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 第28节(1/1)

李秋这会儿知道,那一伙军人原来是薇薇小组成员的家人。

本还想着尽量表现好点给薇薇长长脸,这下怎么都长不过对方了,那可是军人!!谁能比得上这群伟大的英雄们?

同样是一伙挺友善的军人。

这才上车没多久,周母就拉着李秋说起话来,又是女儿、又是一个科研小组,怎么可能没共同话题。

等下车的时候,两位母亲就手贴着手站在一块了。

试验是在靶场进行,不过他们到的时候还没开始,只能先去指定的房间等着。

房间里放着上百个凳子,在最后面还有人在弄着播放电影的放映设备。

李秋有些讶异,“这还给我们放电影看?”

“应该是放些纪录片吧。”周母没来过这种场合,但想想应该不会给他们放电影,应该是和试验相关的纪录片,她伸手指了个方向:“我们去那边坐。”

房间里坐了不少人,许是赶得巧,他们刚刚坐下没多久,前方的大屏上就出现了黑白画面。

画面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画幕上的场地,好像是在试验靶场,同样是大雪纷飞的天气,似乎还在下冰雹。

“这样的天气还要试验吗?”在场有人轻呼一声,画面没有声音,但是能看到冰雹砸在身上,显然很疼吧。

周二伯沉声:“真到了战场,可不会管你什么天气,就算是天上下刀子,那也得迎战!”

对啊。

就算是再恶劣的天气又能怎么样?不管是大雪大雨,还是高温炎热,该上就必须上!

试验也是如此,天气恶劣就不试验武器?那万一这类型的武器就不能在恶劣的天气下使用,却在战场上搬出来,最后的结果会怎样?

最后的结果是,那群不该因此丢掉性命的战士们躺在了血泊之中。

他们也是人啊,也是有父母有伴侣有孩子、有血有肉的人啊。

而这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屏幕上的画面。

那么高那么大的武器,长长的一根炮管突然炸开,周边操作武器的五个人全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倒在地上没了动弹。

画面一黑,屏幕上多了好几行字。

李秋视力不太好,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她抓着身边的女儿,低声问道:“薇薇,上面说了什么?那些战士们没事吧?”

向薇望着大屏幕,她轻声说着:“这是他们计算出的一个概率,使用高射炮出现故障的概率,致伤致残致…的概率。”

高射炮是为数不多针对空中目标的武器,它的射速快、射击精准度高,哪怕它的故障率稍高,也是某些战场上不得不用的武器之一。

就算时有发生炸管等发射事故,战士们也得操控着它上战场,就因为它无法替代。

最少,在现在是无法替代的。

李秋听得眼泪哗啦落下,她不认识画面里被炸到无法动弹的战士,也没亲眼见过战场的惨烈,她只觉得满腔悲痛,带着悲伤的道:“就没其他法子吗?”

“有!”向薇带着坚定,“就算现在没有,或许明年、或许后年就能有,我们这一辈的人或许没有法子,但我们下一代的人一定能有,只是时间问题。”

只不过,与其将期待落到下一代人身上,倒不如抓在自己手中。

她会一步一步找寻着解决的法子,让这些可敬可爱的战士们避开死神的镰刀。

就从今天迈出第一步,从人影控制系统开始。

郑浩昨天问她紧不紧张,虽然从面上没法看出,但是向薇此时是紧张的,她现在无比期待等下的试验会成功,除了迎接胜利的果实之外,她还想告诉其他人、告诉全国的战士们,他们会竭尽所能,将这个概率降到最低最低……

第21章 二更

大房子里的气氛很沉重,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开口,全都看着大屏幕上的画面。

高射炮试验的画面播完之后,又出现的是枪械组装的纪录片,连着放了三四个彼此没有关联的短片后,其他人还在茫然着,而周二伯的呼吸却开始加重。

如果一开始没明白,但连着播放几个纪录短片,再想想他们所在的位置,大概就能猜出一点。

短片的内容是不是代表着他们科研的方向?

那最开始的高射炮炸管事件是不是也在科研的范围内?

周二伯是枪械发射事故的受害者之一,这同样也是他最遗憾的事。

他不怕流血流泪,别说现在左手没了,就是双手双脚没了他都不怕。

他怕的是站在战场上还没击杀敌人,就因为武器故障的原因不得不下战场,今后的人生不得不远离前线,这种感觉让他觉得有些憋屈难受,他宁愿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不是在还没杀死一个敌人之前,就不得不被战友们抬下去。

周二伯突然侧头,他问着身边的侄女,“你做的科研是哪一个?”

周雪没回他的问题,而是道:“二伯你再等等,等等你就知道了。”

正在周二伯要说话的时候,他另外一侧坐下两人,两人刚坐下,其中一个就不耐烦的道:“都说了不来,大老远的跑这里来做什么?”

