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黑山军落幕(2)(1/1)

新ak小说 网 www.novelwuxia .com,最快更新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第十七章黑山军落幕(2)

王匡全军覆没,黑山军锐不可当,袁绍和曹操率军再退。()

在战场东面负责牵制黑山军的张扬听说王匡战死,勃然大怒,要连夜向嘎哈发起进攻,为王匡报仇。这时,他接到了一个非常吃惊的消息,王匡的长史董昭被袁绍抓起来了。张扬悲愤至极,带着亲卫骑急速赶到袁绍大营。

董昭是兖州济阴郡的定陶人,兖州名士,曾担任过冀州巨鹿郡的瘿陶县长和赵国的柏人县令。王匡出任河内太守后,征募他为河内府的长史。张扬率军投降后,遵袁绍之令,一直在河内郡驻军,和王匡、董昭相处的很好。

张扬不明白,袁绍好端端的为什么去抓董昭,难道董昭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孽吗?

“大人,董昭犯有何罪?”张扬向袁绍沉声问道。

袁绍脸色阴沉,沉默不语。他本来不想抓董昭,但董昭不识时务,在晚上的军议上,当着众将的面,指责袁绍见死不救,成心要杀王匡,夺取河内。

在白天的血战中,王匡曾数次向袁绍求援,但袁绍不但不出兵支援,反而命令曹操列阵于后,把败逃后阵的河内兵全部杀了。现在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王匡死得冤。

董昭身为王匡长史,自然是想向袁绍兴师问罪,他不明白,袁绍为什么要王匡死,王匡有什么罪?

董昭认为这必须让袁绍解释清楚。

袁绍大怒,立即把董昭抓起来了。董昭的弟弟董访在陈留郡府任职五官掾,是张邈的亲信。张邈和王匡之间的密谋,董氏兄弟肯定知道。本来袁绍碍于自己和董昭兄弟相识多年的情面,不想追究这事,但没想到他不想伤害董昭,董昭自己反而主动跳出来了。

这让董昭大感没面子,既然董昭不识抬举,那就别怪他袁绍心狠手辣了。

沮授、审配、荀彧等人和董昭私交颇深,纷纷求情,但袁绍气恼之下,根本听不进去。

张扬这一问,让袁绍从愤怒中逐渐冷静下来。自己霸业未成之际,必须要刻意隐藏和缓和自己与诸多朋友之间的矛盾,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不是激化矛盾,和朋友们翻脸为仇。袁阀的分裂给自己霸业所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大了,自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尽量拉拢一些和自己相交多年的朋友。

袁绍让张扬坐下,把董昭对自己的误解说了一遍,“虽然我无意杀他,但我不能让他扰乱军心。这时候,我只能把他关起来。”

张扬一再哀求。说董昭年轻气盛,有些鲁莽,但是他也是为了王匡,不应该这么对他。

袁绍说,“我打算让你接替河内太守一职,你看如何?”

张扬心知肚明。袁绍要重用他,但更需要自己的忠诚。张扬大礼拜谢,发誓效忠。

张扬把董昭带回了大营。董昭要走,张扬说,你现在去哪里?回兖州老家,那里正在打仗,太危险。到陈留依靠张邈,估计你还没过黄河,就被袁绍派人杀了。以我看,你还是暂时留在这里吧。

董昭想想也是,于是就留下来成为张扬的长史。

第二天,袁绍得到急报,征北大将军胡才带着数千铁骑沿着驰道飞驰而来。

袁绍和黑山军苦战三天,损失很大,虽然没能全歼黑山军,但也算重创了黑山军,短期内黑山黑山军已经失去了侵掠附近郡县的可能。袁绍的目的已经达到。

袁绍和曹操商量了一下,随即带着大军向河内撤退。于毒带着黑山军紧随其后,败回黑山。

于毒留了一份信给胡才。大将军援手之恩,黑山军必当誓死相报。

胡才勃然大怒,他这么急匆匆的赶来,面对是想于毒投靠,没想到于毒这么不识抬举,在这么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投靠白波军,他于毒对白波军有这么大的深仇大恨吗?

胡才遗憾地对赵云说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黑山黄巾军下山?”

赵云回答道,“去年,白饶死在了濮阳。(百度搜索:,看小说最快更新)这次,眭固死在了内黄。一年里,黑山的大首领死去了两位。主公,你可以想象,于毒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情。他想报仇啊。”

胡才皱皱眉,他明白赵云的意思,于毒想杀意思,想杀意思,想杀卢植,想杀那些杀过黑山军的人,所以他不打算投靠白波军。

也许在于毒他们这些黑山军看来,投靠白波军就是要忍气吞声,白波军中,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想杀什么人就杀什么人。

不过想想也是,他现在地盘大了,手下多了,顾及也多了,特别是伏完,蔡邕,卫仲道这些人来了后,胡才虽然想杀他们,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不能杀他们,同时,因为他们的存在,军幕府的政策并没有雷厉风行。这也让胡才为了控制军队,在军幕府下建立征北大将军府的原因。

