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爸[七零] 第38节(1/1)

晚上临睡前,晏姝还是把自己和杨怀誉准备先领证的事说了。

晏姝没敢提什么穿越什么剧情,只是说:“小杨条件比我好,也就是他胡闹了一通把自己名声搞臭了才让一些女孩子打了退堂鼓,等风声过去了,指不定又会有多少人贴上来。所以我不想拖着。不过爹娘,你们先别声张,表面上咱们还是正常走流程就好,行吗?”

晏楚炀没意见,尤红芳琢磨了一会,好像是这个理,毕竟她闺女还带这个孩子呢。

不然那刘彩玲为什么要死要活地闹?

这要是换了晏婉,那老妖婆肯定上赶着来巴结了。

尤红芳叹了口气,转身打开斗橱,取出来一个首饰盒子:“这是你和宋骞结婚时你爹给你买的镯子,你回娘家后就不愿意戴着了,你看看,这次再婚,还戴吗?”

晏姝抬头看了眼,那是个纯银的手镯,在这个艰难的年代来说,已经算是特别难得特别稀罕的玩意儿了。

她摇摇头:“不戴了,有空去熔了吧,要不加点钱,换个别的首饰留着给四妹也好。”

“也好,免得你睹物思人。那这镯子我就拿去换别的首饰了,你四妹也不小了,最近总有人来说媒,等阳历九月一开学,她正式到学校当老师去了,还得有不少人来相看。”

“那挺好的,让四妹自己挑一个称心的吧。”晏姝移开视线,不想再看跟从前相关的东西。

晏楚炀见状,叫尤红芳把桌镯子收起来,把户口页拿出来:“这登记结婚也不是好糊弄的,东西要带齐,还得大队开证明信。既然你俩想低调,那就把日子岔开,中间隔着几天去开证明信,免得被有心的人盯着。等登记上了,板上钉钉了,我和你娘再让周可卿老先生过来帮你们保媒,你看行吗?”

“好。”晏姝没想到还要开证明信呢,真复杂。

不过她不怕,万水千山,只要意志坚定,总归是能翻越过去的。

*

第二天雨一停,沈玉璃就牵着晏澈的手过来了。

两人简单地表明了一下愧疚,把晏婉的那块地还了回来。

“虽然只是一块二等地,但也有一亩三分呢,这下交公粮的时候,就能少点压力了。”尤红芳还是挺开心的,有点是点,总比啥都没有的强。

晏楚炀却没有说话,等那两口子走了,才冷哼一声:“做样子也不做全乎了,那自留地怎么不给还回来?要不是咱这前后院地方大,吃点小白菜还得去买,不像话!”

晏姝知道,她爹这窝囊气是因为她而受的,要不是为了让她和晓萌不被骚扰地住在娘家,她爹娘也不会做出那么大的让步,把自己的养老地都给出去了。

现在沈玉璃肯把晏婉的还回来,也算是进步了。

但是指望别人良心发现是没用的,最重要的还是得自己拳头硬腰杆子硬。

于是她今天没去扫盲班,而是拿上户口页,带上晓萌,去了上圩村宋家。

在渡口看到艄公的时候,那艄公盯着晏姝看了好一会,下船的时候关心了一句:“三妹最近不太顺心哪。”

晏姝歉意地笑笑,因为心里有事儿,所以她一路过来都没有搭理老楚,这会儿老楚跟她说话,她才回过神来:“是有点,楚伯伯,你知不知道女同志竞选生产队长,需要有哪些条件?”

“得人心就好。三妹啊,你就是性子太直了,容易吃亏,以后凡事多思考两步再行动,会好不少。古往今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哪,就好比这宋家的事,要是他们等会提些什么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要求,你可以先答应了嘛,反正晓萌还小,难不成他宋建华和袁翠柳能耗到晓萌成年?耗不到的,人在做天在看,缺德事儿做多了的人,会有天收的,你放心好了。记住我说的话,先答应下来,把地要过来最重要,知道吗?”艄公这人虽然神神叨叨的,但是他轻易不掺和别人家的家事。

这一次,却破天荒的,再三叮嘱了晏姝。

晏姝不敢大意,郑重地道了声谢。

到了宋家看到周书记钟大奎他们都在,心里到底是安心了一些。

那宋家也是严阵以待,这次依旧把女儿一家都请了过来,不同的是,没再让宋宇和宋竹欣在门口用遗像刺激晏姝了。

晏姝一脚迈进院子,便觉得气氛不一样。

宋家应该是妥协了,但是没憋好屁。

等宋建华叭叭叭地说了一通,晏姝才明白了——他们要她答应,将来让晓萌招赘,生的孩子姓宋,算宋骞的香火,还得要求晓萌必须生出儿子来,才能自由选择去留。

晏姝一听就来气。

这是不要拿她闺女的一辈子来做赌注吗?

