很明显的不高兴,孟秋成拍着他的肩膀宽慰道,镜之,别不高兴,你这样怎么和其他大人的家臣深入了解呢?本官可还指望着你,替我多打听点消息的!还有,本官早上与你说的话,你记住了吗?

周师爷冷哼一声,大人这么着急叫卑职回来,就是为了那件事吗?

孟秋成点点头,那可不是小事情,弄不好,本官这顶乌纱帽都会保不住,乌纱帽下面这颗风流倜傥的脑袋也可能会保不住!这难道还不严重吗?

她两眼警惕的看了下四周,又笑了笑,听说你最近迷上了黄彦行先生的字画,本官正好有一副黄彦行的真迹,不知道镜之有没有兴趣?

周师爷捏了捏拳头,最后还是妥协的松开了手。仅此一次!

下不为例!呵呵,我知道镜之还是为本官着想的,你也不想看着本官人头落地吧!她凑上前,压低了声音,记得,多留意一下庸王府的人。

周师爷白了她一眼,正欲开口,宫里的九龙纹鼎钟已然敲响。

这九龙纹鼎钟一般只有一些重要的宫廷盛宴开席,或是新帝登基的时候才会敲响。这钟声宏亮悠远,即便是宫外的人,也能听得见。单是这钟,就有专人负责,敲击的次数也有讲究!

若是一声是代表宫宴开席,九声是皇帝祭天之时,为求风调雨顺的祥瑞之兆。而新帝登基,便会响足九九八十一声,以慰千秋万载,国运昌盛之意。

震耳欲聋的九龙纹鼎钟一响,群臣便纷纷站好,有序进入宫中。

孟秋成也不敢耽搁,手持宫贴站在最后一个,随着浩荡的队伍一点点前行。

宫宴设在了太后的慈安殿,表面看来是以示皇上对太后的尊重,实际上,是皇上的势力羽翼未丰,不敢显露自己,不愿彻底与太后闹翻。

此前因为种种事情,太后已经对皇上十分不满。这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真要逼急了太后,太后要拥护庸王登上皇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太后忌讳着张书礼和辅成王,所以才没有动手罢了。

入宫之后,由内侍的小太监们引路前行。

孟秋成的余光将四周都瞧了个遍。

侍卫个个严阵以待,每个人的脸上都十分严肃,这些人是御林军,负责皇上和宫中安危的。御林军统领肖慕白是皇上唯一的亲信,这人一向忠君爱国,可惜不懂得变通。

皇上有心想要升他的官职,最后被太后反对。理由是,这个肖慕白顶撞过庸王,太后自然不喜欢,说他这是藐视皇族,若是他日上了高位,恐防有变。

这一说,朝中大臣纷纷赞同,皇上也就不好再提。

太后娘家富察一族虽然没有重兵再手,可太后的亲侄子富察尔泰是西北的镇边大将军,拥兵三万。与辅成王的十万大军略有悬殊,但富察尔泰在军中的威信却是不低的。

若是他有心召集,实力也不容小视。

只他现在还不敢有所动作,若是轻易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那么辅成王一定会踏平他们富察家的。

这宫里的局势微妙的很,牵一发动全身,现在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轻易打破这看似平静无波的平衡。

孟秋成坐在末位上,身边的大小官员全都举杯换盏相互交流,可孟秋成一个都不熟悉。她就是有心结交,这些人也都瞧不上她。

她没有背景,这么多年依旧只是个长安县令,那些高位上的人自然不愿搭理。丞相一派的那些的忠臣,又觉得她名声太差,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甚至,巴不得她早些被查处才好。

孟秋成微微叹息,自斟自饮了一杯,自觉官途灰暗!

忽而被人从后面推了一把。

孟秋成回头,就见一人躬身对着她小声道,这边没人了吗?

宫廷宴席的桌子都是两人一桌,孟秋成坐在末尾,又是一个人,所以身边恰好空出了一个位置。几年都是一个人,没想到这会儿竟有人要求坐在这里!

她本想拒绝,可看清了来人之后,她立刻就改变主意了。

来人眉目清秀,透着几分皇家贵气,但女扮男装的痕迹太过明显。就算孟秋成不认识这人,也能分辨出她是个女人。

胸口那若隐若现的女性特征实在过于扎眼,孟秋成看了看自己,这么多年来早就习惯的装束,似乎也真是看不出任何女性特征了。

此前她早就听说了,皇上有意给景荣公主选一驸马。这消息一出她原以为不过是朝中人的肆意揣测而已,现在看来,这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否则景荣公主也不会女扮男装来这里了窥视众臣了。

孟秋成有些可惜,可惜今日来的王公大臣之中,似乎没有一个能配得上这位公主的。

若说样貌才学,这朝中自然有合适的。但这些人的背后都代表着某一方的势力,这位公主可不是一般四肢不调,头脑简单的贵命之女。她必定是要选一位能够帮得上她的驸马,而不是她喜欢的驸马!

皇上对这位公主十分亲厚,太后却对这位公主十分介怀。

因为公主的生母宸妃与太后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已然成了整个皇宫里,人尽皆知的秘密。

更有人传言,宸妃的死是与太后有关的。

先帝一死,宸妃失了依靠,这样的下场,也不难理解。

所以公主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庇护她的依靠,否则太后迟早会对她下手!

孟秋成只是没有弄明白,皇上为何如此重视这位公主,当年还曾不惜违背太后的懿旨,将公主从永乐寺接回来。

难道仅仅是为了那份兄妹之情吗?或许还有些别的原因吧!

孟秋成将这些疑惑深藏心底,然后起身让了个座位,呵呵,没人,没人!这位大人请坐吧!还不知大人怎么称呼?

本官姓,姓安!魏安荣急忙回到。

孟秋成淡淡一笑,哦,原来是安大人啊!下官长安县令孟秋成,不知道安大人身居何职?

这个,本官是,是

安大人可是刚刚调来京都,还没有安排职位的?见她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孟秋成故意顺着她的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