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魔尊养夫日常(快穿) 第12节(1/1)

当赵显看到皇兄们上课他睡觉,皇兄们办公他睡觉,皇兄们熬夜他睡觉,皇兄们上朝他睡觉的时候,赵显心里快乐极了,一种浓郁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原来,摸鱼竟是这样快乐的事!

——原来,皇子的幸福也可以这样简单!

——诸君,我真的不想工作!

赵显大彻大悟,开开心心地当起了“没出息的皇家人”,一天天的混吃等死,就等自己年纪到了被老皇帝分封出去后,去自己领地继续当一个快乐的咸鱼王。而若老皇帝死得快一些,那他还能把自己亲娘从宫里接到封地上赡养,内务交给老娘和老婆管,外务交给幕僚门客管,日后有了儿子那就交给儿子管,而他则能当一辈子的快乐王爷!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幸福未来啊!

但赵显万万没想到,他的快乐生活终结在了太子赵晟登基的那一天。

新皇登基后,对旧制总会做出些改变的,所以当初这位皇兄传唤他去紫宸殿时,赵显并不太在意,十分淡定,只以为皇兄要跟他讨论他日后的封地问题,顺便敲打一下他,而他赵显则能趁此时机表忠心,顺便提出将自己母亲庄太妃接到封地上的事。

按照他以往的乖巧度和摸鱼度,赵显觉得这肯定不是问题。

可赵显没想到的是,他进了紫宸殿刚跟皇兄绕了两句客套话,就被皇兄接下来的话砸晕了。

“四弟,接下来我有很重要的一件事交给你,还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啥?“皇兄请说。”

“如今我永朝,敢结束战乱不到二十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际,然而时不我待,中原大地上内有百姓积弱、前朝余孽作祟,外有匈奴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想要在这一片内忧外患中为我永朝,为我永朝的百姓谋得一片和平安乐之地,还需万众一心、需朝堂民间的共同努力,是也不是?”

“……是,是,是的。”

殿上的天子露出欣慰表情:“既然四弟你也如此做想,那朕便心安了。从明天起,你便是舆情部部长,负责引导民间舆情,以及为百姓解释刑法典和各重大条例的详情。关于舆情部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详细规整制度在这里,四弟你有十天时间挑选自己的手下,朕希望在第十一天看到你开始工作……”

赵显颤抖着手接过这份《舆情部规章管理与工作制度》,看着这一份长长的单子和工作内容,眼前一黑。

而上头的那位天子还在说着:“对于以上这些,四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赵显:“……”

有问题!有很大问题!

他根本就不想工作,更不想接下这种烫手山芋啊!!

赵显抬起头,想要卖个惨,但他对上天子那核善可亲的笑时,他倒吸一口气,吓得差点打了个嗝。

天子眉头微蹙,道:“四弟可对朕为你量身打造的这一部门有什么疑问?”顿了顿,天子继续道,“事实上,早在四弟还在上书房中念书时,朕便注意到了四弟的聪慧,知晓四弟有一腔报效国家的忠义之心,更有敢为百姓发言的正义之情,只不过碍于身份才不好做下更多,只能通过学习来麻木自己……”

听到这儿,赵显一愣,心中第一时间涌出的竟不是感动,而是茫然:原,原来我在皇兄眼中,竟是这么高尚的人吗??

天子又道:“那时候的朕便想,若有一天我能为帝,定要为众兄弟开拓出一片天空,让大家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大展拳脚,为永朝百姓谋求福祉。朕一直相信,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共同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从日升之处到日落之处,目光所及皆是我们永朝疆域,而永朝的人们也能安居乐业,人人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赵显心脏怦怦直跳。

选贤与能,天下为公——这样的大同世界,谁没有想过呢?

若是可以,谁不想当个好人?谁不想生活在这样和平充满希望的世界里?谁不想缔造出这样的未来?!

天子又继续道:“朕知晓四弟你心中还有许多疑惑与顾虑,也知晓四弟你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但朕相信四弟你心中的忠义与正义,相信在我们兄弟几人中,唯有你最为体谅和怜悯百姓的苦难,所以朕便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与部门交给你,只盼你能深入百姓,为百姓谋求福祉的同时还能一展抱负……四弟,你可愿意为朕分忧?可愿意接下这个重担?”

这一刻,赵显热血上头,一口应下:“愿为皇兄效劳!”

赵显生出了难得的雄心壮志,兢兢业业地去选人、处理公务、监管与引导舆情、为百姓释难,同时,他也留了个心眼,观察天子是真的知行合一、想要缔造出先贤口中的那个完美世界,还是想要利用自己的兄弟们后再卸磨杀驴。

但随着赵显越是观察,他就越是迷惑,并未自己这位皇兄的一系列操作而心惊肉跳——

曾经的二皇子,如今的吴王赵旸,因有一个备受宠爱的贵妃母亲和手握实权的将军舅舅的缘故,向来受到太子党的忌惮,甚至就连“旸”这个名字,都代表着贵妃一族的不安分。

旸,日出也。二皇子非嫡非长,何德何能竟可被赐予“旸”这一字?!

