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软美人 第7节(1/1)

末了,苏氏起身送叶太医去碧蘅院,路上不放心:“叶太医,您的医术我自然相信,可是我的头风犯了两月,请来好几个大夫都没瞧好,您这个方子我吃半月能成吗?您看看要不要隔三差五换换方子,对症下药的好...”

叶太医面上难掩疲惫,却还是耐心听她讲完疑虑,才开口:“夫人安心,宫里贵人用的也是这等良方,最多半月就能看见成效。”

苏氏耳朵里听到贵人两字,当即收住脚步,“如此,便多谢叶太医了。”

叶太医比姜宝忆母亲大两岁,家中世代从医,祖上大都在宫里做事,他性情平和寡淡,与人说话时总是谦和有礼,只是一直没有成婚,后来他去寺里,途中捡到个孩子,就留在身边学习医术,那孩子勤奋聪明,吃苦耐劳,叶家也就不再催促叶太医子嗣之事,都把那孩子当成叶家人来看待。

姜宝忆坐在榻上,看叶太医明显晒黑的脸庞又爬了两道皱纹,不禁说道:“叶伯伯,西北的风是不是特别大?我感觉你的脸都要被吹皴了,你离京时腮上没有这些血丝,现在红通通的,你的嘴唇也发干,总之我觉得你瘦了好多。”

叶太医抬头,搭在她腕上的手挪开笑道:“那儿的风很猛烈,没日没夜的吹,却叫人心里亮堂。”

“那我把雪肤霜送给你吧,我不想看你变老。”

“好,谢谢宝忆。”他将那枚流苏穗子挂在医箱上,余嬷嬷上前问道:“叶太医,我们姑娘身子不打紧?”

“慢慢调理着就好,不必忧心。”

跟往常一样,叶太医赠她六枚驱虫香囊,里面药草都是他亲自调配,味道清淡,此时悬挂在身上或是房里,便能驱赶蚊虫。

姜宝忆给每个姐姐送了一枚,自己留下两枚。

姜锦程在周家私学渐渐学好了规矩,每日也不再让姜宝忆多等半个时辰,自己能早早上马车准备读书温课,苏氏看在眼里,愈发觉得当初让姜锦程去周家是无比英明的决断。

这日,周启从大理寺回府,去给周夫人问安时,被她叫住,周临刚好也在跟前。

“宝忆那姑娘我很是喜欢,只是很多时候我不便出面对她太好,你们比她都要年长,便代母亲多关照她,只当是自己的妹妹,别叫人欺负了去。

她还没及笄,能自由自在出府也就这一两年,她舅母那人..罢了,你们只消记着,对她好点。”

周启想起书架上准备的字帖,拱手回答道:“母亲只管放心。”

周临也道:“我昨儿和三郎出门,买了一对蝈蝈,正好分她一只。”

周启皱眉,扭头满是责备的看向周临,终是没忍住,开口道:“你就不能送她点有用的东西,你见过哪家姑娘跟你和三郎一样,趴在地上玩蝈蝈?”

-完-

第7章

◎姜宝忆的脑袋愈来愈低...◎

暖阁被重新布置过,现下天儿一日热过一日,楹窗上覆了层薄薄的天青色软烟罗,日光透进来,削了燥热平添几分朦胧柔婉。房中原先放置的书案对角,立上黄花梨木书架子,分门别类放着各种书籍,最下面则是空白的宣纸,笔挂上悬着羊毫毛笔,纸镇旁搁着上好松烟墨。

姜宝忆进门就嗅到墨香,再把视线落到书案上,当即就被那摞字帖惊住。

周启在大理寺连轴转了七日,好容易得空休息,用完早膳便盯着小厮清理了暖阁,依着他书房做的布置,周临溜达了一圈道他这是在家里做了个衙门,进门就想退出去。

周启不以为然,此时他把那些字帖一一介绍,言语间颇有些自豪之意,想他当年练字走了不少弯路,各种名师字帖都想临摹,辗转多年才试探出自己想要的笔力,都是经验之谈。如今去其糟粕,精准的把适合她的拿出,已然是条捷径,假以时日,只消坚持练习,不用半年便能写出入眼的字来。若再努力些,形神便可兼具,自然,都是后话了。

