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培养系统[快穿] 第742节(1/1)

冯大峰和冯母虽觉得奇怪,现在他们懒得想也懒得问,拖着脚步往被分配的田里去,满脑子乱糟糟。

一方面觉得反正享福的是自己的女儿,才不用管,另一方面,这花钱的手法,不仅超出他们认知,心脏都快受不了了。

他们穷尽大半生,也就在盖房子的时候敢这么花钱。

其余人在干活时余光偷瞄着冯家夫妻,见两人这幅样子,更加坐实了季淮已经跑了的事实,不断在摇头叹气。

张大婶还跟邻田的妇女悄悄说,“你看吧,打击不小。冯大峰平时干活多利索?你看看今天,这事儿真的能摧垮一个人。”

邻田的妇女也一脸同情,“这下可怎么办?命苦就是了。”

冯母干活心不在焉,她一直在想这个事,肯定是年轻人没轻没重,季淮没为孩子想,他们得为孩子想啊 ,以后生了孩子,一大笔花销。

大人能吃吃苦,孩子不行。她一定得回去提点提点冯巧兰,让她跟季淮委婉说说,哪能胡来?

越想越对,她觉得这事就得这么干,还把想法和冯大峰说了,两人一直在讨论,而旁边的人觉得他们是在吵架。

出了这事,这不是废了吗?当初谁同意把冯巧兰嫁给季淮,就得承受怒火,这对夫妻多半也落不到好下场了。

*

另一处比这还精彩。

季淮来到上工处,先一步去旁边的库房搬花生,回来时,里面别提多热闹,他一只脚都踏进去了,听到自己的名字,又停了下来。

李老太太挑起了话题,“季淮上次还说不走了,分明是哄住冯家人,昨天晚上跑了,连夜跑回家,等着去上大学。”

“可不是嘛,丢下她媳妇孩子,翠香那个性子,听说抱着冯巧兰哭,想要寻死,被冯大峰死死拦住,不然早死了。”

“冯巧兰还傻傻相信他,昨天晚上冯家别提多热闹,又哭又喊。我也听那谁说,冯巧兰还被他骗了不少东西,真是狠心,平时都没看出来。”

“估计值钱的东西都被骗完了,人也肯定找不到,冯家以后没什么指望了,别和西村那个姑娘一样上吊或者跳河就行,活着就好。”

“季淮真是没良心,这样的男人迟早遭报应,也不知道会不会偷了东西拿走,那得被天打雷劈。”

……

李老太太是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老太太,长得瘦小,一只脚瘸着,说最后一句话时咬牙切齿,怕是对他恨意不小,心中的正义可能被激起了,愤愤骂着。

她的话音未落,季淮的身后传来老师傅迟疑的声音:“季淮?”

里头的人怔了怔,纷纷看向门口。

季淮拎着一袋花生,也愣在原地看向几人。

众人:“……”

画面顿时凝固,似乎还透露出一丝丝诡秘,大家刚刚骂得都挺狠、恨不得千刀万剐的不负责任渣男就站在他们前面,手拎着一袋花生,似乎正在准备上工。

那群老太太老爷子一阵尴尬,眼神闪躲,连忙低头,脸上都骚得慌,都止了声。

季淮也拎着袋子往锅边走,迟疑了下问,“我刚刚好像听到了我的名字,是在说我吗?”

“没有没有。”李老太太脸皮厚,赶紧否认,“哪有说你?我们在说别的事情。对了,你家媳妇什么时候生孩子?”

季淮也当真的听错,“三月份初。”

“那时候大学都开学了,你还上大学吗?”李老太太又问。

“上回不是说了吗?我不上了,得陪小兰,怕她一个人害怕。”季淮坐下来点火,准备洗锅炒花生。

“挺好挺好,是该陪着。”李老太太说完也溜走,还躲到了里面去。

旁边的陈老太太浑浊的小眼睛眯着,也盯了季淮好几眼,也慢慢走到里面去,一边往后瞥他,一边和李老太太挨得近。

两人在交头接耳,其余人竖着耳朵听。

嘀嘀咕咕,嘀嘀咕咕,挤眉弄眼的,说得还贼来劲。

老师傅站在季淮面前,他自然也知道季淮的事,村里头都传遍了,别说村里头,村委会的人都知道了,估计这会都传到了镇上。

他也没瞒着季淮,主动说,“村里的人都说你跑去上大学,不要冯巧兰了。”

“……啊?”季淮似乎蒙了一下,觉得听到了什么吃惊的消息。

“你不是被抓回来的吧?”老师傅又问。

季淮往灶台里放着柴火,失笑着,“为什么要被抓回来?我媳妇孩子在这,我能跑哪去?”

老师傅还以为看人看走眼了,也松了一口气,“最新传来的消息:因为你跑了,冯大峰和他媳妇大受打击,现在精神可能都出了点问题,冯巧兰随时都可能寻死。”

季淮:“……”

这传言,传着传着,那可不得了。村里头的妇女和大妈,真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季淮也没多做解释,解释得越多,那不就心虚吗?直接否认这回事。

李老太太最后没忍住好奇,又来跟他说:“有人在冯家附近听到哭嚎声,就是冯母和冯巧兰抱在一起哭。”

他直接面露怪异,“确定吗?当时我也在家,谁说的?是不是出现幻听?”

“幻听?”李老太太不太懂。

“就是精神方面的疾病,病发的时候就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儿,有时候伤人,有时候伤自己,还会自杀。”季淮说得格外严重, “完全没发生过的事儿,不知道谁传的,反正我不知道这事。”

李老太太:“那不就是疯子病?”

