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 第21节(1/1)

“是。”

老钱压着一肚子的脾气,扬手指了指旁边的一张小方桌,“去那张桌子把军机歼8的整体图以及侧面解析图画出来。”

沈行知没动,惹得老钱爆脾气一冲而出,“你连这都不会!”

沈行知平静道:“我画好后,要那几本书。”

老钱随着他视线,看向放着玻璃书柜里几本世界最前沿的解析飞机结构基础,飞机系统原理以及飞机制造工艺的原版书籍。

这些书全是英文,也是好不容易从国外弄回来的,全国上下这么一套全的屈指可数。

“这些书不外借。”

“能在这看?”沈行知快速顺势问道

老钱狐疑地盯着他,“英文,你能看懂?”

沈行知摇头。老钱刚要发笑,只见年轻人从椅子上站起来,一下就高出了半个多头,冷不丁的感受压迫感。

明明眼前年轻人长得和白面书生般,但一双眼睛坚毅刚强,好像尖刀利器似的,让人心生畏惧。

“有中英释义版么?”沈行知问道

中文标注版肯定是有的,这项工作在这套书几经周转抵达这后,他们几个懂英文技术骨干便赶工赶时的翻整好,为了就是更多的骨干人员能学习先进知识。

“你先别谈这,把图画出来再说。”老钱不耐烦道

沈行知点头,落座小方桌前的凳子,拿笔专注作画。

老钱扫了眼好几人停了手里的活,伸着脖子去往沈行知的方向瞟,拍了下手,敲打道:“都认真攻克自己手里的难题!”

沈行知当了两年的空兵,不说摸歼8千次,但百次是有的,对于其主体结构以及局部的结构都有全面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前几日的不定时的近距离观摩部件和限时记忆的默画,他虽没有看过具体的侧面内部解析图是什么样,但凭着所见所闻,他是能画出个大概的。

一小时后,沈行知交上两幅图纸。

老钱接过时,粗略地扫了眼,略有惊讶。

虽说这年轻人看着极度不靠谱,但画出来还算是完整的作图,就是到底是没有经过系统

知识的培训,连基本的零配件指代标识都不会,全是启用的自己编的临时代号。

“还真是门外汉!”有人凑上来看了会,立马不屑道

“你连基本的系统理论知识都不具备,站在这里不发虚么?”

“老钱,我看把人还是送回去吧。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者有话要说:

都是私设,请勿考究。

14

说话的几人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国内顶尖的飞机制造技术人员,他们在这行摸爬打滚,刚刚摸到了头绪,团队合作的默契也逐步构成,相互之间有了足够的信任。特别是在这种关键时候,正处在攻破国家急缺的,需要突破的难关的时刻。谁都不想出岔子,自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照顾和教导一个相当于要从零起步的新人。

老钱走到书柜旁,抽出《飞机结构基础知识》自绎本递给沈行知,“你就坐那张桌子边看,碰到里面有些字迹难辨或者看不懂的知识点先写在纸上,等这边完结,我再给你解答。”

“行了,老钱,快过来!这问题还等着你发表看法!”大方桌旁有人招手说道

老钱不放心地又看了眼沈行知,看他拿到自绎本后规规矩矩地端坐着,看得时候眼神发亮,便快步走回研究队伍。

如今国内制造的歼8作战机最大平飞马赫数2.2,实用升限大于20000米,作战半径800千米,外形与e国米格21较为相像,采用大后掠角切尖三角翼,细长机身,机头进气,突出高空、高速特性,配备第二代晶体管机载雷达和第二代空空导弹,装有2台涡喷7/涡喷13双转子发动机,几何尺寸增大,飞行性能提高。但在作战能力上却迟迟没能有效提升,在武器、火控、电子、雷达和动力系统方面仍需很大的努力。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需要攻破歼8机的航炮供排弹系统是个设计难点。它能保证航炮在空中实现连续发射。而对此苏联专家认为这一系统的设计是他们的专利,采取秘而不宣的技术封锁政策。

老钱带领的团队目前任务就集中这系列问题。

围着大方桌,团队正讨论着解决飞机高空驾驶时控温问题。

一张张白纸上列满了图纸和数据。然而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没能找到关键的突破口。

老钱看着眉头凝结的战友们,拍了拍桌子,看了眼墙上的时钟,“地面测飞时间到了。”

这让愁云笼罩的气氛一瞬活跃,大家纷纷站起来,迫不及待地往门外走。

“那还等什么!走啊!”

没一会,整个房间就只剩下沈行知一人。

他一目十行的阅读着,眼底里全是兴奋和惊喜。

就如同上辈子他终于成功摸到了眼科的大门的门槛,如今他竞能这般幸运地踏入的想到不敢想的领域。

沈行知求知若渴,飞速地将知识纳入脑海中。

一本看完,他本子上的问题也密密麻麻的写了小半本。

沈行知见老钱他们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干脆坐在在书柜下地上,一本接着一本的看起来。

等到老钱一行人回来,已经是月上树梢。

推门而进的老钱面色凝重,快步走到资料柜附件,翻找着歼8液压系统的设计稿。

一行人重新围着大方桌,迅速地排查地面测飞时因为液压系统供压导管破裂,液压油喷射到发动机扩散段壳体引发火灾事故。

此时谁都没有功夫去注意角落的书柜下靠着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