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鸟部落后想种田 第228节(1/1)

他一双眼睛像是会说话,眼神里满满都是疑惑。

南遥双手指了一下侧面的一株灌木,“先别急着走路,这株果子也可以吃。”

白芜奇道:“这又是什么?”

白芜看向侧面,发现那是一株很陌生的灌木。

这株的叶子很宽大,上面大半叶子已经枯黄,并且卷成了一个个叶卷。

叶子底下有一簇簇指头大小的果子,果子棕黄,看起来像是干枯了一样。

这种果子一看就不怎么好吃。

白芜将信将疑地走过去,摘了一个果子放在手心里看。

这果子还有点沉,放在手心里,像弹珠一样。

白芜掂了掂,“这是要拿回去煮熟了吃吧?”

“嗯。和肉一起煮,味道不错。”

白芜感觉这果子偏向瓜果那类,他吃过的瓜果味道都不错,比如南瓜、冬瓜、瓢瓜等,饱吸肉汁后都很好吃。

他将手中的果子掐成两半,想看一看里面的构造,没想到一掐开,他发现果子里面的籽有点眼熟。

这果子里面的果囊是白色,籽是褐色。

“我感觉好像见过这种果子。”

他放到鼻子底下闻了闻,觉得这股味道似曾相识。

白芜看了又看,最终也没想起来,只能把果子放到一边。

这株灌木不大,两人很快就把上面的果子摘完了。

白芜将手心里的果子抛到背筐里。

他刚才掐成两半的果子就在背筐底部,抛的时候,他发现那果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氧化成了黑褐色。

这氧化的速度有点快啊,白芜心中灵光一闪,这玩意好像茄子!

他越看越觉得像,只有茄子才会氧化得那么快,才有这种颜色。

“这玩意好像我上辈子吃过的一种蔬菜。”白芜转头对南遥道,“只不过我上辈子吃的蔬菜比它大得多,可能就是野生品种,看起来才小一些。”

“也有可能,用它来煮肉吃还挺好吃。”

“那我们多摘一点,回去尝一尝。”

白芜挺好奇这是不是野生的茄子,接下来摘秋果的过程中,他特意转头观察,想在别的地方找到这种果子。

这座山上有不少这种果子,在他们的刻意寻找下,他们很快就满载而归。

两人一直在山里呆到傍晚才骑着小豚回去,他们回去的时候,家里人已经做好了晚饭。

白芜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果子是不是茄子,一放下背筐就对家人说道:“我想加一个菜,你们等一下,我去洗手。”

“加什么?”川跟在他们后面伸长脖子张望,“这种果子啊,我以前还炖给你们吃过,你们不是嫌它的味道不好吗?”

白芜没有记忆。

岸吐槽:“亚父你用白水炖,炖出来只加一点盐,味道当然不好,芜肯定是要放肉炖的。是不是?”

“对,我要放点腊肉。”

如果是茄子的话,得多放一点油才好吃。

白芜想到茄子煲的滋味,感觉馋意一阵阵往上涌,“你们等一下,很快就好了。”

他们摘的时候,刻意掐掉了果蒂,这么小的果子,也用不着改刀,只需要用清水洗两遍,就可以捞出来沥水,然后准备进一步处理。

白芜摘了一块半肥半瘦的腊肉下来切成丁,放到锅里煸出油脂,然后放入蒜头和咬嘴果果肉。

等炒出香味了之后,他再放入这果子。

他今天做菜刻意多放了一点油,果子一放到锅里,立刻发出了滋滋的响声,表皮很快发皱。

在高温煸炒之下,它变得柔软发褐。

白芜没有加水,只放了一点大酱,然后将它们翻炒均匀。

在还没有起锅的时候,白芜便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夹了一块。

果子一入口,一股熟悉的味道便在舌尖中蔓延开来,那柔嫩喷香的滋味,让他想起了无数次点外卖的时候。

茄子盖饭,下饭神器。

白芜低头笑了笑。

真的是茄子。

他们发现野茄子了。

第134章 兽筋

这里的茄子虽然小,味道却非常浓郁,半点都不输他上辈子吃到的茄子。

尤其小茄子炒腊肉,腊肉那种浓缩的浓郁风味,给茄子添了好几分滋味。

这样的茄子用来拌饭,味道好极了。

白芜一口气吃了三碗饭,这是他最近一段时间吃饭最多的一个晚上。

三碗饭吃完,他还意犹未尽,拿着碗想再去添饭。

南遥拉着他的手腕,让他坐下,“想吃,我们明天再做一次,别撑着。”

