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9)(1/1)

闵于安走近了她,窗户不知何时已经打开,光线透起来,把那黑白分明的纸张照的格外清晰。

纸上的字,也终于被她看清。

如同卖身契一样的话,甚至比成亲之前她被迫按下手印的那张,更为过分。

上次只说让她娶她,这一次,哎,不提也罢。

规矩条条分明不说,还详细规定了具体的惩罚措施,由轻到重,全都不等。

该说她不愧是文化人吗,遣词造句跟刑部所用的历法都能粘得上边。

萧启:虽然我的是干的不地道,但你是真狠啊。

拒绝是不可能拒绝的,因为闵于安边上还放着链子和小匣子。这两者都明晃晃的告诉她:若是不服气,我有的是方法让你服气。

这边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

不过她从来也没赢过就是了。

两个人在一起,也没必要计较这些。

舒服倒是舒服,只是太累了,有点受不住,要是她不这么过头就好了。

萧启半推半就的签下了字,按下了手印。

闵于安狡猾的笑,把那纸张仔仔细细叠了,拿油纸包好,还是一式两份,但这一次,她把那两份全都塞进了怀里。

萧启一头雾水。

我来给你保管。她说。

好了,我们再来聊一聊关于这个。闵于安取出了萧启寄给她的信件,总共三张纸。

那张她看了无数遍的和离书赫然在列。

闵于安面色郑重:我要你亲手把它给撕掉。方才的调笑一无所踪,她郑重其事。

有时候她执拗得近乎偏执。

不是都过去了么,心结都解开了,撕不撕又有什么关系?一张纸而已,有那么重要?

萧启有心调侃几句,却在撞上她眼的那一瞬,不再言语了。

自己被修理了一顿,还是该说说该笑笑,被修理的人还未怎么样呢,欺负人的人倒是先哭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道理。

可她的小姑娘泫然欲泣,眼睛红红的,说话间还带了颤音:我要你撕掉。

简直无缝切换到无害模式,不,应该说是受害模式。

像是萧启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一样。

哎哎哎,别哭啊,萧启惊慌失措,我这也没干什么呀,话都没说两句呢,这是哪里又惹到了这位姑奶奶。

可是,心里一阵阵的抽痛做不得假。

她就是吃她这一套。

我撕!

萧启积极的起身,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和离书,看也不看,直接撕成了碎片,拼都拼不起来的那种。

然后嘶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动作太剧烈,身体的不适感就加重,强烈的酸痛让她很不舒服。

她还是好声好气地哄着:别哭了,都是我的错,以后再也不会了,你打我吧,别哭好不好?

闵于安看着纸花纷飞,心扬起来:我打你做什么!有的是方法收拾你,不过不是现在。

终于解决,萧启的悲惨生活告一段落。她整理好自己,打算去找手下,出去查病起的源头。

走路颇为艰难。

闵于安担忧地问:要不要再歇一天?你这样子再在外面跑不太好吧?别没走几步先倒下了。

我这样子都是因为谁?!

萧启强作镇定:无碍,我可以的。

已有两日没出过房门了,今日再不去,实在说不过去,谁知道那群小崽子背地里会说什么,她还是要面子的好吗。

但是萧启出去了也没有躲过一劫。

早早等候在院中的人朝她行了礼:将军。

萧启:嗯,走吧。

有人不怀好意的问:将军您也太不懂得怜香惜玉了,不知道心疼一下人家公主。

?萧启一脸无辜,我怎么了?

您还装,我们都知道了,房间的隔音效果又不好,您大晚上的还不让人睡觉,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萧启:我特么!这简直就是六月飞雪!千古奇冤!

禽兽不如的不是我,就是你们口中那个娇滴滴的小公主啊!

