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外室 第72节(1/1)

叔父,你莫不是早知前事,才予我一言,可前世的你,到底是把缘法赠给了我,你纵容我去强求,如今却又不让我去强求,你这是在与我打什么哑谜。

高而窄的楼梯,阿瑜牵着古灵精怪的舟舟走了许久。

舟舟的小脚刚踏入大堂,还想拉着娘亲往前头走去,可手上的力气,却怎么都拽不动娘亲,娘亲一动不动地站着,没有反应。

他似是不明,仰头瞧了一眼,只见之前那个怪肃肃站在前面,他骤然一慌,想起了肃肃想阻拦娘亲,不让娘亲带着他离开江南的悦来客栈,为之,他挪了挪脚步,把小手撒开,挡在了娘亲的身前。

不等怪肃肃开口说话,舟舟就鼓着一张脸,怒气冲冲地对着成言说道:“肃肃,你别来找娘亲了,娘亲不喜欢你,也不想看见你。”

虽然舟舟年岁还小,但他知道自从娘亲见了肃肃以后,就火急火燎地收拾东西,带他离开了他从小生活的小院,这不就是想躲着肃肃吗?就算娘亲说过要带他离开江南,可也没有这么赶的啊,如此一来,他都没来得及跟廷庄哥哥和段夫子他们话别呢。

他去书院玩儿,有时候和书院里的哥哥们闹了不快,可能就会不想见到哥哥们,也喜欢躲起来,就和躲猫猫一样,不让哥哥们找到他。

也不知道长辈之间的弯弯绕绕,是不是这样的,但是娘亲一见到怪肃肃,就没了好脸色,想来,娘亲是不想看见肃肃的,舟舟要帮娘亲,赶走怪肃肃。

“肃肃,你快走吧。”舟舟见成言还挡在娘亲和他的身前,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瞧着是不肯罢休,小小的纸老虎气得不行了,他的小眉头倒皱,抬头瞪着成言,奋力推了成言一把。

见之,阿瑜眼波一颤,下意识伸手把舟舟扯了回来,她缓了缓神,还以为成言总不至于会被一个小人儿推动,可不待瞬息,她却见成言身子不稳,往后退了数步。

她的目光中带着狐疑,投向成言,就舟舟那软乎乎的力道,他以为自己能用很大的劲,其实不过就是轻轻一推,她很难相信,这一下,能推得成言稍有跄踉。

舟舟见此,伸出小手,摆在自己眼前,似是难以置信,而后像是做了坏事,害怕了一样,他紧紧地依着娘亲,一半的身子躲在她的身后,小手还扯着她的裙摆不松手。

阿瑜捏了捏舟舟的小手,安抚了一下,而后朝着成言,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他着着一身白衣,而衣裳一侧似是弄脏了,若不留意去瞧,她倒可能会发现不了。

不过眼前他这狼狈之态,是阿瑜从来都不曾见过的,更何况,她瞧着当下的他,似是身子不太好,这幅病殃殃的模样,怕是能应了弱不禁风一词。

此番想着,阿瑜面上浮现复杂之色,不知为何,她瞧见成言这幅样子,心头也不是滋味。

阿瑜转身随意指了大堂一处靠窗的木桌,示意他往那处去。

成言盯着阿瑜的面容,迟迟不语,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瞧着他木楞而立,阿瑜也不想管他,自顾自地往靠窗去。

见她踏着步子,往一侧去,成言不由自主地跟在她的身后,一双眼眸痴痴地望着走在前头的人儿,不过顷刻功夫,阿瑜带着舟舟坐了下来,成言就坐在他们对面。

成言刚想轻唤一声,可薄唇轻启,还没出声,就被阿瑜给截断了,她就此开口说道:“你再派人跟着我做什么?”

