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娇娘(重生) 第91节(1/1)

有关前世的那些事,于魏珩来说只是零星碎梦,但对颜熙来说,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颜熙是再清楚当时的情况不过的。

她听了魏珩一番解说后,心下不免了然。

与此同时,她心中也跟着魏珩捋的关系和时间线,自己又再细细盘了下情况。最终,她也是接受魏珩的这个说法的。

至少,魏珩的推演是成立的。

何况,他还不只是有推演,他还有证据。

前世她住在雅菊轩,那院内都是魏珩的人。若非是信得过的人,又怎会将毒在魏珩眼皮子底下送到她屋中去。

既是此事有了眉目,且看样子魏珩也打算追究到底,最终连根拔起的,颜熙心中多少是松了口气的。

前世害她的人找到,且害她的原因也找到了,那么,她接下来才算真正可以松一口气活。

不然的话,还得随时都担心着自己的命。

只是颜熙也不敢相信,那个埋藏于魏家多年的细作,竟是长公主身边的人。

她不免又想了下,不管前世魏珩是不是真心待她,但若她在魏府被毒杀,想来也会是魏府不能忍的。倒不是在意她这么一条小命,而是,高门大户,总不至于连死一个人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吧?

而魏珩父子的手腕,此事不难侦破。一旦查到是长公主身边的人,不说他们母子关系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就是魏国公抓住这个把柄,他必然不会轻易放过。

长公主夫妻之间的那些较量,对颜熙来说,也不是秘密了。

颜熙回想起这些,也不免唏嘘一声。

不过长公主夫妇,还有那个陶姨娘之间的事,她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孰对孰错,也不是她能来评说的。

二人正说着话,外面响起一阵躁动。

然后,守门的老伯便进来对颜熙说:“娘子,那两棵柿子树送到了,但运货的人把货停歇在门口,不肯送进来。说我们家门槛高,他们搬进来会很累,要送也行,得另外加钱。”

颜熙刚准备说那就另外加点钱,趁早把此事办妥了要紧,就见坐在对面的魏珩已经站了起来。

“我去看看。”魏珩一边说,一边人已经大步往堂外去。

老伯正气着,觉得是那些人不厚道。答应好的事,却又坐地起价。所以魏珩一起身出门,老伯便主动跟上。

门外那两个穿着短衫的送货人还在,正等着加钱再搬树。魏珩高高大大的身子突然出现在门口,那二人见状一惊,本能便从骡子车上站了起来。

再见魏珩衣着穿戴皆是绫罗绸缎,二人相互望一眼,心中更是有些后悔。

其实就是想多赚点钱。

若是能加个三五十文的,他们就搬进去了。偏这守门老伯是个硬茬,死活不松口。

魏珩望了他们一眼,见他们只是市井讨生活的普通小百姓,并非是什么刻意来找茬的恶霸,魏珩也就没为难,只侧身对一旁老伯说:“这两棵树我来搬进去。”说罢,他已经伸手去撩起袍摆塞入了腰带,露出一双着着白色中裤的修长双腿来。

袖子也卷了卷,露出半截手臂。

俨然一副是要真正干活的架势。

颜熙出来时,看到是就是魏珩一手提拎着一棵柿子树,正要进门。

这两棵树是颜熙前些日子让府上人去乡下定的,不是树苗,是已经长成的树。虽说不太大,但也绝对不小。

没点力气的人,是弄不进来的。

颜熙本来是想多花点钱让拉货的人抬进来也无碍,但她没想到,魏珩竟亲自提拎进了门。

而此刻府外的那两个人,可能是怕惹上麻烦吧,早驾着骡子车走远了。

颜熙不好将此刻一手拎着一棵大树的魏珩拦在门外不让进,她只能侧过身去,让他进来。

那老伯对魏珩倒十分殷勤,忙一路引着他去了内院。

那方院子虽被檀香归置得很好,院内种满了花花草草,但唯独缺两棵树。颜熙左思右想后,决定在这里种两棵柿子树。

一来寓意好,二则,等来年秋天时,还能摘柿子吃。

桂妈妈有着一手好厨艺,她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出花样来。

栽种柿子树的坑早挖好了,所以魏珩一进了院子,就分别将两棵树挪去了坑内。填坑倒不用他填,那老伯早等着了。

丹青新烧的水新煮的茶,见前院厅堂寻不着人,她便寻到了这儿来。

颜熙见状,便说:“魏大人先喝点茶。”考虑到他是爱干净之人,颜熙抿了下唇,到底是又吩咐了丹青去打水来给他洗手。

魏珩朝她看过来,颜熙却说:“方才多谢大人解围。”

魏珩颔首道:“是娘子客气了。”

魏珩洗了手又喝了茶水后,颜熙亲自送他出门。二人一道穿过穿堂,绕过影壁,走至颜宅门下时,魏珩突然驻足而立。

然后他转过身去,看向颜熙,认真道:“其实府上一应都准备好了,颜娘,只要你同意,母亲即刻便会带着聘礼登门来提亲。日后,我定会护你周全。”

颜熙看着他。

她没有答魏珩的话,她只是说:“一会儿还忙,便只送大人到这里了。”

魏珩明白她的意思,便点头说:“我会一直等着你。”

颜熙没回答他的话,只是冲他欠了下身,然后转身往回走。

颜熙眼下不想想太多,她只想好好忙于手上的事。至于别的,一切顺其自然,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至少她目前是并不想的。

