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69节(1/1)

肖团长脸上有点兴奋,低声地朝她说:“潇潇,省文工团那边的老师打电话过来,让你跟他们一起去京市交流和学习。”

交流会李潇潇好奇地问:“这交流会很厉害么?”

“那当然!”肖团长说,“那是全国性的,每年十一月中在京市举办,全国省级以上文工代表参加,回到本省之后,再自上而下传达大会精神,以及传递学习内容,能到场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李潇潇指了指自己:“那我……也不是省文工团的人呐”

肖团长说:“你不用管这个,他们那边安排,就是个往上申请的事情。”

这也很好理解,县级以下的就只是文艺队,县级以上才有文工团,各级文工团每年都有对外招新考试,有实力的演员都会一级一级往上跳。

而虽然几个省一个军区,军区文工团级别更好,但军人和百姓仍是有区别的:

有的人也许体质原因,考不了部队,有的人不想跟家里人分开,也选择省文工团,也有的人志愿成为解放军,各有各的选择,所以省文工团和军区文工团,实力差别不大。

不管怎么,能参会的只有省文工团和军区文工团,这就意味着,与会者都是代表了省或者军区的最高水平人员,每个文工团自然要将自己省内的门面担当拿出来。

而说到话剧演员,在粤省里,他们家潇潇认第二,谁还敢认第一?

都说是交流和学习,粤省的话剧这半年里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省文工团那边自然要将她带过去,跟其他省和军区的同行们好好交流一番。

“前段时间,你去军区交流之前,省文工团那边就想让你过去交流,结果当时咱们答应了军区那边,说是等你回来之后,再去省那边。”

“但是后来咱们又忙着处理吴芳那事儿,一直没回应人家。现在人家有好事又喊上咱们了,省文工团还是很好的。”

“我看他们的意思,也是想你明年去他们那儿……”肖团长又继续说,“你也不用有负担,这次刚好去看看省那边的老师和演员合不合心意,对比一下军区的,觉得哪边更合适自己的,就去考哪边。”

肖团长这是真心为她考虑了,而不是直接觉得哪边前途好,就让她考哪里。李潇潇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谢谢肖团长。”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到了团长办公室,肖团长拿起放在一边的话筒,笑着说:“夏老师,抱歉,刚才去喊了一下那孩子……是,对的,好,我让她来听一下。潇潇,来。”

李潇潇马上接过话筒,礼貌地说:“夏老师您好,我是李潇潇。”

果然如肖团长所说,夏老师邀请她随团一起参加全国交流会,李潇潇一一应下,双方很快就达成约定。

“我们会给你订好火车票,食宿那些也是有安排的,你带好衣服和介绍信就成,肖团长会给你开介绍信的。”

“这回可总算是能见面了。”夏老师笑着说,“那到时候11月12日一早,你就到火车站,咱们省文工团在那边等你。”

李潇潇也笑了笑,说:“好的夏老师,谢谢您,我也非常期待和省文工团的前辈们见面。”

一切事宜已经定好,两人结束了通话,李潇潇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

肖团长高兴地说:“潇潇,好好表现,咱们市文工团沾了你的光了。”

李潇潇有点不好意思,刚想说话,电话又响了起来,肖团长拿起话筒:“喂您好,光州市文工团……啊,叶老师,您好您好!”

叶老师是军区那位么李潇潇顿时也竖起了耳朵。

“哎呀,那真是不凑巧,就几秒钟之前,省文工团那边也打电话过来,也是让潇潇随团……那不太好,咱们已经先答应了夏老师……”

“是,是,您说得对,确实也是太巧了,要是早几秒钟,咱们肯定是随军区文工团的……”

也不知道叶老师说了什么,李潇潇看到了肖团长一脸无奈。

“当然,当然,这个跟她明年考哪边没关系。反正到时出发的时候,省队那边也是归你们管嘛,其实都一样的,大家都是为了艺术……是,是,那是自然的……好的,叶老师再见。”

肖团长挂了电话之后,抹了抹额头,苦笑着说:“潇潇啊,你可真抢手。”

李潇潇也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是叶老师让我随军区文工团代表参会么?”

