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1/1)

薛绍妍古灵精怪,颇为讨人喜爱,一听这话,一旁的薛韶华便点着她的额头笑骂道,“就你这丫头,古灵精怪。”

薛绍媛也是对他们这相处感到诧异,前世的她,身为将军府的嫡女,那些明争暗斗怎么可能没有体会过,可看这永昌侯府的姐妹之间,相处身为融洽。

不过随即,她也不由冷笑,在她的眼里看来,这些表面的虚与尾蛇,都不过是层虚假的面具,明面上笑颜如花,背后便是阴冷如刀。

看着眼前这一幕,薛绍媛眼底露出讽笑,面上还是笑吟吟的,“大姐姐说的好,四妹妹这张嘴,多半是吃了蜜糖,才会这般甜罢?”

薛韶华便道,“赶快说说,是吃了什么蜜糖,让姐姐门也去吃一点儿。”

薛绍妍便笑。“哪里有吃什么蜜糖,姐姐门就会笑话我。”

这时,大哥薛凯琪咳嗽一声,“都不要闹了,母亲要出来了,看见这般,成何体统?”三人立马安静。

薛绍媛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悄悄儿的拿眼去看自己的哥哥,薛凯琪目不斜视,正在此时,一串环佩叮当响起。

众人转头看去,便见的程氏在两位姨娘并几个婆子的簇拥下出来,程氏今日心情许是好,传来一溜儿的靓丽颜色。

上身翠绿色的斜襟绣花边底儿衣,下着同色撒花裙,漫头青丝挽坐一个双鬓,斜插一支垂花流苏钗,面容靓丽,看着比之前,竟像是多了丝活力,年轻了好几岁的样子。

众人见状,便上前行礼,“见过母亲。”

程氏点点头,“都起来罢,让你们多等了。”众人忙道,“没有没有。”

程氏的眼睛便在几个孩子中一转,笑着对薛绍媛招招手道,“快,瑗姐儿,到母亲这儿来。”

薛绍媛依言,踏着小碎步上前,“母亲。”说着,一把抱住程氏的右手,“母亲,您今天真漂亮。”

程氏闻言,摸了摸自己的脸,高兴道,“真的吗?就你这小丫鬟会夸人。”

一旁的二姨娘一身橘红,看着极是喜庆,说话也讨人喜,“夫人可是不知道,自从三小姐回来,您都年轻了好几岁。”

程氏一听,立即眉开眼笑,“真的吗?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一身碧绿色的大姨娘,看着人极其温婉,闻言也笑道,“人逢喜事儿精神爽,可不就是这个理儿吗?”

程氏点点头,捏了捏薛绍媛的手,笑道,“好了,不说了,我们去老夫人哪儿吧。”

这时,薛凯琪和薛绍提站出来,一脸抱歉,“母亲,孩儿,恐是不能与您去祖母哪里了。”

程氏弯眉,“为何?”

薛凯琪道,“今日书院,有同窗相约……”

未待他话说完,程氏挥挥手,“罢了,去罢,娘就知道你那书院一天天的。”

薛凯琪和薛绍提在国子监,素日便是与同窗之间的关系,程氏很是头疼,可儿子们的事儿,他也不好查收太过,给永昌侯说,永昌侯反而不管,也只能随了他们去。

于是程氏便带着三个女儿,和两个姨娘,往老夫人的院子赶去。

到的时候,老夫人起来有一阵了,正在暖塌上喝茶,几人进去,一一行了礼,老夫人便看了几眼薛绍媛。

只见少女身材娇小玲珑,站在那儿,就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儿,如清幽的百合一般,一袭水粉色的衣裙,又映照出一些少女心思,就如朝阳初升的含怯,娇羞清嫩。

面容不说多美,可组合在一起,就是让人看的赏心悦目,嘴角微微勾起,一丝浅笑便能深入人心。

老夫人想到她在外受的苦难,心里不禁心疼起这个孙女儿,对喝薛绍媛招招手,“三丫头,卡过来,让祖母好好儿的瞧瞧你。”薛绍媛本应该是行二,不过现在她是妹妹,便是行三,行二的姐姐在忠伯侯府,那场大火中,死了。

薛绍媛依言上前,老夫人便一把拉住薛绍媛的小手,细细的打量,越看越是喜欢,她一把楼主薛绍媛,声音带了一丝歉疚道,“我的小乖乖儿,可怜的孙女儿,这些年来,苦了你了。”

本来薛绍媛心里的感触不大,可是此刻,被老夫人这么抱着,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薛绍媛的鼻子一酸,想起死去的半月,还有以前的锦娘,若是他们知道,他们的孙女儿,女儿,其实早就死了,又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

可是现在,她也无声无息的流出眼泪,或许是这个身体的原主,还残存的一丝意念吧?