为此,陈皇后在世时,便与贵妃处处作对,二人掐得和斗鸡似的。而至于太子一党也对二皇子一党忌惮颇深,两个党派都有一种抓住机会就要把对方按死的架势。

但这样的一切都在太子登基后烟消云散了——这样的烟消云散,并不是指太子党得势后抖了起来,把二皇子党统统打压下去,而是指如今的天子直接给二皇子封了个实权的大将军,还把曾经的二皇子党羽打包塞给了对方,让他去开拓东边的疆域,发展海军!

当时的赵显一听这消息,就感到眼前一黑:皇兄,皇兄你还好吗?你是被绑架了吗?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但很快,第二个消息又传来——曾经又小心眼又满肚子小心思还很能装的三皇子赵晃,如今的越王,竟被任命为正三品礼部侍郎,负责管理新修成的国家书院的莘莘学子。

国家书院有大儒为师,对外免费招收学生,不问出身,不谈年龄,只考学识。而在国家书院的另一侧则设有“大图书馆”,无数皇家藏书皆在其中,免费对人开放,若有人自带笔墨,更是能够免费抄写!

这样一个收拢天下学子之心的地方,竟然交给了三皇兄管理?!

天呐!皇兄你是怎么了?!你真的被绑架了对不对?!

而后来,当赵显听说醉心学问的五弟被塞进国家书院当老师、虎头虎脑的六弟被塞进国家书院当学生时,他则完全淡定了。

——皇兄不愧是皇兄,艺高人胆大,牛逼!

又后来,一样样的新事物出现,一个个的新消息传来,赵显了解得越多,对这位皇兄的佩服也就越深。

工部研究出来的水泥,听说就是皇兄找来的配方。最初时,赵显也好工部也好,众人只知晓这会是个好东西,却没想到它会这样好。

水泥不但可以铺路,令道路通畅迅捷,还可以建造房屋,修筑城墙。

虽然那些达官显贵看不上水泥房,认为这样的屋子有失风雅,但对于那些普通百姓和流浪乞儿来说,这种既能够遮风挡雨又不会轻易倒塌的房屋,实乃是上天的恩赐,每当提及时,都忍不住感谢天子。

而至于城墙,那就更厉害了,只要往上一浇筑,那城墙便是水泼不动,火烧不塌,令边关兵将们安全感倍增,就连日常损耗都少了不少。

与此同时,皇兄又提出了以工代赈,令百姓惧怕痛恨的劳役不再是服刑般痛苦,反而还给相当多的乞儿和无家可归者找到了自食其力的方法,令百姓感恩戴德。

不过以工代赈这样的事是非常耗费国库银子的,所以最初的时候户部的人如丧考妣,天天用哀怨的目光盯着皇兄,可皇兄实在是算无遗策,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提前就颁布了详细周密的条例来规整永朝的商业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恶性竞争,令商业蓬勃发展,也令无数的税收银子流水般的进了国库。

甚至皇兄还不知从哪儿找来了化肥除草剂新农具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大大减轻了农人的负担,还给了他们大丰收的希望。后来,当第一个丰收年到来时,城内城外民间朝堂都能听到歌功颂德声音——这曾经令赵显嗤之以鼻的“马屁声”,第一次显露出了情真意切,也第一次令赵显受到了近乎震撼的感动。

当赵显登上京城城楼,向下俯视这一片欣欣向荣、人人面上皆有笑意的城池时,他的心中被难以言述的感动和激荡充斥。

“这就是皇兄想要的世界。”

“这也是所有人都想要的世界。”

“……当然,如果我能不用工作就更好了。”

赵显擦着自己满脸的泪,哽咽想着。

第17章 少年将军与狸猫太子17

赵显在城楼上看到的那些东西,谢非言也看到了。

但他看得比赵显更多,想得也比赵显更远。

对于赵显这样出身皇室的人来说,这样的一个城市或许就称得上繁荣安定,这是他眼光与时代所局限的。但对见识过真正的繁华的谢非言来说,他目前做到的这些则远远不够。

这是个没有灵力的世界,最多也就是有些飞檐走壁的浪客游侠儿而已,所以这里也没办法复制谢非言曾经世界的发展经验,遇到气候问题山洪问题之类的事件时也不太好解决。

不过没关系,走不了修真还能走科技,封建社会唯一的好处就是权力高度集中,于是作为被权力拱卫的皇上,谢非言吩咐下去的事,下头的人是万万不敢怠慢的,再加上轰动一时的水泥化肥除草剂新农具等,都是谢非言叫人琢磨出来的,于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的风向就像是一块香喷喷的饵,见上头的人有所松动,他们便纷纷扑了上去,因此一时间,京城中人人皆好奇巧之技,令一潭死水的工匠阶层竟也有了百花齐放之势。

