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外室 第75节(1/1)

“百虫不死死而不僵,二皇子虽然失势了,可陆贵妃还在侍疾,若圣上做出糊涂事,谁又能阻止。”

“则安曾听闻,二皇子多次想拉拢首辅,可首辅却直言相拒,以二皇子的为人,恐怕已经记恨上首辅了,若是二皇子登位,恐怕首辅不仅不能一展鸿愿,还会身首异处。”

听之,赵阙的眉头皱得厉害了些,他何尝不知,待权势变动,只有太子登位,他才能够安然无恙,太子心性纯良,不似二皇子那般狠毒,有此储君,为朝中幸事。

他稍有疑虑,思忖了一番,如是问道:“这究竟是太子的吩咐,还是世子一人之策。”

成言面上未有异色,赵阙在朝中左右逢源,堪比山中的老狐狸,聪慧却又多疑,从来都不会轻易信任他人,能生出此问,成言一点儿都不惊疑。

“则安为太子属臣,不论做什么,都会考虑太子。想必首辅心中自有成算,首辅若是应下则安,则安必安其心,不管成事与否,都不会累及首辅。”成言把话说得凌磨两可,未直接了明。

第128章 趑趄不前

“世子,说得倒是轻巧。若此策不成,文帝重病相愈,得之安好,如此,则太子危矣,朝中众臣平日里善见风使舵,怕是会当即转投二皇子麾下,这可就真是无回旋之余地。阙卷入险境,又何谈明哲保身。”赵阙抿了抿嘴,半睁着眸子说道。

“朝代更迭,迎新主,定朝堂,安民心。则安有此良策,虽铤而走险,但能早日让朝国走向盛世。假若首辅愿意听我一言,则安倒是想同首辅推心置腹,时局已定,缺的正是那东风,朝堂之上,也只有首辅能当得上东风了。”

“不论是早还是晚,都改不了太子的东宫之位,于朝国,除了太子,谁能称得上名正言顺。如若太子登位,故去之人所受的诬陷,也能够沉冤得雪了。”成言微微倾身,定定地看着赵阙,低声说道。

闻言,赵阙面色一变,顿了半晌,似是生疑,说道:“既是推心置腹,为何世子与阙打起了哑谜?”

他耐着性子,与成言商议,撇去了对他的成见与怨意,可眼前之人,甚是狡猾,一张面孔下的精明也不知道是不是含着伪善。长姐膝下的姑娘已经被他所害,落得个香消玉殒的下场,如今他言之凿凿,想为其亲眷翻案,却又让他看不出半点诚意。

赵阙一想到那个冒充主子的恶仆,就心生怒意,若不是手下的人愚笨不堪,能被那恶仆蒙骗,长姐膝下的姑娘也不至于流落风月之地,还被成言染指,好好的人儿,进了成国公府,还不等他察觉,就魂散于世间。

怪不得他曾经见到那个姑娘的时候,就觉得她似极了长姐,让他不由得想亲近。他还以为是巧合,世间相像之人,何其多也,正好被他遇见也不甚奇怪。谁知恶仆作祟,他真正要寻的人,就在京都,而他三番两次错失机会相认。

他还没来得及找成言算账,成言倒先找上门来,他如今怎么还有脸和他提及端王,莫非佳人故去,他是想为黄泉之下的人做些什么?

成言放置在茶案上的手,微微一动,摩挲了一番后,直言而道“首辅与端王的牵扯,或者说是与端王妃的牵扯,世人不明,可则安却稍知一二。”

“首辅的长姐虽已故去,可阿瑜与霁之到底是端王妃血脉,则安知晓首辅曾遣手下的人去过澧州,为的是救下她们姐弟二人,不过阴差阳错,鸠占鹊巢,首辅最终还是没能救下她们。”

“霁之不为所踪,您如今还在令人偷偷地打探他的下落,而阿瑜前些年于巧合之际入我成国公府,此事想必首辅已然知晓。”

阿瑜假死遁逃,前不久被他找回,他带人回京都一事,成言并不打算瞒着赵阙,不仅不瞒着,还如实而言,赵阙见不到他的诚意,那他就把他的诚意摆在他的面前。

如今太子迟迟不动手,他苦苦相劝也是无用,赵阙为朝中重臣,他为太子属臣,若他能够与赵阙联手,在圣上神志不清之时,把端王谋逆之罪放在明面上,推波助澜,就算是太子,也阻拦不得。

