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文中的原配回来了[七零] 第85节(1/1)

乖乖软软的女儿,可怜巴巴问她,她是不是真的土。

夏苒这一刻真的很心疼女儿。她知道七十年代城里的孩子喊爹娘都是爸妈的,也知道城里的一些生活习惯。

当初刚出来的时候,她们一家都是生活在农村,从来没想过让孩子改称呼,但是以后如果她们要在县城生活了,那她还是要孩子改变一下称呼的。

“我们二妞不土,娘和你哥哥也不土。领导说了,咱们国家人人平等,我们二妞喊娘是咱们村子的特色,不过呢,以后咱们要生活在县城了,县城这边一般会喊娘为妈妈,我们二妞以后也慢慢的喊娘为妈妈,好不好?”

二妞这会心情不是很好,不过听了夏苒的话,还是乖乖点头:“好。”

看着二妞心情不好,夏苒摸着她的头,轻轻说:“我们二妞是乖、最漂亮的娃娃,我们家二妞长得好看,人也乖巧,是妈妈最喜欢的宝宝了,二妞一点一点都不土。”

“真正土的人是说我们二妞的人,随意说别人,那不是好孩子,我们二妞是漂亮的好孩子。”

夏苒甜甜软软的话安慰了二妞,二妞脸上立刻出现笑容。

“娘,二妞是最乖最漂亮的孩子,二妞不土。”

看着二妞笑了,夏苒也跟着笑:“对,二妞是最乖最漂亮的孩子。”

旁边大娃和秦峥明一直没说过,不过两个人看到二妞脸上露出笑容了,两个人神情也放松了很多。

夏苒她们点的红烧肉上来了,肉上来的瞬间,国营饭店里不少人都看过来了。

要知道这时候国营饭店的红烧肉是要肉票的,有钱有票能吃得起红烧肉的可真不多。

刚刚这个被称之为“土鳖子”的一家四口,竟然能吃得起红烧肉,确实让人很惊讶。

红烧肉上来了,随后炒鸡蛋、炒土豆丝也上来了。

夏苒把米饭放在了二妞和大娃面前:“快,吃饭了。”

白白的大米饭,颗粒分明,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大娃没说话,低头开吃。

二妞甜甜的看向夏苒:“娘,米饭好吃,肉也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

夏苒说着给二妞夹了一块肉放在她碗里。

秦峥明话少,对着儿媳妇和孙子、孙女话更少。但是他不说话,行动力却不少,直接往二妞和大娃的碗里添加了不少肉,两个孩子碗里的肉都堆积成小山丘了。

孩子们开心的吃着肉,饭店里别的人看着这一幕,有些人羡慕,有些人想吃肉,还有些人感叹:国家确实不一样了,农村人也能吃肉了,国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

在别人感叹的时候,夏苒带着孩子们吃好了饭。饭后,夏苒送两个孩子去上学。

送孩子去上学以后,她没和秦峥明一起回家,让秦峥明先回家,她直接去了公社。

公社这边,秦主任刚刚开了一个会回来,看到夏苒在他办公室门口站着,大步走过去:“夏同志。”

夏苒也快步走过去:“秦主任,您今天忙不忙?”

“不忙,有事咱们去办公室说。”

秦主任打开了办公室的门,带着夏苒走了进去。

到了办公室里,秦主任给夏苒倒了一杯水,沉声询问“夏同志,你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是有点事,秦主任,我想问问您,咱们这边工厂准备怎么样了?”