“可不嘛……”肖团长哭笑不得,“上边的通知刚下来,两位老师就都往这边打电话了,叶老师说咱们的电话一直打不进来,估计是拨电话的时候比夏老师慢了几秒,让夏老师的电话先进来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连重锋给李潇潇打电话时,也提到了这件事。

重锋的语气听起来很无奈:“叶老师怕你去完交流会,就改变主意不考部队文工团了,上午还训了我几句。”

李潇潇既惊讶又好奇:“为什么你做了什么吗?”

“因为不止你们文工团有交流会,我们也要过去做总结汇报、交流学习,跟你们的时间一样,也是顺便护送你们,因为女演员多。

通知下来的时候,我就想着反正你明年也要考过来的,就差了四个月,就去找了一下叶老师,问问她能不能申请一下,让你随行。”

重锋叹了口气,无奈地笑了笑:“我去她办公室的时候,她本来就准备给你们肖团长打电话的,结果被我喊了一下,问她这事儿,她又解释了几句,再打电话就比省文工团那边慢了吧。原本还真可能是我们这边快一些的。”

没想到竟然其中还有这个曲折,李潇潇一想到团长老实挨训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重锋那边已经听到了她的气音,于是更加无奈了。

他提醒道:“京市那边十一月比这边冷很多,你多带些厚衣服。”

李潇潇“嗯嗯”两声:“我知道的。”

随哪个团其实关系不大,但李潇潇最开心的是——

团长竟然会护送他们过去!

交流期重叠,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开心!

两人结束通话之后,市文工团的大家都发现,平日已经非常积极的潇潇同学,像一直转个不停的陀螺,不知疲倦,一直转到了11月11日晚上,连产了五个系列剧本!

11月12日凌晨五点,李潇潇在众人的送行下,来到了光州火车站。

第41章 正与义

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时速只有50到60公里,速度只有现代的k字头火车的一半,从光州到京市需要将近60小时,也就是大概两天半的时间。

交流会定于11月16日周一开幕,按这个时间算,光州这边过去,到达京市能休息一天,缓一下坐火车的疲惫,养好精神再参会。

从十月底起,李卫国夫妇知道李潇潇要去京市,就已经开始紧张了,很早就给她收拾行李,一天添一点,再一天又添一点。

李潇潇某个周末回家一看,这两位竟然给她收了整整两个行李箱出来!

李潇潇只好自己重新收拾,李卫国夫妇一边看着她把东西往外扔,一边痛心地重复说“这个不能少”。

文工团那边订的是六点钟的车次,李家离火车站远,军区那边的参会者都乘军车过去,重锋顺便过去把李潇潇也捎上了。

李卫国夫妇也想去火车站送,觉得这是女儿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一去就整个月,怎么都不放心。

李潇潇实在是不想他们这么折腾,劝道:“不用送了,火车站这么远,你们回来多麻烦啊。”

陈红娟连忙说:“不麻烦呐,回来的时候都天亮了,有公交呢!”

李卫国也点点头,很是坚持:“这回你能去京市,还多亏夏老师提携,我肯定得当面多谢她的!”

李潇潇拿他们没办法,重锋朝她说:“一起吧,待会儿回来的时候他们也能跟车,顺路的。”

连团长都这么说了,于是李卫国夫妇跟着他们一起到了火车站。

重锋出来得比较早,他和李潇潇等人到火车站时,两个文工团的人都还没到,但其他军种去京市开会的军人都已经到了。

李潇潇最近都在文工团里赶系列剧的剧本,昨晚才回家,李卫国夫妇只在之前的零碎时间里跟她说一些注意事项,这会儿两人又怕她忘了,抓紧时间提点。

上回李潇潇就只是在光州里面交流,都闹出个急性肠胃炎,京市跟这边一北一南,各方面差异都大,李卫国不放心地说:“潇潇,到了那边要听老师的话,多听多学习。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一定要记得别乱吃东西。”

李潇潇见重锋也看着他们,顿时脸上有点烫,尴尬地朝李卫国:“我知道的啦,你不要担心,我又不是小孩儿。”

这情景莫名地有点像现代高中开学时的校门口,家长送别孩子,老师在校门口值班看着这一切。

家长眼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吃饱穿暖学习好,李爹这一句话三样齐全了,就差朝团长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李卫国是不可能放心的,转而又跟重锋说:“重团长,潇潇这孩子就辛苦你多关照一下。”

