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春心 第61节(1/1)

“是。”

赖立群和方泾入东暖阁跪地请安,起身后少帝道:“最近的情况说说吧。”

赖立群道:“是。臣来说吧。”

他抱拳鞠躬后,开口道:“从前日衡志业死后,京城里依然扩散《辩奸疏》妖书一事中,衡志业无辜成了替罪羊。顺天府衙门、北镇抚司、东厂番子还有五军营已经出动,能拦的拦,能压的压,把大部分学生都压在书院中了。可是还有那么一千多人,不受管控,义愤填膺,以州峰书院为首的一群东乡学子,昨日还只是游街到顺天府衙门前静坐抗议,今日便遭有心人煽动,把那些个不赞同此等做法的书院挨个打砸过去,约有十几间京畿书院、私塾无辜受害。”

赖立群将名单送上,傅元青接过摊开来放在皇帝面前。

少帝瞧见了妙松书院几个字,心头一跳。果然听赖立群道:“刚在外间已经与老祖宗说了,顾山长的妙松书院尤其惨烈,因为是女子学堂,早就遭人诟病,浑水摸鱼跟去凑热闹的最多,书院已经烧成瓦砾,幸好山长与诸位先生学生无恙。”

少帝怒从心头起,问:“这群学生领头的抓了吗?”

“陆续抓了十几个,首领基本抓完了,查了一下都是不安分的东乡学子。赖立群道,“已经送到诏狱了。咱们的人正在审……只是学生们细皮嫩肉的,不知道分寸,请主子示下。”

“往死里审,审死了还有活着的,继续抓,继续审。朕就不信真有血性撬不开口!”少帝道。

浦颖咳嗽了一声:“陛下,学生们都还年轻稚嫩,遭受有心人煽动,是否应该抓其首领严惩不贷,其他人便让礼部怀柔劝导——”

“妇人之仁!”少帝斥责,“读的什么圣贤书,天子脚下也敢煽动骚乱。这种昏庸鼠辈,当什么官,考什么功名?!蠢材!”

浦颖讪讪闭了嘴,瞥了一眼旁边的傅元青。

傅元青领会了他的意思,抬头看少帝。

“你也想开口劝朕?”他未开口少帝已经冷冰冰的质问。

“奴婢不敢劝。”傅元青缓缓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奴婢也不敢螳臂当车,不想做天子怒下冤魂……陛下是天下的君父,惩戒学生必定如父母惩戒子女,蒲大人也是体谅陛下难处,才说了刚才那番话。如今学生首领已经尽数捉拿,便不要再扩大事态。只专心问出来龙去脉便是。”

少帝盯着他看了半晌,最后没好气对赖立群道:“便按照你家老祖宗意思办。”

赖立群应了声是。

正说着,德宝从外面气喘吁吁的跑进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少帝本就不满,这会儿斥责道:“干什么毛毛糙糙的!”

德宝脸色蜡黄,道:“出事了。”

少帝看看外面暗沉下来的天色:“宫门都要关了,能出什么事?”

德宝抖着声音说,“邓掌院带了一百八十二位翰林,喻总宪带了十三位在京的言官,跪在会极门外!说是、说是要为被拘捕的那二十几位学子伸冤!”

说话间,曹半安通报后入内,作揖道:“奴婢从会极门赶来的。那边除了都察院、翰林院的人,还有朝廷六部林林总总,统共超过二百多人,都跪在宫门喊冤。咱们的人进去了就被拦着,不让出来。密密麻麻围得水泄不通。”

“不止如此。六科廊那边儿的给事中们,还有其他一些朝臣们都在应声赶来。人怕是比刚才德宝得到消息通报的时候还要多。奴婢安排了宫人和锦衣卫去劝,都被骂得狗头淋血回来。”

浦颖气急败坏问:“他们要干什么?都疯了吗?”