“行了,儿子还在你小点声。”

“他满脑子都是书书书,哪里听得到我说话?”中年男人有些不乐意,不过声音还是放小了些,等看到周边那么多穿着军装的人,眼里满是倾羡,“那小子要是听我的把体能练好,不就能去当兵了?读大学有什么用,读书人能帮着国家打跑敌人?”

说话的是马明的父亲。

马父是在儿子出生后就打定主意让他去当兵,当年他因为某些缘故没能入伍,已经成了他终身的遗憾,便将这份念想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儿子从小就瘦瘦小小。

这也就算了,不爱武就爱文,从早到晚就知道拿着书本,要说儿子聪明也确实聪明,一路考上大学一直都被老师夸。

可除了读书能行之外,其他都不能行。

遇到亲戚连叫都不会叫,让他少看书多出去玩玩,他能把自己弄丢,长这么大了还得他们伺候着吃喝拉撒,再这么下去,人不得废了?

至于这次来让他们看什么研究。

这些孩子们才多大啊?

都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么小小的年纪的人能研究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要不是看着这是儿子长这么大头一次对他们提出要求,他肯定不会来。

一些过家家的事,值得大张旗鼓的呼朋唤友吗?

马父看了看周围,除了一部分看着像是学生之外,其他人都是陪同而来的家人朋友。

他再一次不解,现在谁家不是为了生活忙忙碌碌,怎么这些人就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个上面?

“同志。”

马父转头,发现是身边穿着军装的男人,一眼瞧过去就发现这人的左边袖子空空如也。

他崇拜军人,尤其是这种为了国家而奉献过的军人,立马收敛了脸上不甚在意的神情,变得很恭敬的道:“同志你好,有事吗?”

周二伯开口:“你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战场上的战士们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吗?”

“知道。”马父怎么可能不知道?在小的时候他曾亲眼见过,一个村子的人大部分都被害了,如果不是赶来的战士们,或许都没现在的他,那个时候国内条件不好,只有少数人拿着武器,大部分都是拿着长矛、拿着铁刀,甚至有些还是手握长棍。

马父感慨着:“那个时候国家艰难啊,要是能像现在这样,能给战士们每人分配一把武器,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牺牲了。”

周二伯道:“你说得没错,可你知道战士们手中的武器是怎么来的吗?”

“这……”马父一愣。

这个,他还真没想过。

周二伯告诉他:“就是你口中的读书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不单单是上了战场的战士们,还有所有在后面支撑他们的普通人,有读书人、也有没读过书的人,国家如今能强大起来,从来都不是单靠一批人,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步枪、高射炮、火箭,还有飞机、坦克、潜艇。”周二伯一一举例,“这些都不是凭空而出,是一代接着一代人经过不断改进才创造出来,而这些人,绝大数都是你口中的人读书人。”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绝对不止一类人。

除了保卫国家的战士们之外,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民众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日复一日的钻研着,为得就是强大这个国家。

马父被说得满脸通红,完全不知道怎么反驳。

也没法反驳。

因为他心里实打实的清楚,这位军人说得很对。

而这时,旁边一位瞧着就比他小一点的女同志挺着胸脯,带着无比自豪的道:“我家薇薇就厉害了,咱们老向家唯一一个大学生,回老家的时候,族里的人还说着要把这件特光荣的事记在家谱上,让以后的子子孙孙都知道,在1965年的夏天,咱们家出了个读书人呢。”

两个家庭,两个极端。

对马家人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没一点用。

可对于向家来说,成绩好是件高兴的事,能考上大学是值得全族光荣的事。

他们都不会觉得自己错了。

反而觉得对方没法理解。

李秋是真的不理解这个男人,自己儿子有出息不好吗?不管是在什么领域上有出息有成绩,那就是值得高兴骄傲的事。

凭什么没按照他的意思走,就成了歪路?

李秋挺同情的看了他旁边的学生一眼,本以为会看到一张难过的脸,结果这位看着有些瘦小的学生正垂头看着书本。

不是装模作样的看书,而是看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注意到旁边发生了什么……

“……”李秋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决定安静点吧。

到底是别人家的家事,她没权利插手,又是薇薇的小伙伴,万一闹得太过薇薇也不好做人。

正好这个时候大屏幕停了下来,有人走过来让他们进场。

科研小组和其他不相关的人分两个地方进去,郑浩站在进去的大门前朝着外面张望着,面上有些着急,小声嘀咕:“也不知道班长他们能不能赶到。”

马明抬起头,他淡淡地道:“来了也不见得好。”

“呃……”郑浩本性老实巴交,刚刚那一幕他也看到了,心里同情马明但真的不知道怎么安慰。

一旁的向薇道:“来了不见得好,但是不来又怎么能亲眼见证你做了什么?”

马明眼里有些茫然,“就算见证了又能怎么样?”

向薇嘴角慢慢上翘,“用你的成就去征服他们,这次不行就下次,一次一次积累,你会发现他们看不上你的神情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明更加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