当务之急,是要把她那笔不成型的蟹爬改掉。

“大哥哥,太麻烦你了。”姜宝忆胸口有些发闷,她想挤出个感谢的笑来,却觉得有些为难,只好福了福身,把脑袋垂下。

周启笑:“你若能练好字,便也不会浪费我的苦心。”

“你初学,以楷书起笔最好,前半月便先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半月后将每日所临字帖都呈交给我查阅,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你好生练习切记不能敷衍速成,好的字其实讲究筋骨,不重外形,待你练好楷书,便好再习隶书,魏碑等。”

姜宝忆脑袋愈来愈低,闷声道:“谢谢大哥哥费心。”

她双手背在身后,像是做错事的模样,揪着帕子脚尖悄悄碾着青砖。

圈椅上放着茵毯,垫高一截后姜宝忆直起身子便刚好能够到墨汁,周启注意到,她今日穿的是广袖襦裙,雪青色柔软布料绣着银线团花芙蓉,腰细如柳,外面罩的褙子垂在身侧,且没有梳往日的双丫髻,梳的是玲珑弯月髻,插了枝流苏芙蓉花步摇,细碎的珠子散出淡淡的光晕。

她捏起衣袖,露出一截雪白的手腕,饶是如此,衣裳上仍沾了墨迹。

周启便觉得很不舒服,姜宝忆没放在心上,只惦记今日手底下那一沓厚厚的字帖,便赶忙开始提笔,写了两个字,觉得耳边生风,回头,看见周启不知从哪找来一段绸布,当做攀膊帮她将广袖束起,在后背肩胛处打了个结,拿开手指时,不经意瞥见她因为后仰而如蝶翼般展开的两片骨头,心里头不知怎么的,像是被猫舔过手心,他移开视线,走到对面案前站定。

姜宝忆弯唇谢道:“大哥哥跟长姐一样细心,对了,上回你送她的刺绣书籍和伤药,大姐姐很喜欢,千叮万嘱让我代她谢谢你。”

“喜欢就好。”周启沉声道,然后扫向她滑腻没有伤口的指腹,心中一轻。

周启没待多久,近日来因为陈年旧账盘根错节,他几乎宵衣旰食,经常宿在大理寺,倒是有了一点眉目,却不是收网之时,上回去到齐家查到的线索,足以在朝堂掀起一番风波,各种利益腌臜牵扯不断,甚至于从何处结案都是难题。

有的人,不能不动,有的人,却又不敢去动。

姜宝忆写到傍晚,胳膊都酸痛起来,更妨说捏着笔杆的右手,中指处皮肤发红,手肘发抖。自幼她便没怎么写字,舅舅给其她几个姐姐请夫子时,也曾象征性去问过碧蘅院,只是母亲摁着不让她出门,遂她四个姐姐都有拿得出手的好字,她却没有。

母亲关上门,让她读《世商类要》《陶朱公生意经》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账簿,且在看完后,母亲都会拿炭盆烧掉,也不允她对外人说起,她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喜欢看此类东西,故而并不觉得累,一直到母亲病故前,她都没甚机会练字。

今儿一整日,像是把前些年落下的全补回来,累的她饭都没用几口。

自上回留他们姐弟二人用晚膳后,周夫人留客就成了习惯。姜锦程下学和周澹混在一块儿,两人趴在院里的石头上,撅着屁股拿枝子戳笼里的蝈蝈,绿荫下的池水偶尔蹦出一尾红鱼,周临拎着笼子,凑近踹了周澹一脚,将人踹趴在地上,周澹起来后就追着周临满院跑。

姜宝忆在凉亭下歇着,无端被他们兄弟二人当成靶心绕着转起圈来,周澹小短腿自然追不上周临,一着急右脚踩空,眼看脑袋就要磕在台阶上,姜宝忆本能起身上前去扶他,奈何动作太急往前趴过去。

幸好右手挡了下,周澹的脸贴着她右手摔在地上。

周临愣住,待反应过来想去把他们两人搀起来时,忽听不远处传来一声厉喝。

“胡闹!”

