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 第15节(1/1)

瞧着挺有那么些意思。

最少就他这几天所接触的,和他了解的那些挺一致,甚至思路会更加大胆一些,不知不觉他也参与了其中的讨论。

“高射炮发射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炮管温度急剧上升、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值,如果提高射击能力……”

“那我们可以在炮管上做出改进,37毫米的炮管可以用……”

“这个进度会不会迈得太大,我们现在的重点是放在射击能力上。”

“费时费力是肯定的,但我们是在解决问题上对炮管进行改进,或许能从这方面解决问题。”向薇说着,并将她绘制好的线稿拿出来,对他们一一做着讲解。

讲解的过程不长,每个人却是沉默思索了一段时间,过了四五分钟,牛师傅才第一个道:“我觉得可以试试。”

“那就试试。”陈师傅跟着点头,“再说下个问题,火力控制系统的设定……”

一样接着一样,比起最开始的讨论,向薇的参与度高了很多。

一旁做着记录的马成没多久就惊奇的发现,这场讨论会好像是向薇同志做了主导?

不对!

不止是这次,从一开始向薇在众人当中就隐隐有了主导的意思。

而且不像是几位老师傅的谦让,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占据主导。

马成在心里问着自己,他能做到向薇这样吗。

不能……

关于这点他没法欺骗自己,不能就是不能,哪怕他年长向薇几岁,哪怕他现在已经是南开大学的学生,哪怕他接触这个行业已经有两三年的光景,但是他都无法做到向薇这种程度。

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了。

明白为什么王教授会这么看重向薇同志。

也明白自己抓住了这么好的学习实践的机会,不该分心分神,就该跟着一起好好将项目完成下去。

马成第一次伸出手,当众人的目光望来时,他先是紧张的吞咽口水,随后才开口道:“学校里有开过一个火力控制的课题,或许我们可以试试用高炮射击指挥仪来替代。”

向薇道:“你详细说说。”

看着他们的神情,马成清了清喉咙,再一次开口,没先前来得紧张,越说越顺畅,“……它可以测定目标、连续地计算、传递射击诸元的一种系统的组成部分。”

讨论的时间越来越长,往往到深夜都不愿意停下。

要不是顾着几位老师傅年纪大,恨不得直接战到天明。

就这么一直持续到八月初。

天气没了往日的炎热,可厂房内的几人却是大汗淋漓。

哪怕吹着风扇还是觉得热。

主要是这几天不止要动脑,手上活也开始操作起来。

尤其是向薇和马成,一些重活只能他们两个上,这两天身上就没干过。

不过这么辛苦也是值得的。

当看着面前组建好的高射炮,向薇只觉得有些梦幻。

这台身高两米,重达1300千克的高射炮就在她的眼前,配有最新装置的射击指挥仪外加连配雷达,采用电击发方式,在炮管上还装有一把半自动步枪。

和原先的高射炮不同,炮管的37毫米被他们改装成100毫米,能全连六门高炮击发。

至于其他的参数,那就必须实战演习。

向薇有些迫不及待的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个地方实战下?”

这话一说出来,旁边的人都笑了笑,牛师傅摇着头:“哪有这么容易,申请已经递交上去,具体什么时候能实战测验怕是得等两三个月。”

“这么长?为什么不……”不自己试?

向薇的话说到一半突然反应过来。

她在修炮房这么长时间,武器没少见,但是从未见过弹药。

想想也是,他们一家民工产业根本没资格配弹药,不然就是犯法,公安保证立马上门。

要是没法实地演战,高射炮的一些数据根本没法知道。

可等两三个月……说实话,她现在一分钟都不想等了。

向薇犹豫了一会儿,想起了一个人,“那如果自己有地方测验呢?”

“你要是能找到自然更好。”牛师傅说着,“找不到就等,两三个月算早的呢,我们还是提前打了报告,不然等待的时间更长。”

“等下,我去打了个电话。”向薇说着,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跑去了传达室。

有个电话早就被她记在心里,拿着话筒就拨了出去。

没一会儿,那头接起,“哪位?”

向薇听到熟悉的声音,她立马道:“王教授,能不能请您帮个忙?”

第14章 (修改)

向薇的电话是打在了南开大学的实验室里,也是正巧,王泉林这日难得有空闲,正坐在传达室和同事边喝茶边讨论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等接起电话,发现打电话的人是向薇同志时,王泉林还格外的高兴,想着这小同志总算是主动联系他一回了。

结果没说两句,听到对方的请求时,王泉林下意识就是深吸一口气,“等会儿,你是说测试实验?”

