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15节(1/1)

小丽目前是负责配乐的沟通,一看这曲子眼都直了,李潇潇又跟她说了一下曲子的用处,小丽听完后连连点头,一溜烟似的跑去了配乐组。

李潇潇跟众人排练了一遍之后,就打算先回家了,刚走到门口,后面就有人喊住了她——

“李潇潇,等等!”

她回过头,舒诚正在朝她跑来。

李潇潇曾经在听到他的喊声时,头也不回地加速跑掉,他大概也怕她现在依然不留丝毫情面,所以跑得非常急。

李潇潇这回并没有掉头就跑,舒诚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一张稿纸,那是她之前交给小丽的那张。

她甚至等他顺了一下气之后,才问:“有什么事吗?”

李潇潇的表情很自然,没有不耐烦,也没有嫌弃,舒诚看着她,喉结动了动,随后又把目光移开。

他把稿纸递给她,说:“我作了一些改动,你看看这样行不行。”

稿纸上凌乱地划了几处修改,李潇潇仔细地看了看,眼里露出惊艳的神色。

她抬起头,把稿纸递还给他,肯定地说:“改得很漂亮,辛苦了。”

舒诚沉默了一下,说:“我负责里面的月琴部分。”

李潇潇点点头:“当然,你是团里最好的月琴手。”

舒诚转过身:“再见,李潇潇。”

“好的,再见。”

舒诚听到少女清脆的声音,往文工团里走。

卫东正在拐弯处等他,见他出现,连忙迎了上去,又急又快地问:“怎么样怎么样她说什么了?”

舒诚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目光很平静,声音也很平和:“说我改得好,没了。”

就这卫东一脸可怜地看着他,又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那你不得抓紧机会表现一下啊,回来得也太快了,这进去了部队,基本就是见不到了,留个念想,再写写信,起码还有机会,等她退役出来,那不是刚好了吗?”

卫东还不知道舒诚之前就找过李潇潇,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她去京市前两人吵架的时候,当时是因为一首曲子起了争吵,这回卫东特意让舒诚自己亲自去说,没想到这是半点效果都没有。

但舒诚是清楚的。

他已经不奢望能得到她了,上回两人剑拔弩张,他狼狈退场,现在他也只是希望两人能退回原来的位置。

不要讨厌他,这就已经足够了。

他也不会再去纠缠她,让她感到困扰。

1975年2月28日,有幸抢得最新一集《半边天后传》剧票的光州市民们,陆续进入了光州文工团的大剧院。

后传自开演以来,一直都没有开放巡演,只在本场地公演,把票发给各单位,再由各单位内部自行分配。

今晚这一集临时换了海报,因为赶着进场,谁也没有发现海报上的演员栏上做了更改,直到开演后,当李潇潇出场时,所有人一下子都激动了起来。

今年征兵工作已经结束,各街道的入伍名单也早就公布,李潇潇的名字赫然在列,所有人都知道她已经成功考进部队文工团。

这当然就意味着,她不再属于光州市文工团,不再只是光州市的骄傲。

她将是光州军区部队文工团的演员,将与来自光州军区五省的精英进行比拼。

3月1日,也就是明天,李潇潇就要入伍了,台下的观众们谁也没想到,竟然今晚还能看到她的表演!

全场几乎沸腾了起来。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这位少女为死水般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活水,她让他们看到了样板戏之外的新故事。

