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佬的小娘子 第16节(1/1)

所以他一定不能忘记她的样子,在记忆淡去之前,他必须赶紧回来。

蓝璎回宫那晚就怏怏病倒,太医诊断说她是寒气侵体,感染上风寒症。

她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德太妃一直守着她,日夜不离。她虽是昏沉沉地睡着,但能感觉到德太妃就坐在她身旁,一边陪她说话,一边默默掉泪。

蓝璎醒来的那一日是个阴天,屋子里昏昏暗暗,像黎明又像是黄昏。

她睁开眼,只觉头脑清明,除扑鼻而来的浓浓汤药味,房内摆设一如平常,仿佛她只是沉沉睡了个懒觉。

然而,蓝璎并没有看到德太妃……

她的屋里寂静如夜,只有床榻边守着一个做事笨手笨脚,为人却忠实乖巧的小宫女雁儿。

蓝璎坐起身,问雁儿:“太妃娘娘呢?”

雁儿低着头,愣是一声也不吭,眼泪一颗一颗直往被褥上掉。

蓝璎抓住雁儿的手臂,厉声道:“到底出什么事了?娘娘在哪里!”

雁儿抬起头,脸上全是泪,眸中充满恐惧和悲伤。

她哭咽道:“他们……他们打进宫来了,皇上赐了……白绫,还有……匕首,还有……他们跪着……逼主子自尽。”

雁儿说得含糊不清,可蓝璎一下子全都明白了。

必是荣安郡王谢伯恩和其他诸藩王的靖难之师已经攻破潼关和京都,如今他们正气势汹汹杀入宫中。

嘉平帝自知国破家亡在即,便赐白绫匕首逼迫后宫嫔妃自尽,以保全皇室最后的一点尊严。

蓝璎未及穿鞋,下了床便夺门而出。

等她急急奔到寿安宫正殿,地上已跪了满满一屋子宫女太监,长长的白绫高悬于梁上,德太妃站在圆凳上,双手抓着绫带,身子遥遥欲坠。

“娘娘!不要!”

蓝璎大哭着奔进屋,双手死死抱住德太妃的腿,苦苦哀求她。

德太妃双手抓着白绫,从上而下怜怜望着蓝璎,眼泪奔涌而出。

她哽声道:“阿璎,你醒了。”

蓝璎哭着求道:“娘娘,您下来,阿璎在这里……”

德太妃笑了笑,哭着道:“阿璎,有件事我要告诉你,我对不起你……三天前,宁国公府你姐姐曾派人来接你出宫,是我不放心,怕他们暗中使坏……硬拦着没让他们接走你……阿璎,是我对不起你,是我害了你……”

蓝璎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只死死抱住德太妃的腿苦苦哀求她,求她不要去死。

她哭道:“娘娘,您再坚持一下,宋仝将军一定会接您出去的。您不要……求求您,快下来,奴婢求您了……”

德太妃闻言怔住,呆呆望着屋外阴沉沉的天空,满脸哀痛。

“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宋大哥?当年负他的人是我蒋晚凝,欠他一条命的人也是我蒋晚凝……”

蓝璎仍是哭喊着求德太妃,忽然旁边跪在地上的一名年长内官猛地起身拉开她。

蓝璎怒极,一把拎起旁边案上的大瓷瓶狠狠砸在那名内官身上。

她怒吼道:“你们都给我滚开!滚啊!滚!滚!滚!”

那名内官挨了打竟也不恼,哭丧着脸道:“姑姑何苦为难咱家啊!咱家是奉皇上的旨意办事,皇上说了,太妃太嫔都是先帝爷的人,千万玷污不得。太妃娘娘深受先帝和皇上隆恩,该知道如何做才是,奴才求您赶紧上路吧!”

