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竟然暗恋我 第22节(1/1)

“别碰她,你们都别碰她!”他被侍卫押着又跪了回去,失魂落魄地抚摸着小蝶这两个字,“她和我说好了,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们都要在一起。她说,每一辈子,她都会戴着蝴蝶来找我,让我……一定要认出她来。”

说到这里,郑锡又痴痴地笑起来:“我认出她了,我每一次都能认出她。在诗会上,那些戴着蝴蝶纹饰的姑娘,都是她,都是她!”

赵明锦拧眉低啐一声:“有病!”

“我没错,我没做错,是小蝶回来寻我了,是她回来寻我了!”

高邑拍响惊堂木,郑锡蓦地闭了嘴。

“郑锡,既已认罪,签字画押。”

高邑将文书整理的供词看过一遍,命人拿给郑锡。郑锡仍有些浑噩,也不看,直接伸手蘸了红泥,在上面按下手印。

永昌侯瞪着眼睛,看着他画押,又看着画押的供词回到三法司的书案桌上。

“郑锡,你夜闯他人府邸,掳掠女子,行淫邪之事,依南渊律第四十九条,当处极刑,”高邑正色道,“本官刑部侍郎高邑,判……”

“极……刑?”郑锡恍似这时才回过神来,他丢开小蝶的灵牌,疯了似的朝永昌侯爬过去,“爹,您救救孩儿,孩儿不想死,孩儿不能死!孩儿还要考取功名,还要侍奉爹,还要为郑家开枝散叶,爹!您救救孩儿,救救孩儿!”

永昌侯看着不住磕头的他,双手紧握身躯颤抖,仿若瞬间苍老了十年。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审清了此案,高邑只想迅速判决,还那几位姑娘一个公道。

“律法天定,无人能左右,世子即便求侯爷也是无用,”他起身,扬声道,“判……”

“皇上驾到。”

巳时三刻,不多不少。

叶濯与众人一同起身,旁人皆行跪拜大礼,他只躬了身形,赵明锦正要行武将大礼,手臂却被叶濯轻轻一托。

“做什么?”

他轻声道:“你不必跪。”

“微臣参见陛下。”

想跪也来不及了,她只得赶紧躬身,与叶濯一样双手抱拳,将头一埋。

“众卿不必多礼。”

好在皇上没有注意到她,赵明锦松了口气,直起身来目视着皇上从她身前走过,然后……

“赵将军。”

“末将在!”

皇帝退了两步回来:“你虽为武将,却也是我南渊的闲王妃,行礼与皇兄一般不太应该。”

“末将知罪,”说着就要跪下,皇帝伸手扶住了她,低声道,“受你这一跪,皇兄怕是三日不会与我说话,罢了,谁让你是皇兄心尖上的人。”

赵明锦:“……”

皇帝来了,自然高坐上位,三法司长官立在一旁。

“朕着三法司会审此案,现下可有结果?”

“回皇上,”高邑上前一步,呈上方才郑锡画押的供词,“此案已经审结,作案之人正是永昌侯世子郑锡。”

皇上神色微惊:“永昌侯世子素有才名,怎会犯下如此大罪。”

永昌侯赶紧跪了下去,一头磕在地面上:“圣上明鉴,犬子自幼乖顺懂事,心怀报国之志,近两年是老臣疏于管教,他才行差踏错做出这等糊涂事!陛下,念在老臣就这一个儿子,看在老臣多年效忠的份上,还望能饶他一命!”

“这……朕懂永昌侯护子之心,也惜世子之才,但若因朕一人私心置南渊律法于不顾,让朕怎么向受辱之人交代,又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永昌侯一咬牙,从怀中摸出一块金牌出来,双手举过头顶:“陛下,先皇曾赐老臣免死金牌一块,望陛下开恩,免我儿一死。”

“先皇之命,朕不得不从,只是……”皇帝神色为难,视线滑过免死金牌,落在叶濯身上,“皇兄意下如何。”

叶濯抱拳道:“有功当赏有过必罚,自古皆然。今日侯爷拿出御赐免死金牌,是想用早年之功抵世子今日之过,虽无不可,但,”他话音一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赵明锦偏头看了他一眼。

当日是谁说只要他代刑部尚书一日,郑锡就活不了的?

这一眼被皇上看了去:“赵将军似有话要说。”

赵明锦也没退缩,上前一步直言道:“回皇上,末将觉得,若因此饶过郑锡,于情于理皆不合。”

“哦?”

“一来,先皇御赐免死金牌,赐予的是永昌侯,若今日犯错的是永昌侯,那功过相抵,末将无话可说,”她又扭头,看着跪在那里的谢如玉,“二来,女子名节堪比性命,若今日郑锡不能伏诛,他日会不会出现第二个郑锡?仗着祖辈庇荫为所欲为,掳掠、□□甚至杀人,不知会有多少人被害于他们之手!”

“说得也有道理,”皇帝面带犹豫,兀自忖度片刻,沉声道,“先请回先皇所赐免死金牌,此事日后再行定夺!”