而在她退居幕后的三个月多里,他们最初担心再也看不到好剧,但她仿佛提前料到了一样,让话剧以系列剧的形式登上舞台,并且文工团话剧组的表现也越来越精彩。

这是一名演员,也是一位老师,即使一飞冲天,即将去往更广阔的舞台,也依然将精彩留给了原来的观众,让他们不必担心会重回只能看样板戏的日子。

所以,尽管今晚她的演出只是一个配角角色,观众们依然为她呐喊喝彩。

李潇潇的戏份一晃而过,舞台上精彩继续。当剧情接近尾声的时候,观众们看得非常满足的同时,又有一丝遗憾——

如果李潇潇出场的戏份再多一点就好了。

他们这个念头刚出现的时候,台上正演到大团圆结局,音乐并没有像往场那样渐渐收起,而是转入另一首曲子,李潇潇再次出来加入了剧情,并且边演边唱。

曲子明快悠扬,歌词契合主题,简单又上头,有的观众很快就记住了一些歌词,在李潇潇下一循环时,下面已经有人跟着唱了起来。

演员们在歌声中谢幕,从此系列剧里又多了一个让人追捧的元素:主题曲。

后传最新集的主题曲《巾帼》,在话剧结束后,就已经在观众们之间传唱,一夜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李潇潇的临时加入,以及主题曲的出现,对于观众们来说,都是意外之喜,记者们并不知道这些新看点,后悔得捶胸顿足,甚至有记者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李家,想要趁着李潇潇出发去入伍前做个采访。

部队跟其他地方的宿舍不同,对内务管理要求严格,收纳行李的空间有限,所以李潇潇并没有带很多行李。

记者还等在门外,跟着其他邻居混在一起,李潇潇出门的手大家都围了上来。

她朝那记者说:“记者同志,抱歉,我真的要赶着出门了,昨晚只是一个新尝试,后面光州文工团会有更多的创新,请您期待他们的表现。”

人越来越多,记者也没法了,笑着点了点头:“李潇潇同志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我期待光州文工团的表现,也期待您为话剧界再带来更多的惊喜。”

这位记者从初版《蜕变》就一直关注李潇潇,早就已经是她的铁杆粉丝了,虽然没能完成采访,但也跟着众人一起将她送去入伍集合处。

不止是记者和邻居们,光州市文工团的演员们、观众们也再楼下的街道上等着,一见她下来,马上欢呼,文海燕和吴芳上前用力抱了她一下,苗秀心虽然仍是很克制,但眼圈也都红了。

李卫国和陈红娟看着这声势浩大的送入伍阵仗,都为李潇潇感到骄傲。

光州市政府为新兵准备了入伍欢送大会,虽然光州军区就在市内,但政府还是包了几辆车将一百多名新兵送去军区。

新兵们佩戴着大红花上了车,李潇潇从车窗外看到了亲友们,朝他们挥手,李卫国和陈红娟都止不住地落泪,两人在车窗边不住地嘱咐。

“听班长的话,不要顶撞老兵……”李卫国的声音都哑了,“有什么事实在解决不了,一定要找重锋,在部队不能倔着性子……”

陈红娟是不懂部队的事情的,她更关心李潇潇能不能吃饱睡好穿暖:“猪肉干要是不够了,记得打电话回来,咱们再给你寄些过去,麦乳精记得喝……”

其实军区就在市内,只是军人平时不能随意外出,而且新兵入伍,为了磨练心性,连请假都非常严格,亲属每年只有一次探视机会。

“我知道的,我都知道……”李潇潇原本还没那么伤感,一看到他们的眼泪,心里也不好受了,“你们不用担心,你们也好好照顾自己。”

大巴发动了,李潇潇见他们还贴在窗边,连忙说:“准备开车了,你们往后退一点,小心车。”

每个大巴上都配了一名车长,车长带着大喇叭,让车外的送行群众往后退一点,又说了一番煽情的话,让群众们不要伤感,而是要高高兴兴地将新兵们送走,为新兵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送行群众往后退了一点,新兵们在车里朝他们挥着手,大巴缓缓开动,慢慢加速,人们在新兵们的视野中越来越远,然后变成一个个点,最后消失不见。

几辆大巴前后相继,载着新兵和他们的梦想和希望,以及紧张的心情,一起驶向了光州军区。

抵达军区后,新兵们陆续下车,李潇潇带着行李箱也一起下来,拿着入伍通知,跟随大部队一起进入了军区。

今天是入伍报到日,新兵们从各省各地赶来,李潇潇混在茫茫人海中,听到有人在喊她,但因为人太多,视线被阻挡,她一时间看不到是谁。

有人在新兵种灵活地穿梭,走到她背后,轻轻拍了她一下。

李潇潇转过头,看到了江秀莲和程珍珍。

程珍珍笑着说:“潇潇,终于等到你了,欢迎加入光州军区部队文工团话剧组!”