她和魏珩之间,实在有过太多不堪的过去。而这些不堪,是不能当作没有发生过的。

颜熙其实也自省过,她也有错。她错就错在,不该当初起了以迷香算计魏珩的心思。

而事到如今,前世的那一切就算是彻底过去了。

很奇怪,颜熙这一夜竟睡得很安稳,竟没怎么梦到那个梦。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在,但待她醒来后,梦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也早记不清了。

*

这日武宣帝难得的到明德太后这儿来,因着先太子府一事,母子二人这些年来关系并不好。

先帝当年所娶元后病逝后,先帝也有意要立明德太后这个诞下了皇长子的德妃为后。但明德太后同元后姐妹情深,她也是看着先太子长大的,所以,顾虑到若是她做了继后后,怕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先太子的储君之位,她便自己主动放弃了。

而武宣帝得知这一切后,不免心中怨恨生母。

连带着,也多少会对同他兄弟情深的先太子起些怨恨之意。

但起初年纪都还小,倒并没有太多的怨恨。直到后来,他发现母亲待二郎比待他更好,他发现无论他做出了怎样的政绩,他永远都得低二郎一头时,他才明白,这世间若有二郎在,他是永远都要屈居人下的。

所以,带着这些恨意,带着他的狼子野心,他慢慢的和兄弟疏远了。

慢慢的,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阵营。

直到最后,他凭着心比二郎狠,手段比二郎残忍,他胜出了,他坐上了那张龙椅。

这些年来,武宣帝同明德太后母子间关系紧张,这在宫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除了一月两次的请安,武宣帝基本上也不踏足明德太后这里半步。而明德太后的寝宫,比起明懿太后的来,也着实要冷清许多。

而这日,武宣帝却难得的在不需要请安的日子踏足了明德太后的寝宫。

这些年过去了,明德太后心中对他的怨也渐渐散去了些。到底是她的亲生儿子,她难道还能亲手杀了他替二郎报仇吗?

她老了,他也渐渐老了……他们母子想来也没多少日子可活。

所以,见他来,明德太后倒也没再如早些年的时候那样,对他动辄打骂,或是哭哭啼啼。

明德太后只平静着问:“圣上怎么今日有空过来哀家这儿坐?”

武宣帝道:“为了景行。”

“景行怎么了?”明德太后当然还记挂着他身上的伤,于是忙问,“可是他的伤……”

“不是。”武宣帝说,“他背上的伤已无大碍,这两日都能来上朝了。”

闻声,明德太后心中不免松了口气。

武宣帝这才说:“昨儿景行同朕说,他早在民间时,便同一个女子拜堂成了亲。那个女子,母后也见过,正是之前为婉柔做过凤冠的颜氏。但这个女子,毕竟出身低微,魏家这边不答应。朕是想,马上要到秋猎了,不若母后召她入宫来,届时到了猎苑,朕也好做这个和事佬,帮着景行在魏家面前说道说道,总不至于,真叫景行同魏家离了心吧?”

第75章 【v】他不逼她。……

此事明德太后也有所耳闻, 说是魏家父子为了此事,都动上刀枪了。魏国公不答应,更是于城外设了埋伏, 险些要了那颜氏的命。

而景行回来后,便去同他父亲算了账, 闹得本来就关系不好的父子二人, 更是到了要父子决裂的地步。

这事闹得实在大, 在京中, 在宫里,也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魏家同魏国公的心境,她倒也能理解,毕竟勋贵世家嘛,都是极在意门第的。而颜氏出身实在太低, 论身份和才学的话, 的确是匹配不上景行的。

但凡事又哪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在, 景行在民间时能同那颜姑娘结为夫妻, 这便就是一段缘分。而景行能不顾发妻身份微末,极力争取要重新娶为正妻, 同样身为女人的明德太后,她心里对这事是有好感的。

且身份门第这种事,你说它重要也重要, 可你若无视它, 它也就没那么重要。

既然景行喜欢,且也有所坚持,明德太后觉得,若她能做点什么促成这小两口,那她也是愿意的。

但身为圣上的母亲, 明德太后也知道,圣上此举怕不全是为了景行,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在。

而他的私心就是,他不希望看到魏家再因联姻而继续壮大家族。毕竟,如今魏家父子在朝中皆是举足轻重的存在,父子二人皆居要职,掌重权。

这样的人家,圣上他能不忌惮?

不过再多的话明德太后也不想说了,她早说累了。所以,她闻声后只淡淡道:“景行这孩子可怜,若哀家能帮他一把,哀家也是愿意的。只是圣上,哀家不管你如何同那些权臣斗法,哀家只希望你对景行的这份心是真的。”

武宣帝的确是有私心,但正如魏珩之前对魏国公说的那样,若他坚持要娶颜氏为妻,圣上也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武宣帝诚恳道:“母亲放心,儿子是真心的。”

*

自魏珩过来颜宅,同颜熙说过他已经推演出了凶手后,颜熙这几日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还是相信魏珩的能力的,之前是敌在暗,他们在明,所以魏珩难免被动。但如今,魏珩既扭转了局势,把藏匿在暗处的人找了出来,那么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

颜熙知道,她之后是再不必担心谁会害了她了。

不必再每日怀揣着心惊胆战过日子,不必怕可能随时就会丢了性命。

所以这几日,颜熙做簪的心情也很好。心情一好,她下手就更巧了,做出来的发簪,似是要比往日里做出来的更好。

三个小徒弟也很勤奋聪慧,让她十分省心。师徒几个一起在家干活,日子充实又快活。

颜熙没想到,宫里的人竟会再次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