蓝璎听了这一番混账话,顿时怒气填胸,她转身又拎起另一只大大的青花瓷瓶,高高举着大步走到那名内官面前。

她怒视着地上这一群冷漠无情的宫女太监,高声吼道:“你们都给我滚!太妃娘娘的事有我蓝璎在,还轮不着你们在这说三道四!滚!滚!滚!”

那些人跪趴在地上,低着头,动也不动,根本没有人肯站出来为德太妃说一句话。

那名年长内官跪在蓝璎身后,尖着嗓子,高声唱道:“遵陛下圣旨,请寿安宫德太妃娘娘上路!”

蓝璎拎着青花瓷瓶,倍感孤立无援。

她孤零零站在那里,望着满屋子的人,心寒如冰。手里的青花大瓷瓶,砸也不是,不砸也不是,很是无力,很是可悲,很是可笑。

她漠然放下瓷瓶,听到德太妃开口唤她“阿璎”。蓝璎立即回头,看到德太妃泪花闪闪,温柔地笑望着她。

德太妃道:“阿璎,算了,不要闹了,闹也没用。”

她把头伸进白绫圈里,闭眼道:“如果这就是上天给我蒋晚凝的结局,我接受。”

“娘娘不要!”

蓝璎撕心裂肺哭唤一声,扑过去紧紧抱住德太妃的身子!

年长的内官低咳一声,立即便有四五个年轻的内官一齐涌上,迅速拉开蓝璎。

“咚”地一声,圆凳突然倒地,德太妃整个人悬在白绫上,身子摇曳,如同冷风中的芦苇。

蓝璎被那几个内官死死按在门边,动弹不得,只能哭着喊着,眼睁睁看着德太妃悬梁自尽。

不知过了多久,蓝璎哭得嗓子哑了,他们才放开她。

这时寿安宫外骤然传来震天动地的杀喊声,殿中的宫女太监呼啦一下全部逃散而去。

蓝璎拖着僵麻酸痛的双腿,走到德太妃~遗~体~前,跪在地上重重磕响三个头。

然后她起身走到案前,那上面放着一个祥云纹银盏托盘,托盘上是一柄镶金短匕首、一只精致小巧银酒壶配着一只碧玉酒樽。

蓝璎惨然一笑,拎起银酒壶给自己斟上满满一盏酒。

她到底还是喜欢美酒多一些,至于匕首,她既不敢拿它杀人更不敢捅自己,无用而已。

殿外火光冲天,杀声阵阵。

蓝璎端起碧玉酒樽,仰头含笑一饮而尽……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重生……

? 分卷 · 第二卷 :今生?缘来 · 分卷 ?

第二十一章 重生

建昌二十八年正月,梅城县东蓝家大宅的门槛就快被上门说亲的媒婆们给踏平了。

蓝家是梅城县赫赫有名的权门望族,曾被熙朝太~祖~皇帝亲口赞称为书香世家。

如今蓝氏当家之人正是当世大儒蓝溥老先生,蓝溥与其妻郑夫人只育有一女,便是蓝家的千金小姐,闺名唤作蓝璎。

郑夫人是个端庄娴静的性子,淡于交际,自己极少出门,更不带女儿外出走动。

因而蓝璎自幼长于深闺,知晓她真实容貌的人寥寥无几。

外人每每谈论此事,都道蓝家千金必定貌似无盐,故而羞于露面。

直到今年正月初五,蓝璎陪同郑夫人一道入寺拜佛,下山途中恰遇几个无赖泼皮当众调~戏~卖茶的年轻妇人。

蓝家小姐路见不平,忍不住出手相助,不料竟被人当众扯下遮面的白纱。

这一刹,蓝氏嫡女芳容初露,端的是芙蓉如面柳如眉,秋瞳剪水,朱唇轻点,花颜月貌,浑金璞玉,宛如仙姿玉色,一时惊艳世人。

自从那日之后,蓝家大宅门口便是车水马龙。

上门说亲的媒婆,一茬接着一茬,个个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

当时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正月不说媒”,可这些媒婆们似乎全不在意,也不知到底得了男方主家多少好处。