这一天照样是一无所获,这病到底从何而来,简直就像是凭空出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散开来。

路边的蹲着躺着不动的人更多了。

这次回去的晚,正巧碰上每日一次的施粥时间。

城中存粮不够,一日只会施粥一次,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便是闵于安又带了不少的余粮,知府的意思,还是省着点用。

萧启是经历过饥荒的,深知饿肚子的痛苦,吃不饱,总比没得吃强,所以同意了。

不知怎么地,她突然就想去看看。

看看以前的自己。

吃不饱饭,苦苦挣扎求生的小乞丐。

凉棚外排了长长的队伍。

萧启等人废了好大的劲挤进去,一亮令牌,众人躬身行礼。

萧启随意挥挥手,让她们接着施粥,眼睛朝锅里看去。

大大的铁锅里,是数得清的米粒。放在平时,再穷苦的人家,煮的粥也不会这样清。

浑浊的米汤。

等等,浑浊?只放了少许米粒的粥,难道不应该是清澈的?

萧启夺过一人手里的铁勺,从底下捞起,盛了一碗,凝神望去。

碗里的,除了米粒,还有少许黄色的不知名颗粒,白色与黄色交织,不分你我。

黄色,是小米么?

她仰头灌了一口,舌尖触到的不是柔软,而是颗粒感,牙齿咀嚼两下,嚼不动。

她呸的吐出那颗粒,放在手里端详。

此时。

一个衣衫褴褛之人接了粥,忙不迭的地递到唇边,三两口灌下肚去,这可是刚从锅里盛出来的滚烫的粥。她匆匆咀嚼两下,萧启都能听见她的牙齿咯咯作响。

果然,是沙子,怎么能吃?

将军!这!显然,其她人也意识到了不对。

萧启抬手阻止了她的话。转而问向管事的那人:你是不是应该跟本将解释解释?

管事尴尬而又讨好的笑:将军,是上头吩咐的,小的也是奉命行事,不关小的的事啊。

奉命?你奉的谁的命?

管事迟疑一下,迎上萧启冷硬的眸光,供出了罪魁祸首:是是知府大人。

被萧启找上门来,知府一点也不慌,心平气和跟她解释。

萧启却被气笑了。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

美其名曰,为了剔除那些有粮食却混吃混喝的人,能够省下粮食救更多的灾民,因为真正挨饿快死的人,是不会在意什么沙子的,他们只想活。

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来讲,没有错。

但,灾民呢?

他们就只配吃这些?

灾民灾民,他们也是民众。

萧启从来不会带入知府的角度,她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为了吃饱什么都往嘴里塞,吃虫吃草,树根树皮,什么能填肚子吃什么。

阿姐,阿姐阿姐也是因此而死。

她们那次,连赈灾的粥都没施几天,吃土的、吃人的,什么没见过。

憋了很久的怒火倾巢而出,是为灾民,也是为曾经卑微的自己

你们满口的仁义道德,口口声声以大局为重,那你告诉我,什么是大局?

他们做错了什么?要真说错,错就错在身为乱世民,无人救他们。

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至理名言啊。

人在家中,祸从天降,成为无家可归之人,还要被这样贬低。这样低贱、可悲。

大人,这便是你口中的大局?狗屁的大局。

她说:开粮仓救灾!剩下的,我来补!

我就不信还想不到办法筹粮了!总有办法的,还有林宏,还有闵于安,还有那么多军队,便是从敌军那里抢,也可以抢来。

知府被她说得哑口无言,无奈同意。

有风吹过桌案,镇纸被吹得偏移了位置,上层的宣纸被吹开一半,显露出下面的一行字:是岁饥,人相食。

读书人,但凡遇到点什么事总喜欢在书里找答案,特别是史书。

知府,也不例外。

这是他给自己找的最后一条路。

小儿、女子无用,一不能干活,二还费粮食,可杀而食之。多少年来的祖先都是这样做的,不然,史书上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记载。

幸好。

他还可以做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这章以后萧小受要进化成萧总攻了,换着来才有意思嘛!

