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37节(1/1)

第172章 合作者

两部电影最终分别定档在八月和十一月,《waterloobridge》先上,译制名为《魂断蓝桥》,各大影院开始宣传。

唯美的海报立刻引起轰动,影院的宣传栏前经常围满了人,只为了看一眼那对忧郁相拥的恋人。

人们花尽心思找渠道,想要提前拿到电影票。沪市新制片厂作为译制单位,收到了电影院送过来的兑换票,到时候凭着兑换票,可以到电影院售票处,进行专票兑换。

这些票位置都很不错,属于有钱都未必能抢得到的那种。电影的配音组成员每人分到了两张票,其他职工每人一张。

配音组成员在录制的时候,已经看了无数遍原版电影了,除了像梁丹这种热恋中的年轻人,其他人都不太想去挤电影院,毕竟真想看的话,直接单位里录音棚放原片也是一样的。

于是,李潇潇朝不婚族陆导、单身人士蒙焕山借用了兑换票,加上自己的两张,凑够了六张票。

她把票分给了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几位老师,请他们分别帮忙代课,一天一位,花了五张兑换票,刚好腾出了五个工作日的时间,加上周末,足足有九天的时间。

她拿着剩下的一张票,到福大晃悠了一圈,然后找到顾天泽的同班同学,请他们帮忙把兑换票给顾天泽。

这时《淮海街探案》的第三季早就已经录制完成,六月待播,目前她手上还没完成的厂内任务,只剩下《哪吒闹海》的配音。

李潇潇算了一下时间,配音阶段还要校对台词、练习、试录等等,这里面也要好几天时间。

因为她平时表现良好,比其他配音演员发挥都要稳定得多,陆星辉也信得过她,也就免了她这些环节的时间。这样一来,她就能抽出时间回一趟光州了。

广州军区已经结束了野营拉练,方浩明北上京市进行野训汇报,而重锋则留在光州,带着刚结束训练的战士们,协助百姓防汛。

李潇潇提前问了一下重锋的位置,然后告诉他,她将会在六月五日星期二到达光州。

实际上,她提前了一个星期出发,在五月二十五日中午,就回到了光州,打算给重锋一个惊喜。欞魊尛裞。

火车上没法好好梳洗,她先回家一趟,跟家里人短暂地团聚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但李潇潇仍是坚持出门,好好收拾了自己一番,然后来到了钱学农工作的外贸公司门口。

外贸公司门口正停着一辆轿车,驾驶座的车窗摇了下来,钱学农正坐在上面。

他穿的是时下最流行的衬衫搭配马甲,还带了领带,抬起手肘搭在车窗上,远远地看到李潇潇往自己走来时,还挥了挥手朝她打招呼。

等到她走近的时候,他甚至还调侃了一句:“李老师,别来无恙?”

李潇潇撑着伞,面不改色地绕到车尾箱,打开后把行李都放进去,然后才回到前面,坐上了副驾驶位。

她一边挂安全带,一边说:“挺好。钱主任,我赶时间,你快点。”

光州军区的野训路线通常选在乡下,而乡下的防汛能力大多比市里弱一点,所以重锋在规划路线时,也将这一点考虑进去,野训结束后,就近支援的地方,正好是防汛能力比较薄弱的村落。

因此,这些地方离市区都比较远,是公交抵达不到的地方。

原本按照李潇潇和重锋的约定,六月五日时防汛大部队将会结束任务返回军区,到时候重锋顺便到火车站届她。

现在她提前到了,如果靠自己过去找重锋的话,下了公交还得走很远的路,于是她回来前也联系了钱学农,让他借一下领导的车,帮领导办一下事,目的是可以使用领导的轿车。

而且,现在已经是1978年5月底了,再有几个月的时间,那个伟大的决定就会诞生,届时许多人的命运都会被改变,乘风而上。

光州地处沿海,临近宝安县,光州百姓也算是能喝得上头啖汤的那批人,而钱学农作为原著中的商界大佬,自然也不会落后于人。

在原著中,当所有人都还在捧着铁饭碗当宝贝时,已经做到管理层的钱学农毫不犹豫地辞了工作,下海经商,短短几年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业精英。

