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炮灰女配打脸日常 第94节(1/1)

叶青青正无聊的坐一边看热闹,见她这模样还有什么不懂的,她这个大姐动凡心了啊。

难怪非盯着她的衬衫不放,又急着做新衣服,这是怕自己看好的人被抢了吧。

不过这两块布不止又瑕疵还有点霉味,应该是在仓库里放了不短的时间了,这种布能花上十五块钱就不错了。

看来她这个大姐也不傻嘛,半点不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一切都为了她们这个家。

不过这些跟她叶青青也没什么关系了,只要不来找她麻烦,她就可以由着家人作妖。

叶萍萍忙着做衣服没时间来找茬,叶青青吃完晚饭没什么事就开始继续写小说。

这次要投稿的这篇小说,她预估的字数是五万字,早点写完到时候也能看看市场的反应再写新的。

她要求不高,只要一个月的稿费能赶得上工厂里工人的工资,她就满足了。

如果被报刊亭的大姐知道她此时的心思,一定会觉得她贪心的不知好歹,还跟工人拿一样的工资,她怎么不上天呢。

最多再有一个月,市场就会被放开,到时候出门在路边做小生意也不会再有人来查。

但小打小闹叶青青看不上,大买卖她也没那么多本钱,所以想来想去她还是觉得先让自己有个能堵住家里人的嘴的进项。

然后她再找机会去南方看看,就是她身上的钱有些少,这张脸又好看的有些过分了。

又奋笔疾书了四五页,这一天里写字有点多,叶青青攥着钢笔的手指都有些疼,将草稿收好锁在抽屉里,这才出门去洗漱准备睡觉。

叶萍萍这几天不是没惦记她说的那个什么小说,也想把叶青青写的东西偷过来先看看,但叶青青对她总跟防贼一样,她根本就找不到机会下手。

这会眼见她出门去了,叶萍萍赶紧翻身下地,结果就见抽屉外面挂着一把小锁头。

锁头都还是新的,看着就像是新买回来的,这让叶萍萍对叶青青那所谓的身上一分钱没有分外怀疑。

如果叶青青能听到她此时的心声一定觉得委屈,这锁头还真不是她去买的,而是从叶团结那里淘宝得来的。

叶团结这些年真心没少弄这些小零碎,叶青青现在没事就喜欢去他屋里转一转。

看不到叶青青的手稿,叶萍萍心中有些不是滋味,总觉得这个妹妹变了太多,对她这个大姐也没有以往那么信任。

叶青青回来时就见叶萍萍情绪似是不太高,不过这个大姐她现在是真有些‘怕’,那磨人的功力真的很想让她动手,所以她不说话,叶青青就赶上上炕睡觉。

荷城报社不算好找,她也是前一晚让叶团结给她画了详细路线图,又从他那里抠了五毛钱出来,这才一大早背上东西出门。

她身无分文的人设不能丢,不然就会一直被他们盯着,以叶萍萍的神经质,到时候很有可能会闹的不可开交。

她现在其实就盼着叶萍萍能早点找对象然后谈婚论嫁,她赶紧把心思都放在男人身上,就不会再没事干的天天盯着她。

她之前给许博敏的回信上已经写了她现在的情况,也告诉他不要再给她寄衣服,相信他也不愿意寄来的衣服被叶萍萍抢走。

这个时代的公交车开的晃悠悠,叶青青看着窗外的景致,路边墙上还到处都是大字报。

带着红袖章的大爷大妈又开始出来巡逻,嗯,真是全新的一天啊。

到报社时正好上午九点,看报刊亭那位大姐明显知道一点内情,在传达室被看门的大爷拦住,叶青青就按那位大姐说的只说自己越来杨编辑。

那大爷半信半疑,叶青青赔了好变天笑脸这才被放行进门。

报社的办公地点是一栋三层小楼,副刊编辑室就在一层最左侧的房间。

看位置也能看出他们这个部门在整个报社的位置,叶青青有些忐忑,她半点没跟这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打过交道,也不知道等一下会不会被轰出去。

杨卫国是今天第一个来编辑室的,他们编辑室里一共六个人,就他手下没什么靠谱的作者。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的都是变革和知青回城。

上面重视,他们这种宣传窗口就要跟上脚步,他们副刊编辑室今年的主要任务已经发下来,就是挖掘新故事反应新时代。

他们前一天刚定下来接下来的宣传风向,今天那几个家伙就跑到相熟的作者家去约稿了。

杨卫国想着这个月的任务就一阵头疼,实在不行他都准备自己撸袖子冲上去写了。

不就是反应知青回城,他也有亲戚回来,想写一点应该也不难。

心里正乱糟糟的想着就听到敲门声,他心里还有些奇怪,社里人乱串的时候很少会敲门,至于他们屋的这几个就更不会敲门了。

门拉开,一个衣服写的泛白但整个人很干净的姑娘俏生生的站在门口,杨卫国奇怪的看着她,总怀疑这姑娘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你找哪位?”

“请问您是杨编辑吗?我是杨柳路报刊亭周大姐介绍过来的,我这里有份我写的小说稿子,想投递一下。”

报社这边一年到头不少收社会投稿,只是一般人投稿都是寄信过来,这种直接把稿子送来的还是头一份。

杨卫国上下打量着叶青青,总觉得眼前的姑娘年轻的有些过分。

“你多大?”