对于这些种种,谢非言只是在幕后稍作推动后,便放任他们自由发展。

不过作为皇上,谢非言的确有很多事占着很大便利,就如同他想要令工匠们勤快创新时,只要表露出自己对奇巧的偏好,再重赏几个献宝的匠人,后续的事件就不必谢非言再来操心了一样,他也有很多只有皇上才有资格心烦的事。

首先是陈皇后,或者说先皇后遗留的假太子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到了如今,在谢非言的挖坑和误导下,陈皇后临死前给真太子亲口套了个前朝反贼的帽子,而后真太子还当真被当作前朝太孙救走,那么到了这会儿,那些换太子的人就算都还活着,他们也必然不敢跳出来质疑当今天子的血统问题——他们恐怕自己都糊涂着呢!

并且他们说了又如何?

“当朝天子其实根本就是个假太子,当初真正的太子,其实被换走了,就是前年被前朝救走的那个前朝太孙杨慎思”?这样的话说出去,谁不以为他们脑袋有点毛病?

这是个绝对的死局,作为新朝天子的谢非言懒得提,被前朝庇佑的“太孙”杨慎思更不会再提。

而第二个问题,关于永朝这一团乱麻皇室关系和利益纠葛,谢非言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将其捋顺——

曾经的五皇子如今的燕王赵景要风雅,谢非言就给他风雅,让他成为国家书院的老师,与众多风雅之人同居一所,还给他一个“天下之师”的胡萝卜做饵,吊着他快乐卖命。

曾经的三皇子如今的越王赵晃要名,谢非言就给他名,让他管理国家书院、管理大图书馆、管理天下学子的读书之事,这样便于天下学子读书的轰动与名头,哪怕是当世大儒都要自愧不如。

就连最麻烦、最野心勃勃的二皇子,如今的吴王赵旸,在谢非言看来同样不是事。二皇子要权,要地位,谢非言就给他权,给他地位,甚至还给他兵,给他地,给他钱,给他支持,让他去东边操练海军。

“看到大海了吗?你可知晓大海的尽头是一片不逊于中原的土地?在这中原,你或许永远都无法名正言顺地做某些事,但若你去了海的那边,朕可以向你保证,你圈下的土地,统统都是你的。”

就这样,几个皇子统统被谢非言打发出去干活了,为了永朝的安定和繁荣呕心沥血。

系统也曾经问过谢非言,问他难道就不怕这些“兄弟”们起异心吗?

而谢非言的回答也很简单。

“他们不会有工夫‘起异心’。”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生都将为了追逐我的脚步而全力以赴。”

当一个势力的内部为了利益的多少而打起来的时候,有人可能会想着劝说对方接受,有人可能会想着重新分配和权衡,但谢非言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用更多的利益填补进来。

谢非言的目标乃是一界气运,他要做的事前所未有,所以他会将局面做大,他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多到那些跟在他身后的人绝不会来得及生出“我可以将他取而代之”的心思,唯一有工夫思考的只有“我一定要走得更快一些,才不会被他甩下”。

皇室如此,朝臣如此,世家如此,天下如此。

而永朝周边的藩属国和附庸国,不也正是为了这些诱人的利益才来到永朝的吗?!

谢非言看着这些藩属国和附庸国进献的美人和长长的贡品单子,笑了一声,将它们扔给身边的宫人。

“叫礼部来操办此事。”

“日后若无大事,这些不必再递到我眼前。”

他的大腿,也不是谁都能抱的。

这些小国如果真想被带飞,是一定要表示点心意出来的……他们这些小国有什么特产、多少劳动力来着?

谢非言又暗自琢磨了起来。

就这样,谢非言作为赵晟登基后的第一个寿辰就这样表面上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谢非言抽空看了两眼,却没看到跟穿越者杨慎思相关的一切——既没有来刺杀皇帝的“魔教圣女”,也没有被小国献上屈辱委身的“异国公主”,甚至连听闻就在京城的“妙手神医”,也没有半点相关消息传出。

与杨慎思相关的一切,好像就这样彻底消失了。

谢非言想着这穿越者如今的身份,忍不住笑出声来。

“前任气运之子,你这两年可有懈怠?有没有好好工作?有没有拿出你作为穿越者的知识和金手指,好好经营你‘前朝太孙’的身份?”

“毕竟你能跟我相争的日子,也只有这几年了。”

等过了这两年后,气运之争就会尘埃落定。在永朝日益强大的国运加持下,谢非言哪怕分离了一半气运出去,也会是此界当之无愧的气运之子,日后对上杨慎思时,就是谢非言单方面的捶地鼠、薅羊毛了。

谢非言自己倒无所谓,以他如今的角度看来,无论杨慎思怎么行动,左右不过是从“观看余兴节目”变成“无聊时打打游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