钱学农一直都在做准备,当初李潇潇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曾经找过他借手术费,只是那时钱学农摆了她一道,被她记在了小本本上。

后来她恢复周家千金的身份,他又过来拉拢她。两人经过一番较量之后,最终达成了合作的共识:他要借她背后周家的人脉,她要借他办事行动的便利。

目前她在沪市新制片厂的发展十分顺利,广播剧比她原定计划更早上线,甚至还多了增设配音专业这个意外之喜,只要稳住动画和广播剧的发展,她离目标就不远了。

然而,制片厂在动画选题上,始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标群体放在儿童上,而且制作周期长。

这些都不是轻易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配音不止是动画和广播剧,还有国产影视剧的后期配音,以及游戏配音,广告等等。

制片厂会专业专攻,但李潇潇仍是觉得,多渠道才能有更多机会,所以她决定仍是像前世那样,在合适的机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成立工作室,不但需要钱,而且需要人才和技术,单靠她一个人来凑齐这些会很吃力,所以她需要钱学农的投资,他的发展也就跟她息息相关了。

在原著中,钱学农做的就是老本行贸易,而且是生产销售于一体,交易时用上了在体制内时的人脉,卖了不错的价格。

钱学农挂挡发动车子,打开雨刮和大灯,一边打方向盘,一边说:“这么大雨还过去,你过去了,重团长应该也还在前线上吧。”

“雷阵雨罢了……”李潇潇说,“如果前期守得好,不需要他二十四小时都在横基上,靠的是轮守。”

她顿了顿,又说:“先不说这些了。钱主任,年底有大动作,也许会开放私人买卖。”

车子一阵急刹,轮胎发出刺耳的声音,李潇潇整个人往前冲了冲,幸好有安全带拉着,将她稳住在座位上。

她将头发别再耳后,转过脸,对上钱学农一脸震惊的目光:“小钱同志,好好开车,我们的命都值钱得很。”

“抱歉……”钱学农慢慢缓过来了,回过头去继续开车,车子再次行驶起来,“你说的是真的么?这消息准不准?”

李潇潇自然不可能跟他打包票,否则容易引起怀疑。她说:“都说了是“也许”,只是听说的,这种事情我也不可能上去问,你可别跟其他人说。”

“当然……”钱学农马上说,“这个你放心。”

他又不傻,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他一清二楚。

这姑娘背靠大山,如果他们之间的话外泄,倒霉的肯定也不是她。

李潇潇想了想,问:“如果真的开放了,你打算做什么?”

“生产和贸易……”钱学农果然如原著中那样,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个选择,“这个是最稳妥的选择。”

确实,这也是最多人选择的方式,也很多人都赚到了第一桶金。

只是,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人力成本的升高,很多传统制造企业面临转型的危机,转不过来的都倒闭了。

钱学农就是属于转成功的那种,除了引进自动化生产线,还投资了其他行业。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钱学农能提供给她的,就只有资金了。

她笑了笑:“就这?”

她语气轻佻,钱学农也不生气,虚心地问:“李老师有什么赐教?”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李潇潇说,“永不过时。你搞制造业,竞争者很多,但是科技相关的人不多,你先做起来了,以后就是行业的领头羊。”

“当然,制造业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但差距不会太大,总不过是控制成本的问题。但售价摆在那儿,控来控去最后也只是多一点毛利。”

钱学农挑了挑眉:“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种销售门路。”

“只是现在没有。”李潇潇倒也不否认这点,这本来就是他的优势所在,“但开放了一部分权限,就意味着将来会进一步开放,到时候不需要什么门路,不需要借官方的渠道,自己就能成立进出口公司,自主报关。”

“你这想法未免有点离谱。”钱学农说,“现在还没影儿的事情。”

李潇潇脸色自如:“有想象才会有创造。”

钱学农也习惯了她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没太在意,随口问:“那么李老师说的科技指的是什么?”