正月是青山书院寒期放假的时候,蓝溥老先生难得歇息在家。

往年这段时日,他都静坐书斋,潜心钻研典籍,今年却屡屡被打搅,家烦宅乱,心情不免焦躁。

这一日是正月初十,蓝溥实在忍无可忍,命人将屋外候着的媒婆们全部喊到前厅。

蓝家大宅宽阔厅堂里,高悬着一块刻有“笃礼崇义”四字匾额,蓝老先生蓝溥携同郑夫人分坐在匾额下方两侧主座。

此时媒婆们全都挤站在两排空座椅中间,互相瞪眼望着,心里直打鼓。

蓝溥随意挥手,立刻有数名家仆捧着红木托盘走到那群媒婆面前。媒婆们伸头一瞧,发现每个托盘上都摆着数个深蓝色小香囊。

媒婆们满是疑色,主座上的郑夫人更是默然不解。

因为这些小香囊郑夫人都认得,正是她每月按照蓝溥吩咐准备的。每个香囊里都装着二两银子,蓝溥特意拿到书院用来嘉勉课业考核优异的学生。

郑夫人略显不安地望向蓝溥,似乎隐隐猜到他要做什么。

蓝溥肃然道:“这些香囊里都装有碎银,数目不多,乃我夫妇二人为诸位大姐准备的茶水钱。你们每人一份,拿了这钱,回去告诉你们主家,就说我蓝溥的女儿年未及笄,尚不足婚配,且自今日起三年内,绝不接受任何一户人家说亲求娶之事。”

媒婆们拿了银钱本是欢喜,可听完蓝溥冷冰冰的话,顿时惊讶万分,乱糟糟议论开来。

“三年不嫁?那岂不成老姑娘了?”

“哈呀,没想到蓝老先生也扯谎,拒婚就拒婚罢,说这种话谁信啊!”

“蓝家小姐长得美,家世又好,做爹娘的挑挑拣拣也是常理,可也不能如此不顾孩子性命……”

郑夫人侧过身望着蓝溥,神色不悦,语气焦急。

她道:“老爷,你这是做什么?京中的消息……你又不是不知道。”

蓝溥沉闷着脸并不看她,更不答她的话。

郑夫人满脸愤然扭过身去,手里捏着丝帕,心神不安。

一名身材矮胖的媒婆高声道:“老先生,贵千金正月底就满十五岁及笄啦,现下正是谈婚论嫁的大好时候。我们这些人都是受主家之托,这才厚着脸皮往您这儿来的。您要是已经择定了乘龙快婿,不妨直说嘛,也省得我们这些人天天跑不是!”

另一名高高瘦瘦的媒婆拍着手道:“就是嘛!我们这些说媒拉纤的糟婆子虽说被人瞧不起,可也是正正经经的营生。我们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又不是街上的乞丐,稀罕你们府里这点子碎银!”

媒婆们一个接一个地抱怨,站在那里就是不肯离去。

蓝溥虽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老先生,却也懒得跟这一群妇人斗嘴争高下,只默默摇头,朝外边的管家使了个眼色。

管家急匆匆离去,很快带来七八名手持长棍的护卫涌进厅内,将这一群媒婆们呼啦啦着往外请。

护卫们行事粗暴,偏偏这群媒婆们也不是一般的妇人。她们见惯了这些个场面,一个个东躲西闪,吵吵嚷嚷地乱喊乱骂。

嘈杂中,有一名年逾古稀、白发苍苍的老媒婆,一边扶着拐杖慢腾腾往外退,一边扯着嗓子大喊。

“人生苦短啊,贵千金的命数好坏就在这一两月。你们做娘老子的,不好好找个人家把闺女嫁出去,难道真就忍心看她早早地香消玉损吗?”

“哎,可怜的孩子,可怜哦……”

蓝溥闻言脸色骤变,立时怒喝道:“你们胡说什么?还不快快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