“三年不见,你还是同往日似的,执迷不悟,容不下忤逆。虽然我是你救下的,但该我还的,我也一一还给你了,我们二人的牵扯,该断了才是,这三年来,我没了你,照样能活得好好的,你没了我,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成世子。”

“三年都这样过去了,还有什么值得你强求的,是我同你虚与委蛇,让你有所误会,还是其中有我不知道的事,让你有所执念。”阿瑜透过眼前的人,好像看到了曾经梦中所见之景。

成言神色中的怆痛,是她始料不及的,这一世的成言从来都不会这样看她,在阿瑜的眼中,他与立在孤坟前的那个人,慢慢叠在了一起,相生相合,为之稍定。

她静静地看着成言,已有所觉,只待眼前之人,为她解惑。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曾经梦中所见,让她不能确定见到的那一幕,是不是真的,梦中之景,那孤坟前头的墓碑所刻,爱妻李蕴之,在她看来,甚是可笑。

可自她死后,他好像过得并不好,那风中的一声呢喃,其中涩意惘然,前世的他,那会儿,立在孤坟前头,是在问早已死去的她,为何不入他梦中去吗?

这到底是他的执念,还是他心中是有她的,可他为何要放任她在成国公府,受尽委屈,任人磋磨。她那么喜欢他,可他却从不在意,见她的时候,也仅是贪恋她的身子,香汗淋漓过后,就不见半点温情了。

而她就像是一株兰草,只能安安静静地待在小院中,无休无止地等着他。

“我没有要娶李玉珠,也不曾娶李玉珠,我想娶的人,要娶的人,一直都是你。”成言启唇而道,也不管阿瑜在不在乎他口中所言的,前世的悔意,让他尝尽了苦果,如今,他再也不想瞒下去了。

前世之事,错就错在他的性子使然,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没有说予人听的习惯,仅仅是先一个人扛下来,待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再有机会,与佳人解释也不迟。可他不曾想过,自己会护不住小院中的佳人。

“我的婚事,只是一场谋算,圣上降下旨意,想要我尚公主,一是想等我当了驸马后,有理由剥夺我手中的实权,二是不愿太子上位,遂了我的愿。”

话音一落,成言稍顿,瞧了她几眼,却见她眸中无波无澜,就直直地看着他。他暗叹了一口气,紧接着说道。

“圣上病重的那一年,二皇子为了与太子作对,想把我拉拢到他身边去。而我自幼便注定了是太子的属臣,更何况,太子于我,亦兄亦友,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弃他不顾。”

“因我之故,二皇子想在你身上入手,没想到查到了你是端王之女,当时,他已落入下风,而后他便想鱼死网破,把你的身份给捅出去。”

阿瑜本来还在默默地听着,可待听到她的身份这一说时,脸上寡淡的神色,终有变化,为之一僵,不再是事不关己的模样,她幽幽而对,开口问道:“之后的事呢?”

成言轻咳了两声,察觉到已压不住喉间的痒意,他动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随之一口饮下,可喉间仍是不适,他手握成拳,堵着薄唇,咳得脸都发红了起来:“咳——咳——”

待深喘了喘,强压下难受,他神色复杂地看向阿瑜。

静默了半晌,在阿瑜催促的目光中,成言继续言道。

“太子仁善,他与我早想翻端王的案子,他也知道我喜欢你,不忍你落入险境,与二皇子有所交易,可随之而来的是,圣上得知了此事,他知道若是太子继位,就会遂我的愿,把端王的案子翻出来。”

“如此一来,僵局定下,破局之棋,也就是那场婚事,圣上想拿婚事当幌子,虚晃一招,而二皇子想拿婚事,把我置于尴尬之地,太子却想等婚期将至,圣上殡天。”

第123章 循涂守辙

阿瑜听完这番话,久久不语,可心中的波澜泛起,翻涌成层,她远不如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她慢慢地垂下了头,敛起眼眸中晦暗的情绪。

舟舟乖乖地坐在娘亲的身侧,小小的人儿,不仅听不懂他们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娘亲听了怪肃肃的话后,变得沉默了起来。

为此,他仰头瞧了瞧成言,见怪肃肃脸上的神情透着悲恸,他似有所感,心中莫名其妙有点儿难过,而后他又看了娘亲一眼,自顾自的搓了搓手,而后灵动的眸子微微一转,小心地把手伸了过去。

待阿瑜有所察觉,把他的小手握在手心,下意识捏了捏,却仍是无言。

静默了一会儿,舟舟遭不住如此寂静,顺势依偎在娘亲的身上,软声软气地唤了一声:“娘亲。”

听之,阿瑜的胸口处生出暖意,稍稍抚顺了她心头的伤悲,那些她从来都不知道的事,就算如今她都知道了,可是发生的已经发生过了,再回首道言,也只是前世之事。

前世的事,成言以为是为了她好,对她尽是隐瞒,让她自哀自叹,变得不像自己,况且,他说他想娶的一直都是她,但他为何会对她那般冷漠。

“端王之女,原来你早知我是端王之女,我以李氏之姓,多谢你曾想去为端王府一案费力,但我却没有资格为前世的那个痴情人,就此原谅你。”

“你说你想娶前世的那个痴情人,可待我回首,想信你,却不敢信你,你所做的种种,让我感觉不到你的情意。那僻静的小院,那冷落的年月,那无止境的羞辱,难道就是你对我的喜欢吗?”