也不知道那头说了些什么,同屋的人只觉得老王的脸色越来越慎重。

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停下说话声,将注意力放在了老王身上。

而这时,只见王泉林突然起身,“改进37高射炮?等等,你等我拿纸拿笔。”

话音刚落,就有人主动递上纸笔。

王泉林顾不上道谢,接过笔就开始书写起来,接下来的时间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等差不多半个小时后,他才道:“我会向上面申请下,尽快给你答复。”

等了几秒,王泉林又道:“小向同志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这才多少天就给了我这么大的惊喜?”

不管最后测试实验出什么效果,哪怕结果失败,也不得不让他震惊,毕竟向薇才接触这行多久?哪怕身边有几个老师傅教导,能参与到其中那也是很了不起的。

又说了几句,王泉林才挂断电话。

旁边有人就好奇问道:“怎么?是哪个研究所让你测试?”

王泉林将刚刚记好的东西小心翼翼折起来放进衣兜,“哪里是研究室,就一个业余的小朋友。”

“小朋友?”一个白发高瘦的老头不相信,“你这个老家伙诓谁呢,100毫米的高射炮59年才小规模生产,到现在不过只有个别队伍配置,业余的小朋友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消息,又怎么可以研发出来?”

被质疑的王泉林一脸笑呵呵,别说老伙计不相信,要不是他亲耳听到向薇说,并将一些线稿参数和其他资料全都给了他,他也不相信向薇真的能搞出来。

既然不可能从其他地方听到消息,那只有一个可能。

就是他们自己折腾出来的。

所以他才说,向薇真是给他很大的惊喜,单凭自己和几个老师傅短短时间就能弄出这么大阵仗来,怎么不让人惊讶?

王泉林道:“能不能行,先试试就知道了。”

白发老爷子蹙眉:“你真打算试试?在靶场定型试验不但得上头批准,还得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你真的要试?”

王泉林点着头,很坚定的道:“试。”

向薇弄出来的东西,他没有把握一定会成功,就连向薇自己也不是百分百的确定一定能成功。

可是,他们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去找寻成功,只有失败才会迎来成功,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实验,那他们永远都没法成功。

聂齐晃着头,“行,报告打出来我也在上面签个名,正好过几天会有一批武器靶场试验,到时候能插个位置。”

至于试验的机器他们真不着急。

图纸有了,各类数据也在手,还怕造不出一台高射炮?

要真造不出来,那他们实验室可以关门大吉了。

两个教授联名打了报告,没两天上头就批准下来。

王泉林在报告批准下来的当天就给向薇回了一个电话:“靶场试验安排在八月六号的下午三点,到时候我会让人电话联系你,争取第一时间告诉你消息。”

电话里,向薇连连道谢。

王泉林笑着道:“谢就不必了,小向啊,你可是给了我不少惊喜。”

向薇跟着笑了笑,“希望八月六号那天,我能给您更大的惊喜。”

王泉林闻言,放声大笑:“好好,那我就等八月六号这天!”

不止王泉林等着,向薇以及修炮房所有的人都在等着,更是掰着手指头在算离八月六号这天还有几天。

“还有三天!”陈师傅将挂在墙上的日历撕了一页,“怎么还有三天?感觉时间越来越慢了。”

一旁的老师傅笑道:“老陈同志,你不是向来不急躁的吗?怎么这会儿着急起来了?”

陈师傅白了他一眼,“你要不急躁,至于手头上的活两天都没动了吗?”

老师傅被噎得没话说。

急啊,他怎么可能不急,恨不得立马到六号那天,“你还说我呢,你手上的活有进展了?”

“……”陈师傅不说话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性子急了,本以为等两三个月他们都能等得,结果现在就几天的功夫就急躁躁的。

不过……

老师傅们集中将视线落在一人身上,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位是真不急。

从靶场试验的事定下来,向薇就没再关心过这件事,一直就是拿着大学教授送来的书,看得十分认真。

牛师傅忍不住问道:“你不急吗?”

向薇抬眸,“急。”

牛师傅哑然,这还真看不出一点着急的样子。

向薇跟着又道:“着急是着急,不过我得趁着这个时间先吸收些知识,如果试验真出了些问题,或许我还能及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