“我今年二十二岁,刚从临省回来。”

刚从临省回来那就意味着对方是知青返城。

想到这一点杨卫国心里稍稍满意,侧过身将人让到了屋子里。

“你搬那边的凳子过来坐吧。”

办公室里现在就他一个人,板凳倒是不缺了。

叶青青听话的搬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凳子过来,就摆在杨卫国的正对面。

“你想投什么类型的小说,我们今年的题材已经限定,除了几个特定题材其他的一概不收。”

叶青青被他这话说的稍稍有些紧张,“我写的是知青返城。”

居然是知青返城!杨卫国双眼微微一亮,这个题材倒是他眼下需要的。

“你写完的稿子带过来了吗?”

“带了。”

这么问就是有戏啊,叶青青心里又是一喜,一上一下跟做过山车一样,不过心里如何吐槽都不耽误她将稿子拿出来递给杨卫国。

六千字十几页,厚厚的一叠直接递到杨卫国手上,他这会正好没事就低头看了起来。

嗯,开篇可以,讲的是一个男知青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然后听到政策后开始欢欢喜喜的收拾东西准备回城。

回城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男知青一路上都在憧憬回到家后的场景,但问题就出现在回城后。

第一百三十章成了

十几页的纸,杨卫国几乎是没一会就已经翻完了,六千字看的……一点都不过瘾。

他抬起头看向叶青青忍不住出声问道:“这个大哥的工作后来落实了吗?”

叶青青的小说充分吸收了后世里网络文学喜欢吊人胃口的特点,这六千字就正好卡在男主人公听到消息准备去糖厂印刷厂碰运气。

男主人公的朋友给他讲了不少小道消息,但也说负责招人的郑师傅为人严谨认真,想要能被选上就不要动任何小心思。

男主人公很认真的听了朋友的建议,去求职那天早上奢侈的吃了一个窝窝头就奔着印刷厂奔了过去。

他在路上遇到一个摔倒在路上的老大爷,他好心的将老大爷扶起来又送回就在附近的家里,这才又往印刷厂跑,但在路上耽搁了半个小时,他这个时候已经要迟到了。

开篇六千字认真来说剧情并不算紧凑,但这个时代的读者胃口还没有被养的那么叼,所以她可以在开篇慢慢的介绍家庭背景,已经男主人公的家庭状况。

杨卫国就觉得有口气被后面的情节吊着,他现在迫切想直到叶青青后面准备怎么写。

叶青青见他这急切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成了,她又忙从包里取出人设和大纲一并递了过去。

没有后续小说可以看,只看大纲也可以缓解一下了,杨卫国很不挑的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编辑,此时应该在审稿。

“嗯,好,不错,就应该是这样。”

杨卫国满足的放下大纲,对着叶青青笑的格外又好。

“叫你青青不介意吧?”

“不介意不介意,家人朋友都这样叫我。”

叶青青笑着摇手,好脾气的模样让杨卫国对她的好感又提升了几分。

他再一次拿起桌上的书稿和大纲,“你确定你是要把这篇小说投到我们编辑部吗?”

叶青青点头,这不是……废话吗?

“那行,你这篇稿我收了,你现在告诉我你这篇小说准备写多少字?”

“预计是五万字,之后可以换一个主人公,比如写他妹妹的故事。”

不过换了主角,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故事,都是老江湖,不用叶青青多说,杨卫国也明白了她的意思。

想了想就觉得这样也不错,他们副刊是一周两期,每个故事每次按照写作量刊登两千字到三千字不等。

五万字,一期三千字,那十几期就结束,算算时间也就是两个月。

“我们这边的刊登情况是这样,你看你能不能接受。”

杨卫国将内情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叶青青一听一周需要六千字,平均下来就是一天一千字的量就立马点头同意。

这对她来说算不得什么难度,这种故事写起来不要太容易。

“接下来咱们说一下稿酬的问题,我们社里新人的稿酬都不高,差不多都是从千字两块钱开始,你看你能接受吗?”

叶青青继续点头,她太能接受了!

千字两块钱,一个星期六千字十二块钱,一个月差不多要有五十块的稿酬,都赶上她在乡下累死累活的做半年了。

她答应的爽快,杨卫国也了了一桩心事,谁能想到他没去跑作者,坐在办公室就能收到稿子!

而且他敢保证就是主编看了也会觉得好,如果叶青青觉得稿费不合适,让他跟主编打申请,千字再多五毛钱也是能批下来的。

但这样一来二去的要走手续,哪有现在这样爽快。

他心里高兴就直接给叶青青办了投稿成功的手续。

“咱们这边的稿酬按说都要压五千字的,万一你们后面不写了我们也要承担后续的麻烦和损失,不过我看你刚回城日子应该过得有些难,所以就先压你三千字,下次再来交稿就把剩下的两千字再扣下。”

叶青青又是一通点头,她算是遇到好人了,这个杨编辑人是真好,一点架子没有不说也不用她改稿,也不恶意压低稿酬。

她都没想到自己这一趟能这么顺利,她一时间有些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穿越前她也是见过大钱的人,她工作七八年靠着薪水给自己买了房子车子不说,账户上也有七位数的存款。

那时的她对钱没有太多概念,她没想过大富大贵,她那样衣食无忧已经是她最满意的状态。

但现在,在被这个缺衣少食的时空折磨了半年后,她对直接写稿子即将要拿到的六块钱都万分激动。

办完所有手续,也确认过叶青青户口本上的信息,再三确认家庭地址无误后,杨卫国从自己的抽屉里摸出了六块钱递给叶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