薛绍媛瞬间又抚摸着老夫人的背,“祖母,不哭了,如今孙女儿回来了,便好好儿的陪着祖母和母亲,再也不会丢了。”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让老夫人和程氏都不禁潸然泪下,不过现在人多,不宜失了分寸,程氏抹了抹脸上的泪,便笑道,“是啊,老夫人,您也不用在念着了,如今他们姐妹……”说起这个,他就想到自己那死去的另一个女儿,不过又反应过来,看着面前的薛绍媛,还好,她总算是少了一个愧疚,少了一个遗憾,她的女儿,总算也是回来了。

“他们姐妹如今都回来了,您在也不用操心了。”

老夫人点点头,“是啊,回来了。”

当得知忠伯侯府的二少奶奶是永昌侯府的二小姐的时候,永昌侯府说什么,都把锦娘的牌位带回了永昌侯府,认了祖归了宗,取名薛绍惋。

☆、才女

绍惋绍惋,然后惋惜,人已是不再,怎么说起来,都有点儿悲伤的感觉。

这时,程氏开口笑道,“说起来,瑗姐儿也是今年满十五岁及笄呢。”

老夫人一听,便“哦”了一声,笑道,“那可有行及笄礼?”

薛绍媛一听,假装羞涩的低下头,轻轻的摇摇头,小声说,“道门里不兴这些礼节,所以……未能行及笄礼节。”这倒是是事实,不管是昭陵也好,还是之前的半月也好。

半月死的时候十二岁,就算是后来昭陵假装的半月,就算是在道门,可跟在清尘师太的身边儿,讲究六根清净,静心静神,哪里会被这些俗世礼节所拌绕?

昭陵是活到十五岁了,可在那样靠卖女儿为生的穷人家里,别说她不是亲生女儿,就算是亲生女儿,也未必会给她办。

而他们的生辰是在正月里,刚刚十五岁便嫁作他人妇,怎会去想其他的东西?

所以,薛绍媛就算是不用说,老夫人和程氏也是大概知道的,之所以这么一问,不过是有个由头说接下来的事儿罢了。

果然,两人点点头。

就闻程氏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干脆这样,如今瑗姐儿接回来了,自然是要办一场还俗礼的,到时候,不如便借着还俗礼那天,一起将瑗姐儿的及笄礼也办起来,老夫人,您看如何?”

程氏和老夫人这婆媳俩,素来关系便好,这其中也有是程氏事事都敬着老夫人三分的原因。

老夫人一听,自然是满意的点点头,末了还添到,“你说的不错,就按照你这样去办。”又搂着薛绍媛笑道,“定要给咱们的瑗姐儿办的隆重一点儿,风风光光的,让京都所有人都知道,咱们的瑗姐儿是咱们永昌侯府的嫡出姐儿。”

这话说的有点儿出头了,老夫人不觉,但也何尝不是给薛绍媛撑腰的意思?

薛绍媛一个姑娘家,在外十几年,虽然打的是送到清尘师太身边养着的称号,可自是不如土生土长的京都的世家小姐。

到时候出去了,和别人交际,也会矮了三分。

而老夫人这话,其一是像外人宣布,不管薛绍媛如何,总归是永昌侯府的嫡出女儿,有整个永昌侯府的宠爱和撑腰,谁也不能欺了她去。

而其二,便是提醒这府中的人,莫要狗眼看人低,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可只要有一丝一毫,薛绍媛这个嫡出小姐不受宠的风声传出去,那她定然遭到别人的白眼儿。

而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会对她避之不及,这是老夫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儿。

程氏一听,立即便笑道,“老夫人说的是,儿媳下去了便着手办。”

老夫人满意的点点头,随即道,“若是话费银钱太多,可从老婆子我这里支出五百银。”

程氏自是笑道,“老夫人放心,就算是抽儿媳自个儿的,也万不能抽您的,这事儿您就放一百个心罢,儿媳自会办妥的。”默了默,又道,“只是,这还俗礼的话,怕是还要请清尘师太下山一趟才好……”有点儿犹豫的感觉,因为清尘师太名声太大,虽然有薛绍媛这个在前,可程氏还是不大觉得希望在后面还麻烦她一趟。

薛绍媛一听,眼睛幽幽一转,便道,“母亲不必担心,女儿会书信一封给师太,请她下山一趟的。”虽然她不大想麻烦清尘师太,可想到此前的情景,也不得不麻烦了,最多日后多还师太一礼便是。

下山前清尘师太曾对她说过,有事儿便找她,能帮的她自会前来,清尘师太是何等人物,薛绍媛相信,她既然说了这话,那便不会食言,是以这点儿把握她还是有的,开口说话也是信心十足。

而且说这还俗礼,也于他们之前的事儿相关,虽然他们没有师徒之名,可在外相传她可是自小跟着清尘师太的,不管怎么说,师徒之情却是怎么都要有的,不然的话,外面儿可就不知道会怎么说了。

想到这里,薛绍媛都不禁想,清尘师太是不是早就料到会有此等事故,所以才会对她说那一番话的?

