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长安雒阳(2)(1/1)

新ak小说 网 www.novelwuxia .com,最快更新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第五十二章

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正月,长安。()

就在胡才去杜家牧场,冀州的袁绍为南下雒阳作准备的时候,白波军军幕府的王旭和傅干到了长安后,拜见了天子,但没有见到太师董卓。

当天晚上,司徒大人王允在家宴请王旭。因为王允和王旭是王阀的人,两人几年没见,分外亲热。王旭说明了来意,希望王允能从中疏通一下,帮助自己见到董卓。

王旭虽然是王阀的旁系,但因为在白波军军幕府的原因,王旭受到王阀的重视。

王允仔细问了一下白波军的情况,但他听说征北大将军胡才已经打败了这一次南下的鲜卑人,又没有给伏完他们权利,现在军幕府还是胡才的一言堂,显得非常吃惊,“王旭,当初一帮老臣要去北疆时,我就料到有这一天。大汉前有董卓之祸,后有胡才之患,社稷将覆矣。”

王旭笑道:“子师兄过虑了。并州的事,我刚才已经详细对你说了。大将军这个人和董卓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他……”

“你不要说了。”王允挥手打断了王旭的话,激动地说道,“董卓是西疆的一头恶狼,胡才是并州的一头猛虎,两个人的本性是一样的,都是大汉的奸侫。”

王旭知道王允性情刚烈固执,很难说服,所以也没有过多辩解,任由王允大发脾气。王旭在北疆官职不高,特别被淡出军幕府后,军幕府的许多重大决策他都不知道。离开晋阳前,卢植特意找他密谈了一次,稍稍透漏了一点军幕府下一步的打算。为了尽快拯救社稷,即将开始征伐大战,其首要目标就是攻打长安,讨董勤王。朝廷派他到长安有两个使命,一个是迷惑和麻痹董卓,一个是说服王允再次策划兵变。

王允从董卓主政开始,就百般讨好董卓,因此遭到了很多官僚儒士的鄙视和痛斥。但卢植等少数大臣知道王允之所以甘愿自毁声名,都是太傅袁隗大人的安排。大臣儒士们越是唾骂王允,董卓就越信任他。王允凭仗着董卓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最大程度的保护着天子和士人,勉强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朝廷,竭尽全力维持着三辅百姓的生存,暗中策划了多起削弱和打击董卓的行动。

而对于王允的情况,胡才是一清二楚,对于王允,他是有十二分警惕。

这一次派王旭和傅干到长安,无任成功还是失败。胡才不是特别的在意,他只是想试探长安各方势力的反应。

在各方势力中,就是他胡才在从安的影响力最弱,他胡才是白手起家,虽然胡家也有影响力,但毕竟已经过时了。

王旭等王允稍稍平静了一些,从怀里拿出了卢植的密信。卢植是不久前到晋阳的,是伏完介绍的,伏完的意思很明白,想利用卢植的影响力影响白波军。影响胡才。

王允看完之后,就着烛火把密信烧了,“王旭,你上当了。”

王旭诧异地看着王允,“我上当了?我上谁的当了?”

“当年我被奸阉陷害,九死一生,我老师杨赐大人,还有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经过多番努力,把我救了出来。因为这个原因,我和袁阀,和袁绍的关系非同一般。”王允说道,“这事你知道,朝中许多大臣也知道。”

“子师兄,你是说……”王旭蓦然明白过来,“你在暗中帮助袁绍?”

