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1/1)

太皇太后也不知道自己是失望还是高兴,她握了握手里的帕子,叹了口气,小声嘀咕道:“还真有上辈子欠了债,这辈子来还的不成?行咎这是被套死了啊。”

第81章 摄政王

秋冬时节正是丰收的时候,北边的异族却是蠢蠢欲动,姬行咎原本就准备利用那个羌人王子造成内乱,然而几次接见他,羌人王子每每都是把话题转移到拉乌尔的身上去,姬行咎本就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索性把人扔在一边。

没过多久,异族大举犯境。

北方异族众多,其中羌人部落是最大的一支,这次也是他们打的头阵,先帝在时视这些羌人为心腹大患,姬行咎就没有这个烦恼,他原本就是镇守一方的藩王,私军兵强马壮,如今掌了实权,自然不愿意像先帝那般委曲求全。

“这一去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太皇太后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对姬行咎道:“真的就不能在这之前了了做娘的一桩心事?”

姬行咎沉默了一下,笑了:“母后,等儿臣凯旋,再来迎娶王妃,岂不是双喜临门?”

“你最会说话了。”太皇太后无奈,摇摇头,“我也不闹你,这次上前线,安安稳稳的呆在后头稳定军心也就罢了,可别再像以前一样没了命的往前冲,姚氏那里你放心就是,娘知道宫里日子不舒坦,等你走了,我就找个机会让她回家去,换个身份,你再追求她也妥当。”

太皇太后原本就不是多坏的人,和姚浅相处了些日子,越发不舍得她一辈子就这样给一个死去的人守寡,自家儿子又爱慕她,顶着个太后的身份也实在有些难办。

姬行咎闻言惊喜的道:“孩儿多谢娘亲,还是娘亲想的周到。”

他并不在乎自己喜欢的女人是什么身份,他甚至盘算过逼宫上位,封太后做皇后,自然,如果一切妥当,他还是更期待从心上人的娘家把人抱上花轿。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看了看天色,道:“明日一早启程,娘也不好出了宫门送你,去见见姚氏吧,你们说说话。”

姬行咎应了是,转身离开。

刑部侍郎姚淳并未纳妾,只有一个妻子,夫妻恩爱,生了两个女儿并一个儿子,只是小女儿在幼时走失,后来地方上的人查到,是被人牙子卖到了一户地主家里,小姑娘年纪小说不清楚自己的来历,却被宠惯了,自然不肯留在地主家里白白干活,逃了两次,被那地主夫人命庄户生生打死了,姚淳这辈子唯一的渎职就是那一遭判了地主全家和那人牙子死罪,没留到秋后直接斩了。

姚淳不愿意多提此事,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太皇太后见了姚夫人,对她略提了提这事,意在暗示,姚夫人冰雪聪明,很快反应过来,连连叩头,眼睛里都带上了泪光。

如果可以,谁家疼爱孩子的父母愿意把女儿送到皇宫那等吃人的地方?还是白白的守寡,为了这,姚夫人不知道哭湿了多少条帕子,姚淳那样温吞的性子都气红过眼睛。

姬行咎来的时候姚浅正在令人收拾东西,宫里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消失掉一个太后,太皇太后的意思是让姚浅先回去住一阵子,然后找个日子,就说原本是出宫养病,没成想就那么去了,宫里的人再把姚淳小女儿的尸骨抬回去,也就没了姚浅这么个人了。

小女儿未出阁而殁,按理是不能葬进祖坟的,姚淳是一族之长,拍了多少次桌子红了多少次眼睛都没用,没奈何,只能在自家后院把人埋了,原本准备到年纪了说一桩冥婚,才能好好安葬。如今正好,那么个早逝的薄命儿能葬在皇陵,享天家香火,也是造化。

姚浅进宫的时候没带多少东西,皇后自然可以带嫁妆进宫,但是那时先帝已死,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冥婚,那些嫁妆也就一抬没有带走,姚浅也没准备拿宫里的东西回家,只让人收拾了几件衣服和太皇太后赏赐的一些胭脂首饰。能从已婚状态变回单身,姚浅整个人都轻快了几分。

“你们先下去吧。” 见姬行咎来了,姚浅连忙说道,连她都没注意到,她对姬行咎的观感在一天一天的改变着。

姬行咎发觉姚浅把那身繁复漂亮的太后朝服挂在了屏风上,看上去并没有带走的打算,不禁开口道:“那一件,你不喜欢吗?”

