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1/1)

刚刚皇帝很怂,离开了太后的视线后又强硬了起来,他问皇后:昨夜太后与你说了什么?

太后说陛下中了药。裴瑶径直说了出来。

那她有没有说药是谁下的?皇帝急切追问。

裴瑶漆黑的眼珠子转了转,摇摇脑袋:没说。

皇帝松了一口气,忽而就笑起来,伸手就要握住裴瑶的手,裴瑶吓得躲向一边,皇帝不高兴了,你是朕的皇后。

裴瑶颤颤,依旧往一侧退开,想起刚刚皇帝胆颤的样子,忙道:昨夜的药是太后下的。

皇帝愣了下来,没有再说话,见鬼一样看了一眼太后的殿宇,匆忙就走了。

上了龙舆后,皇帝依旧不安,甚至有些暴躁,但没有再看裴瑶一眼。裴瑶很轻松,她是初见民间的景色,瞧着鳞次栉比的屋舍后,心底陡然生起雄阔的自豪感。

到了宗庙后举行参拜大礼,皇帝双腿颤颤,跪起的时候都有些吃力,就像是行将就木的老者,颤悠悠地跪,再颤悠悠地起来。

到了午后接受百官朝拜的时候,皇帝就开始犯瞌睡了,当着朝臣的面就睡着了。

丞相吴之淮气得想要拂袖离开,再看小皇后坐得端正,脊背挺直,他不好让皇后难看,便忍了下来。

吴之淮悄悄走近,对着皇后大拜:皇后,烦请您唤醒陛下。

裴瑶端坐,看了丞相一眼,灵机一动,突然道:太后来了、太后来了。

声音软软糯糯,还带着一股惊奇,吴之淮信了,转身去看,依旧是文武百官,并无太后的身影。

他再回身,不想,陛下睡眼惺忪,醒了。

他不由高看小皇后一眼,朝拜继续。

朝拜结束,皇帝也大醒了,身侧的小皇后神情木讷,并无风情,他看了一眼,并无兴致了。皇后天姿雅致,貌美无双,可惜不如他的贵妃妩媚,木讷无趣。

可惜贵妃没有跟过来,不然回去的路上也好欢愉一番。

但很快,皇帝就来了兴致,他看上了宗庙里一名伺候茶水的宫娥,眼里充满了期待,他吩咐皇后:朕想一个人静静,回去的时候你别上朕的龙舆了。

正合裴瑶的意思,她立即起身,端庄地朝皇帝行礼。

她的礼数太过周全,动作规矩,倒让她娇憨的姿态藏了去,皇帝见后,顿觉无趣,心想他若这么和贵妃说话,贵妃早就扑上来,泪眼婆娑地亲他吻他了。

裴瑶不管他,喜滋滋地扶着宫娥若湘的手离开大殿。

宗庙里面是不见荤的,她刚刚就吃了几口素菜,没吃得饱,她想想就让人去弄些鸡腿鸡肉填饱肚子。

若湘即刻去办了,等到龙舆动步的时候,她就提着食盒匆匆来了。

裴瑶一双眼睛看出了光,抱着食盒就吃了起来,又怕弄坏了唇角上的口脂,她只敢小小得咬,吃起来颇为费劲。

一块鸡腿吃下来,腮帮子疼得咬不动了,这时车外的百姓也多了起来,夹道欢迎。

这一年连死了三个皇帝,宫里宫外都不太平,不少文人认为是太后毒杀了前三任皇帝,都想暗杀了太后娘娘。

但太后今日没有出宫,禁卫军围住整条官道,一路上很顺遂。

进了宫城后,皇帝并没有立即下车,裴瑶作为皇后,走到车前去前。站在车窗下的时候,里面传来一阵一阵此起彼伏的呻嘤声。

就像是昨夜屏风外的声音。

突然,声音停止了,她欲开口,车窗的窗帘被掀开,露出女子的相貌。

女子脖颈通红,脸也是红的,头顶上的泡泡是黄色的。

动了**。

裴瑶忽然明白过来,皇帝真是不省心,在路上都不安分,她转身吩咐丞相:陛下许是累了,丞相等人散了吧。

皇帝不管朝政,整日沉迷享乐,丞相也不管了,去了长乐宫找太后告状。

丞相气极了,陛下而立之龄,还不如一及笄的皇后懂礼,宗庙是何等森严之地,他将皇后赶下车,直接临幸了宫娥。

百姓夹道欢迎,陛下却在龙舆里做那等之事,入宫后也宫娥纠缠,将臣等晾在一侧不管不问,就连皇后去问,也是不理睬。臣实在是不知如何侍奉君上。

太后睡了一觉,精神很好,坐在榻上,身子单薄却颀长,随他吧,让朝臣立太子吧。

李旭没什么好处,就是儿子多,三十岁的年龄就有了二十多个儿子,撒种尤为快。

陛下并未有嫡子,又刚册立了皇后,现在就立,将来若有嫡子,又该如何是好?丞相劝谏。

话音刚落,外间响起了通报声:皇后娘娘来请安。

裴瑶来了。

太后让人去请,一面安抚丞相:丞相辛苦些,陛下年岁小了些,贪玩了些。

一连三个些让丞相哑口无言,他只好揖礼离开长乐宫。

