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娇宠媳 第76节(1/1)

所以为啥大嫂会生气呢?

是喜欢又不是不喜欢。

女人心,果真海底针。

顾连容另寻他法,不是解析大嫂姜糖的心路历程,而是换了种说法开导他大哥。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那个被喜欢的对象,不应该是不高兴或者生气。她应该感觉到苦恼,烦躁。”

可不是烦恼么,要是碰上那种狗皮膏药一样的被拒绝了千百回还凑上去,那得烦恼到恨不得把头薅秃了。

顾连珹听完分析,若有所思。

他就觉得姜糖的反应哪里不对。

老三是一般人,他说的反应才是一般人该有的。

那么反推回去,烦恼代表不喜欢,不烦恼代表不是不喜欢。

所以姜糖不是不喜欢他。

至少不讨厌他。

困扰顾连珹多日来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他所担心的最坏结果也根本不存在。

想到这里,顾连珹彻底松了口气。

接下来再分析一下姜糖生气的原因。

首先可以确定,还是同他自己有关。

不然姜糖不会对家里其他人的态度如常,就对他,冷酷无情。

而他可以确定的是,自己这些天来并没有做什么特别让姜糖生气的事情。

时间点又回到小敏开学当天,会不会是因为小敏说了那句他俩要生孩子的事情?

顾连珹想到这里,又立马否定。

姜糖不是那种会搞迁怒的人。

明明说这话的是小敏。

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顾连珹。

秋收之后,顾连容就开始长久的不着家,跟着他师父去市里跑车送粮。

大队把所有的粮食都收上来之后,顾保国带着队里的壮劳力去公社送了几趟公粮,又让大家歇了几天。

顾连敏回到县一中读书,公社小学也正式开学,小五小六和队里一帮年纪差不多的孩子结伴上下学。

徐静芳终于清闲下来,点了点家里的东西,拿上钱票带姜糖回了一趟娘家。

至于顾连珹,被徐静芳留在家里看顾小双胞胎。

还是借的三婶子家的自行车,徐静芳骑车,姜糖穿了一件她自己做的兜帽外套。

“娘,我们在那边是吃了再回家,还是送完东西就回啊?”姜糖吸了吸鼻子,秋收之后天气就渐渐变凉了,早晨迎风骑车,还要加两件衣服才暖和。

徐静芳纠正姜糖的说法,“糖糖,那是你娘家,不要总说那边那边的。让人听见了不好。”

姜糖听话点头,“哦,我知道。娘,我们要送完东西直接走,可以去二哥在的国营饭店吃饭。”

“不了,看你娘咋说,不行咱回来吃。家里还十几斤肉和鱼呢,想不想吃肉丸子,想吃咱回来的时候去割两斤肉,一斤炸丸子,一斤炖红烧肉。”徐静芳说。

姜糖仰头笑道:“娘,你真好。”

到了县城,徐静芳先去供销社,买了两斤桃酥和一斤水果糖,马上就过中秋节了,她又买了两块月饼带上,加上自行车杠上绑着的干货,走个亲戚是能拿的出手的。

姜家自建房是在城东一个老胡同里的。

四周都是歪歪扭扭的自建房,胡同路也阴暗狭窄,自行车在里面不方便骑着,姜糖和徐静芳干脆就下来推着车子。

县城的厂子都不怎么放假,姜糖和徐静芳选今天来,也不确定能不能碰上姜家的人。

不过今儿个是周末,就算家里大人不在,下面的孩子总该在家的。

到了姜家大门前。

姜糖敲了三下。

一阵轻巧的脚步声迫近。

然而过了半晌,门没有开。

姜糖低头,看下面的门缝,一双红色的布鞋露出一角。

姜糖拧起眉头,又敲了两下,红色的布鞋动了动,但门依旧没有被打开的迹象。

姜糖出声:“开门,我是姜糖。”

门还是没动。

姜糖转身对徐静芳道:“娘,家里没人,我们走吧。”

“哎,你们怎么走了?”门终于被打开一条缝,里面蹦出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生,“三姐,你回来怎么也不晓得跟家里提前打个招呼,我都没认出来。”

姜糖冷着脸,“你没认出来我娘来我理解,你没认出我来?”

姜美彤撅了噘嘴,梗着脖子道:“那还不是因为你在乡下待了一年,下地干活人变老了都不知道。我哪还能认出来?”

徐静芳忍不了了,但被姜糖拉住胳膊,姜糖淡定回怼:“我有没有变老我不知道,但你,”姜糖上下打量了一番姜美彤,下了个决定,“变丑了是真的。”

“皮肤又黑了,鼻子又塌了,脸盘子又大了两圈,腰也粗的跟水桶似的,但个子依旧那么矮,都没我十四岁的四妹长得高。”

“我怎么觉着,你这体型,咋比我还像在乡下过了一年似的?”

姜糖每说一句,就故意停顿一下,好欣赏姜美彤跟打翻了颜料盘似的脸色。

“你!”姜美彤气的脸蛋通红,“你就是嫉妒!”她盯着姜糖白嫩好看的脸蛋,咬碎了一口牙齿,“你嫁给了乡下的泥腿子,还是个瘸了腿的,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你就嫉妒我,我对象可是运输队的司机!”