第23章 、022

案情审结,郑锡与苏展需得被重新押回刑部大牢,等待圣上发落。

在侍卫押起郑锡时,赵明锦清楚地看到他偏了头,压低声音对着跪在一旁的谢如玉说了什么。

如玉怔了怔,清丽的脸上轻松了刹那,不过很快又被一抹惆怅取代。

赵明锦想要过去扶她,刚迈出一步,就听安庆郡主的声音从旁传来,让她不由止了动作。

“你将安神香私自给了苏大人与阿锡,本不是什么大事,可你故意瞒我,我有些难过。”

安庆郡主蹲在贴身丫鬟身前,声音是一如既往的轻柔。

那丫鬟抬起头来,眼泪已经糊了满脸,哽咽道:“是奴婢的错,奴婢知错,奴婢再也不敢了。”

“罢了,你我从小一同长大,我也不忍心罚你,以后可不许再这样了。”

“是,奴婢记下了,多谢郡主,多谢郡主。”

人犯已经认罪,从三法司到高齐似乎都不再打算关注某些于理不合的细枝末节。

不知是因为那些不重要,还是因为某种默契使然,总之他们摆明了是不打算拿到台面上来追究。

石相、永昌候与安庆郡主对着皇上恭敬一拜,道了声“微臣告退”,转身走了。

安庆郡主跟在永昌侯身后,走到门边时,她施施然回身,恰好迎上了赵明锦若有所思的目光。

四目相接,她微微一怔,眸色几经变幻,终是收起了初见时人畜无害的柔弱懵懂,露出了几分挑衅来。

赵明锦唇角勾起一抹冷笑,眼风锐利凛冽,视线略略上瞟,落在了她额间的那一点朱砂上。

点脂过了这些时日,那朱砂颜色竟然丝毫未褪,仍旧艳丽妖娆。

对视片刻,安庆郡主又收敛了眼中气势,摆出一副娇柔姿态,转身走了。

方才还人多到有些拥挤的公堂,霎时间空荡下来。

谢如玉仍跪在那里,神色已经平静下来,只是眼中还残留了些许激动,眼眶有些红。

一直守在堂外的李督元已经走到她身边,矮身蹲在了她面前。

“小玉。”

谢如玉缓缓仰起头,没说话,只静静地望着,任由水雾上涌迷蒙了双眼。

“别哭,没事了,”李督元小心的擦着她眼角的泪,故意说笑逗她,“以前都不知你这么爱哭,以后可不敢惹你,等我们成亲了,我什么都听你的,好不好?”

他问得小心翼翼,语气也是最轻柔不过,说完之后甚至屏气凝神的等她回答。

可是谢如玉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沉默地挣开了他的手,看向赵明锦:“阿锦,你送我回家吧。”

谢如玉说这句话的时候,赵明锦是下意识看向李督元的。

李督元显然明白谢如玉的话中深意,唇角不由抿起来,眼中带着三分沉痛,三分哀伤和三分的不知所措。

此情此景倒是让她弄明白了,这种神色或许可以叫做心伤。

“好。”

赵明锦将谢如玉扶起来,两人走出一步又停下,如玉没有回头,只用他们三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我与李校尉早已解除婚约,今日一别,以后不会再见,李校尉……多珍重。”

李督元没说什么,也没有追,只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像是一具失了魂魄的行尸走肉。

皇上看了眼李督元,又收回视线看叶濯,低叹一声:“今日我与皇兄都做了恶人。”

“怕是不只今日。”

“皇嫂生气了,皇兄的日子定然不好过,不如进宫躲两日吧。”

阿锦走时都没回头看他一眼,是当真气狠了的,叶濯无奈:“阿锦的性子与皇后不同,若我躲了,她不仅不会气消,恐怕还会拆了闲王府。”

“……”

离开刑部,赵明锦与谢如玉并肩走在长安城的街路上,身边多的是来来往往的百姓。

“阿锦。”

“我在。”

谢如玉已经眨掉了眼中的水雾,脸上的痕迹也擦干了,她看着赵明锦,勉强笑了下:“再过几日是我外祖的七十寿诞,我会离开京城去给他老人家贺寿。”

“何时回来?”

她摇头:“不回来了,那里很好的,天高云淡,风朗气清,门前还有一条河。河里鱼儿特别多,儿时我就常陪外祖坐在那里钓鱼。”

赵明锦急了:“如玉,刚才在刑部大堂,我分明看到……”

“阿锦,”谢如玉没让她说下去,“真相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重要。因为是你,才会在意,旁人、甚至我爹娘,他们在意的只是我被人掳走彻夜未归这件事。”

“别人如何想我管不了,我也不知道,但是如玉,李督元他不在意这些。”

“他不在意,我就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么?”她笑的勉强又心酸,“阿锦,我不怕被旁人议论,我怕的,是他跟着我受委屈。”

如玉的性子与赵明锦很像,只要是打定的主意就不会再更改。如今多说一句,不过是徒惹她难过罢了。

“若当真决定要走,我去送你。”

将谢如玉送回家后,赵明锦闷头回了王府,绿儿在碧锦园里见到她,凑过来想问案子的结果,不过被红儿眼疾手快的给拉住了。

赵明锦没理会她们之间的挤眉弄眼,径直回房取了银枪出来。

两个丫头躲在回廊上,有些心疼地看了看赵明锦,又同情地看了看本就七零八落的芭蕉叶子。

将军这次练完枪,芭蕉基本上也就全军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