裴瑶在宫人的引领下走了进来,她手中还捧着一本书,兴冲冲地跨过门槛。她早就换下了一身朝服,穿上了粉妍的宫装。

不知为何,她这身宫装襟口开得很低,锁骨都可以看见,太后皱眉,传司制局的尚宫过来。

掌事宫娥落月去了。

裴瑶走近后按照脑海里的记忆行礼,而后笔直的站在太后面前,瞧了一眼她的头顶,还是粉色的。

黑衣清冷太后,头顶着粉色泡泡,明明很违和,她却觉得色彩很好看。

皇后过来是有什么事?太后温声询问,目光落在裴瑶的锁骨上,皱眉不悦。

裴瑶将手中的书递给太后:我来请教太后些问题。

太后扫了一眼书壳,脸色微变,眼尾泅出一抹涩意,很快,就压了下去,你请教什么问题?

侍寝。裴瑶抿着唇,清澈的眸子漾着水润。

太后拥着暖手炉,久久没有说话,裴家的女儿很聪明,一句话就让皇帝醒了过来,可有些事情就不明白?

她嫁给惠明帝三年,从未侍寝,怎么教皇后?

惠明帝不爱女色,就爱丹药,晚年的时候沉迷丹药,一日能吃十几颗丹药,渴望长生不老。她不得已接手朝政,惠明帝尊重她,她也提了不侍寝的事情。

她看着手图册为难,清冷的神色里涌动着少见的纠结,小皇后比那些老狐狸难缠多了。

裴瑶就这么静静地站着,目光始终落在太后的脑门上,她记得嬷嬷给她说的时候,嬷嬷头顶上也有黄色的泡泡。

太后怎么就没有?

太后没有欲。望?

裴瑶伸手将几上的图册打开,第一面就是展露出来了,太后瞧了一眼,神色如旧,淡淡道:哀家同皇后一样。

裴瑶一怔,什么是一样?

她是尼姑,不懂七情六欲,难不成太后也是从尼姑庵堂里出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皇后:什么是一样的??

第3章

裴家是洛阳城内的簪缨大家,有百余年的底蕴,裴瑶的祖父是先帝的太傅。裴瑶的父亲弃文从武,一年前因殇帝指挥不当死在了战场上,追封忠义侯。

裴瑶的兄长是一文弱书生,袭爵后就留在了洛阳城内,此时尚在丁忧中。裴瑶的后位是太后指定的,她更喜欢端庄温雅的姑娘,皇帝却偏爱妓。女伶人。

太后不禁想到是不是皇帝嫌弃皇后性子木讷,皇后被逼急了才来她这里问侍寝的事情。

裴瑶小脸红扑扑地,一双眼睛极有精神,太后看了一眼,转移话题:皇后爱喝什么?

宫里的后妃都喜欢喝牡丹花做的花露,一则牡丹倾城,寓意好;二则牡丹娇艳,喝了牡丹做的花露,皮肤也会变得娇艳。

您爱喝什么?裴瑶反过来问太后。

太后吩咐道:去办两盏莲心茶。

裴瑶立即皱眉,檀口微抿,须臾后,一双眼睛扑簌两下,忍了下来。

莲心茶很快就办好了,一颗莲子在水里面晃动,裴瑶小心翼翼地接过来,觑了一眼,先递给太后。

太后伸手接茶,尾指不小心擦过裴瑶的手心,裴瑶怕痒,缩了缩手臂。等太后接过茶后,她拿手指揉了揉手心,这才缓了过来。

她自己接过茶也喝了一口,微苦,就提议道:莲心茶放些蜜,味道先苦后甜,回味无穷呢。

去给皇后重新办一盏。太后很好说话。

裴瑶弯着眼睛笑了起来,实诚道:太后笑起来真好看。

殿内伺候的宫人听到这句话后都愣了下来,谁不说太后阴狠,说太后好看的还是第一人。

太后静静喝茶,并未因这句奉承而有所改颜,喝了半盏后,贵妃来了。

太后并未直接叫人进来,反而放下茶盏,慢条斯理地同皇后说话:贵妃是教坊司里进献给皇帝的,从低等美人都贵妃,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你可知为何?

裴瑶捧着茶,细细想了一回,轻声告诉太后:因为陛下喜欢她。

皇帝好色,宫里的妃妾几乎数不清,才为帝三月就已经惹得朝臣不满,往后只怕偌大的宫城都不够住了。

在尼姑庵里的时候她听到许多香客祈愿,宁愿嫁给乞丐都不愿入宫为妃,她们都是端庄的女子,家里的好女儿。

她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症结,立刻改口:贵妃贴合陛下心意去侍寝。

太后意外,忍不住多看她一眼,所以你还要学吗?

不、不学了。裴瑶识趣,按照太后的心意急忙拒绝。

外间的贵妃顶着烈日等着,晒得发晕,接着,皇帝的后妃都来了,来给太后请安。

屋里的裴瑶察觉殿外的人多了起来,好奇去问太后:陛下有多少后妃?