姚浅顺着他的视线看了看,摇头:“其实这里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更不想当太后。”

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眸子里带上几分悲哀的神色。

上一世她做了一辈子的皇后,就在宫人们朝她跪下,尊她太后的时候她选择了脱离那个世界,她是真的不喜欢这个名词。

有一句话那么问,皇帝死了,太子是什么,有人答皇帝,但是正确答案是孤儿,皇帝死了,太子是孤儿,皇后也没有变成更尊贵的太后,而是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

姬行咎不知道怎么的竟然理解了姚浅的意思,他忍不住上前,握住了她的手,认真的说道:“若姚儿应了我,我必不会留下姚儿一人,姚儿会是一辈子的宸王妃。”

……额,不好意思,其实我更想当一辈子的皇后来着。

姚浅囧囧有神的看着姬行咎,说好的野心勃勃摄政王呢?说好的披着羊皮的狼呢?说好的以推翻小皇帝为己任的黑心皇叔呢?要不要这么纯良啊!

姚浅怀着几分微妙的心情,试探的问道:“朝中传言……你想让宁儿禅位。”

姬行咎笑了,他摸了摸姚浅的头发,轻声道:“他们不信便罢,我若想要皇位,何必要等别人禅位?”

“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偏你不想?”

姬行咎面上露出几分迷茫来,不过很快又恢复清明,道:“做昏君庸君自然容易得很,但我要做就必然要做到最好,做一个明君太累,索性不做。”

他柔声道:“等宁儿能主事,我带你去游山玩水,天大地大,逍遥快活,岂不自在?”

呵,呵呵,你这辈子是等不到了。

想起姬宁原本的结局,姚浅分外可怜这个傻乎乎的小鹌鹑,战战兢兢的被推上皇位,战战兢兢的长大,战战兢兢的藏拙,战战兢兢的混日子,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想必原本的姬行咎也很郁闷,一次又一次的对姬宁失望过后,只得揽起了大权。

姚浅低头,和一个人相处久了就是背影也认得出来,她一直撑着不认他,只是近乡情怯,姬行咎原本可以不用顾忌她的想法,他是代掌皇权的摄政王,只要他想,做妻做妾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她连一声冤都叫不出来,但是他选择了以礼相待,她认识的人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温柔君子的人。

姬行咎见姚浅低头不说话,以为是自己握着她的手时间太长,即使不舍,还是放开了,轻声道:“抱歉,我……”

他的话没说完,因为他的手被姚浅反握住了,姚浅抬起头,不避不让的对上了他的眼睛。

“你要活着回来,我会等你的。” 姚浅说完就放开了手,被姬行咎一把握住。

“姚,姚儿……”

姬行咎俊美的脸庞上浮现了一抹绯红,他有些不敢置信,有些惊喜,他想说很多话,但是对上那双漂亮的眸子的瞬间,他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只想沉溺。

“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仿佛是在许下什么诺言似的,姬行咎一字一顿的说道。

刑部侍郎是正三品官员,俸禄不高不低,姚淳为官清廉,在京中只有一处先帝赏赐的宅院,临近的官邸都是数得上号的官宦人家,姚浅回府的事情自然逃不过他们的耳目。

明眼人都知道宫里打的是什么主意,若姚浅是拉乌尔那样的绝色佳人也就算了,可参加过宫宴的,谁没偷眼瞧高位上的太后娘娘几眼,美则美矣,却也没美到祸国殃民的地步,排除掉摄政王眼瘸以及先帝眼瘸皇上也眼瘸这个因素,也就只有真爱两个字可以解释得清楚了,没准儿人家姬家的男人就喜欢这样的。