曹半安说:“要求无怪乎几样。要陛下承认之前皇考灵位、太后增上徽号等事上德行有亏,要陛下纳严吉帆入阁,要陛下体察下属,遣返浦大人回家丁忧,要求释放学学生领袖们,还有……”

他把百位大臣上的血书,放在了少帝面前:“说阉党横行,大厦倾覆,要求陛下铲除阉党,还朝野清明。”

少帝脸色阴沉的听着,拿起了裁纸刀,在桌上轻轻画着:“真是猖狂。”

“疯了,真是疯了。”浦颖怒骂。

他朝少帝躬身道,“撼门伏阙乃是震撼朝野的大事,必须尽快驱散众臣。不然明日便要传遍京城,再久了,两京一十三省全都知晓了。朝廷颜面荡然无存。”

“朝廷?颜面?”少帝冷冷笑了两声,那把裁纸刀被他缓缓按在龙案上刻画,“这些人若心中有朝廷,若心中还有颜面。就不会做这大逆不道的事。如今打着直臣伏阙的名号,却行得是党同伐异的勾当。其心可诛。”

第62章 赵承景

百里时赶来的时候,暴雨已过去了。

养心殿穿堂的台阶上湿漉漉的,雨滴还在往下低落。

远处的那团乌云中电闪雷鸣,嚣张的继续前行,打湿了更多的皇城屋脊。德宝在廊下站着,百里时一进来他便拉着百里时匆匆进去。

“您可来了!”他焦急道,“陛下那边情况是真真儿的不好。”

“傅掌印在里面?”

“是啊!”德宝叹了口气。

百里时进去,便瞧见少帝昏迷在龙榻上,傅元青坐在一旁凳上,一身湿衣未换,表情如以往平静,手中摊开了那册大荒玉经竹简,似乎在仔细阅览。见他进来,傅元青起身让出少帝身侧那个位置,对百里时道:“请神医请脉。”

百里时不多话,号脉时发现少帝衣服尽除,胸口那绷带也换了干净的,他眉头一挑,瞥了一眼站在一侧的傅元青,却没多话。

“劳碌憔悴,气血攻心。我开个方子。”百里时道。

“劳烦神医。”傅元青说。

百里时道:“掌印客气了。”

傅元青抬眼看他,平静问:“陛下易容之物如何去除?”

百里时一怔。

“陛下胸口处的伤痕新旧交加,想来之前也是贴了伪装的人皮。他面容与陈景有些微区别,定是做了轻微的轮廓改变。”傅元青又问,“易容如何去除。”

“掌印……知道了?”百里时问“掌印淫浸纵横睥睨之术多年,精通算计权谋,为人处世更是细腻……是我糊涂了。不知道掌印何时知道的?”

傅元青有一时的怔忡。

“若说确切的时候,记不得了。人总是自欺欺人……糊里糊涂的时候,其实心底可能已经清楚。你若真问……我细细想来,也许是知道他叫做‘陈景’时,又也许是那夜喝醉了,把他错认赵谨的时候……”傅元青摇了摇头,无奈的笑了笑,“以前大约是知道装作不知道……如今,不知道也知道了。他胸口的伤痕,乃是取心头血的痕迹,我再骗不得自己。还请神医告知清除易容之法。”

百里时叹了口气,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瓷瓶放在桌上:“面容轮廓做了轻微改变,贴的时候麻烦,用药剂洗去便是。”

傅元青看着那个小瓷瓶又问:“我翻便了大荒玉经,也没找到答案。请神医赐教,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心意相通?”

“我也不知道。”百里时回答。

这个答案并不出乎意料,傅元青应了声,把手中的竹简放下:“我送神医出去。”

他与百里时一同出了寝殿,又送他出养心殿前殿,走到抱厦下,百里时道:“掌印不用送了,德宝公公会安排人送我。”

“好。”傅元青作揖行礼,“百里神医路上保重。”

百里时叹息一声,抱拳道:“如今时局纷乱,要保重的是掌印您。”

傅元青温和的笑了笑,便让德宝安排人送百里时出宫。

此时天色已逐渐暗淡。

夕阳的余辉被逐渐收拢。

养心殿的屋檐下挂上了新点的宫灯,在暴雨后的风中摇曳。

从会极门方向隐约传来零星半点的哭喊和拍门声。

“钱宗甫在诏狱怎么样?”他开口问。

“自侯兴海一案关联到他,并被咱们从南京带回北镇抚司已经三个多月了。他显得很镇定。衡志业死也没让他有半分慌乱。”曹半安道。

“不慌乱是假的。十五年前他陆陆续续给文选司郎中塞了有小十万两白银,这一笔巨款的往来交易被侯兴海记录在账本里,成了铁证。这么大金额的巨款,他一个小小的郎中从何而来?是什么人资助他成为先帝身侧的御医?”