两人说话的声音很小,也就他们自己能听见。

家人见他们交头接耳,都发出会心的笑意。

白芜确实吃饱了,还吃得有点撑。

正在兴头的时候不觉得,等他放下碗筷,慢慢就感觉有点撑了。

他吃饭比较快,家人们还没有吃完,他靠在椅子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揉着肚子,顺便听家人们说话。

白芜不在部落里生活,部落里许多事情他都不知道,得专门听家人说。

岸的消息最杂,从自己部落到兄弟部落,大事未必都清楚,八卦却一样都瞒不住他。

白芜坐在旁边听着,跟听说书一样,极大地丰富了饭后生活。

南遥的消息没有那么杂,但所有大事他都知道。

岸要是提及某些大事,这些大事又不需要保密的话,他就会在旁边补充说明。

这种饭后闲谈,不仅白芜感兴趣,两位父亲也很感兴趣,这里的娱乐实在太少了,闲谈就算是娱乐了。

一家人吃完饭,墨去洗碗。

其他人则趁着还早,继续闲聊,顺便把布果里的棉絮都掏出来。

他们已经掏了十多筐棉絮,这些柔软庞大,被家人们用力压在筐子里,上面还盖着盖子。

白芜打开一个盖子想要检查,里面的棉絮哗啦一下涌出来。

夜晚的风挺大,棉絮一涌出来,立刻被夜风吹散好些,白芜措手不及,赶忙将盖子啪一下重新关上,另一只手扒拉两下,想将吹走的棉絮给拢回来。

南遥在旁边帮忙,敏捷地去追被风吹走了的棉絮。

两人通力合作,手忙脚乱忙了好一会,才将所有的棉絮追回来。

白芜抹了一下额头,感觉自己的汗都快出来了,“这些棉絮也太轻了。我看我们得抽时间赶紧把它做成棉被,要不然一不小心飞走了,麻烦就大了。”

“这两天没什么事,可以做棉被。”

“那我们先做个纱网?垫在下面,方便把棉絮拢起来。”

白芜其实不怎么会做棉被,不过他看别人做过,从小到大也盖过不少棉被,大概知道棉被的结构。

他们要做棉被,先弄两张纱网,一张垫在棉被下面,一张盖在棉被上面,把棉絮网住。

南遥听完他的形容,说道:“不用等明天,今天我们就可以先把纱网做出来,储物间还有先前纺的线。”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然后?”

白芜坦诚道:“我不会,我没有编织过纱网。”

白芜以前遇到不会的东西,都硬着头皮做,反正这里也没有其他成品做参照,无论他做得怎么样,大致做出来了就是成功。

他还是第一次直接说不会。

南遥并没有觉得他不会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眼里反而露出一点笑意,“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我正有此意。”白芜撞了他一下,比划着笑道,“主要吧,纱网没有一个中心点,结构又比较稀疏,要是不小心拉到了哪根纱,整张纱网都要皱成一团,估计不能用。”

“先研究一下。”

两人把杂物间的线团拿出来,放在桌上,仔细研究了一番。

他们会编织小型的纱网,要编织长宽都超过两米的大型纱网,两人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他们在桌子边上折腾了一会儿,岸被吸引过来跟他们一起看,最后一家人一起研究。

研究了半晚上,所有人都困了,他们还是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白芜打着哈欠,“没有纱网就算了,我们直接用布,哪怕成本高一点,我也不想折腾了。”

南遥扶着他的肩膀,“那先试一次,要是用布不行,我们再回过头来研究纱网。”

“应该可以,纱网起的作用不过是把棉絮兜住。我们先用布,然后再用针线把棉絮细细固定在布里面。”

反正有针线,要是缝一圈不行,就缝两圈,两圈不行就五圈,多试几次,他们迟早能试出来。

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家人们一致同意先试一试。

川要去杂物间把他们攒下的布拿出来,这次轮到墨反对,“太晚了,明天再说。”

南遥也道:“先休息,我们先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