徐静芳听姜美彤前半句还气得不行,到了后半句,看向姜美彤的眼神突然就充满了同情。

可怜玩意,人长得不咋地不说,脑子也不好使。

姜糖淡定道:“哦,我家连珹不用工作一个月也有二十块钱和各种补贴。我家老三刚好也是运输队的司机,不知道你对象叫啥,到时候让他问候问候。”

姜美彤跺了跺脚,姜糖就一张嘴叭叭叭能说,不能工作是啥好事儿吗?她怎么不说她男人瘸了腿一辈子干不了活呢?!

不过提到自己对象,姜美彤骄傲地挺了挺胸脯,“我对象,何向群!我对象他爹还是糖厂的主任呢!我要是嫁过去,指定天天能吃糖。”

说完,姜美彤等着来自姜糖的羡慕嫉妒恨。

不过姜糖却没跟她继续扯话,而是直接问道:“娘呢?在不在家?不在我跟我娘就先回去了。”

说着,姜糖拉着徐静芳转身就要离开。

姜美彤急得上前拉住姜糖的胳膊,“你别走,娘说了,你一回来就让我去厂里找她,你先在家等着!”

姜美彤说完,跑着离开巷子。

姜家的门大开着,姜美彤离开后,从门后面伸出五个小萝卜头。

姜糖给徐静芳解释,“娘,这是我大哥二哥家的孩子。”

徐静芳把自行车推进姜家的院子里,从带来的东西里面掏出一把水果糖分给五个小萝卜头。

大的那几个接过水果糖就跑开了,小的那俩握着糖,同徐静芳说完谢谢,仰头看着姜糖,奶声奶气喊她:“三姑姑。”然后上去揪住姜糖的衣角蹭了蹭。

姜糖摸了摸俩孩子的脑袋,坐在院里的石凳上,一左一右抱起来,跟徐静芳介绍,“娘,这是我二哥家的两个孩子。大的这个叫金生六岁,小的这个叫宝生三岁半。”

俩孩子随了姜国胜的长相,小脸圆乎乎胖嘟嘟的,但眼睛可能是随了他们的妈,比姜国胜要大上许多,看着更加可爱。

姜美彤那边匆匆跑去纺织厂喊黄玉霞回来,黄玉霞还没进门就想着找笤帚在哪里,心里盘算着一定得把姜糖好好教训一顿。

哪想推门一看,不止姜糖在,亲家婆婆徐静芳也在。

别人不晓得,黄玉霞可晓得,这亲家婆婆可是跟她男人练过的。

对上徐静芳看过来的眼神,黄玉霞拉着的长脸瞬间舒展开来,露出一个真挚的笑容,“亲家姐姐咋有功夫来咱家了?”

“这马上就晌午了,要留咱家吃饭吗?我好叫国胜从饭店买点剩菜回来,家里不容易,下头还有几个孩子没结婚呢,咱家已经几个月没开荤了。”黄玉霞挨着徐静芳坐在石凳上,眼神却总是瞟向姜糖。

姜美彤跟着进门,这次却没凑上来,一回来就钻进了她自己的屋里。

徐静芳本就清楚这亲家一家都是什么德性,不然也不会把她好好的糖糖逼得跟这边丁点儿感情也没有。

听见黄玉霞明着是好客,实则是诉苦加送客的话,徐静芳笑了笑,“也没啥事,就是前几天我家糖糖过来送老四念书,碰上了她二哥,说是亲家母你许久不见糖糖很是念想。队里忙完秋收,我就带她回来看看。”

黄玉霞琢磨着徐静芳的话,总觉得哪里似乎不对。但她心里记挂着更重要的事情,这种无关打紧的小事就抛到一边去,她组织语言开口。

“亲家姐姐,不满你说,我叫姜糖回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第75章 要钱【一更】

姜糖明知故问:“娘,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姜国胜已经提前给她预防针了,无非就是为了原主爷奶留下来的存折。

姜父姜建民和姜母黄玉霞最看重的就是大儿子姜国平一家。姜国平接的是原主奶奶在纺织厂的工作,和同在纺织厂工会的孙晓菊结了婚, 婚后生下三个儿女。

原主奶奶在纺织厂的工作是会计室的主任,但接了她工作的姜国平能力一般, 测试都没过,只被分去了车间工作。

后来姜国平又找人把他弄去了厂房,管理出货进货。

黄玉霞瞅了瞅徐静芳,大脸盘子上两根眉毛皱着, 欲言又止, 她并不大想当着徐静芳的面说那件事。

一来现在姜糖跟徐静芳是一家人,徐静芳家里正困难着, 要是知道公婆给姜糖留了存折,保不准就不愿意还回来了。

二来这事多少有些丢人, 公婆不把钱留给闺女儿子,反倒越过他们两家给了一个嫁出去的孙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当初为了这存折的事, 黄玉霞心里可恨死了姜糖的奶奶赵香芹。黄玉霞认为, 就是赵香芹记恨当年的事情,才在公公旁边吹耳朵风, 所以硬是把存折给一个嫁出去的闺女也不愿意给自家人。

这真是到死都不放过他们!

黄玉霞恨得牙根痒痒。

公婆一辈子的积蓄那可不老少呢, 两老又是手缝窄的, 除了给姜糖这个孙女手阔点儿, 她跟小姑子两家的孩子可是没沾过半点便宜。

三四十年的工资补贴, 算下来那得大几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