圣上言行有缺,为一己私利,害端王的性命,令端王府遭其惨案。虽然天子掌众生性命,权势压人,可到底是堵不住悠悠众口,朝堂上的谏官,仰端王品性,怒天子昏庸,许是能让圣上下其罪己诏。

罪己诏一下,国之根基动摇,此时,百官罢朝,逼圣上退位,迎太子登位,名正言顺。

成言转念想之,继而说道:“阿瑜与霁之如今已入京都,端王谋逆的罪行,是为人所操控的,我会找出其中证据,摆在世人面前。待闹得满城风雨之时,还望您能不愧首辅之名,率领文武百官,对圣上施压。”

“真相大白之际,就是圣上下罪己诏之时。德不配位,何以成君,不知首辅可明白则安的言中之意。”

成言端起茶盅,为赵阙倒了一杯热茶,他眸中尽是清明,望着眼前之人,静静地等着赵阙回言。

听之,赵阙眸中似是惊愕,可神情仍是从容,他见成言这幅云淡风轻的模样,执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敛了敛眸中之色,不疾不徐地问道:“当年澧州的那行人,是你成国公府的人?”

“正是。”成言顿了顿,直言沉声道。

“我要与她们姐弟二人见上一面。”赵阙神色淡然,言辞之中不见恳切,开口对着成言说道。

……

成言从赵阙府中离去之时,夜深了些许,入府走得不是寻常之路,出府倒是由管家引着从后门出去的。待步入深巷,成言不管夜色几许,辨着夜色,往私宅的方向去。

庆期随侍跟在他的身后,见主子弃马车不顾,徒步往来时的方向走去,只能默默地跟着。

三年前,自从瑜姑娘死遁出逃,主子就性情大变,心思也越发令人难猜,庆期以为主子寻回了瑜姑娘,就能回归当初,变得同以往一样,虽高深莫测,但也无其阴翳之色。

可如今他瞧着主子的神情,不见瑜姑娘之时,沉郁万分,世间之事,不过尔尔,主子眼中透着的神色,让人难以捉摸,就好似他已经不存于世,与世离散。

成言一步一步走回私宅,在私宅门前停了好久,偏身而立,对着左侧的府门,站在那儿,愣愣地看了好半响,他盯着那府门,抬脚往前走,待走到府门跟前,离神了好一会。

周遭寂静无声,庆期远远地站在后头,瞧着主子停在那儿,他恨不得直接上前叩门,让主子进去,主子这是在为难自己,他这是在顾虑些什么,都变得不像是自己了,就这么狠狠地栽在了一个女子身上。

天上的乌云徐徐飘过,待完全遮掩住了那无暇的月,月光洒下的光亮,于时辰略过,慢慢消失。

终于,庆期见主子抬起了手,正准备叩上门时,却又犹豫了半响,放了下来,而后移动着步子,往另一侧的府门去,待入府之后,他跟着主子往院子中走。

他不知主子是要去哪个院子,可这方向,也不是去平日里夜宿的院子,反而是向与那隔壁府宅共用一墙的荒废小院而去。

主子于墙侧而立,站在那儿,遥遥望着隔壁府宅。

庆期何时见过主子这番模样,他按耐住鼻尖涌出的涩意,强压下心中的不满,躬身立在主子身侧,出言劝道:“主子,夜已深了,您的身子还未愈,凉意伤身,还是早些回屋歇息罢。”

“退下。”成言面无神情,哑声说道。

闻言,庆期微顿,可到底是看不得主子这般糟蹋自己的身子,他刚想上前再相劝一番,只见成言似有所觉,瞥目斜视了他一眼,那眸中的狠色,吓得庆期往后退了好几步。

而后,他定了定心神,也不敢再多言,犹豫再三,还是依主子之言,离开了这荒废小院。

……

次日。

庆期早早地起身,他还念着主子的身子,若是主子犯糊涂,苦苦往那儿站一夜,那可怎么办,主子如此魔怔的时候,庆期也不是没有瞧过。

瑜姑娘不在的这三年,多少个日日夜夜,主子白日里,还能以朝中之事,忙着与二皇子周旋,暂且忘记失去瑜姑娘的苦痛,可到了晚间,凡是宿夜难眠,待辗转成思之时,主子也只能到瑜姑娘的屋内,守上一夜。