谁也没整天盯着别人家的事情不放,新鲜了几天,这个话题也就过去了,姚浅安安生生的住进了姚府。

姚府不算小,上上下下二十来个仆役,这是姚淳俸禄所能支撑的极限了,在姚浅看来,这是个教科书一样的好男人,在外扛起一切事务,回到家里也尽量让家人过得舒心安逸。

姚浅上面有一个哥哥姚慎,已经弱冠,前年太宗病重加开的恩科,他中了头名状元,不愿在翰林院苦熬资历,姚淳走了些门路,让他外放做了一方县令,今年考核说要升迁知府,也算年轻有为,听闻妹妹要回来,姚慎特意向上司告了一个月的假,如今正在路上。

姚夫人是个温柔的女人,她保养得极好,举手投足间能看得出良好的教养。

姚浅回到了据说是她闺房的地方,忍不住扑在那张柔软的大床上蹭了蹭,她再也不用守宫里那些破规矩了!

第82章 摄政王

能够出宫自然千好万好,姚浅唯一的牵挂就是姬宁了,虽然他并不是她亲生的孩子,但是相处久了总会有感情,姚浅舍不下姬宁,好在她也只是绕个大圈子再回到宫廷罢了,无论是母后还是舅母都是可以正大光明关心姬宁的长辈。被她劝了几日,小鹌鹑委委屈屈的同意了这个说法,并且打心眼里希望皇叔赶紧把姚浅娶回来。

开拔半月后,御朝大军和异族第一次交锋,想象中的捷报并没有如期传来,羌人部落的首领不仅有夺位的心机手段,于兵法韬略也有很深的研究,初到的御军不了解,所以中了他们的圈套,好在姬行咎一向奉行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军中从上到下节节稳固,好歹算是两败俱伤,不输不赢。

虽然如此,这却是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不止军中上下人心浮动,就连朝堂上也响起了不一样的声音。

有姬行咎在的京城自然是清明如水,但其实里头的龌龊都是被藏起来的,远的不说,先帝子嗣众多,他临终的时候在一群才华横溢的儿子中间却挑了个姬宁继承皇位,为的就是护住这些儿子们,姬行咎若想上位,左不过是逼姬宁禅位,然后寻个机会杀了他,同样的,姬行咎已经杀了他一个做皇帝的儿子了,其他的那些皇子们再不放过,宗族,朝臣,百姓,谁会服气他?

姬行咎看出了太宗的想法,却没在意,太宗出身不好,高祖皇帝那时节正逢乱世,娶了母后之后一直不生养,没几年高祖皇帝发迹,底下的人就送了他几个美人,太宗的生母是个歌舞姬,歌舞姬这词儿说的好听,其实就是大户人家养的私妓,太宗生母也是强人,跟了高祖头年就生了长公主,次年颠沛流离中生下太宗,之后陆陆续续生下好几个孩子,而母后却是个娇气性子,四处战乱就一直没生,一直熬到天下大定那年才生下他,太宗吃过苦,所以心思要比寻常人更深一些,他总是习惯性的把人往最坏的地方想,他只记得自己不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却总忘了他也姓姬。

太宗有九个皇子,姬宁排第六,他上头五个哥哥个顶个的心机,要不是太宗去得早,年纪最大的大皇子也才十三四岁,撑不起江山社稷来,也就没姬行咎什么事了。

年纪虽小,几个皇子却都继承了太宗的性格,对姬行咎这个皇叔充满了恨意,没多久京城各处传言四起,都在说姬行咎急功冒进不堪领兵,一些抹黑他的话却都有迹可循,不是清楚这些内幕的人根本编不出来。