村里人管这种人疯子。

“那就不知道了。”季淮没否认,他还抓紧时间干活,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他没逃跑,他得赶紧干好活去露露面,要不然,大家的传闻就会更加离谱。

第511章 年代文里的男知青(10)

村头的田里。

冯大峰和冯母下午干活都很慢, 两人在商讨如何跟冯巧兰商量,让对方去管管季淮,还不能引起对方反感和误会。

张大婶干完活了, 扛着锄头就走过来, 和她一起走过来的还有另一个妇女,两人见冯大峰夫妻在休息, 也停下来, “你们还剩不少地没翻,今天是干不完了。”

冯母望了眼田里, 也回道:“干不完了。”

“哎。”张大婶叹气, 提议说, “要不你们就歇两天?这样下去出事怎么办?”

冯大峰不明所以,只听旁边的妇人也说, “是啊,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人走了就走了,你们的日子还得过。”

冯母没听明白, “谁,谁走了?”

“我们都知道了。”站在张大婶旁边的妇女一脸同情看着她,也没把话说明白。

张大婶脸上也配上愁容,替她伤心替她愁,仿佛能感同身受。

“你们知道什么了?把话说明白, 说一半藏一半做什么?”冯大峰沉了声。他性子没冯母那么软弱, 结合今天上午的感受,觉得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那个妇女被他这么一说, 神色也收敛不少, 看向张大婶支支吾吾也没继续吱声。

冯大峰拉下脸, 又看向张大婶。

张大婶见躲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缓和气氛,“大家伙没别的意思,都是关心你们。那个季淮不是跑了吗?我就说这些知青靠不住,不用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他,可不能白白便宜了他!”

“这……”

冯母着急,刚要出口解释,冯大峰怒目圆睁,质问道:“谁跟你说季淮跑了?谁造的谣?”

他这么一吼,把张大婶两人都吓了一跳,纷纷往后退了一步,只觉得他已经开始恼羞成怒。毕竟只生了一个女儿,成了绝户,现在女婿又丢下怀孕的女儿跑了,人生还有什么指望?

路过的人也都听个正着,赶紧上前劝解:

“这是怎么了?”

“消消气,消消气。”

“大峰啊,你也别上火。”

……

“我怎么不上火?”冯大峰继续盯着张大婶两人,脸暴青筋,“凭什么就乱说他跑了?到底是谁说的?”

传出去别人怎么看他们家?

张大婶和那个妇女神色讪讪,也没接话,还一脸让着他的模样。

冯大峰看着两人的样子,更是铁青了面色,“什么意思?怎么都不说话?张翠花,别以为你丈夫是生产大队长,你就胡言乱语,我告诉你,我不吃这一套,你今天要是不给个说法,就让季庄来处理!”

自从他们拒绝季大海娶冯巧兰,两家人就不太对盘,尤其是张翠花,老是来惹事,眼下是撞他枪口上了。

围在田埂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抱有看戏心态,嘴上虽劝,实际上不嫌事大。

张大婶被落了面子,对方还要扯上季庄,她当下就往前站,“诶,我说的这也是事实,我是关心你们家,说不定还能让我们家大队长想想办法。小兰马上要生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你不让我说,我就不说好了。”

话语里,还显得自己十分无奈。

“你又知道季淮跑了?我怎么都不知道?”冯大峰都被气笑,指着她骂,“今天你要不把话说清楚,我告诉你,这事过不去!”

张大婶退步那么多次,被他怼了一句又一句,也觉得丢了脸子,干脆直言,“本来就跑了,大家都知道。我说你们两个人也别光出来干活,还是得在家看着点小兰,这要是再出点什么事,那可怎么办?”

站在她旁边的妇女也点着头,鼓起勇气附和,“是啊,那个知青这么狠心丢下媳妇孩子,不要也罢,简直不是人,小兰以后的日子还很长,怀孕的时候心情重要。”

“就是,我早就看出来季淮不是个好东西,除了会读点书,能有什么用?当初也就看上你们家条件好点,村里哪个男人不比他强?”张大婶还要趁机捧一捧自己的儿子。

冯大峰都被气得半晌没说话,就在张大婶以为他是被戳破伪装后无法反驳时,一道疑惑的声音响起,“张大婶,你这也是在说我吗?”

张大婶猝不及防,被吓得面无人色,嘴唇发白,瞪大眼像是看到鬼般看着季淮。

季淮扛着一把锄头,走过去下了田,“我刚刚从作坊那边出来,听说有人说我们家大半夜鬼哭狼嚎,还说我丢下小兰和孩子跑了,越传越邪乎,现在不会又有新消息了吧?”

“你没跑啊?”岸上的大爷盯着他问,也是被他出现吓了一跳。

“我跑什么?”季淮正锄着地,似乎无法理解,“你们在说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大爷连连摆手,可不想再介入进去。

“爸妈,小兰煮了点豆汤,我给带了点,您先吃,我来忙。”季淮也没理会,只当玩笑,转身与冯家两夫妻说起话。

等到冯大峰要找张大婶两人理论,两人早就偷偷走了。

在场的人也渐渐散去。

“这群人不是胡说吗?”冯母气不过,“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

季淮回:“听说是有人患了疯子病,在村里胡言乱语,大家当真了。”

“真的?”冯母当然知道疯子病,追问,“是李二婆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