这样的旧事,一旦翻起来,下面便是骇人听闻的真相。

傅元青看着会极门方向,面容沉静下来,他下定了决心,对在旁边恭候的曹半安道:“你写封密令给赖立群,告诉他准备提审钱宗甫。”

“是。”曹半安躬身应道。

“方泾。”

“干爹,儿子在。”方泾道。

“你带密令去北镇抚司。”傅元青道,“钱宗甫一案,由你亲自主审。”

方泾抬头看傅元青,得到了肯定的眼神,他抱拳答道:“干爹,儿子明白。儿子一定把钱宗甫审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等了许久……

巨浪即将掀起。

也到了必须要掀起来的时候。

*

方泾拿了密令,从北安门出皇城,身边孔尚跟着他,瞧见他面色严峻,忍不住问:“厂公,咱们都知道幕后是哪些弄权的大臣,咱们背后可是有皇帝撑腰,不合心意的干脆抓了呗?之前对仁寿宫蕙兰姑姑不就是抓了塞麻袋里打吗?”

“糊涂,能一样吗?”方泾瞪他一眼,“大端朝的朝廷跟仁寿宫能比。你说我们抓谁?内阁首辅於闾丘?刑部尚书严吉帆?都察院总宪喻怀慕?翰林院掌院邓譞?国子监祭酒周博荣?还有谁……六科廊的各位给事中吗?”

“呃……”孔尚怔了怔,“好像不行?”

“什么叫好像不行,根本不行!”方泾道,“我刚入司礼监拜老祖宗做干爹的时候问过跟你一样的蠢话,你猜老祖宗怎么说?”

“怎么说?”

“老祖宗说了四个字,为政在人。”

孔尚似懂非懂。

“为政在人,选贤与能。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方泾说,“这是孔夫子的话。意思就是说以礼治国,以仁治国。你看我说的这些人,都身居朝廷要职,都是个顶个儿的重臣。陛下若随随便便抓了杀了,下面满朝臣子们、天下民众是不是心寒,心寒了谁还会好好办事儿啊。人心散了,国家还有吗?况且无凭无据就杀人那是暴政,是昏庸的作为。你瞧瞧商纣王,有好下场吗?所以老祖宗才让咱们东厂少用酷刑。”

“而且我跟你说,老祖宗把天下百姓放得最靠前了。朝局动荡,吃苦的还是平头百姓啊。是不是?”

“哦……”孔尚恍然大悟,“我懂了。所以咱们这次去北镇抚司提审人,是不是得温和一点儿,徐徐善诱——”

“你是不是蠢?五大三粗的肚子里没点儿干货!”方泾又骂他,“老祖宗说让我主审,那意思就是该怎么审怎么审!”

“那属下不懂了,又要施仁义,又要用酷刑的……”

“这个我懂。”方泾脸色有些阴沉,轻笑了一声,“这个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真有违法乱纪的行径,便让他们痛哭流涕,跪地求饶也来不及。”

*

少帝醒来,是在第二日清晨。

天已渐渐亮了。

从他躺着的地方,可以看到床边趴在龙榻旁的傅元青。他的阿父睡得熟了,发髻有些散乱。少帝摸了摸他的脸颊,傅元青便从梦中缓缓转醒。

“陈景……”他似乎还有些睡意,朦胧的唤了一声。

少帝浑身一僵。

“你叫错人了。”他有些僵硬的回答,已下榻,随手抓了件衣服披在身上。

“陈景。”可是迎接他的是傅元青笃定的声音。

“你——!你看清楚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