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 第55节(1/1)

来得是昌老爷子。

昌琛此时真的很累,完全不想花精力去想上次见到爷爷是什么时候,反正是很久很久,最少两三年了吧。

昌老爷子看着他,像是随意拉扯着家常,“最近还好吧?”

昌琛回复着。

一来二往后,昌琛实在是太累,他白天刚刚试验完三种弹药,现在浑身都是火药味,只想赶紧去冲个澡然后睡上一觉,“爷爷,您有什么话就直说,我真的很想睡觉。”

昌老爷子微微顿了顿,带着些迟疑的开口:“昌琛啊,你现在年纪不小,是不是该考虑些终身大事了?”

确实不小了,如今的昌琛已经三十五岁往上,早已经不是刚刚进入科研室的青葱少年。

像是他这个年纪的,怕是孩子都已经能打酱油。

昌琛刚想苦笑的回一句,昌老爷子又道:“你工作特殊,要是再找一个像你这般的,怕是一分开好几年都没法见面,倒不如找个平常人家的女生?”

昌琛听着眉头微微蹙起,“爷爷,您是不是听到些什么?”

昌老爷子没说话,而是回望着他。

昌琛只觉得喉间干涩,久久沉默后道:“是因为……她出了什么事吗?”

昌老爷子叹气。

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和昌琛见面的时间真的很少很少,可到底是他的孙子,怎么看不出他心里在想着什么,又是有了什么人。

其实当知道待在孙子心里的那个人是向薇时,他还蛮高兴的。

那么出色的一个女生,要是真能嫁到他们昌家,那是他们昌家有福气。

所以哪怕孙子都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他们都从未催促过。

只想着,向薇值得等待。

只是……

昌老爷子没再说什么,他并不是催促着昌琛早早放弃向薇,然后随意选择一个女同志结婚,只是让他心里有个准备,他走过去伸手在昌琛的肩膀上拍了拍,随即离开了。

留下的昌琛一夜没睡,哪怕身体上十分的疲倦,可脑子完全没有睡意,而是一直在胡思乱想着什么。

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房门被敲响,昌琛不得不起身去开门,因为许久没动的缘故,双腿都发麻,要不是反应快扶住了床,怕是会直接摔倒在地。

等他将房门打开,看到的是向来与他合不来的马明。

马明看着昌琛脸上的狼狈,他道:“看来你是知道了吧,向薇病了……”

大清早的听到消息,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跑来昌琛的宿舍。

看到面前人痛苦的样子,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么高傲的男人,也是有让人同情的一面。

……

向薇不止病了,还病得十分严重。

谁也没想到,病情会恶化的那么快。

明明一样是辐射,王教授坚持了这么多年,而向薇从检查到恶化不过才两个月的时间。

同样没想到的是,他们会在科研所看到病得这么严重的向薇。

瘦得有些脱形,双腿使不起劲只能坐在轮椅上,唯一和以前一样的,就是那双明亮的眼睛。

又大又亮。

向薇抬了抬手,“好久不见。”

而在她面前的十个人,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向薇也没打算给他们回应的机会,她拿起桌前的档案,“我这次来,是为了下一个项目,如果你们有兴趣,欢迎你们的加入。”

没错,下一个项目。

向薇病得很重,重到医生也没办法,除了用药物保守治疗之外,没有其他法子。

李秋和向进两口子,其实不愿意让女儿再回到科研所。

可提出这话的人,却也是他们。

看着女儿一天比一天消瘦,即使难受都还会对他们笑,反过来安抚着他们。

可其实,谁都看得出来,女儿心里除了不放心他们之外,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事业,也是她的挚爱。

做出这个决定的李秋,是翻来覆去想了好久好久,最后看着薇薇眼里的亮光越来越弱,她才提了出来。

自然是舍不得,可再舍不得也希望薇薇在最后的那段时日是快乐的。

在最开始提出时,向薇并没有同意,这样的她太自私了。

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李秋请来了一群人,那些都是爸妈这些年曾帮助的学生,高考恢复,也是在爸妈的鼓励下他们重新返回了校园,考上了首都的大学。

每一个人都不忘恩情,都将爸妈当做家中长辈看待。

这也是李秋为了让向薇放心,就算向薇不在了,她和老向也不是孤苦伶仃的两人,身边还是有人陪伴着。

这也是为什么,向薇会出现在这里,对于爸妈她还是那个有点自私的孩子,也好在这只能算是最后一次自私了。

“你……”周雪才说了一个字,就忍不住落了泪,用手狠狠捂住嘴巴,才没让自己哭出声来。

向薇看了她一眼,开着玩笑道:“如果只会哭,我可是不会让你加入到我的小组。”

“哭什么哭,不就是一点小病吗?组长你连火箭炮都能造出来,还怕这点小病?”赵沈雅扬声,声音特别的响亮,然而自己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马明走上前,他一手拿过放在各自面前的档案,一边拆开一边道:“当然愿意加入,接下来的项目是什么?我已经很期待了。”

不止他,他对面的昌琛也是同样的动作。

什么都没说,却用动作表明了他的态度。

跟着……郑浩、赵沈雅、周雪、唐勇、程志杰、黄伟范阳、刘燕,他们十个人都拿起了属于自己的档案。

谁也没问向薇到底得了什么病,也没问她还能坚持多少时间,为什么都这么严重了还要回到科研室。

他们唯独知道一点。

向薇是来赴约的。

赴在她离开之前说过,一旦完成项目必定回到科研所再组团队,他们十一个人还要再一起创造奇迹,一起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的约定。

向薇扬了扬嘴角,轻轻笑着说:“那好,那就开始咱们的下个科研任务——自行反坦克炮。”

第38章 (捉虫)

“何律师!”