几年来,胡才也渐渐地明白了,有时候杀人并不能解决问题,伏完是皇亲国戚,蔡邕是当世大儒,卫仲道还是朝廷大员,杀他们,他胡才就会受到天下世人的唾骂。

打天下需要军队,治天下需要士人,现在胡才还没有能力和天下的士人对抗,所以在有的时候,只有让步。

政治本来就是如此,就是秦始皇,在制造方面也不能随心所欲,明太祖朱元璋强势吧?但他是依靠锦衣卫一步步的消灭他的政治对手。

本朝的大汉帝国,大将军何进为什么会死无葬身之地?那是因为他小看了士人,小看了豪门世家。

一个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为什么会死无葬身之地?

前车之鉴啊。

还有董卓,如果不是他安排人救了他,此时他恐怕已经死在王允的手下了,董卓手中十几万大军啊,身边有三千虎贲啊,还不是被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胡才不得不小心谨慎,这几年他暗自发展锦衣卫和秘兵,就是因为对付这些士人,当然,锦衣卫和秘兵有所不同,秘兵主要是用以军事,而锦衣卫才是对付士人的利器,而暗影(张让)与豪门士族斗了多年,由他掌控才能更随心所欲。

而且胡才并不担心张让的忠心问题,他是个残疾人,天下除了人没人能收他,更何况,锦衣卫也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

不过此时锦衣卫隐藏在暗处,胡才觉得还不是暴露的时候,长安的事是迫不得已,不过只要隐秘,相信不会有人发现的。

“赵云,带上三百飞虎卫,随我到邺城。”

胡才在救援黑山军的路上,接到了江政的急报。

邺城的袁绍家人被黑山军的陶升救走,差一点引发流民暴乱。

对袁绍和他属下官吏家眷被陶升救走一事,胡才不是很在意。他既没有打算杀这些人,也没有利用这种人要挟袁绍的意思,救走就救走了,无关大局。他在意的是流民,越来越多的流民。如果冀州流民越来越多,白波军过去的危机就会在冀州重现,那么,他统一河北的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为此,胡才忧心忡忡。

到邺城的路上,流民遍布四野。随处可见饿死的干瘦尸体,惨不忍睹。

胡才忧心如焚,一路上打马如飞,恨不得一步赶到邺城。

伏完等朝中大臣,还有江政和刚刚赶到邺城的关鑫等冀州大吏出城迎接。

胡才早早下马,和伏完等大臣一一见礼。

看到伏完,胡才心里有一种荒谬绝伦的感觉,这一次在安邑的时候,自己上了伏完的夫人,现在看到伏完胆战心惊的站在自己面前,胡才发现伏完的头上绿油油的。

伏完看到胡才的眼光怪异,有些不明所以。

江政跪地请罪。还没等胡才开口,伏完就开始求情了。“黑山流民蜂拥而下,情况非常危急。江大人能体恤民情,主动开仓放粮予以赈济,处置得非常得当,大将军应该嘉赏。”

胡才顺水推舟,急忙扶起江政,笑着说道:“虽然你有失察之罪,但你能守住邺城,救助流民,也算有功,功过相抵吧。”

回城的路上,胡才、伏完等几位大臣走在一起,商讨冀州局势,对冀州未来几个月可能形成的流民大潮非常担心。

“现在不仅仅是黄河南部流民北上的问题,还有边郡人口南迁的问题。”胡才皱眉不展,把军幕府送来的几个消息一一细叙。

前弄的时候,胡才安排了几十万流民在朔方等边郡,但是这些边郡的人口准备南移,因为这几年,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不少人住不下去了。所以现在边郡有大量的人需要南迁。

西部鲜卑大人邪归逆叛乱应该是大漠狼烟再起的开始。大漠沉寂了几年多时间,因为大漠气候变化,大汉国内战火迭起等诸多原因,大漠上的胡人终于按捺不住,又要开始南下了。

去年的时候,白波军打败了鲜卑人,杀了步度根,但是也因此,白波军和鲜卑人的仇恨越来越大了,所以,秋高马肥之时,就是胡族铁骑南下之时。

为了拯救社稷,重振大汉,白波军将陆续南下,这是现实,谁也无法改变。所以在未来几年内,白波军要想稳定大漠局势,确保大汉对边郡的控制权,难度非常大。没有足够强悍的军队,说出的话谁也不会听。

在目前这种局面下,白波军无力增兵边郡,只能想别的法子,先缓解大漠危机,确保北疆稳定。

“蔡邕,王旭,霍邱等大臣经过反复商议,提出了两条缓解边郡危机之策。一是考虑到边郡冬天越来越长,胡族诸部生存困难,他们打算把投靠我们大汉帝国的所有胡族诸部适当南迁,其中部分胡族诸部直接迁到朔方、云中、代郡、上谷等边郡。二是考虑到边郡人口太多,百姓穷苦不堪,朝廷打算在两年内南迁二十万万人口到冀州。”