“我不是帮助袁绍,我是希望通过我的帮助,袁绍和讨董大军能迅速铲除奸侫,能救回天子,能拯救和稳定社稷。”王允叹道,“长安城中有近千袁阀的宗族子弟和门生故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和袁绍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知道公孙瓒已经到了冀州,也知道征北大将军即将攻打河北州郡。”

王允拍拍王旭的肩膀,“卢植非常清楚我和袁绍之间的联系,他担心我趁机怂恿董卓攻击白波军,让白波军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从而帮助袁绍顺利占据洛阳,所以他们派你来骗我,但这个骗术太低劣了。()

王旭又惊又愣,望着地上化作灰烬的密信,沉默不语。卢植没有把他的真实决策告诉他,他觉得很正常。此事毕竟关系到社稷和白波军的存亡,当然不能随便说了,他并没有上当的感觉。相反,他对王允的态度感到非常意外。王允既然暗中帮助袁绍,那他是不是也同意袁绍提出的废黜天子重建皇统之议?如果不是,那王允帮助袁绍干什么?

如果是这样,就是白波军占领了长安,王允他岂不是要……,

“子师兄,袁绍的为人……?”

“袁绍和我们是一样的人,都是忠心耿耿地为了拯救大汉社稷,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做错什么。”王允说道,“我们和袁绍之间的皇统之争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将来好解决,但董卓和胡才不一样,他们是祸乱社稷的根源。只要董卓和胡才一日不除,这天下就一日不会安宁。”

王旭无法反驳,只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小声劝道:“子师兄,袁绍、袁术,还有那些州郡大吏,他们都已经变了。”

“变?”王允自信地笑道,“怎么变?士人还能变成武人?世家子弟还能变成寒门不成?”

王旭无言以对。他觉得王允有些异想天开,现在的袁绍等人在争霸天下,而不是在拯救天下。如果袁绍统一了天下,他会放过现在的天子?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王旭突然发现,这家族,这士人,有时候还分不清形式,这天下的士人,有几个像王允这样的?

王允看不起董卓,看不起胡才,但是现在呢?无任是董卓还是胡才都是一方诸侯,袁绍他们比得上他们?

董卓他不清楚,但胡才,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你回晋阳后,告诉卢植和伏完,无论白波军打冀州还是打长安,我都会想办法杀掉董卓。”王允说道,“至于你要见董卓的事,有点麻烦。,现在的董卓三百里外的郿坞了。”

“董卓到了郿坞后,一边大肆扩建城堡,一边肆意谮越礼法,为所欲为。他现在乘坐的车驾和穿着衣饰,与天子一模一样,骄奢【淫】逸到了极致。这种人该杀。”

王允愤怒地拍了一下案几,咬牙切齿地骂了一通。“董卓说他太胖了,不愿意动,有事就让大臣们到他的郿坞去听命。他的宗族及亲戚都在朝中担任大官,就连侍妾刚刚生下来的儿子也被封为侯爵,把侯爵用的金印和紫色绶带当玩具玩。这两年,他为了造坞堡和积敛钱财,几乎把关中盘剥一尽,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哀鸿遍野。总有一天,我要把他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

“董卓不在长安?”王旭奇怪道。

“很长时间都不在了。”王允说道,“那个太师府就是个摆设。过几天我要到郿坞去,如果他愿意见你,我就带你一起去。”

王允送走王旭后,写了一封书信,连夜派人送出了府。

…………

关中,扶风郡,郿坞。

送走司徒王允和北疆使臣王旭之后,李儒匆匆回到了董卓的书房。

董卓斜躺在胡床上,笑着请李儒坐下,“刚才我这样躺着和子师说话。子师是不是不高兴了?”

“没有,我看司徒大人很高兴。”李儒笑道,“大人和司徒大人是很好的朋友,这样坐在一起商讨国事,也算是不拘小节,哈哈……”

董卓笑着摇摇头,“很难想象,几年前,子师竟然和奸阉斗得头破血流。他的性格变化太大,让人难以置信。”

两人随即说到正事。胡才的书信现在就拿在董卓的手上。刚才王旭问可有回书时,董卓当即摇手,“你回去告诉大将军,如果他有诚意和我言和,就请他立即退兵河东,把雒阳还给我。”

当前形势的发展,基本上和董卓年初的预料相差无几,各方势力因为雒阳和粮食问题,互相征伐,实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损耗,但有一点出乎董卓的预料,那就是幽州公孙瓒的南下。幽州公孙瓒的南下直接改变了白波军和冀州的形势。

公孙瓒实力强悍,十几万大军在冀州虎视眈眈,他这是要和袁绍争夺冀州,而胡才一反常态,在晋阳按兵不动,那么,胡才接下来要干什么?是打冀州还是打关中?或者牢牢占据雒阳控制荆、豫两地?