他行色匆匆地往那荒废小院赶,可途经正堂之时,他似是瞥见了主子的衣角,只见主子坐在正堂的太师椅上,着的是昨日的衣裳,满脸疲色,微闭着眸子,头似一重,仰靠在太师椅上。

庆期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步入正堂,候在一侧,怎么都不忍打搅主子小憩。

还没过多久,成言骤然睁眼,斜目而视,定定地看着庆期,似是还没回过神来,待过了少顷,他缓缓起身,对着庆期吩咐道:“去叩门,等人醒了,让庆林通传一声,巳时一刻,畔江楼,赵阙相约。”

庆期怔怔地看着成言眼眸中的血丝,待他话音一落,正准备按吩咐去办,可刚踏出一步,冒死相劝:“主子,如今离巳时一刻还有两个时辰,您一夜未眠,还是回房内歇息一会罢。”

他顶着灼灼的目光,继而说道:“若您不养好身子,拖着病体,忙上忙下,迟早有一日,身子会垮了去,到了那个时候。瑜姑娘和小公子,可就无人撑腰了。”

话毕,庆期转身离开,主子没说话,但也没惩治他,也不知道主子听没听进去,他大着胆子,斗胆进言,他实在怕主子被病体所累,伤了身子。

待庆期离开后,成言眸色凌厉,而后敛了去,暗叹了一声,起身离开了正堂。

过了一个时辰后,成言入府外的马车,在马车中等着另一府宅中的人出来。

与赵阙一见,约在了畔江楼,虽然畔江楼是他的私产,可到底是在京都中,还需谨慎为妙。

而他也不可能放任阿瑜仅仅带着霁之与赵阙见面,失而复得之心绪,缠着他,绕着他,他甚是怕如今的一切,都是他的一场梦,待美梦破碎,他又有何可以寄托。

待成言在马车中闭目养神之时,一双素手掀开了锦帘,成言睁开眸子,直直地看着前头。

阿瑜与成言对视上,她稍有怔仲,见到成言的那一瞬间,她本来想转身踩着杌凳而下,再寻一辆马车,避着成言便是。可怀中的舟舟,偏偏开口唤了一声:“肃肃。”

第129章 有意无意

阿瑜带着舟舟入了马车,舟舟软声软气唤得那声肃肃,打破了二人对视的僵态,见之,她无声敛了敛神,带着舟舟坐得离成言远远的,可一辆马车,就算坐的再远,也宛如咫尺。

成言刚想出言说上两句,可就见锦帘掀起,李霁之从车辕那处贯入。

他瞧见成言的那一瞬,也骤感惊疑,他从庆林和林卲口中得知,眼前的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国公府世子,太子殿下手下的红人,当年,也是太子和他遣人去澧州救了他。

可他见阿姐和成言待在一块,就说不出的奇怪,尤其是之前林卲在他面前,一问三不答,那支支吾吾的模样,实在惹得他怀疑,他与阿姐究竟是何关系,为何二人之间透着熟捻却又生疏。

“成世子,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如若世子往后哪里用得上我,就尽管吩咐。端王府一案,劳您费心。今日我与阿姐去见赵首辅,不敢烦请您,还望世子见谅。”李霁之一坐上马车,朝着成言执手以虚礼而对,紧跟着说道。

李霁之已经从阿姐口中,知晓了母亲在京都中,有亲眷这一事,他与阿姐都没听母亲言道过,而今,既然赵首辅极可能是她们姐弟二人的舅舅,长辈相约,不可推辞,况且他与阿姐也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不过纵然成言是他的救命恩人,但今日之事,是他与阿姐的私事,抑或是家事,阿姐放心不下让舟舟一人待在府宅,把小小的人人带着也就罢了,而看成言这架势,莫非是要同他们一齐去,这是何道理?

成言诧异,他原以为会是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儿,最先驱离他,可不曾想会是霁之,况且看着霁之面上的神情,带着微微不善,庆林曾传密信给他,其中言辞,多是念道霁之对他的感激,还想当面谢他。

而如今谢言倒是不加思索,可话中的驱逐之意,给他当头一棒,霁之这是察觉到了什么?