周启肃沉着脸大步疾行而来。

三人手忙脚乱爬起来,周澹瘪了瘪嘴,试图用哭声激起周启的同情,周临摸着脑袋站在后面,看见周启嘿嘿笑着叫了声“大哥”,又被他过于稳重的面容震慑的闭上嘴,兄弟二人一高一矮站在姜宝忆身边,无形中有股压力逼得她像是同谋一般,遂也羞红脸,乖巧的跟他们一块站着听训。

“摔哪了?”周启没责备,上前扫到她袖中的手,方才看的真切,她扑过去时,右手正中擦着台阶滑过,至少要去层皮。

经他提醒,姜宝忆忽然觉出右手疼痛,抬起来一看,果真虎口连着手腕处磨破皮,渗出淡淡的血渍,她下意识藏到背后,摇头道:“没什么事。”

周启不由分说攥住她胳膊,一眼看到伤处,扭头对着周临道:“二郎,你就是这么照顾妹妹的?”

周临瞥了眼,心虚的没敢答话。

姜宝忆是被周启拽着胳膊拉到花厅的,清理伤口,涂抹药膏,最后缠了一圈纱布,从始至终,他都阴沉着脸,房里没一个人敢开口。

姜宝忆挨着近,被那迫人的气势震得屏住呼吸,只巴望他快些包扎好,好让她离远喘口气。

今日的气氛似乎就在周启回来后变得古怪起来,姜宝忆用完膳,与周夫人闲聊了两句,便寻了借口急匆匆拉着姜锦程离开。

花厅里,周澹靠在周临腿边,似乎意识到大哥还没发完怒火,一张小脸认命似的绷的紧紧。

周启瞪着他们,瞪了大半晌后拂袖前去书房。

走到廊下听见花厅里两人小声嘀咕:“大哥只说我们,也不说自己,他让宝忆姐姐写字,不也是罚她吗?我可看见她中指压伤的痕迹了,大哥真是...”

“嘘,你好歹等大哥走远点再说。”

周启杵在廊下,脑中回忆方才姜宝忆的右手,似乎真有被笔杆硌出的伤痕,他拧眉,头也没回拔高声音朝屋里道:“二郎三郎,罚你们抄写《史记》一百三十篇,明早给我。”

翌日来到暖阁,周启已经在书架前读了半个时辰的书,见她进门,便放下书籍,缓步走上前来,桌上放着几卷软绸,裁剪的同手指宽窄,另有一条绣着团花芙蓉的攀膊。

姜宝忆换了件窄袖春衫,重新梳回干净利落的双丫髻,包扎的纱布已经去掉,昨日的伤也结了薄薄的粉色痂痕,只不过连日来积攒起的自信已然崩塌,因为她发现周启发脾气的时候,根本就不敢与他顶嘴。

“伸手。”周启见她走神,不由瞟了眼,提醒道:“莫要觉得受伤便可懈怠临摹,我原本想给你减去两页纸,后仔细思忖,深以为古之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水滴石穿,铁杵成针,靠的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姜宝忆低着头,五指纤纤伸到他面前。

周启取来一条软绸,左手摁住一角,右手开始绕着她中指包裹,软软两层绸布,不松不紧,继而又将她食指裹住,抬眼淡声道:“如此,便不会硌出茧子。”

其实周启以为,只有磨出茧子,才有可能习得一笔好字。他练字那几年,根本就没这般矫情。只是见她手骨纤软,皮肤莹白,到底是没下狠心。

姜宝忆瞧着娇小,却也没同他抱怨过一句,故而周启很是放心的去往大理寺查翻卷宗,且心里稍稍有种成就感。

姜宝忆其实偷偷想过告假,编个理由偷懒,可一想到要在周启面前扯谎,就不自觉的打怵,没别的法子,只能好生临摹,半个字都不敢大意。

半月来,小有成效,至少交给周启查阅时,他脸色不如从前那般肃沉。

之后又是颜公的《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柳公的《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姜宝忆觉得这辈子的字都在这个月里写完了,没有盼头,好容易将纸都用光,隔天书架上又堆的满满当当,这一眼看不到头的日子,她是愈发觉得难熬。

