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28节(1/1)

他很少向她提要求,即使提,也是为了她好,而不是让她为难……

可火车单程就要将近两天的时间,十三号再走的话,是怎么都不可能十四号到达沪市的。

“啊,可是”李潇潇一脸为难地说,“陆导让我十四号回到译制厂。”

“来得及的。”重锋也知道她在顾虑什么,“坐飞机半天就能到,我已经给你订好机票了。”

惊喜来得如此突然,要不是重锋还在开着车,李潇潇就想抱着他用力亲一口……

明明她自己当初就想过坐飞机来回,好缩短时间。但这次她出来是公差,单位给订的票,加上她现在还是军人,坐飞机不会有问题吧?

李潇潇有点不太确定地问:“这样可以吗?会不会不太合适。”

“不会……”重锋说,“我已经处理好了,你放心坐。”

就这样,李潇潇又在京市多留了两天。

在京市多逗留的两天时间,就像是凭空赚到的一样,等到李潇潇真正要回沪市时,也没那么伤感了。

坐飞机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回到沪市,甚至不用像坐火车那样累,不需要太多时间来消除疲劳,调整恢复状态。

这次的译制片是轮到陆星辉负责,片子是岛国的《山打根8号》,这也是李潇潇匆匆忙忙赶回来的原因……

按照原来的发展,这部片子将在明年公映。这是自十年凛冬结束后,在电影院第一部公映的外国电影,到时候这电影会掀起一阵热潮……

因为里面含有大胆的镜头,许多青年甚至为了那几秒钟的镜头,特地到影院二刷三刷,而电影票难得,黄牛将它炒到两块钱的天价,也依然有人买账。

译制片在进行的同时,广播剧的工作也没有停下,陆星辉和李潇潇都忙得脚不沾地。

1978年1月中旬,高考成绩出来了,李潇潇毫无意外地拿了全满分,震惊全国,教育部那边甚至要求将她的卷子调出来查看,复查后确认无误。

一时间,就连教育部那边都想跟话剧界、配音界抢人了——十点凛冬摧残了教育界,现在一切百废待兴,话剧早就起来了,配音界现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把李潇潇借过来为教育界发光发亮,那将对国家有大大的好处!

然而,这个建议还没发出,周冬阳就已经亲自拦下了,并且朝教育部的工友喊话:“别打咱们文化部的人的主意。”

于是两个重要部门就“论如何将李潇潇同志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而展开讨论。而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潇潇是不清楚的。

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更加严肃而紧急的事情。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孙哲绎就将她叫到了办公室,先是恭喜她考上了,然后开门见山地说:“潇潇,我想你应该是记得很清楚的了,就是上面下过命令,只要考上大学,就能在单位职级上有所提升。”

李潇潇当然记得,否则她也不会这么张扬,连控分都不控了,因为她就是冲着最高跨度提升而来的……

分数越高,她就能被提拔得越高。

难道现在就要跟她定职位了吗?

李潇潇心里很兴奋,但仍是努力压住,好让自己看起来不要太得意。

尽管如此,她的声音里还是难掩一丝兴奋:“记得的,老师。”

孙哲绎点点头,笑着说:“记得就好,不过——”

他话锋一转,说:“制片厂的编制是有限,借调人员不算在编制内,目前你还是属于光州部队文工团。”

“职级提升的前提,当然是被提升的人本身就是在编制内的。”

“所以……”孙哲绎总结说,“潇潇,如果你想要在制片厂拿一个高职级,那你就要成为制片厂真正的成员……”

这意味着,李潇潇需要退出光州市文工团,从一名军人退伍成普通老百姓,然后再进入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

第163章 退伍去

三年前,孙哲绎第一次找到李潇潇的时候,告诉她,自己是在跟老同学朱新华叙旧的时候,听朱新华提起过她,进而了解到她有配音的天赋。

但实际上,那只是因为李潇潇那会儿在朱新华负责的分会场里,孙哲绎提起朱新华,只是他用来拉近和李潇潇之间距离的一个说法……

早在李潇潇从羊城剧社考入光州市文工团的那段时间,他就已经知道她了。

当时他还在老制片厂管着翻译组,下面两个配音演员都出了事,组里人心涣散,人人自危。

配音演员的人数本来就不多,配音工作也不容易,一下子少了两个人,做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就是在那个时候,光州的新话剧《蜕变》引起轰动,各地记者都往光州跑,沪市日报也派了人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篇专题,配了好几张照片。

这些照片里面,有李潇潇本人和光州市大单位领导的合照,有舞台剧照,有话剧海报等等。

大多人第一眼会被那漂亮耀眼的小姑娘吸引,孙哲绎最先看到的却是海报图片下的两行说明。

因为图片太小,所以报社在排版时增添了一点文字说明,把演员表列在下面,于是正在为缺人而头疼的孙哲绎,马上就看到了“配音李潇潇”五个字。

随后几个月,他一直都有关注留意李潇潇的新闻,在同年年底开会时得知她也来参会后,冒着险到长城上去碰运气结果发现对方也有转到配音的意愿。

他确实在刻意引导她,还因此激怒那位重团长,差点引火烧身。

但好在,最终有惊无险。尽管费了点时间,现在终于是把这姑娘从文工团那边借过来了……

可这显然是不够的,各单位都在看着她,仍是抱着一点希望,都想把人抢到自己单位。

毕竟,当初光州军区那边的说法,是不会把人让出去的,连去年年底的借调,也是几个大军区联合向京市提出要求,光州军区才勉强应下,在这之前个别军区首长都已经私下磨了很久了。

