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82节(1/1)

叶君婷连忙说:“周老师您真的太客气了,谢谢周老师了。”

周志鸿没留太久,重建忠很快就陪着他往外走。郑国兴刚准备跟上他们,叶君婷忍不住问:“郑师长,那位周老师是潇潇的……”

郑国兴说:“替潇潇交伙食费的那位。”

叶老师恍然:“啊,是这样。”

这样大费周章从京市让郑师长去替潇潇交伙食费,还要让市文工团以奖励的方式,显然是不想那孩子知道。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那孩子一旦知道了,就不会接受这位周老师的帮助。

可郑师长和重师长都对他那么尊重……

郑国兴见叶君婷似乎在想什么,于是说:“叶老师不用想太多,平时该怎样的还是怎样。”

叶老师回过神,笑了笑:“是。”

李潇潇在回去的路上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跟重锋说起自己舌战群师的事情,说完后还不忘抬起脸看着重锋。

小姑娘什么也不说,窗外路灯通明,灯光照进车里,那张漂亮的小脸映着光,闪闪发亮。

重锋很熟悉这种情况了,由衷地夸奖:“潇潇很厉害。”

冯露马上从副驾驶座扭过头来,一脸见鬼似地看着重锋,难以置信地说:“天哪,你竟然会夸人!”

李潇潇好奇地看着冯露:“你是第一次听见”

方浩明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一边开车一边说:“实不相瞒,我也是第一次从团长嘴里听到“很厉害”三个字。”

李潇潇一脸震惊地看着重锋。

团长的标准是有多高李潇潇开始不太确定地看着重锋,心想团长这不会是在把她当小孩儿哄吧?

小姑娘瞳仁骨碌碌转,显然是在想着什么,重锋说:“别听他们的,他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是你很好。”

方浩明:“……”

他为什么要自取其辱?

冯露:“……”

她就不该觉得这人开窍了会说话了。

今天李潇潇算是一战成名了,冯露今晚吃饭的时候,光州军区所有人,连着老师在内,今晚都非常高兴,还有许多其他团的话剧演员慕名过来。

毕竟,比起老师,演员不用考虑什么署名权,更加纯粹。

也许他们对自己老师争不争署名权没什么所谓,但对于同辈的强者,心里肯定是向往的。

冯露想了想,又说:“今年给领导表演的节目还没定下来吧我觉得吧,说不定今年上话剧。”

“那不可能……”李潇潇心里通透,马上就否定了,“这种大型场合,为求稳妥,十有八九都是样板戏里的京剧,估计还是第一批里头的。”

李潇潇说得毫不犹豫,冯露有点惊讶地看着她:“期待一下也是可以的嘛!潇潇同志,做人还是要有点盼头的。”

潇潇摊了摊手,有点无奈地说:“实事求是罢了。其实也没什么,京剧确实是最合适的。”

毕竟是所有剧种里面历史最悠久的,而且能从古代戏剧发展到现代京剧,即使这段时间是特殊的,但不可否认,那几部样板戏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即使传到现代,依然有着许多观众。

冯露以为能写出剧本的人,应该想法都挺多的,应该热爱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或许还坚信它们能往高处更进一步,没想到她居然这么清醒。

众人回到大院后,各自回家。

李潇潇洗完澡之后,走到厅里,一边擦着头发,一边朝重锋说:“团长,我待会儿想去小方那里取回我昨天那梅子酒。”

“等等……”重锋起身走到柜子前,取了一个玻璃瓶下来,朝李潇潇扬了扬,“我拿了新的回来,喝新的吧。”

咦,他什么时候拿回来的李潇潇又问:“那昨天剩下的半瓶……”

重锋说:“方夫人也爱喝,留着给他们家吧。”

李潇潇有点搞不明白团长这操作,但他都这么说了,她只好点了点头。

没关系,反正有得喝就成。

她兴冲冲地回到自己房间里,把杯子拿了出来,洗干净后擦了擦。重锋坐在沙发上,正拿着那瓶酒,已经开好在等她。

李潇潇抱着杯子跑到他跟前,在他旁边乖巧地坐下,抬起杯子往他那边送了送,一脸期待地说:“谢谢团长。”

这瓶新酒是重锋托王晓东买回来的,度数最低的一款。

他拿着酒瓶,并没有马上倒给李潇潇。他朝她说:“潇潇,你昨晚喝的梅子酒度数太高了,以后喝果酒也要先看一下度数再喝。”

昨晚她一张脸都是红扑扑的,显然是上头了,只是她自己不知道。

李潇潇“嗯嗯”两声:“我知道了。”

重锋这才给她倒了满满一杯,十来度的小甜酒,确实多喝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李潇潇抿了一口,像是想起了什么:“哎对了,团长,下星期我们去爬长城,你听说了吗?”

重锋点点头,说:“嗯,每年这个时候,安排的基本都是爬长城。”

一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全都在开会,因为长时间这样坐着开会,脑子反应容易变慢,所以中间也会安排一些活动穿插其中,让参会者放松放松,也好促进交流,而爬长城是最省事又有意义的活动。

对于话剧分会场的参会者来说,其实也还好,因为今年的学习内容是全新的,而且跟他们的前途息息相关。

毕竟学的是新剧,来参会的本身就是团里有实力的话剧演员,相当于比其他人提前一个月研究剧本里的角色,甚至在实战环节进行演练,如果学得好,回去之后马上就可以当主演了。

交流会又进行了几天,话绝分会场热情不减,李潇潇却有点提不起劲,因为这两个剧本她都太熟悉了,于是她时不时就继续写一下系列剧的剧本。

一天上午散会时,众人仍旧到餐厅用餐,李潇潇刚坐下,冯露就马上凑到她跟前,兴奋地说:“潇潇,咱们院里今晚放《红舞鞋》!”