阿瑜倏地睁开眼,抬头直视成言而道。

闻言,成言心为之一颤,似有不稳,哀声而道:“循涂守辙。”

“我知道我再怎么辩言,都难得你的原谅,但那五年的相伴,你真的就察觉不到我对你的情意?”

“成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之位,当时的我,给不起,也不能给。在没喜欢上你之前,我以为自己会依母亲之言,娶贵女安门户,可待你入我心后,我想等,等我手上的权势能够压下碎口,再名正言顺地娶了你。”

“端王府一案,累你成奴,可幕后之手,怎可善罢甘休。待我知晓你是端王之女,那时候,钦慕之心已生,你让我抛不开,也放不开,为之,你的性命自然和成国公府绑在了一起。”

“到底是阴差阳错,骤不及防。”

“后来,我不想让府上的众人打搅你,予你一处僻静之所,却不料你心中所思。若即若离之时,我都要抑制住心中所想所念,唯恐让人发觉你是我的软肋,而夜半之际,偷偷入你房内,是我忍不住那入骨相思。”

能让成言说上这么一番话,于少言的他来说,是难上加难的,可佳人对他有所怨怼,若他今日不说清楚前世之事,苦的可不是前世那个懦弱的他,而是如今这个半死不活的自己。

闻言,阿瑜似有所觉,绛唇轻启,随声问道:“你从始至终都知道我是端王之女?”

“起初是不知道的。”其一言中,含了多少的愁思。

“那时,端王府谋逆之罪定下,已无回旋的余地,后来,端王获罪自戕的消息传回京都,太子与我就遣人去澧州,本想救下你姐弟二人,可中途发生了疏忽,让你入了我成国公府。”

“而你入我后院,我却只当你是寻常丫鬟,起初疏离,后来沾之入迷,再三克制,成其妄念。再行之,步步累情,事情就不为我所控了。”

成言的手摩挲着木桌上的茶杯,抚摸着冰冷的外壁,想等着眼前之人最后的判言。

静默了许久,周遭寂静,让她能够想一想内心翻起的腾浪,前世的五年,她原以为只是一个痴情人的苦等,最后等来的不仅不是回应,反而是小院中灯烛熄灭,痴情人的身死心停。

却不料,她自以为的情爱,远不止她想的那般简单,在情爱背后,被旧案所牵扯,行将差错,才造就了悲事。

可她实在是想不通,为何她重来一世,与前世之事大不相同,她会在花满楼醒来。

为此,她敛下深思,继而问道:“前世之事,于我于你,皆是旧事。而今之事,迷雾重重,这一世,太子与你可曾插手过端王府的事情?”

听之,成言眉头紧皱,望了她一眼,说道:“太子与我所做的事,与前世无甚差别,可怪就怪在,你所在之地,错了也乱了。”

“两世而论,太子与我都遣人去救你姐弟二人,可你却不知所踪,后来,听你身边侍奉的婢女言,你在路上病死了。”

“病死。”阿瑜喃喃自语,怎么又是病死这一说,她前世不仅没有病死,还入了成国公府为奴,这一世,她也没有病死,陆子良却言之凿却,也是说她的婢女言她已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以前世你以为端王之女已死,起初也就不知道我是李蕴之,可后来你又是怎么知道了我是李蕴之?”阿瑜拐言而问。

成言暗叹了一声,前世之事,牵扯的人太多了,也只能说是造化弄人了,他目光灼灼地看着眼前之人,直言回道:“赵阙,是赵阙使人告诉我的。”

“他知道太子和我想护住端王的儿女,而他也想护住他长姐的血脉,我们与他之心,不谋而合,在太子与我遣人去救你姐弟二人时,他的人马也赶去了澧州。”