一个拿着话筒的女士匆匆跑过来,她对着面前明显苍老又十分有气质的老太太道:“何律师,我是南方日报的记者,不知道能不能耽误你一些时间,做一个简短些的采访?”

老太太看了看手腕上的表,“一个小时后,我能有半个小时的空档。”

“可以,那我在这里等您。”女记者立马应下,显得格外高兴。

等人走后,她身后扛着摄像机的男人,跟着笑道:“厉害啊,别人都不敢来问,没想到你这么一问,对方就答应了。”

记者看着老太太离去的背影,眼里是崇拜的神色,“别看何律师看着高冷了些,其实性子蛮温和的,也是,她做了一辈子的善举,又怎么可能是那种冰冷冷的人。”

摄像机大哥点了点头,好像也是这样。

他看着那个方向,前方是个大型的养老院,听说收费不便宜,但是环境很好,住在里面的老头老太一个个精神好的不得了,想来被照顾的很好。

“何律师家里有老人住在这里?”

记者摇了摇头,拿出手机查找了下资料,并没有看到关于何律师家人的信息。

唯独记载着,何晓丹在高考恢复那年考中了首都的大学,后来在某个善心人的帮助下带着爱人和一双儿女去了首都,也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什么成就?

何晓丹律师不单单是国内最出名的律师之一,而且还担任了几所大学的法学客座教授,所在的律师所更是从开办到现在都为穷苦人做免费的法律咨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既有本事又出色,而且还十分善良的人。

现在他们报社正在做一档精英的人物访谈,如果能采访到何晓丹律师这样的人,那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大好事。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见到何律师朝着他们走来,在不远处的咖啡厅,记者抓紧时间问了一些早就准备好的问题。

一直到最后,瞧着还有点时间,又想起了刚刚在资料上看到的消息,她忍不住问道:“何律师,不知道能不能问您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

何晓丹温和的点着头:“你先问,能答我自然会答,不能说那就确实没得说。”

“您在以前说过,生命中曾出现过一个很重要的人,是因为她的帮助才有了您现在的成就?”

何晓丹顿了顿,一直没开口说话。

就在女记者想着要不要结束这次访谈的时候,何晓丹开口了:“有一对夫妇,他们十分的平凡,65年的时候在一家机械厂当工人,他们的女儿很聪明,直接被举荐到南京炮兵学院,在刚刚成为新生那年就被招入科研所,这一去就是好些年未归……”

女记者听得不是很明白,却安静的没有打扰。

“没人知道她做得是什么研究,只是那对夫妇心善再加上女儿的原因,他们有了帮助其他孩子的想法,而我就是最开始的那一批,我因为向叔叔李阿姨的善举,不用早早的退学嫁人,顺利的高中毕业并进入工厂当工人,一直到77年10月,国家恢复了高考,我又在向叔叔和李阿姨的帮助下,带着爱人和孩子去了首都上大学。”

短短的几句话,却是她一生最大的转折处。

如果不是向叔叔和李阿姨,她现在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是最早的那一批学生,所以才知道李阿姨为了帮助我们,真的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也正式因为和她相处的时间长,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李阿姨那个从未见面的女儿是有点不喜欢的,从65年到82年,整整17年的时间他们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

何晓丹眼里带着回忆,还闪着些许泪光,“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家里,最羡慕的就是那些疼爱女儿的父母,向叔叔和李阿姨很爱他们的女儿,却不得不那么多年不见面。”

女记者听得心酸,“为什么?就算相隔的远,他们一家人也能相聚啊。”

“是啊,为什么呢?”何晓丹苦笑道:“是为了我们,你知道他们的女儿是谁吗?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法和父母团聚吗?”

连着几个问题,可她并不需要一个回复,而是跟着道:“我不认识他们的女儿,只在78年的时候见过一次,等那之后再见面却是在电视上,那一刻我才知道她付出了多少。1970年8月自行高炮打响了第一炮、1973年5月自行火箭炮现世、1982年自行反坦克炮被研发出来,而这些武器的建造者最主要的科研人员就是向叔叔和李阿姨的女儿——向薇院士。”

向薇院士?

女记者有一丝茫然,并不是太清楚这位院士的经历。

而扛着摄像头的男人却惊讶道:“原来自行火箭炮是她带领研发出来的?”

男人嘛,多少爱这些东西。

尤其是自行火箭炮,那威力多厉害啊?怎么可能不让人着迷?

只是他知道自行火箭炮,但还真不知道1973年的自行火箭炮是谁造出来的,‘向薇院士’的名字听起来也十分的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