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文中的原配回来了[七零] 第40节(1/1)

宋清衍骑着自行车去供销社送糕点,送了糕点结了今天的钱准备离开,就被社长喊住了:

”宋同志,先别走,我还有事和你说。”

宋清衍回头看向急匆匆赶过来的社长:“你说。”

“宋同志,你看你有时间吗?我们去我办公室里谈。”

宋清衍没手表,他看向社长手上的手表:“现在几点了?”

“七点四十五。”社长看了看手表回答。

“在这里说吧,我八点上班,时间来不及。”宋清衍沉声说。

社长要和宋清衍说的事情似乎比较重要,听了他的话,他沉思一会说:“你中午有时间吗?要不我们中午聊?事情几句话也说不明白。”

“好。”宋清衍应了社长的话,约了中午聊,随后他离开供销社快速骑车去运输局。

太阳正对着大地的时候,夏苒把中午的饭菜做好从灶房里走了出来,先是去堂屋看看,见两个孩子还在睡觉,她就出门了,跑大门口看看大娃和二妞回来没。

两个孩子第一天去上学,不知道习惯不习惯。

夏苒伸头往外看,大娃和二妞跟着大丫、宝成一起从拐角处走了过来,二妞和大娃的布袋子都鼓鼓囊囊的。

“大娃、二妞。”看到两个孩子,夏苒忍不住喊了一句。

二妞看见自己娘,就回头对着大丫和大丫弟弟宝成摆摆手:“我娘喊我了,大丫姐我走了。”

二妞挎着布袋子往夏苒那边跑:“娘,娘我回来了。”

夏苒把二妞的布袋子接过去:“第一天上学咋样?你们学了什么?”

“娘,老师发书了,我和哥哥都有两本书,老师说是语文书和数学书,老师还在书上写了我的名字,娘,你会写我的名字吗?回家给你看看我的名字。”

二妞拉着夏苒的手回家。

大娃慢悠悠从后面跟上来,不紧不慢的进屋,不知道是不是和宋清衍相处的久了,大娃这性子,有几分像宋清衍了,就是比宋清衍更倔一些。

“娘,你看看我的名字,老师写的可好看了,哥哥的名字就一个字和我的不一样,老师还给哥哥写名字了。”

二妞把夏苒拉到堂屋,把自己的书本翻给夏苒看。

“娘,你看我的名字,是罗老师写的。罗老师还夸我和哥哥的名字好听呢。”

二妞絮絮叨叨的说着学校的事情,夏苒想到了二妞说的罗老师,罗浩杰,68年下乡的知青,刚来的时候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村里女孩和一些女知青不少人追着他,听说知青里还有人给他送情书。

这都是村子里的传说,她不知道真假。罗浩杰在村子里两年,她是没见他和哪个女孩子走的近过。

“老师夸我们二妞的名字了,真好,来娘看看。”

夏苒拿着二妞的课本看,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没几个字,都是拼音之类的。数学书夏苒也翻开了一下,都是数字,一到十的加减法。

“我们二妞有课本了,以后要跟着老师好好学习了。”夏苒把书装在布袋子里。

“你好好上学,等过段时间娘给你做个书包。”这布袋子是家里之前用旧布做了用来装东西的,上面补丁很多,给孩子当书包不合适,过段时间买了布,她给两个孩子一个人做一个新书包。

“好,宝成就有新书包了,大丫和宝成的书都装一起的,都是大丫背书包回家。”

夏苒听了二妞的话,拍了她一下:“咱们家的书包都要自己背,你的要自己背,不能要哥哥背,知道不?”

张婶一家有些重男轻女,对宝成是比较宠的,平时都是让大丫带弟弟的。

她们家几个孩子都一样,男孩女孩一样对待,就是孩子大一些,男孩子可能要适当宠女孩子一些。

夏苒心里想着,看着慢悠悠走进来的大娃:“大娃,你第一天上学感觉咋样?”

“娘,我能不上学吗?”大娃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夏苒:......