说到工厂的事情,秦主任是有说不完的话。

“工厂已经盖的差不多了,招工也在进行中,咱们上面的领导也知道咱们县城要开新的厂子了,对咱们县城提出了表扬呢。”

秦主任很高兴,满脸都是笑容。

夏苒从他的话里也能感受到他的高兴。

夏苒自己是不关心公社是不是得到表扬了,她最关心的就是工厂现在筹建的怎么样了,下周能不能开始运行。

“都是主任您领导的好,要不是您啊,这厂子估计还开不起来,多亏了领导你了。”

“秦主任,这厂子筹备的差不多了,我想知道啥时候能开始运行啊?清衍这次往省城运了五万块的糕点,估计后续还会更多,省城那边开始卖糕点以后,估计以后咱们周边的一些县城,也会需要糕点的。”

“这厂子要是快筹备好了,我觉得快点开起来是比较好的,能早点让工人入职,也能早点把糕点卖出去。”

夏苒说着,秦主任一直认真听着。等夏苒说完以后,他才看过来:“你说的也对,本来公社是打算下个月糕点厂开始运转的,照你这么说,我觉得下周差不多就可以开始了。”

“这样,我让招工办那边下点工夫,这周把人员敲定了,你这边不是有几个老人吗?喊那几个老人过来帮忙教教那些新人,等新人上手了,立刻开工,你看咋样?”

夏苒自然是没问题的,听了秦主任的话,她直接点头:“可以,我今天回去就和那几个老员工说一声。”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边招好工人,就让人给你送信过去,到时候你带人过来就好。”

“好。”

夏苒和秦主任聊好,就骑车去新家那边了,她从旁边的邻居那边借了扫把,把家里打扫了一遍。

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外面太阳已经开始泛红了,夏苒低头看了一眼手表,二妞和大娃该放学了。

夏苒立刻拿着扫把去了隔壁。

隔壁半泥土房子的院子里,依旧一个中年女人在,夏苒看到女人喊了一声:“嫂子,扫把我用好了,谢谢您,扫把给您放在院子里?”

中年女人性格比较冷,好像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笑,听了夏苒的话,只应了一个字:“嗯。”

夏苒看的出中年妇女不是那种喜欢和人交流的性格,她把扫把放在院子里就走了,骑车去了县城小学。

这次,二妞和大娃依旧在学校里等夏苒,看到夏苒回来,两个孩子就赶紧跑过来了。

夏苒骑车带两个孩子回家,二妞坐在自行车二八杠上说起了学校的事情。

二妞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从她的话里,夏苒感觉到她对新学校还是很满意的。

知道二妞对新学校还算满意,夏苒心里舒一口气,扭头和大娃聊了起来。

大娃话不多,夏苒问什么他说什么。

学校的老师很好,学校的同学也不错,就是学校里的学生不如村子里的孩子调皮。

一路上,夏苒都在和孩子们讨论学校的事情,讨论着讨论着,到家了。

家里,秦峥明和柳湘已经做好饭了,秦峥明做的饭,看到两个孩子和夏苒回来,柳湘特意看向二妞说:“二妞,今天是你爷爷做的饭,二妞尝尝爷爷做的饭好不好吃。”

二妞和秦峥明她们都比较熟悉了,她有些喜欢秦峥明了,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娘和爹。

“秦奶奶,秦爷爷做的饭好吃,不过我娘和我爹做的最好吃了。”

娘和爹做的饭是最好吃的。

柳湘直接被逗笑了。

秦峥明是没说话,但是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怎么能让孙女觉得他做的饭也是最好吃的了。