而现在,李潇潇居然让他这新制片厂给拿下了,其他单位都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

所以,孙哲绎希望李潇潇能留下来,把编制定在这里,成为制片厂的一员。只有真正地落地,才会生根发芽。

其他单位本来就在“虎视眈眈”,这几天高考成绩一出,不得了,就连京市教育部那边都来电话了,幸好文化部的周主任从中协调,否则这会儿李潇潇就已经去教育部报到了。

为免夜长梦多孙哲绎觉得得早点把事情定下来才是。

职级提升不提升倒是其次,他主要是想推一把,让这姑娘做出抉择,而高考成绩附带的职级提升,只是他切入话题的突破口。

孙哲绎以为李潇潇会需要一点时间考虑,所以成绩没出来多久,他就向她提出这件事情。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李潇潇连半点犹豫的神色都没有,直接点了点头,说:“这个我知道的,厂长。那我是朝军区那边申请,还是制片厂这边跟军区发起申请”

“我以制片厂的名义发起就行。”孙哲绎顿了顿,最终还是问了出来,“我以为你会再考虑一下。你原来在那边就是干部,现在考上大学,加上以往的成绩,晋升也会很快。时间不急,你可以先和家人说一下。”

他顿了顿,又补充说:“当然,还有重团长。”

这跟之前的引导和借调不一样,之前那些都不需要编制的落实,随时可以调整和终止,但这回不一样……

部队有严格的纪律和规定,一名军人一旦退伍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再进去了。

他并没有说“和家人商量一下”,意思就是希望李潇潇把背后那些关系处理好,毕竟她身后就是京市周家和重家,周所长还是许多高级军官的老师,哪位都不是好惹的。

要是周所长和重师长对这个借调有意见,到时候就是一件麻烦事。

“厂长您放心……”李潇潇明白他的意思,“我已经跟家人都说过了的,重团长也清楚我会将编制落到制片厂,他们都是支持的。”

她一开始孙哲绎是那种佛系老好人,加上配音老前辈的光环,所以最初她并没有想太多。

直到团长点出他故意接近她,是因为他手下的配音演员下牛棚了,翻译组缺人,而她正好入了他的眼。

还有几个月前,她因为在《淮海街探案》的宣传上太积极,陆星辉提醒她不要本末倒置,因为孙厂长的工作重心在美术片和译制片,不会允许制片厂重心偏移。

也正是幸亏陆星辉提出了质疑,师徒俩才有了另一番对话,最后陆星辉去跟孙厂长谈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可见孙厂长原来确实是不同意那些宣传手段的。

至此,李潇潇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

对于她来说,她看重的是配音这个职业的发展。配音的载体是现在译制片和美术片,也是未来的电视剧、游戏、cg动画等等,讲究的是配音本身的专业度。

可对于孙厂长来说,他看重的是制片厂的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因为那是他的职责所在。

在他眼中配音演员要做的,就是完成美术片和译制片的配音。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李潇潇并不会强行将自己的想法加给别人。

如果彼此志同道合,那是最好不过如果目标不一致,那就求同存异……

反正,她原本就做了两手准备,并没有将所有希望都放在制片厂上。

一直以来,比起指望别人,她更多的是让自己去主动争取。

听到李潇潇说已经跟家人都沟通过之后,孙哲绎已经看到了她的决心,心里也十分高兴。

他笑着对李潇潇说:“那太好了,我待会儿就着手办这件事,你也可以先和那边的老师提前说一下。”

李潇潇点点头:“我明白,谢谢厂长提醒。”

她和光州军区的老师、战友都是有真情实感的,如果只走官方渠道,由其他人通知叶老师自己的学生要申请调走,而不是由她亲自跟叶老师说,那将会很伤人感情……

当天下班之后,李潇潇就到邮局走了一趟,给叶老师打电话。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各地的状元都被登上了报纸。而在一众状元之中全科目满分的李潇潇最为抢眼,光州军区上下也都为她感到高兴……

叶老师接到她的电话十分高兴,首先就是恭喜她考了个好成绩。

军区收到的消息总是更快的,因为成绩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往上报给领导,上层信息互通,也就比报纸先一步传到了光州军区。

“早两天我打听了一下……”叶老师笑着说,“京大和清大都很不错,你爷爷也在京大那边授课,到时候也有个照应。”

李潇潇斟酌了一下,轻声说:“老师,我打算报沪市戏剧学院。”

沪市戏剧学院的名气虽然比不上京大和清大,但也是老学校了,而且是专业的艺术类学校,如果要说到对口的话,确实是戏剧学院更加合适。

只是有点可惜这么高的分数。

然而,叶老师转念一想,这恰恰说明她这学生头脑清醒,去学习也是为了真正地提升自我。

“沪市戏剧学院也不错……”她说,“到时候也能兼顾得到制片厂的事情,广播剧也能继续录了。”

李潇潇“嗯”了一声,又说:“这学校的表演系很好,是适合配音表演的专业。”

哪怕是在前世她那个时代,知名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等等,也都没有专门的配音专业,相关性专业是戏剧影视方向的表演专业,或者是播音专业。

电话那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直至安静。

即使李潇潇来之前已经做好心里建设,但到了此时此刻真正开口的时候,她仍是有点紧张,连声音都微微发紧:“老师。”

她深呼吸了一下,继续说:“我想正式调到沪市美术电影制片厂。”

师生间隔着电话线,听到了彼此的呼吸声。

去年年底的时候,李潇潇跟叶老师之间有个约定:如果两年内,她在配音上拿不出成绩,就要回到军区文工团继续演话剧。

能从制片厂回到军区,自然是因为当时两人都默认这只是一次借调,编制还在军区文工团……

叶老师很清楚,距离当初做约定的时间,也才过了一半……

然而,就在这一年里,潇潇这孩子已经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广播剧已经自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年底大会中她还得到了大领导的称赞。

潇潇已经做到了,达到了她们之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