才第一天上学,这孩子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怎么可以?她家大娃,她是一定要让他上学的,绝对不会让他像书中一样,小学没上两年,就下学了。

学习能使人明理、明智。为了防止大娃走上妈宝男、对媳妇孩子不好的道路,大娃一定要上学,能上到哪里上到哪里,她不祈求他一定考上大学,但是初中毕业是最低的要求。

“不行,学是一定要上的。”

夏苒拉了两个凳子,拉着大娃坐下来,她坐在大娃对面:“为什么不愿意上学?”

大娃撇开头:“没啥,就是不想上。”

看大娃这幅别扭的样子,夏苒把他扭过来:“看着娘,是有人欺负你了?还是咋的?咋就不愿意上学了?”

大娃没说话,二妞就在一边欢快说:“娘,没人欺负我和哥哥,我和哥哥在一起的,上学的时候我们都乖乖坐着,下课了,我就和哥哥在外面玩,还有大丫姐、宝成,没人欺负我们。”

听到没人欺负两个孩子,夏苒舒一口气,不是被欺负的,那大娃为啥不想上学?

“没人欺负你为啥不想上学?”

夏苒严肃看着大娃。

大娃似乎有些心虚,他不看夏苒的眼睛:“没啥,我就是不想坐着,上学又没有用,我想和爹一样去当兵。”

大娃说着站起来,想跑。

夏苒伸手拽住了他的胳膊:“当兵也要上学,娘可告诉你,你爹可是上过学的,认识字的,所以他当兵部队才要他,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去当兵部队都不要你。”

“好好坐着,娘去端饭,我们吃饭,晚上回来你问问你爹,是不是部队里的军人都是认识字的?”

“娘和你说,当兵要求很高的,你要是好好上学,以后学习好了去当兵,比你不认识字当兵强。”

夏苒按着大娃说了好一会的话,才起身去端饭,心里琢磨着晚上让宋清衍给大娃说说当兵的好。

她是真没想到,大娃竟然想当兵。孩子想当兵是好事,但是不能不上学。

夏苒心里想着事情,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在想大娃上学的事情。

下午要去上学的时候,夏苒特意拉着大娃嘱咐:“好好上学,娘和你说,你的课本可是花了三块钱买的,你们上学娘交了学费的,不好好上学,钱就白费了。”

“还有,当兵也是有要求的,你上学上好了,更容易被部队选中。”

“我知道了。”大娃把手从夏苒手中抽出来,拉着二妞走。

看着两个孩子去上学了,夏苒才转身回屋,做糕点,顺便照顾两个小的宝宝。

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娃和二妞就回来了,她们回来没多久,宋清衍就骑车从县城回来了。

晚上为了庆祝两个孩子上学,夏苒特意做了一个炒鸡蛋、一个青椒茄子,下了白面面条。

二妞和中午一样,絮絮叨叨说着学校的趣事。大娃在一边听着,安安静静不说话,看似对学校的事情不感兴趣。

夏苒在二妞说话的时候,一直观察大娃的神色来着,见大娃神色平静,吃了饭她对大娃说:“大娃,晚上你刷碗吧,你爹累了一天了,让他歇歇。”

一般晚上的碗筷夏苒都是让宋清衍刷的,今天听到她让大娃说,宋清衍瞥了大娃一眼。

大娃端着碗去厨房了,宋清衍看了过来:“有事想和我说?”

“是有点事。”夏苒把大娃说的不想上学想当兵的事情和宋清衍说了。

宋清衍笑了:“有志气。”

夏苒踢了他一脚:“你可别在大娃面前乱说,想当兵是好事,但是想当兵不上学可不是好事,你和他说说当兵要上学才行。”

“我可是听说了,在部队里面上学上的年级越高,在部队越容易升级,你和大娃好好说说,鼓励鼓励他好好上学。”

在后世,从军校出来的人更容易当军官。她家大娃想当兵,那就鼓励鼓励他,看以后能不能考大学,去军校。

不能考大学,初中毕业去当兵也比一个字都不认识就去当兵强。

“行,我回头和他说说。”宋清衍并不觉得大娃的事情是大问题,点头应了夏苒以后,他小声说:“今天供销社社长找我了。”

听到供销社,夏苒就知道是和她的绿豆糕有关系的,夏苒立刻询问:“他说啥了?”