可不管怎么样,这个情,她薛绍媛是承定了。

听薛绍媛这么一说,老夫人和程氏都不由露出笑容,点点头,而程氏的心里却还在想,说不定,到时候瑗姐儿的及笄礼上,说不定还可以请清尘师太做瑗姐儿的正宾,清尘师太乃是德高望重之人,虽是道姑,可仍是女性。

程氏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面上笑着,心里便在盘算着,到时候如果清尘师太来了,该怎么样去请清尘师太了。

于是,这件事儿便就这么给定下了。

座下的薛韶华听罢,脸上没有丝毫的动容,还是那副不动于声色的模样,这般淡淡然,薛绍媛瞟了一眼,不是真的太过淡然,便是隐藏极深之人。

薛绍媛对于家里这几个姐妹,也是有点儿防范的,在清白的世家后院儿,这可能会没有点儿龌龊事件?

薛绍媛是不信这个邪的,而薛绍妍年纪小,可她一双黑黝黝的眼珠时不时的转悠,时不时的闪过一丝精光,薛绍媛瞧着,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不过她这样的,薛绍媛一眼便看穿,倒是没什么顾忌,她有什么心思,就算掩着,薛绍媛也能看的清楚。

就如此刻,薛绍妍抬袖掩唇一笑,“听祖母这说的,真真是让妍儿也好生羡慕三姐姐了。”她眼珠儿一转,盯着一旁的薛韶华道,“当初大姐姐及笄礼,都没有祖母这么说呢!”

说着娇嗔,“祖母真偏心!”

她一说这话,别人只当天真,单纯的羡慕薛绍媛罢了,可听在别人的眼里,就不是这么一个味儿了。

这是在说,薛韶华不如薛绍媛得宠,被人看重。

薛绍媛冷笑的看了一眼薛绍妍,并不把她这么拙劣的挑拨手段放在眼里,转眼又去看薛韶华,她相信,若薛韶华真是个聪明的,就绝不会因为薛绍妍这么一句话而有什么大的反应的。

当然,就算是有,也是埋在心里。

果然如此,薛韶华一听,便转头对薛绍妍又仿佛是说给众人听的,“四妹妹,你年纪小,看着这些作甚?在说了,这些自然有母亲和父亲老夫人做主,我们做女儿,管那么多可是要打手板的。”这是惩罚一些管的多的人的家法,很多世家都有这种小惩罚,不足为虑。

薛韶华便又继续道,“况且,你三姐姐身为永昌侯府的嫡出女儿,而且,你我在家中锦衣玉食这么多年,你三姐姐在外受苦,如今隔离十几年才归家来,又岂是这一次及笄礼能补得回来的?这种话,日后你莫要在说了,没得被人传出去,就要说成我们姐妹不合,别人看了笑话不说,反倒伤了我们姐妹的情谊才是重呀!”

薛韶华这一番,苦口婆心的话,说的真真儿的又巧又妙,便是薛绍媛都忍不住为她鼓掌叫好了。

她避重就轻的说了,轻飘飘儿的,把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反倒把薛绍媛和薛绍妍两个拖进去了,前,薛绍媛受苦回来于姐妹不和,后,薛绍妍嘴皮子不干净,挑拨离间。

在场众人谁人没有一颗七巧玲珑心?不然的话怎能在大宅院儿里混?

薛绍媛能想到的,别人自然也都想到了。

有些人自然是乐的看笑话的,例如冷眼旁观的大姨娘,嘴角含着讥笑看着二姨娘,大姨娘和二姨娘自知这一生是比不过程氏,挣不到这个正室的位置了,便两个人相互攀比。

二姨娘年轻貌美,得宠又生养了四小姐薛绍妍和二少爷薛绍提,自然是时时刻刻都比大姨娘要趾高气昂。

可大姨娘却有个名冠京都的才女儿,自然也是比起二姨娘要腰杆子软不了多少,可到底却还是比她要软一些。

此刻二姨娘的女儿薛绍妍出丑,聪明反被聪明误,可叫她看了一场好笑话。

而程氏一听,不由心里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薛绍妍,笑道,“你这小妮子有甚羡慕的?过几年,等你及笄礼上,不照样儿给你办的热热闹闹的。”却是拂过薛韶华的事儿不谈,然后又转脸对薛韶华笑道,“平日你就叫你多学学你的大姐姐,看看,现在怎么样了?被我说重了吧?”说着叹一声,“还是你大姐姐知分寸,懂礼重。”

然后又转头对薛绍媛,目光柔和的笑道,“瑗姐儿,你可也要记好了,你大姐姐是京都有名的才女,有事儿没事儿,多跟着你大姐姐学着点儿啊。”

薛韶华便忙站出来,微微一福礼,“母亲言重了,女儿要学的还很多,三妹妹自幼便跟着清尘师太,想来定是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到时候,女儿也要向三妹妹学习学习呢。”

薛绍媛手里的这方砚台,全然是清心石所制,清心石,顾名思义,便是具有清心凝气的作用。

而这清心石具有一直特殊的清香,没有薄荷的凉爽,却比薄荷更能深入人心,薛绍媛看着手里的这方砚台,更是不得了,这砚台不仅仅只是清心石,还是清心石里面的特殊品种,可以制作成砚台使用。

☆、约见

不知道多少的文人墨客,想要有这样一方砚台呢,更何况,这还是前朝书法千枝大家的遗物,薛绍媛打从心底喜欢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