董卓、李儒两人一致认为,胡才最大的可能是攻打冀州,因为胡才需要冀州这个钱粮大库。无任是公孙瓒还是胡才,他们只要一联手,袁绍就得滚蛋。袁绍离开了冀州,袁术最近又因为实力减损严重,兄弟两人言和的可能非常大。袁氏兄弟一联手,目标自然就是雒阳。雒阳如果被他们占据,三足鼎立之势即成,那关中就危险了。

董卓和李儒不敢小瞧袁绍兄弟,袁阀作为大汉帝国第一门阀,他的潜力是巨大的,董卓一点也不敢小瞧。

况且,兖州等地的潜力不比关中小。

所以,西凉军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占据雒阳,再次掌控主动权,以防止鼎足之势的形成。

由于今年雒阳对各方来说都很重要,战斗一定非常激烈,时间一定很长。董卓为了确保拿下雒阳,打算征调五万到六万大军赶赴关西战场,于是大军钱粮的筹措随即成了一件很头痛的事。董卓把目光投向了益州。

“益州牧刘焉还没有回书?”

早在去年十月的时候,董卓就以天子的名义下旨给益州,催要赋税,但刘焉一直没有任何回音。

“来了一封奏疏。”李儒回道,“刘大人在书中说,由于五斗米教占据了汉中,切断了北上的要道,所以今年的赋税无法送到长安了。”

董卓脸色一寒。

刘焉这老东西在想什么他怎么会不知道,当年刘焉去益州有天子气,谁都知道想干什么。

“大人,刘焉不愿意上缴赋税,大概和去年益州的贾龙叛乱有关。”李儒解释道,“我们在背后支持贾龙叛乱一事,估计给刘焉知道了。”

董卓不满地哼了一声,“这件事我早就说过,按照我的安排,去年就应该派人去益州,你是怎么说的?”

李儒羞愧无语。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太常刘焉向天子进言,改刺史为州牧,以便各地州郡及时平叛。天子接受了刘焉的建议,并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临行前灵帝还特别召见了刘焉,希望刘焉能到益州平定叛乱,稳定社稷。

当时的益州形势很严峻。益州两任刺史刘俊、郤俭都是贪赃枉法之辈,他们的【暴】行激起了民愤。马相、赵抵等黄巾首领聚众起事,攻占了广汉郡的绵竹县(今四川绵竹东),杀死了县令李升,进而进攻雒县(今四川广汉东),把益州刺史郤俭也杀了。黄巾军随即又进击蜀郡(今四川成都)、犍为(今四川彭山东),旬月之内,连破三郡,声势极为浩大。黄巾军一度发展到十余万人,连巴郡(今重庆)的“板楯蛮”(少数民族)都参加了。不久马相自称为帝,率军攻陷了巴郡,杀死了太守赵部。

黄巾军的日益强大和烧杀掳掠,引起了益州门阀世族的极度仇恨,他们组织了数万私兵,在益州府别驾从事贾龙的指挥下,经过连番大战,击败了黄巾军起义军。

等刘焉到达益州时,益州的黄巾军已经平定了。刘虞出京后没有直接到益州,而是南下回到老家荆州江夏郡征募了几百兵马,然后溯江而上,大约半年后才到蜀郡。他本来以为到了益州后有一番血战,谁知道天上掉下一个金蛤蟆,拣了一个大便宜。