万一她闺女的意中人不愿意入赘呢?

万一她闺女生不出儿子来呢?

万一……

不过晏姝刚想拒绝,脑海里就想起艄公的叮嘱。

“把地要过来最重要。”

是啊,宋建华和袁翠柳都快六十的人了,还有几年可以活?

耗着呗,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的时候,农村人都出去打工了,不再一辈子苦巴巴地守着那几块地讨生活了,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晏姝深吸一口气,抱着晓萌,在宋家给出的条约上签了字。

三亩九分地一到手,晏姝总算觉得自己是个有根基的人了。

她想了想,还是跟宋家提了个要求:“这季的公粮帮我交了吧,我当初是可以不生孩子一走了之的,我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我和宋骞是真心相爱的,我不想对不起他。但是你们也不要欺人太甚,地你们占了,粮食你们收了,帮我交这一季的公粮不过分吧?当然,你们也可以拒绝,那我就天天抱着晓萌来你家蹭饭,我就不信了,是那点公粮重要,还是我天天在你们眼皮子底下恶心你们重要!”

晏姝说完就走了,没给宋家拒绝她的余地。

周书记和钟大奎劝了又劝,好歹是说服了宋家的人。

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晏姝等在了院子外面的河边小路上。

她没抱着孩子,而是牵着孩子的手,一起给周书记他们鞠了个躬:“谢谢周书记,也谢谢钟书记,我现在自身难保,没法报答你们,等我努努力把日子过红火了,一定会想办法报答一二。”

“谢谢周爷爷,谢谢钟爷爷,晓萌今年过年来给你们拜年。”晓萌见状,也奶声奶气地表达了感谢。

周书记走过来,把她抱在怀里掂了掂:“好孩子,要听你娘的话知道吗?”

“知道。”晓萌明明挺认生的,这次倒是没哭。

一行人在河边小石桥上分开。

晏姝跟着钟大奎去村支部修改土地归属权。

等她拿着更改后的确权书出来,心里总算是彻底踏实下来了。

她没回去,而是去供销社买了些香烛纸扎,带着晓萌去了趟墓地。

这是宋骞走了之后她第一次来祭拜他,虽然墓穴里只有他用过的物品穿过的衣服,但却是亲人们唯一可以来祭拜凭吊他的地方了。

晏姝点燃了香烛,摆上贡品,把纸扎凑到跳跃的火舌上。

白烟弥漫,熏得她泪眼迷蒙。

直到那纸扎快烧到指尖了,她才回过神来,松了手。

晓萌心疼地帮她吹了吹,她搂着晓萌的腰,把脑袋埋进去,不想让孩子看到她脆弱的一面。

正伤心,身后传来了秦欢的声音。

“舅妈。”秦欢一家子特地过来祭拜了一下宋骞,就是为了告诉宋骞,他的那几块还给他媳妇和孩子了。

宋寰和宋宇以及宋竹欣他们也都在后面站着,不过没人开口罢了。

他们满脸冷漠,看着这个假惺惺的女人,不屑,却又无可奈何。

只有秦欢不在意她姥姥姥爷挤眉弄眼的样子,过来把晏姝掺了起来。

其实她和晏姝差不多大,也就小了五岁的样子。

算得上是同龄人。

所以她对晏姝并没有什么敌意,反倒是多了些亲近和怜悯的感觉。

她拍了拍晏姝膝盖上的土灰:“刚下过雨的地,湿乎乎的,舅妈你别跪太久了。”