李潇潇:“……”

重锋点点头:“我会注意的。”

李潇潇一脸生无可恋,李卫国朝陈红娟使了使眼色,陈红娟会意,趁着李潇潇没注意,又走过去接替李卫国继续叮嘱她,好让李卫国跟重锋走到一边私聊。

重锋跟着李卫国走到一边,两人走得也并没有太远,是压低声音说话可以不被旁人听到的距离。

李卫国还特意回头看了一下李潇潇,见她没往这边看,这才朝重锋说:“重团长,你们这次去京市一个月,要是有合适的机会了,潇潇愿意的话,就辛苦你带她去探望一下她爷爷。”

“毕竟队长和周所长当年也是误会。”他叹了口气,低声说,“当然了,要是潇潇不愿意的话,那就算了。”

尽管上回潇潇从军区回来后,跟这重团长一起朝他坦白,告诉他周所长嫌弃潇潇,但之前周所长给他打电话时,他确实没听出来什么。

这中间到底是不是误会,也很难说得清楚,毕竟宝珠之前在周所长身边,也有可能是宝珠说了什么也不一定。

既然是有这样的可能,那见一面,即使有误会,也能当场解决了。

他觉得,潇潇这么好的孩子,任是谁见到了,都很难不喜欢。

那毕竟是队长的父亲,如果潇潇多一个亲人,也是好的。

“好……”重锋也很干脆地应下了,“如果潇潇愿意的话,我会和她一起拜访周家。”

李卫国跟重锋在这边约定好,陈红娟那边还在跟李潇潇说着。

陈红娟对李潇潇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从前她是看在李卫国的份上,物质上嘴巴上对她好,心里实际厌恶到不行,但经过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她已经变得跟李卫国一样,真心实意对李潇潇好了,之前还特意问去过京市的工友,有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这个是红糖,这个是姜粉,月经到了就用开水冲了一起喝,不在家里也不好煮。

这儿还有一大袋话梅、红薯干,给其他同学分点,跟他们一起吃。

还有这瓶子里面是麦乳精,火车餐不好吃,将就着点,吃不饱就冲点麦乳精……”

陈红娟在家里时就一样一样分门别类地打包好,还贴上了纸条,李潇潇原本还嫌东西太多不想带,看到这样也不好意思拒绝了。

过了大概二十来分钟,军区文工团和省文工团的人都陆续到了,李潇潇和他们一一见面,然后站到了省文工团那边。

各文工团基本是每个每个剧种派一名代表,交响乐则派的是指挥,一个团的参会者大概在五到六人左右。

夏老师是省文工团的带队老师,今年三十五岁,留着短发,看起来非常干练,性格也很热情,为队员和李潇潇互相介绍。

队员们显然早就被告知这位随团少女的光荣事迹,对她都非常亲切,而李潇潇本身性格也热情开朗,双方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另一边的叶君婷一看,危机感顿时就来了,走到重锋身边,低声说:“重团长,这么下去可不行啊,待会儿你让那孩子过来咱们这边坐坐。”

重锋有点无奈:“叶老师,她都已经说了,明年会考去你那边了。”

“万一有什么变化呢?”叶君婷瞪了他一眼,“要不是那天你耽误了我几秒钟,我现在用得着这么操心吗?”

不是她信不过潇潇那孩子,只是省文工团那边比他们这里规矩少,出入也自由,还不用军训,许多人选省文工团,就是觉得水平不差还没那么辛苦。

原本她觉得潇潇也不是不能吃苦的人,她今天来之前还不觉需要太担心的,但来到一看,这孩子父母都到了,不停地叮嘱,那孩子的父亲现在还在省队老师那儿说话呢!

要是那孩子父母觉得省文工团更好,让她改考省文工团呢?

郑国兴在一旁也听到了,朝重锋慢悠悠地说:“小重同志,你这态度不行,咱们办事都要求稳,没出结果的事情,最终是怎么样的,谁都说不好。”

重锋只好点了点头:“那我待会儿跟潇潇说,让她晚些时候过来我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