贾龙把刘焉迎到了绵竹。刘焉看到这地方景色宜人,随即就把治所定在了绵竹。他一方面奖赏平叛有功的贾龙等州郡官吏和门阀世族,一方面安抚接纳离散叛乱的流民,深为百姓爱戴。初平元年左右,京畿一带战火连绵,南阳和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涌入益州。刘焉从中征募青壮建立了动州兵,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扩展。

刘焉到益州时,带了一帮人,有原侍中、广汉人董扶,太仓令巴郡人赵韪、陈留人吴壹。谏议大夫吕常原本是为刘焉送行的,但由于京畿大乱,路途不通,也就留在益州为刘焉效命了。董扶、赵韪是益州人,而且都是名士。比如董扶,在雒阳的时候被称为儒宗,兼通数经,善欧阳尚书,前后十次受辟三公府,公车三徵,名气之大,在益州首屈一指。曾有号曰“致止(至止)”,意思是说“言人莫能当,所至而谈止也”。至于赵韪,情况也大致差不多。刘焉为了在益州生存,当然要鼓励和怂恿自己的部属大肆扩展势力了。

益州原有的门阀世族,象贾龙、任岐,都是根基深厚之辈,势力自然很大了。

还有就是刚刚从南阳、三辅一带逃难而来的“东州士人”。这些逃难而来的许多门阀世族都是世代权贵,一个比一个牛,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是笑话。

几方势力随即争斗起来。

董扶、赵韪等人在刘焉的指使下,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随即他们与贾龙等益州势力发生了冲突。董卓就是在这个时候介入益州权势之争的。他比较看好贾龙这股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想借助贾龙之手除掉或者赶走刘焉,然后自己派个心腹去益州主掌军政,这样益州的赋税就有了保证。

刘焉得知董卓介入了益州权势之争后,立即感到了危机。他马上联合了东州势力和一部分益州其他势力,于初平二年(191年)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杀掉了贾龙势力中的王咸、李权等十余人,逼得贾龙等门阀世族起兵叛乱。此时的刘焉已经羽翼丰满,他甚至请出了青羌帮助自已,而贾龙和任岐(犍为太守)等人却由于准备不足,很快兵败被杀。

刘焉因此很生气。这时,从关中和荆州不断传来各地州郡拥兵自重,互相征伐的消息,这使他突然萌发了切断和朝廷联系,断绝和董卓奸侫往来,关起门【来】经营巴蜀的念头。当然,董扶所言的“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对他也有很大的刺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刘焉把目光投向了汉中郡的五斗米道。

进入益州的道路崎岖难行,刘焉无须担心各方势力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唯一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来自益州内部的祸患,这就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和太平道一样,都属于早期的道教。张角率领太平道教众在中原一带发动黄巾大起义时,五斗米道的第二代教主张衡也在汉中率领五斗米道教众发动了起义,两者遥相呼应。当时朝廷称张角的义军为“蚁贼”,称张衡的义军为“米贼”。五斗米道的起义最后失败了,张衡死后,其子张鲁继任。

刘焉于是下令招抚张鲁,拜他为督义司马,并私下派人怂恿张鲁,劝他带着五斗米道打回汉中去。张鲁喜出望外,立即纠集人马,在益州府别部司马张修的帮助下,突然杀进了汉中。不久张鲁就杀死了汉中太守苏固,占据了汉中。可惜了苏固,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刘焉成功利用五斗米道的张鲁控制了汉中,切断了和关中、中原等地的来往,断绝了和朝廷的关系。同时,他也把张鲁这个隐患送出了巴蜀,一举两得。而张鲁则利用刘焉的需要,占据了汉中,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开始安安心心发展自己的五斗米道大业。

如此一来,刘焉就是益州的土皇帝了,现在刘焉在益州拥兵十几万,威风凛凛,就是董卓,面对刘焉的时候,董卓每一次都怒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