李潇潇愣了一下,随即心里也涌起一阵狂喜,兴奋度不比冯露少,马上低声问:“《红舞鞋》女主角是芭蕾舞演员的那部电影么?”

冯露飞快地点点头,高兴得都快哭出来了:“对对,就是那部!天哪,我都想看好久了!在光州军区根本看不到!”

冯露之所以兴奋,是因为这是一部国外关于芭蕾题材的电影,而芭蕾起源于西方,现在国内公演的芭蕾剧,只有样板戏里的几部。

她在光州军区时,因为不是干部,住的是普通宿舍,内参片在大院放,而她在光州军区连观看的资格都没有,这次碰巧回来京市军区大院就碰上放映,这才终于有机会看到。

而李潇潇兴奋,是因为这其实是一部英国歌舞电影《theredshoes》,被国家引进,是需要经过译制之后,才会放给大院和少数单位观看。

译制片的黄金时代,确实是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但并不是说七十年代中就没有译制片。

这个时期,在样板戏当道的时期,译制片虽然进入了寒冬,但不是完全失去了生命。

现在的沪市电影译制厂还没从沪市电影制片厂分出来,还只是一个翻译组,但也从未中断过制作译制片。

译制片中有不少西方国家的非军事类电影,像《红舞鞋》就是爱情片。

社会上没有“靡靡之音”,李潇潇自己在写剧本的时候,也不敢直接触碰这个底线,否则容易惹祸上身。

但是内参片里有不少这类题材,大院、部分单位的放映室内外,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正是因为这种靡靡之音不能公开,所以这时期的配音演员非常艰难,各种意义上的难。

李潇潇在光州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能看得到译制片,因为她根本拿不到内参片的票。

她既不是大院的人,所在的单位也不够资格看内参片,只想着解禁后,等这些内参片转为公映的时候再看。

没想到这次借住在重家,住大院里,刚好就碰上了这个机会!

两人都非常高兴,只盼着晚上赶紧到,冯露悄声说:“我们晚上散会之后就马上回去了,回去再吃饭。”

李潇潇连忙点头:“好。”

她忽然又想到了一个事情,马上问:“冯露,我问个事情,就是这电影的配音演员,是沪市电影制片厂的吧他们现在是不是也在京市开会”

“应该是……”冯露点点头,“跟京市电影制片厂的一起吧,应该还有长喜电影制片厂等等。”

天哪!这得是多少配音界的前辈!这可都是她的偶像啊!李潇潇兴奋地捧了捧脸,低声地发出一声尖叫。

冯露被她吓了一跳,连忙问:“怎么了?”

李潇潇激动地说:“我们有机会见到他们吗?”

冯露一脸莫名地说:“见他们做什么这有什么好见的。”

李潇潇:

李潇潇小声又飞快地说:“你不是很想看这电影吗?里面的角色可都是他们配音的呀!你不想见他们吗?”

“你疯了吧……”冯露四周看了看,见没有人注意,这才小声地说,“你以为这些电影为什么这么难才能看一次这本来就是不能对外公开的,靡靡之音懂不这些配音的,那都是踩在钢丝线上,跟他们走这么近做什么?”

李潇潇也知道,她之前就是打算1976之后再进厂,除了因为当时在光州什么也没有,只能一步一步自己往前走之外,还因为冯露说的这个原因。

她喜欢配音,但只有好好活着,才能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黄金时代在七十年代末,她实在没必要提前冒险。

她其实只是想见一见这些前辈。

这些前辈不像她这样能预知1976年就能结束寒冬,他们甚至也都明白现在的环境不友好,但他们还是不断地进行创作。

这些年里,因为译制片中断对外公映,配音人才大量流失,配音界也随之进入艰难时期,但沪市电影译制厂是唯一在这些年中没有中断译制片的单位。

冯露的想法是很多人都有的,时代使然,李潇潇并不怪她。

正因为这样,那些还在译制西方电影的前辈们,才更显得像孤独前进的英雄。

李潇潇渐渐地冷静下来,朝冯露笑了笑:“也没你说的那么严重,见个面而已嘛,又不是要做什么。”

就跟追星似的,那些可都是她心心念念的配音大佬们。前世她因为时空不同,没法见到真人,现在这时空,哪怕跟现实不是同一批大佬,但将来他们达成的成就,肯定不会有差的!

冯露说:“你开会的时候,人家也开会,一天到晚都开会,你总不能晚上去找人家吧而且人家也不一定愿意见你呢!”

李潇潇叹了口气:“也是。”

下午开会时,李潇潇满脑子都是译制片,根本没法听进去一个字。

连朱新华点名让她为大家示范的时候,她还托着腮在发呆,程珍珍连忙推了她一把,她这才反应过来。

朱新华贴心地重复了一下要求,李潇潇马上调整了一下状态,仍是完美地完成了示范。

她回到座位时,叶老师朝她看了过来,问:“潇潇,是身体不舒服吗?”

李潇潇尴尬地说:“啊,是,有点头晕。”

她总不能说自己是在发呆。

叶老师点点头,又说:“要是实在撑不住了就请假。”

“不用不用……”李潇潇连忙说,“我现在好点了,谢谢老师。”

接下来的时间,她再也不敢开小差了,认认真真地听完后半段。

好不容易熬到散会,李潇潇朝程珍珍等人说晚上不跟他们一起吃饭了,然后一溜烟地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