“欢欢,你是不是在养殖场工作?”晏姝收拾起伤心,把晓萌抱起来,跟秦欢到旁边说话去了。

秦欢点点头:“是啊,怎么了舅妈,你也想去吗?梅埝公社养殖场不缺人,离得也远,要不我介绍你们公社的给你认识吧,也是个女同志,是我同桌,嫁到你们公社来了。”

“那你今天着急回去吗?不着急的话,现在就去?”晏姝不想再被动地活着了,现在她的地拿回来了,她除了种地也得想想别的营生。

坞塘公社沿江,内陆河网密布,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可惜。

当然,各个生产队也不是傻子,该利用的都利用了,比如养鸭子,养河蚌,养各种江鲜河鲜。

但是宴姝想做点不一样的出来,她想竞选生产队长,她要做个有用的人,有影响力的人,让晓萌看到,她娘虽然饱受挫折,但依旧是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人。

秦欢当然没意见,她正好挺久没跟她好姐妹叙旧了,便骑上车:“走吧舅妈,我带你们去,走石桥,可能会有点颠簸,你忍一忍。”

到了坞塘公社的养殖场,晏姝才下车,就看到那个保育员扑过来抱住了秦欢,小姐妹两个原地又蹦又跳地,转了好几圈才停下,又是嘘寒问暖,又是亲亲贴贴的。

闹得晏姝都只能感叹自己落伍了。

现在的小年轻玩得真花,等这小姐妹两个寒暄完了,才想起来还有她这个外人,忙过来招呼了一下,带她进养殖场参观去了。

“你就是欢欢的二舅妈啊,我听说过的,我婆家在围堤村,就是你们老坞堡西边的那个,哎呦我们那个村子真是遭罪,地势太低了,到处都是堤坝,一下雨就像个沼泽一样的,简直折磨人。”保育员叫胡蜜儿,人跟名字一样甜,笑起来眼睛是两道月牙,特别招人喜欢。

晏姝笑笑:“等冬天农闲了上河工的时候,看看周书记会不会组织人手把你们全村垫高一点。你们可以找他提意见的嘛,地势确实太低了点,下点小雨都能被淹了。”

“能行吗?周书记可是一整个公社的书记,一定很忙吧?我们提意见说不定他连搭理我们的功夫都没有呢。”胡蜜儿当然希望婆家的地势能高一点,这种一下雨就得泡在水里的感觉实在是难受。

房子都比别的村坏得快。

晏姝宽慰了两句:“试试看吧,总归有点希望的,要不这样,回去后我找宣传口的小杨同志帮你们写篇文章,看看能不能投上去,要是能行,能引起重视,那你们就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了,不是挺好的嘛。”

晏姝现在意识到杨怀誉这个工作的好处了,一支笔杆子,哪儿需要往哪搬。

胡蜜儿一听,居然还有这个法子可以使,高兴得扑过来抱着晏姝原地转了三圈才放下。

这么热情,差点让晏姝吃不消,她跟胡蜜儿约好了下次过来参观学习的时间,回去后就写了张便条,让晏泓给杨怀誉捎了过去。

杨怀誉办事利索,第二天就去围堤村走访调查去了。

七天后的革命导报上,又是头版头条,深入报道了围堤村村民生活的现状。

笔锋犀利,入木三分,把古老的沿水而居的生存智慧所带来的隐患刻画得叫人满是唏嘘。

这不是哪个领导的错,也不是哪个政策是错,是地利不给力,是这里生活的百姓没得选。

于是周书记又有得忙了,亲自去围堤村实地考察,表示今年冬天上河工挖出来的土,一定全部优先供给围堤村垫地。

而这一天的革命导报头版的右下角,还刊登了一则消息——那个被婆家抢走了口粮田带着女儿流离失所的年轻女人,终于把地拿回来了!

这个消息简直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村千百年来的传承体系,正在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所扭转。

*

晏姝和杨怀誉的证明信都开完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为了掩人耳目,晏姝还特地叫上赵保华这个老实人给她打掩护,赵保华已经死了心,帮她做做戏,哄哄那些喜欢嚼舌头的人也没什么。

等晏姝开完证明信出来的时候,赵保华还是劝了句:“三妹,你到底是个女人家,以后那些喊打喊杀的事情少做,不然不管哪个男人,都会被你吓跑的。”

这话晏姝不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