作者有话要说:换地图啦!终于跟团长在一个地方噜!

第62章 小蛮腰

李潇潇十分惊喜:“秀莲,珍珍!”

部队讲究纪律性,新兵们进入军区后会有老兵迎接,李潇潇这刚进的大门,离迎接的队伍还有点距离,江秀莲和程珍珍趁着早功课间休息溜过来,刚好卡这位置。

按理来说这是不合适的,但也不违规,两人代表话剧组过来打个招呼,叶老师也睁只眼闭只眼,只提醒她们不要逗留太久,免得引人注目。

程珍珍说:“潇潇,新兵连会有点辛苦,你加油啊!”

李潇潇拍了拍胸口:“肯定没问题的,你们放心!”

江秀莲见她这么积极,心里也非常放心,笑着说:“那就好,不知道会分到哪个连长下面,希望分到个好说话点的。”

三个人又聊了几句,江秀莲和程珍珍很快又得赶回去了,跟李潇潇告别之后,急匆匆地走了。

李潇潇拖着行李往前走,很快就找到了组织,跟着名老兵往新兵连的宿舍走。

带她的是名陆军女兵,部队里的女兵大多是文艺兵和军区医护人员、通讯兵,其他军种里的女兵都比较少。

之前李卫国就跟李潇潇说了,部队纪律性强,所以上下级关系严格,见着老兵,要是不知道喊什么,直接喊班长就行。

女兵表情严肃,步伐大小致,两臂带风。李潇潇小跑着跟上她,问:“班长,我们不等其他女同志起去宿舍吗?”

路上大多是男兵,个老兵身后带了串人,就她这儿是对,看着实在是有点另类。

“男兵人数多,所以他们凑齐个宿舍的就直接拉过去……”女兵说,“咱们女兵人少,你人都来了,在门口等干等,还不如先去宿舍。”

还挺人性化。李潇潇连连点头:“谢谢班长。”

本地人来军区报到最方便,李潇潇是自己宿舍头个到达的新兵,女兵将她带到宿舍门口后,马上就折返回军区门口了。

李潇潇抬头看了看宿舍门牌。

二十班。

新兵以连为单位训练,般是四排四班,每个班10到12个人左右,每个排4个班,所以个连大概160多人。

个排倒是跟现代高中个班的人数差不多,这么对比,新兵连的班长相当于高中班里的小组长,排长相当于班主任,连长相当于年级主任,只是部队里管理得明显更加细化。

新兵连中10来个人就个班,每个班个班长,个副班长,两人共同管理这小波人,而且还同吃同住,睡个宿舍,从训练到睡觉,什么都要管。

李潇潇推门进去,发现里面已经有人了,是两名穿着四个口袋军装的女兵。

她之前在收到入伍通知没多久后,就收到军装了,新兵们来报到的时候都得穿军服,统是普通战士的俩口袋军装。

干部才穿四口袋的,里面这两位十有八九就是二十班的班长和副班长了。

李潇潇放下手里的东西,朝两人敬了个礼:“班长好!副班长好!新兵李潇潇报到!”

两人眼里闪过明显的惊讶,因为新兵入伍前就是张白纸,通常都是要经过训练后才懂得执行军规。

然而,她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因为她们之前就看过了新兵的资料,想起这名新兵的家人也是军人。

两名班长回礼之后,又分别做了自我介绍,班长苏雪鸿,副班长邓冬梅,都是来自陆军战队。

苏雪鸿话不多,直肃着脸,但邓冬梅就热情很多,还挽着李潇潇的手说很喜欢她的话剧。

陆续有新舍友进来,大家来自军区下辖五省,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所有人看到李潇潇时,无例外都非常惊喜。

通讯兵林海玲捧着脸,脸兴奋地说:“天哪,我居然跟李潇潇同志在个宿舍!我这是什么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