太皇太后久不管事,自然,她被宠惯了,以前是高祖皇帝宠着,高祖皇帝没了姬行咎宠着,对这些事情还真是两眼一摸黑,就算清楚是谁做的,最多把人叫来,敲打提点一番也就罢了,真让她做出什么事情来,压根不可能。

于是这传言也就这么断断续续的传下去。

姚浅正在写信,这信也不是写给别人的,而是写给姬宁的,她如今是闺阁女儿家了,不同以往,自然是不能单独写信寄到前线去的,太皇太后就出了个主意,让她给姬宁写信,里面夹带一封给姬行咎的,等到了宫里再由她转寄给自家傻儿子。

不得不说这个法子挺好,免了私相授受的把柄,虽然他们两个现在摆在一起,就是伤风败俗的代名词,但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姚浅从前一直没机会看姬行咎写的字,第一次拿到他在前线寄回来的,类似于家书一样的东西时还愣了愣,之后才想起回信。

现实总是不同于小说的,姬行咎的字迹和江嬴一点也不像,但是起承转合间还是依稀能看出两人一脉相承的地方,江嬴这个人少年隐忍自持,青年锐利如刀,中年沉稳无锋,晚年敛息如龙潜,她见证了他所有的成长,从另外一个层次上来说,她就像是用他的眼睛活了一回,怎么可能认不出他来?

姬行咎没有需要隐忍的少年时光,高祖皇帝十分爱重太皇太后,对他这个唯一的嫡子也给够了尊荣,只是他无法理解这个到了年纪却一直不肯松口成婚的爱子,没有第三代的保障,即使这个儿子再优秀,他也不会轻易的给出承诺,但最后即使是让太宗继承了他的皇位,他也记得给这个骄傲的儿子留一块面君不跪的腰牌,姬行咎的少年时光众星捧月,无人敢与争辉。

如今的姬行咎处在青年和中年之间,他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正在反复的被打磨,磨去的不是光辉,而是戾气,等刀剑无锋,他这个人才是真正炼成了。

印象中的江嬴是不练武的,姚浅疑心是他懒,但是江嬴却微微的笑着去摸她的头,告诉她,天子的剑是这个世上最没用的剑,不到山穷水尽,何必要天子出剑,而被逼到了天子出剑的地步,即使这剑练的再好,也无法力挽狂澜的。姚浅觉得他的话非常有道理,虽然她还是觉得他懒。

姬行咎没有被逼到出剑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军中的人大半都是他的私军,这部分的人并不用他操心,主辱臣死,没人会对他有意见,但是另外的一部分,那些从各地调拨的兵马以及原本北方前线的那些兵员,却是他一时半会儿无法掌控得住了的。

姬行咎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定军心,羌人部落的首领也是这样想的,他继位的手段不甚光彩,想在族群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秋冬之交是御朝人收获的日子,秋风凉爽讨喜,带着成熟的草木清香,所到之处人人脸上的笑真诚三分,对这些异族人来说,却是牧草干枯,牛羊饿死的前兆,要过冬,只有抢!

羌人部落是北方异族中最大的一支,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三,足足二十万的人,而且老少皆兵,前几日有个押解兵见了被俘虏的羌人小孩不忍心,给他松了松绳子,第二天整个俘虏营的看守都被杀死,那孩子因为觉得屈辱,在偷了钥匙放了族人之后,摸到那兵卒的营帐里,就用他给他松绑的陶碗碎片把人抹了脖子,事后俘虏都被抓了回来,审问清楚了情况,姬行咎让人把俘虏拉到军营边上,挨个的砍了头。

若只为粮食,朝廷的难民多了,也没见饿死多少,只要这些人愿意放下兵器安生的当大御子民,议和也没什么,但是这样一个杀人如同杀鸡宰狗的原始部族,真的能讲道理吗?