庆林和林卲得了他的吩咐,不会在霁之面前嚼舌根,而他与阿瑜之间的事,若没有阿瑜的点头,他也不敢同霁之说明白,霁之尚且被蒙在了鼓里,可如今他这态度,倒让他觉得他心中甚是明了。

成言不知道霁之是故意装作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他的眉头紧缩,抿了抿唇,抬眸对着霁之说道:“端王一案,如今还尚无定论,我受不住你的感激。况且,端王光风霁月,当年横遭诬陷,是朝廷的不是,也是百官的过错。”

“待真相浮出,该是文武百官对不起端王府,对不起端王,你无需感激我。”

“京都中有不少我的政敌,我也不能放任你们一行人独自去畔江楼。若出了差错,让你们入险境,我无法同太子交代。”在对着霁之时,成言到底要有所顾虑,不敢直言说是他不放心。

闻言,霁之在他的话中,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只好随他去了,就算他与阿姐有什么牵扯,有他在身侧,绝不会让他靠近阿姐。

他寻到阿姐,到底是晚了些,多了舟舟这个小家伙,不管他想不想接受小家伙,小家伙还是要唤他舅舅的,塞也塞不回去了。小家伙的父亲是个无名氏,阿姐不承认,也不想和他言道,那他不敢忤逆阿姐,不问就是。

可往后出现在阿姐身侧的男子,他要严加防守,绝不让其他男子近身。

想来舟舟的父亲定是个混蛋,不然以阿姐这么好的性子,她怎么会让舟舟从小没了父亲。

世间的男子惯会欺骗女子,没有哪个男子配得上阿姐,何况舟舟的父亲已经让阿姐伤神了,若是再来一个,别说他不能答应,阿姐定然也是不想的。

李霁之诽腹道,他半点都没察觉话中歧意,让他把自个儿也骂了进去。

阿瑜坐在一侧,瞧着他们二人的短暂交锋,不想掺和,也不能掺和。

撇去前世的恩怨,这一世,纵然成言强迫了她,可若是没有他在花满楼的相救,风妈妈也不可能就此放过她。是她痴心妄想,想着风妈妈会兑现承诺,却不知风月场所的手段,风妈妈不过就是想糊弄她,一来二去,让她深陷泥沼,无法自救。

而经由成言的解释,前世的过错,又有谁能说的清。她不是不怨,也不是不恨,可到头来,就怕是怨错了人,也恨错了人。

前世,她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成言早就知道了她是端王之女,不知道成言在帮她查谋逆之案,也不知道成言做出的种种,与她想的种种,似有偏差。

她胡思乱想,自哀自叹,毁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若是前世她同成言坦然道之,那她是不是能活得更像自己,不必再待在那处小院,也能看到端王府冤屈洗清的那一天。

这一世,一切都还有机会,她还好好地活在世间,而成言仍在劳心劳力地帮她,帮端王府。用不了多久,端王府的谋逆案,呈于青天白日之下,冤屈不在,罪孽枉负。

舟舟见娘亲眸中带着伤色,用小手拂了拂她的头,母子二人相视一笑。

成言与霁之一直留意着她们二人,瞧见绽现的温情,成言稍有慰寄,而霁之神情舒展,也无方才的严肃之态,面上骤然带着舒朗的笑意。

庆期被成言留在了府里,今日驾马车的人,是在京都少有露面的庆林,马车慢悠悠地往畔江楼赶。畔江楼作为成言的私产,它没有如意馆的进项大,也没有其在京都中的名声。

它仅仅是一处普普通通的茶楼,楼中经营所得,只能支撑平日里的开销。成言会留着这处私产,不过是看它隐隐于市,有大雅之态。

马车于喧嚣处而过,撵入隐隐于市的巷中,在一处两层高的茶楼门前停下,街道中的吵闹声,离这处远了去,伴着风打灯笼的声音,好不惬意。

一行人从马车上下来,茶楼里的人早得了吩咐,引着他们往准备好的雅间去。

“世子,首辅大人早早地就到了,在弄月雅间等了好一阵。”茶楼里的掌柜迎着成言,在成言的一侧小心地伺候着,一边躬着身子,一边说道。

成言走在前侧,而他特意让身侧空出好一块,就等着阿瑜能走上前来,与他齐步而行,可到底是心里的盘算落了空,阿瑜无视他的心思,抱着舟舟跟在他的身后,而霁之紧紧地伴在她的身侧。

一行人到弄月楼时,门外也没有人守着,待掌柜推开门。

只见赵阙立在窗侧边,背着身子,站在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