幸好,周夫人要办花宴,家学跟着停了七日,姜宝忆总算找到休息的时间。

姜家花园正是热闹时候,她躺在藤椅上拿团扇遮了脸,方才姜瑶被苏氏叫走,小半晌没回来,晒着太阳,她觉得骨头都是酥的,懒洋洋不想起身。

这档子空隙,听见谁在不远处窃窃。

“五姑娘给的香囊顶有用呢,以往姑娘出门总得不停打着扇子,现下花丛中有多少蚊虫,却没一只敢靠近的,也不知叶太医用的什么方子,佩在身上味道淡雅且不冲鼻,当真是好物呢。”

“呵。”不屑的笑声,姜宝忆坐起身来,听出是栖香阁二姐姐身边丫鬟。

“殷勤的跟亲爹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姜家在给叶家养闺女呢。”姜昭的声音带着刻薄尖酸,不轻不重砸进姜宝忆耳朵。

她站起身来,双眸定定望向传出话的方向。

“也不知她娘用的何种手段,勾的叶太医终身不娶,五妹妹是个短命的,三五日病一场,谁知道能活到多少岁。我们都是托了五妹妹的福,若不然姜家能请的动叶太医这尊神?

哦不,是托了她娘的福。”

伴着一声轻笑,姜昭搭在丫鬟手臂,慢悠悠从花丛中绕出。

“说不准我那五妹妹,真就是叶太医的种,她....”

声音戛然而止,姜昭没想到会在此处遇到姜宝忆,稍微怔愣了片刻后,神色恢复如常,她拂开丫鬟的搀扶,趾高气扬的斜睨了眼,没有看见姜瑶,她着实松了口气,只姜宝忆一个,她是不放在眼里的。

“不出声躲在这里想吓死谁?”恶人先开口,姜昭咬牙嗤道。

“二姐姐,方才的话我都听到了。”姜宝忆攥着拳头,煞白的小脸瞪圆了眼睛。

“怎的,你是要去夫人跟前告我的状?苏氏那个....”

“二姐姐,你肆意诋毁长辈,无中生有编排是非,是问你读的圣贤书都去哪了?”

似乎没预料到姜宝忆敢还嘴,姜昭很是诧异,转瞬就变本加厉嗤笑起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手画脚,有人敢做,就不准别人评说?”

她要走,姜宝忆转过去伸手将她挡住,倔强的脸上满是执着。

“只有心中充满污秽的人才会拿丑陋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二姐姐,你前脚收下我的香囊,后脚就无耻杜撰编排,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她涨红小脸,一字一句说的清清楚楚。

姜昭急了,她还从未见过姜宝忆跟人争辩,故而恼羞成怒:“你当我稀罕那劳什子!”

“那你还我!”姜宝忆伸手,“把香囊还给我。”

姜昭被她一激,狠狠扯下腰间香囊,随后往地上一扔:“往后你求我我都不要!”

姜宝忆咬着唇,走过去低头捡起来香囊,仔细拍掉上面的尘土。方才她没忍住,虽脑海里不断浮现母亲的叮嘱,却还是控制不住冲上头顶的热血,与姜昭争辩起来。

母亲定会生气的。

她摩挲着香囊的纹路,心里却很坚定,重来一回她还是会这么做,谁叫姜昭侮辱母亲,诋毁叶伯伯。

忽看见一道明媚的影子张牙舞爪扑了过来,却不是朝她,而是冲着姜昭去了,一巴掌打在姜昭脸上,扇的惊天动地,接着,姜昭尖锐的嚎叫声刺穿耳膜。

姜宝忆才看清,那人是姜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