“隔壁县城的供销社主任和他认识,吃了你做的绿豆糕觉得很好吃,那边也想要。”

夏苒微微愣,这绿豆糕这么快就出她们县城了吗?她以为她要慢慢在县城供销社熬呢。

“社长那边的意思是想让你每天多做两百块绿豆糕,还有半个月就是中秋节了,供销社想着中秋节送礼的比较多,糕点会比较好卖,想让你中秋节前十天每天多做三百块。”

听到这个量级,夏苒默默算了一下:“那就是中秋节前十天,要每天六百块?”

六百块,这可不是小数目,她自己一个人现在是做不了的。

宋清衍点头:“嗯。”

“这个量级,我一个人做不了,你回社长话了吗?”

她还有四个孩子要带,一个做六百块,不可能的,手要作废的,她能找人帮忙,但是宋家村,她能找的人不多,目前在她心里就张婶一家可以找来帮帮忙,大队长媳妇也可以找来帮帮忙。

要找他们帮忙,得经过大队长同意,得在队里报备,还得把要给他们的工钱都想好了,怎么给工钱。

“没回话,这事情要你自己拿主意,你想怎么做?”宋清衍看向夏苒。

“清衍,要不我明天和你一起去供销社一趟?”最近村子里的大豆收完了,土地有些干,还不能种麦子,这两天大队里的人没上工,她明天找张婶帮她看半天孩子,她去县城和社长聊聊。

“好。”

宋清衍坐在夏苒对面,沉默一会轻声说:“媳妇。”

听到宋清衍喊媳妇,夏苒觉得脸有些微红。

“嗯?”

“你前几天不是说想把户口挪县城去吗?”

“对。有消息了吗?”夏苒立刻看过来,挪县城去,孩子上学方便很多,她做绿豆糕送供销社也会方便很多,宋清衍去上班也近了。

“供销社这边,可以试试能不能谈个正式的工作。”现在每个单位都是有名额的,供销社这边社长应该也有招员工的名额。

“我想过这事,不知道可不可行,明天我和社长谈谈。”

夏苒也想过从供销社这边当突破口来弄个正式工的名额,但是这样的话,很可能她是供销社的员工,每个月就拿死工资给供销社提供绿豆糕了。

她现在一天一百块绿豆糕,能挣十来块钱,一个月三百来块钱呢,这可不是小钱,中秋节这段时间,每天六百块糕点,那一天就能挣七八十块,中秋节可以挣大几百。

要是真做了供销社的正式员工,她可拿不了那么多钱了。

夏苒心里想着,把自己担忧的事情和宋清衍说了。

“真当了供销社的员工,每个月顶天了五十块钱的工资,绿豆糕卖多卖少,我的工资都是这些,现在我自己提供绿豆糕,钱算自己的,我们每个月小三百的收入。”

“我是觉得我真成了供销社的正式员工不划算。我想着能不能换个方式,这次不是隔壁县城也要绿豆糕和鸡蛋糕了吗?我想着会不会有更多的人需要这个?等需要的多了,能不能在咱们县城申请开个绿豆糕的厂?”

“到时候我入技术股,教厂子里的人做绿豆糕,在厂子里挂个名,厂子里大部分收益都是国家的,但是我入技术股了,看能不能和县城商量商量,分红利。”

宋清衍认真听夏苒说着,等夏苒说完他才说:“这事情要再琢磨琢磨。”

夏苒点头:“我知道,是要琢磨琢磨,咱们县城我听说有村子里和县城合作办厂的,村子里拿三成红利,县城拿七成。我这边,要是真能成了,到时候我一成红利就行了,剩下的都给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