“太子与我的人先去救了你的幼弟,而赵首辅的人先去救了你,万万没想到的是牢中恶奴作祟,趁你昏睡之际,冒充了你,如此一来,赵首辅的人把冒充你的人带走了,之后你就被充作罪奴于官宦之府为婢。”

“赵首辅?”阿瑜捏住了舟舟的手,渐渐握紧,眉间的那抹痕迹加深,似是不明。

舟舟小脸一僵,小手被握地一痛,他下意识“嘶”了一声,阿瑜察觉到手心微动,回了回神,而后松开手,投之歉意,用手摸上他的小脑袋,用作安抚。

前世之事,成言早已明了,在他虚活的那些年月里,所有的事情都浮出了水面,他知其种种,也知晓了赵阙在其中做出的事情,他借着太子和他的手,翻了端王府的案子,也成就了一代盛世。

前世,世人都言,他成言为朝堂逆臣,凭借着皇帝的宠幸,祸乱朝纲,而赵阙是为朝廷纯臣,百官之首,为百姓造福,深受百姓爱戴。

世人言他如何,他皆不留于心,从不放在心上,只因他想放在心上的人和事,早已离他而去,世上之事,难也好易也罢,不过虚无一场,他想消散于世间,追她而去,任人说他懦弱也好,说他混账也罢。

若不是叔父予他的缘法,让他积其功德,累其福祉,斯人不曾入梦,以之所求,方能渡梦。如若不然,他或许早就入其孤坟,于黄土一抔。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在清水寺之时,赵阙言故人在前,那是他将你误认成他的长姐,也就是你的母亲。”不管阿瑜想知道些什么,只要她想听他言,他会把他所知道的尽数都说予她听。

“赵首辅是我的舅舅,可我怎么从来没听我母亲提过?”阿瑜心中疑窦骤生,母亲曾与她讲过,她是孤女,若不是父王娶了她,她于浮萍,了无牵挂。

阿瑜实在是难以相信赵首辅会是她的舅舅,母亲长居于端王府内,若无要紧之事,甚少出府,多数时日,都是待在她的小佛堂内,也无其他亲眷让她为之惦记。

闻言,成言寡言道:“其中旧事,你可以回京都,问一问赵阙。”

“你的幼弟,如今已被我接回了京都,端王府谋逆之罪,太子想趁良机,为之翻案,不知你意欲如何。”成言目光晦涩,盯着阿瑜说道。

这三年来,京都中的形势变了又变,那滩浑水已被他搅乱。自从他有了前世的记忆,前世于他而言的麻烦事,需要耗费数年去周旋,而今预知后事,不过尔尔。

他当下想把端王府的案子翻出来,就连金銮殿上的那位,也阻止不了他了,前世真相大白之时,可惜那位已经魂归西天,如今,那位还活得好好的,犹且看看他是如何让旧案归见天际。

成言话音一落,阿瑜有些愣住,她喃喃一声:“阿霁。”

她已有数年不曾见阿弟了,如今听之,倒有些害怕,这番情绪莫名生于心间,她也不知道为何一想到可以再见到阿霁,会萌生出害怕之意。

前世的她,卑微苟活,为情爱所累,困于成国公府,想找幼弟,却不知如何入手,一拖再拖,到了后来,却没了性命,兰草之命,哀之叹之。

这一世,她仍无能而对,去澧州之行,截断于此。

成言拿阿霁做饵,拿端王府谋逆一案诱她,她不是不知道,但她想去澧州,也是因为惦记着端王府的旧案,既然成言能够让此案早点真相大白,让端王府不必压着谋逆之罪,让父王九泉之下能够瞑目,那她必要亲眼见之。

前世的怨怼,于她而言,许是留存于心。成言把旧事言于她,可那痴情人不是如今的她,她也不再是那痴情人了。

离京都三年之久,而今行回,她要堂堂正正入京都,以其端王之女状告金銮殿,提其旧事,翻其旧案,成其旧冤。也不知高坐在金銮殿上的天子,该如何正其身。

第124章 呼哧呼哧

是时六月,从邺城归京都,一路上走过陆路,走过水路,但舟舟身子欠缺,于马车之上,颠簸久了,小小的人儿变得焉焉的了,成言的马车默默地跟在其后,似有所觉,而后改走了水路,这才耽搁了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