“大将军同意了?”伏完急忙问道。

“我要征询诸位大人的意见,然后再回复你们。”胡才恭敬地说道,“我们明天就到邯郸去,和走他们商量这件事。”

“大将军为什么不自己拿主意?”伏完看看他,笑着问道。

胡才苦笑,拱手作揖道:“我胡才有多大本事自己清楚,而且就算我懂国事,这国事又岂能我一人说了算?我还是去打仗吧,治国的事,就依赖诸位大人群策群力了。”

“这河北的仗估计短时间内很难结束。”胡才看看众人,诚恳地说道,“冀州必须要迅速恢复稳定,这直接关系到河北策略的成功和社稷的振兴。请诸位大人来,就是为了冀州的稳定。相信冀州各郡在朝廷和诸位大人的努力下,很快能重现昔日的繁华。”

“很难。”伏完不客气地说道,“无论冀州多么富裕,它也有个限度。现在不但有数量不可估计的流民,还有南迁的边郡人口,另外,它还要承担庞大的军资开支,难,难,难……”

白波军十几万,庞大的军费让军幕府难以维持,想解决问题,困难重重。

长安兵变,虽然这是个未经证实的消息,但诸位大臣们还是很兴奋。兴奋之后,大臣们的神色逐渐凝重起来。关中内乱,随之而来的诸多难题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是不是这个时候让白波军去打董卓?

如果去打董卓,白波军的攻击重点将迅速转移到关西和关中。

白波军将尽一切可能先把董卓所部所控制的军队解决掉,以保护天子,稳定关中。待关中稳定后,天子返回雒阳,接下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无法揣测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社稷能不能得到拯救?社稷拯救了,能不能实施改制中兴大汉?

胡才这个野心勃勃的大将军会怎么样?

现在在晋阳的军幕府中,有蔡邕,有卢植,这些是大汉帝国的老臣,他们呆在晋阳的目的是什么?是分权,分谁的权?胡才的。

但胡才会怎么样?有十几万大军在上的胡才,身边飞虎卫平时不少于三百,想杀胡才也不容易。

“大将军的意思呢?”伏完问道。

“先把冀州拿下来。”胡才说道,“不管这天下怎么变,我们首先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有间遮风挡雨的草屋,否则,社稷终究要倾覆,大汉终究要败亡。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哪来社稷的稳定?”

“说得好,说得好。”伏完鼓掌赞道,“大将军,有你这句话,大汉振兴有望啊。”

胡才摇摇头,又连连作揖,“诸位大人,说是没有用的。我要土地,要粮食,要财赋,要让百姓活下去。诸位大人可有解决之道?”

“土地?”伏完,关鑫等人同时注意到胡才第一次提到了土地。

“大将军,边郡屯田有成,关键是边郡有很多荒弃的土地,百姓只要支付很少的租税就能得到土地的使用权,但冀州就完全不一样了。”关鑫是冀州人,对冀州的事非常了解,说话很有份量,“冀州的土地大多数是门阀世家的私产。先帝在河间国就有很多田地和宅院,现在虽然荒废了,但至今没人敢动。”

“冀州历经战祸,许多世家富豪死于战火,或者携家南逃,无主土地应该非常多。”胡才疑惑地问道,“我记得董卓主政的初期,朝廷不是要求在冀州屯田吗?否则前年我也不敢强行回迁流民到冀州屯田了。”

“那主要是冀州西部,靠近太行山的四个郡。”伏完看了胡才一眼,冷冷的说道,“从中平初年黄巾军叛乱开始,中山、常山、赵国和巨鹿四郡国就遭到了黄巾军毁灭性的打击。这四个郡的确有条件屯田,但冀州东部郡县由于屡次逃过战火的肆虐,所以……”

“所以等我赶走公孙瓒之后,立即清理和丈量土地。”胡才严肃地说道,“依照大汉律,本朝严禁兼并土地,什么身份的人最多能拥有多少土地,律法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拥有土地数量超过律法规定的,一律没收。胆敢违律者,杀无赦。”

关鑫大惊,“大将军,这个马蜂窝捅不得。”

“我就是要捅这个马蜂窝。”胡才指着原野上密密麻麻的流民,厉声说道,“我不捅这个马蜂窝,这些人怎么生存?哪有土地租种?”

伏完关鑫两人坚决反对。土地兼并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本朝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大将军想在数年内解决,纯属痴人说梦。今冀州尚未平定,就立即开始清理土地,查处土地兼并这个顽疾,将会严重侵害冀州门阀士族和权贵富豪们的利益,后果难以预料。

白波军虽然用武力占领了冀州,但是没有豪门的支持,这是不可能的,冀州豪门世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到时候冀州一定会内乱。

“此议军幕府一旦通过,白波军治下的各郡也要实施。太原和河东两个郡门阀富豪众多,他们为白波军这几年的稳定出了不少力,大将军这么做,会不会激怒他们,继而影响到河东等地的稳定,影响到河北策略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