夏苒笑笑,跟着柳湘一起进了屋。

进了堂屋,夏苒沾着俩孩子的光,第一次吃到了秦峥明做的饭,还不错。

夏苒默默吃着饭,脑海里又想起了宋清衍。

老宋家的都不会做饭,以前她还疑惑宋清衍做饭怎么那么好吃,现在看来,好像是有原因的。

这是遗传。

虽然秦峥明和宋清衍的亲子鉴定结果还没来,但是在夏苒心里,已经认定了秦峥明和宋清衍就是亲生父子。

另一边,被夏苒和秦峥明惦记的宋清衍,正开着车子从省城往县城赶。

时间一晃,三天过去了,周四早上,宋清衍的车子终于到了县城运输局。

连续开了好几天的车,昨天晚上一夜没睡,开了一晚上夜车,宋清衍和另外两个司机都是累极了。

几个人到了运输局以后,宋清衍就去人事拉了假条,他和另外两个一起出车的同事,一起休假三天。

休假三天,宋清衍和副局长打了招呼就骑车从县城回家了。

宋家村这边,今天是夏菊和要宋玉成结婚的日子,村子里热热闹闹的,大部分人都跑去宋玉成家看热闹了。

宋秋芬这段时间成长了很多,宋玉成刚刚能下床走路,结婚的事情都是她操持的。

夏菊自从知道宋玉成不行了以后,就不想嫁给她了。但是宋秋芬说了,不嫁过来,就去公社告她和宋玉成作风不正,到时候两个人要一起被抓去劳改。

宋玉成身子不行了,宋秋芬现在是破罐子破摔,能给宋玉成找一个照顾他的人,她省事。要是不能找到,她就想把宋玉成和夏菊一起送到劳改局去。

村子里热热闹闹的迎亲。

在宋家村正在迎亲的时候,宋清衍骑车回到了村子里。

看着村子里的迎亲队伍接着新娘往老宋家的方向走去,宋清衍只扫了一眼就淡淡的收回视线,加快速度骑车回家。

夏苒家里,夏苒送两个孩子去学校回来,就开始做糕点,今天做糕点夏苒只喊了几个熟悉的人,做糕点的时候,她顺便说起了去县城当工人的事情。

“婶子,雨欣、宋洁,县城那边最近这几天可能会开一个糕点厂,就做咱们现在做的糕点。”

张婆子她们最近跟着夏苒做糕点挣了不少钱,听了夏苒的话,张婆子立刻询问:“清衍家的,这,县城开了糕点厂,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做糕点了?”

跟着清衍家的一起做糕点,每天都能挣一块钱,对她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呢。

要是县城开了糕点厂,以后她们是不是就不能做糕点了?

大队长媳妇也很担心这个问题,她也转过身来看向夏苒询问:“对呀,清衍家的,这县城开了糕点厂,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做糕点了?”

张嫂子和张雨欣、宋洁也目光灼灼的看着夏苒,对于她们来说能做糕点就能挣钱,不能做糕点她们就少了一大笔收入。

尤其是对张雨欣和宋洁来说。

张雨欣家里只有老支书老两口子和她,两口子年纪大了,挣工分也挣不了多少了。宋洁家里,她们家的成分不好,上工都是干最累的活,挣最少的钱。

宋洁家里以前拮据的一个月有半个月是饿肚子的,现在宋洁有了这一份工作,她们家就多了钱能换粮食,一家子已经一个月都有饭吃了,虽然依旧每个月都吃不饱。

夏苒了解张婆子等人心里的想法,听了张婆子的话,立刻在一边解释说:“婶子,虽然不能在家做糕点了,但是可以去县城的糕点厂做。”

“这次的糕点厂,我和县城的领导接触了下,因为咱们这边都是做过糕点的人,对于做糕点的流程是比较熟悉的,所以这次和领导争取了几个名额。”

“咱们这边可以有四个糕点厂正式工的名额。”

夏苒说着看向了大队长媳妇和张婆子等人:“婶子,这四个名额,你们一家一个,雨欣家一个,宋洁家一个,婶子你家一个,张婶家一个,你们看咋样?”

四个名额,一家一个是比较合适的,不过张婶家有张婶和张嫂子两个人,她们家两个名额,可能相对少一些。

张雨欣和宋洁那是真的激动,对着夏苒一个劲说感谢的话。

大队长媳妇也很激动。至于宋婆子,直接就说:“老天保佑,我家是烧高香了,竟然还能得到一个城里正式工的名额。”

“这辈子我都没想到我们家能出工人,一个名额都了不得了,这一个名额可多少人争着抢着要要呢,清衍家的,谢谢你,你真是我们老张假的恩人。”

张婆子那是真的激动啊,对张婆子来说家里能有人当工人,无论是她去,还是儿媳妇去那都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