姬行咎原本被议和派的人雪花般的折子说动了几分心思,出了这样的事情,再也不想理会那些只会口花花的言官,转过天就再次攻打起了被羌人部落占领的青原关。

这次姬行咎有了准备,何况异族一向擅长的是草原游击,论攻城守城,大御人是他们的祖宗,僵持了四五日,城中粮草吃光,这下不用姬行咎攻打,这些异族人已经是拼了命的要突围出去了。

姬行咎放开了个口子,异族人以为那里才是生路,城中兵马一股脑的往那个口子涌去,被姬行咎早布下的人马埋伏了个正着,这次一个俘虏也没留,姬行咎让人全都杀了祭旗。

青原关一役大捷。

战报传到京城,笼罩在整个京城上方的怪异气氛才渐渐散去,听说了姬行咎的血腥手段,众人战战兢兢,谁敢保证这回传了谣言,等宸王回京,不把那舌头拔出让他自己嚼了?更何况对外的战事大捷可是件大喜事,这时候背地里说人家主帅坏话,你是想落个通敌的罪名吗?

如此,再也没人敢传姬行咎的事情,就连姚淳走出去,都比平日里更受几分尊重。

姚浅日子过的安生了,她也没去特意打听姬行咎的事情,能说的他在信里都说了,好吧,对于姬行咎来说,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和她说的,就连他处置俘虏的事情也没略过,他倒是真的在把姚浅当成知音看,不觉得她会像寻常女儿家一般认为他血腥残暴。

慈不掌兵,姚浅自然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只是她也不好表现的太过淡定,索性忽略掉他这一条,只挑了其他的来回。

京中与前线一来一回甚远,姬行咎去了整整两年多,信只换过六轮,过几日就是姚浅十九岁的生辰,就是按她那可怜的妹妹的年纪算,她也整十八了,按照大御人的观念来看,倒是真成了个老姑娘。

前线的战事其实差不多要定了,但是姬行咎的打算并不仅仅是把异族赶回老家,他想做的是彻底灭掉羌人部落,打残北方异族,时间熬得有点长,没人敢在背后议论他,却有一个更好议论的对象。

姚家的那位小姐今年已经十九,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了,宸王殿下在前线久了,大约也早就忘了她,但是她曾以太后之尊进过宫门,又和姬行咎不清不楚,谁家青年才俊肯娶她?就是那寻常的秀才举人也不敢接盘啊!

姚浅对此没什么想法,她是一定要等姬行咎回来的,她不信他会对不起她,但是姚夫人显然很难接受自家女儿嫁不出去了这个事实,头发急得一把一把掉。

第83章 摄政王

京城的清晨总是来得早一些,天还没亮,外间已经人声鼎沸,离姚淳上朝还有半个时辰,姚夫人为他打点好,送他上了轿子。

姚浅的哥哥姚慎近日回京述职,因他本就是京城人,所以没有住在吏部为他们这些述职官员准备的房子里,而是回了家。

姚慎十六岁娶了工部侍郎的女儿王氏,姚府家风正,虽然成婚后王氏一直没有生养,姚慎也没有纳妾,这次回京述职,姚慎也带了王氏回来。

如果没有意外,她这个清廉的哥哥就要留在京城,做个京官了。

绣针在鹅黄的布料上穿梭来去,姚浅撑着头看嫂嫂王氏绣花,王氏是个颇为温婉的女子,她这一世简直比上一世还像是来休假的,教科书一样的好父亲,教科书一样的好母亲,教科书一样的好哥哥,就连嫂子也是个教科书一样的好女人。

“你哥哥今日一早就出去了,起得比鸡还早些。”王氏绣着花,低低的叹气,“能留在京城是命好,不能留谁也没怪他。”

姚浅拿着个帕子比划,闻言道:“哥哥为官清正,吏部选官定然是要用他的。”

姚淳在刑部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岳家也不拖分,工部侍郎王严王大人虽然不掌什么实权,但是在京中左右逢源,大家都愿意给他几分面子,留京这样的小事有什么可担心的。

王氏轻轻的叹了口气,望着姚浅,想说什么还是放弃了,低下头继续绣花,倒是姚浅愣了一下,忽然道:“如今吏部是谁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