一后一贵妃,四夫人、九嫔,美人不计其数,若要用数字来衡量,便是六十五人,没有位分的不算。太后轻描淡写。

裴瑶惊得檀口微张,她们尼姑庵里都没有六十五人,这相当于是两个尼姑庵的人数了。

那、外间站了六十四个人吗?除去她,还有六十四个人。

没有,外面只有十几人,九嫔以下无颜见哀家。太后言道。

不多时,太后吩咐后妃们进来,莺莺燕燕们按照位分高低慢慢跨过殿门。

贵妃在前,因在夏日,她穿得尤为凉爽,梅红色的对襟大袖衫,腰带将腰扎得很细,不盈一握。再向上看去,裴瑶睁大了眼睛,贵妃上面穿小衣了吗?

她好像看到了锁骨下的软肉贵妃天姿艳媚,行走间如杨柳轻拂,纵她走得慢,那些对襟圈不住地软肉都要跳了出来。

裴瑶吓得避开去,忽而想起什么事,一抬头,贵妃头顶是漾着蓝色的泡泡。

蓝色是贪权。

伶人成了贵妃是天大的殊荣,难不成还要后位?

师父常说的德不配位,光这身衣裳就能母仪天下了?

裴瑶板了脸色,攥了攥袖口里的双手,刚想斥责贵妃就听到太后开口:贵妃这身衣裳真凉快,夏日里再添些冰块就更凉快了。

清冷的话一说,贵妃忍不住发颤。她记得初见太后的时候,太后嫌弃她衣不蔽体,她嚣张回道:衣裳是陛下赏赐的。

太后听后,瞥她一眼,然后吩咐人给她换个座椅。

当着后妃的面让她坐在冰块做成的椅子上,那时还是春日里,冻得她屁股都麻木了。

再听到凉快两字后,她浑身发颤,直接跪了下去:太后饶命、太后饶命。

裴瑶不解,作何要饶命?再看太后娘娘头顶上的粉色泡泡,明明很可爱、很有趣,哪里就吓人了。

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诡异,其余人大气都不喘,纷纷跟在后面跪了下去。

太后不作声,这时宫娥捧了加蜜的莲心茶进来,裴瑶旋即转了心思,接过茶,小小地品了一口,甜得立即皱眉。

太甜了!

她就喝了一口,摆在一旁,看向不断叩首的贵妃娘娘,好心道:贵妃娘娘想来很冷,不如去晒太阳暖和暖和。

贵妃一听,哭出了声,太后娘娘,臣妾立刻回去穿衣裳,再也不敢了。

太后却道:皇后发话,听见没?

话音刚落,内侍就来拖走了贵妃,裴瑶看得清楚,那些肉又在跳了。不知怎地,她想起了市集上卖肉的汉子,每逢她去偷偷买肉,汉子就会拍拍案板的肉,那些肉在他的跳动下一抖一抖,格外诱人,她每回都会让汉子多砍上一刀。

贵妃被拖出去了,后妃们被太后叫起,栗夫人坐在贵妃的座椅上颤颤惊惊,她今日衣裳穿得多,又是一种灰暗的青色,整个人老了一圈,甚至她才像太后。

裴瑶慢慢地打量她们,贵妃离开后,其他人的姿色尚属一般,清纯为主,没有贵妃的媚态。

她明白了,皇帝喜欢媚态的女子,这些女人都不合他的心意。她看了一眼栗夫人,对方头顶也有一圈圈蓝色。

栗夫人扮猪吃老虎。

裴瑶星眸圆瞪,眼睛睁得大大地,几乎不敢相信,她身侧的太后拍了拍她的手:皇后,怎么了?

太后的语气淡淡,风拂过水面,荡起轻微的涟漪,让人听不出情绪,她的声音不是冰冰凉凉地,像是泉水,叮咚有声。

裴瑶轻轻摇头,按下自己的声音,相比较之下,太后和善多了,她长叹一口气,宫里的水太深了。

人人都想做皇后,可后位就一个,也就是说人人都想弄死她。

叹气!

请过安后,太后让众人离开,独自留下皇后,方才为何失态?

栗夫人想做皇后。裴瑶打不起精神了,宫里处处都是危险,还不如破破烂烂的尼姑庵。

在尼姑庵里,隔三差五,她还可以吃到肉,就很幸福了。

裴瑶一直在尼姑庵里长大的,她并非养在裴家。裴家是大家族,前程仕途都很重要,她生下那年,道士说她生下的时辰不好,阴年阴月阴日生的,八字克家族。

当时老太傅还活着,做主将她送去庵堂里洗净邪气,又买了一个孩子留在裴府里养着,对外就称是裴瑶。没过多久老太傅就死了,裴瑶就一直住在尼姑庵里。

庵堂里说佛法,念经书,平日里还会给人超度亡魂,裴瑶最会的就是念经、超度亡魂。

豆蔻年华,整日与佛法打交道,不知风月事。

当她的兄长来尼姑庵接她的时候,她还给菩萨念经书,兄长在旁不耐地告诉她的事情。圣上下旨,封她为皇后,裴家满门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