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白零八章 天雷(1/1)

宋亭在天牢内待了七日,不用那五百道天雷加身,他体内的灵力已经快被天牢内的紫电抽尽了。

当仙童将他引出天牢时远远便可望见那滚滚的天雷,在云层间翻滚,好像随时都会落在他身上,然而仙童走的路与那天雷的方向完全相反。

宋亭拽住了仙童的袖子道:“你走反了。”

仙童笑道:“并未走反……天帝吩咐了那五百道天雷神君就不必受了。”

“为何?”

“其中缘由待神君历劫回来后才寻也不迟。”

于是二人与那天雷渐行渐远,宋亭从神井跳下去的前一刻忽然在众神中瞧见一人。

他静立在众神中,身姿挺拔,面上虽无甚表情但那微挑的眼尾总带有一种讥讽的意味。宋亭身子一歪,神井之下的飓风模糊了他的视线,他不得不闭上眼任由身子往下落,他感觉自己落了很久,甚至恍惚间觉得自己不过是床榻上安静地睡了一觉。

然而就在四周陷入无边的安宁之际,宋亭忽觉身体一沉,他睁开了眼,与一双浅棕色的眼睛对视了。

还是那白衣书生,书生笑着,宋亭却没在他眼中看到笑意。

“我太高估你了,宋亭。”书生说道。

宋亭方一张口就被灌了一口冷风,五脏六腑都被冷风吹了个透,他捂住嘴咳了几声才道:“你是……谁?”

书生的声音如同鬼魅一般,在耳边环绕,“在下苏己,咱们……后会有期。”

宋亭没看清那个名为苏己的人是如何消失的,他只觉耳边的风声渐息,意识也随之落入荒芜。

.

第一道天雷劈下来的时候柳知故并不觉得如何痛苦,只觉得浑身酸麻,然而很快一种如何都挣脱不了的钝痛蔓延而上,取代了方才那阵酸麻。

他体内的灵力和修为被天雷打散,还未聚集又被接踵而至的下一道天雷震地七零八落。

柳知故甚至能感觉从前那股撑着他的力量陡然抽去,只剩下一具空壳轻飘飘的,最后一道雷穿过五脏六腑后,耳边只响起一声巨响,待眼前清明逐渐可以视物后他才发现自己已经从空中被抛了下来。

没有一处地方是不痛的,四肢像是被人扯断了一样,连着皮肉却毫无知觉,他只得仰着头,胸口每一次的起伏于他而言都如同刀尖刻在肺腑。

疼,太疼了。

可柳知故有些庆幸,幸好这五百道雷没有一道是劈在宋亭身上的。

柳知故在地上喘息了许久,久到神界暮色四合,最后缘神真君匆匆赶来将他拖到了老君那儿。

老君从丹炉中摸了几颗色泽鲜红的药丸,如同夜明珠一般大小,真君见了慌道:“这么大的丹药,长明眼下怕是难以下咽吧!”

老君哼笑了一声:“就算是以前他也吞不下去!”

说着他转身,将那颗药丸磨成了粉,丁零当啷一阵乱向后端了一碗颜色怪异的药到床前,缘神真君眼角一抽,给老君让出了位置。

老君掰开柳知故的嘴将汤药尽数灌了下去,竟是一滴未洒。

“这几日就将他安置在我这儿吧,看着他的样子,没个十天半个月下不了地。”老君道。

缘神真君正有此意,她公务缠身,宋亭又被贬下界了,眼下将长明安置在老君殿内最合适不过。

她拢着袖子笑道:“多谢了,改日我下界寻得什么金贵罕见的药材定给你顺几株回来!”

老君嘿嘿笑道:“那敢情好。”

如老君所言,柳知故在床榻上足足有半月没有下来,平日里是值守丹殿的仙童时不时过来瞧几眼,老君除了喂药的时候亲自上手其余时间都在捣鼓他那丹炉中的丹药。

柳知故的脸色日渐好转,不再似刚来时那般毫无生气的煞白,但他睡得不大安稳,眼珠子在眼皮下不安分地转着。

一个多月过去,柳知故终于从半身不遂的状态恢复了,按老君的话说,年轻就是最好的良药。

虽然身子好了大半,但柳知故明显感觉到体内的灵力平淡了许多,他稍稍运转灵力,竟是纹丝未动。

临走前老君给他塞了几瓶药丸,“这几瓶药是老夫殿里最能助长修为,修复灵力的丹药了,金贵着呢。”

柳知故看着手里拿几瓶瓷瓶子,稍稍拱手道:“老君的恩情,长明铭记于心。”

老君正要转身,忽然又想起什么停下了动作,回头道:“天雷在你身上留下来的疤痕会随着你灵力的恢复渐渐消失,只有一道疤,怕是难以消下去。”

他顿了顿,又道:“你回去后留个心,若是消不下去便来殿中寻老夫,老夫给你一瓶药膏试试。”

柳知故却道:“不必麻烦,一道疤痕而已。”

老君笑道:“你倒不把自己看得娇贵,罢了,若是有事再来寻老夫吧。”

柳知故拱手,从丹殿出来后径直回到了他的长明殿。

他回去休整了片刻,忽想起老君说的那道疤,他便将衣物缓缓褪下,天雷留下的疤痕仍在,横七竖八地在他身上蜿蜒着,但瞧着颜色已经十分淡了,只是与他周围的肤色相比明显了些。

他转过身来,从铜镜之中瞧见了老君说的那道疤,那疤顺着他的脊椎的长势一直蜿蜒至尾骨,颜色丝毫未退,面目狰狞地刻在他的血肉里。

这道天雷正好落在了他的脊椎上,因此难以消退。

柳知故将衣物重新整理好,不再去管那道狰狞的疤。

其实他留下这道疤并非完全是因为他不如何在意,而是想让宋亭心疼他几分。

这五百道天雷他自然愿意为他受,可其中苦楚他也并未打算隐瞒。如此,宋亭便会更加放不下他。

说起来宋亭被贬下界已经许久了,按照人界的算法,身体康健的话也该十几了。

柳知故转身就下了界,他并未直接去人界,而是先去了冥界,问酆都要了生死簿查出了宋亭投生之处。

宋亭第一世投了个揭不开锅的人家,柳知故一路寻过去,在那户人家前看见了一颗柳树。

柳知故化作前来投宿的书生,敲响了那户人家的木门。

柳条随着清风徐徐扬起,不远处有一条小溪,风景宜人,景色甚美。开门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却不掩秀容的妇人。

妇人有一双杏眼,柳知故想起了宋亭那双红眸,可他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这妇人眼眶微肿,竟是久泣所致。

妇人见对方满身的书生之气,眼眶又蓄上了泪,“抱歉,若是投宿请投别家吧。”说完,妇人转过身去,反手正要关门,被柳知故的一只手拦住了。

“冒昧问一下,家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柳知故问这句话时,心里一阵没由来的慌乱。

只听那妇人回道:“我家的二儿子昨日病死了,你去寻别家吧!”

说完,那门便“砰”的一声关上了,柳知故就这么在门外站到了黄昏,他清楚地记得生死簿上白纸黑字地写了,宋亭投生之处乃是刘家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