【后面与正文无关,可以跳过】

注:本章取材自和珅往赈灾的粥里撒沙子这件事。源自《铁齿铜牙纪晓岚》,查过了,历史上没这回事。

回复上一章读者的话:

不是强/迫,是半推半就,小公主不是变态,谢谢。

谁心里还没点阴暗面?又不伤天害理。

如果有一方不同意,才是强/迫。

说是这样说,萧启如果真不愿意,以她的力气,又没受伤又没中药,挣不开玄铁链,还不能把床头栏杆给拉断?闵于安一样制服不了她。

写在最后:小说而已,只是一个故事,大家图个乐呵,请勿带入现实。也不要模仿,谢谢。感谢在2020110423:10:37~2020110523:38: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祎祎云、取名太伤脑筋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默默吃瓜的橘外人70瓶;4800801226瓶;青冥、不见底5瓶;洛大人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4章

知府的想法萧启无从得知。

他还能做个人。

可有些人,早已经不是人了。

萧启从知府的书房里出来,没有回自己房,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闵于安。

她怕极了她的眼泪。

所以干脆又出了府,去街上转转。

搬米、煮粥是需要时间的,就萧启去找知府的这一会儿,原先的粥棚已经撤走了。

灌下一碗掺了沙子的稀粥,大概可以撑过这一天。

但还有人连排队领粥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等死。

饿得没有力气的人躺倒在路边上,知府施的粥吃不饱,那就吃草。

嘴里含着草叶,无神地睁着眼睛,面色枯黄,嘴唇干裂,灰尘满身,这样的人才是多数。

而不远处,有人正虎视眈眈。

他们是猎物。

没病没灾饿死的人,还可以作为口粮。

这并非是知府一人想得到的,其余人,自然而然能够想到。

不知怎的,萧启忽然就想起阿姐来,她遇见阿姐的时候,似乎也是这样。

乱世之中,连经历的事情都是惊人的相似。

有人抓住了萧启的裤腿,似乎是垂死挣扎,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大人,求您救救我,救,救我。他能感知到那些觊觎的视线,死都无所谓了,但,死后连个全尸都没有,他不愿。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萧启蹲下来,从随身的荷包里取出个糖塞进他嘴里:我会的。

荷包上丑丑的图案格外扎眼,萧启又给塞进怀里,怎么到哪里,都有闵于安的影子?

自然是因为你心里都是她。

地上的人贪婪的吮/吸着,甜,多久没尝过了?

记不清了。

萧启扫了角落里的人一眼,将他们震得往后躲了躲,却也只是躲了躲,并未离开。官老爷是厉害,但这位官老爷走了,谁还能管得着?

僵持不下。

可他们还没有行动,萧启也拿他们没辙,只等守在边上,等着熬好的粥来,然后给没有行动力的人送到嘴边。

等忙完一切,萧启扯下了一把草叶放进嘴里,咀嚼两下,熟悉的苦涩在唇齿间蔓延开来,这路边随处可见的不知名野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她的主食。

人都是被环境给逼出来的,萧启以前可以面不改色的塞进嘴里咽下肚去,而现在她居然觉得难以下咽。

果然是安逸久了吗,舌头都被那些山珍海味给养刁了,正常人的饭菜吃久了,都忘记这草是什么味道。

萧启说不清楚自己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只觉难受。

将军!

众人皆被她这副举动给惊到,吃草是个怎么操作?别不是傻了吧?那他们怎么给公主交代啊!

萧启吐出嘴里的草:无事,只是突然想尝尝这草是什么味道。

众人:年纪轻轻人就傻了。什么毛病!

行吧,您开心就好。

萧启被属下的视线紧紧跟随,她自暴自弃地想,爱咋咋地吧,反正面子什么的早在今日早上就没了。

忙完这些,他们打道回府。

先去了姜根的房间看他。

姜根的病,越发重了。

御医束手无策,捋着自己的胡子叹气:药石无医。

医者,讲究辨证论治,对因治疗,从根上解决。可连这病因都不知道,该怎么治?只能用些药物缓解一下姜根的症状,却又是反反复复,用处不大。

萧启只能道:麻烦您了。

又是这样无能为力的感觉。

她的战友就躺在病榻上,萧启却不知道该如何救他,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就要凋谢。都已经离开了战场,怎么还躲不过这样的命运。

床上的人已经处于昏迷中,失去了意识。萧启喃喃道:我会将你平平安安带回去的。

活着,带回去。

出了门,她困兽一般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来回踱步,拼命的思考着,为何同吃同住,只有姜根染上了病?

他是在出门那天染上病的,那就是跟出去的那一程有关。有什么关系?

喝点水吧,属下不忍,将军,这不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