“大哥大……”李潇潇说,“通讯设备。”

大哥大就是第一代手机,真正意义上的“砖头机”,重量都在一斤以上,而且还很贵,至少在两万块以上,隐市里甚至卖到了五万块,根本没几个人能买得起。

而且最重要的是,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大哥大的生产商摩托罗拉,才在京市开设办事处。

钱学农失笑着说:“你知道这玩意儿有多贵吗?”

“知道。”李潇潇点点头,说,“的确良一开始也很贵。”

钱学农一愣,收起了玩笑的神色。

的确良是现在最流行的衣料,但这种衣料最开始的时候,却是比传统的丝绸都还要贵。

李潇潇解释说:“不是让你生产,是让你往通讯方面考虑,比如可以先从代理商做起。”

第173章 吹一吹

钱学农在贸易公司工作了这么久,李潇潇说的这些术语,他当然也十分清楚:“通讯设备,你指的是……”

李潇潇接过了话头:“程控交换机。”

外面雨势渐大,路上行人撑着伞沿着路边匆匆跑过,看到他们这辆车驶来,都纷纷避让,免得上班上学路上被溅湿一身。

钱学农减慢了车速,双眼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的道路,笑了笑,说:“你懂的东西真不少,这也是在大学里学到的?”

李潇潇面不改色地说:“之前去邮局的时候,刚好碰到他们的维修师傅在修这玩意儿,好奇问了一下。”

钱学农“唔”了一声,随口应道:“原来是这样。”

他收起了玩笑的神色,认真地考虑这个事情。

现在百姓打电话一般是到邮局里,虽然电话费贵,但因为能实时进行通话,加上这两年百姓的生活都比前几年有了极大的改善,到邮局打电话的人更多了。

然而,目前的电话仍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工转接,即拨打人先接通话务接线员,报出相应的信息后,接线员再将线头接到相应的端口。

实现像21世纪那样固话直接拨打,正是需要程控交换机,这个设备可以代替人工转换,实现通话的便捷。

目前程控交换机的使用并不普及,哪怕在开放的头几年,程控交换机这个市场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人都选择更加稳妥的小本生意。

李潇潇靠在座椅上,调整了个舒服的姿势,不紧不慢地说:“现在很多地方都还没有电话,以后装电话的需求也会很快就增加,对直拨通话的需求也会提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门路接到交换机的代理,市场很大。”

在她的那个世界,华国本土的通讯设备制造巨头,就是从代理交换机做起的,随后自主研发交换机,再向手机制造领域进发。

在她穿越前,这家企业已经是跺一跺脚就能让世界震三下的行业大佬了。

“你的意思是……”钱学农认真听完她说的话,“先从交换机代理做起,拿到交换机的技术,再自己生产?再往移动电话领域发展?”

不愧是原著里的商业大佬,思路都跟她前世所在世界的大佬一模一样。李潇潇点点头:“对。”

钱学农又问:“按你这么说,我是不是可以现在着手去准备了?”

李潇潇“啧”了一声:“小钱,又想套我话?我说了是“可能”。”

尽管她是这么说,但钱学农知道十有八九是已经确定了,否则以对方的性格,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你这个消息很值钱。”

“那当然……”李潇潇终于说出了此行找他的目的,“不白给。将来你的这个通讯公司,我出12%的钱,占10%股份,给你代言产品打广告,我要随时调用公司里的技术员。”

现在,以她的知名度,用几十年后的话来说,已经是华国文艺界顶流了,如果做推广,一定能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

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钱学农没怎么犹豫:“好,成交。”

两人谈妥之后,李潇潇不再说话,之前乘火车回光州,到了家也没能睡足,今天一早就赶着出门,这会儿正好有时间休息,抓紧时间眯一会儿。

将近一个小时候,轿车终于驶到了重锋所在的村子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