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娇嫁纨绔 第51节(1/1)

无不生艳。

马车的车毂轮子上下颠簸,惹得梅花枝头轻颤,风儿被封锁在狭小的马车内,无处可窜,只能拼了命地寻着缝儿往里钻。

半夜的白雪“啪啪”地敲打着木窗,姜姝撑住那窗户边缘,脸贴在车帘上,任由身后的狂风拍打。

断断续续的气息,全呼在了布帘上。

有冷风钻进来,身子一热一冷,恍若冰火两重山。

在风儿最肆虐的那阵,姜姝终是睁开了眼睛,声音颤颤抖抖抖,含糊不清地道,“大人……姝儿犯了罪,大人能,为了姝儿……网开一面吗。”

身后没有动静。

姜姝移了移身子。

那股子狂风正欢快地游荡在云端,在那云层缝儿里蹿的正是兴头,突觉云雾之间的缝儿越来越小,忍不住一记猛浪扑过去,弄的云雾缝儿一阵乱颤后,落起了滴滴水珠。

风儿疯狂的卷住那水珠,游荡在泛滥的海洋里,完全迷了心智。

终于在快要坠下来的那一瞬,低吼了一声,“可……”

风雪平息,姜姝一头薄汗。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终于心满意足。

轻轻地翻了个身,便离那双即将要伸过来的胳膊远了些,实在是没了半分力气,合眼沉沉地睡了过去。

范伸本想给她挪挪枕头,手伸出去,却落了个空。

转过头,便见那凌乱的墨发下一截白皙的肩头,露出了褥子外,范伸顿了顿,伸手替她将那褥子拉了上来。

之后倒是睡不着了。

侧过头,盯着散在脸侧的缕缕发丝,久久沉思。

他又碰了她。

事不过三。

没有酒,没有香料……

即便是她先主动,他心里却非常清楚,其实他并不抗拒。

不知为何,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了,严二那日在姜家同他说的那句荒唐之言。

虽无可能。

但除了最初图她短命之外。

如今,大抵也同她一样,只是贪念起了她的身子。

***

夜色宁静。

当那细细碎碎,夺人心魂的娇呤声,从那马车内隐隐传出来时,严二便是一阵面红耳赤,及时回避。

走到后方,与春杏撞了个正着。

春杏同样一张朱砂脸。

两人一相视,脸上的红晕更甚,严二微微背过身子,神色尴尬地道,“我还没说,你呢。”

春杏忙地点头,“我,我也没说。”

严二也跟着点头,“好。”

两人错开后,各自找了个地儿躲起来,长舒了一口气。

第3回 了。

那包药粉,便也越发没有了追究的意义。

可此时,两人又经不住开始去想,新婚那夜,到底是不是因为两人放下的那半包药粉,才起的作用。

***

一夜过去,天亮时马车的队伍歇在了一处客栈,稍作休整后,补足了粮草,养好马匹,一刻都没耽搁,继续往前。

如同姜姝所说,走出了长安,越往江南的方向,雪势越弱。

十日后,进入了江南地段。

抬眼望去,难得见到几粒雪花。

姜姝从那马车窗外伸出头,看着江面两岸琳琅满目的热闹集市,起初那道不想下江南的念头,彻底地消失了个干净。

江南虽一年到头烟云蒙蒙,寒冬却不似长安那般凉到人骨头缝里。

乌篷船上的游客络绎不绝。

船头的一壶酒。

船尾一盘棋。

端的是悠闲自在。

姜姝干脆掀开了帘子,范伸瞧了一眼,并没去管她,待那马车刚停在客栈前停下,见她迫不及待地要起身,这才伸出胳膊一把攥住了她的手腕,又将她摁了回去。

姜姝回头,正疑惑。

马车外便响起了一声,“范大人。”

这轻浮的声音,一听便知是谁。

文王。

姜姝背心一凉,求救地看着范伸,颤声道,“夫君……”

范伸面色却异常平静,“放心,不会卖了你。”他并非是那等事后翻脸不认账之人,“先回客房,我待会儿上来。”

姜姝点头,没敢动。

范伸下了马车,声音从外传了进来,“王爷,久等了。”

“范大人一路辛苦了,本王可算将你盼来了,为了给范大人接风,本王早两日就在红椿楼里,订好了雅间,点了最好的姑娘,今儿范大人只管跟着本王前去尽情地享乐便是……”

文王的声音既兴奋又洪亮,马车内的姜姝听得一清二楚。

两人在长安城,是个什么东西,姜姝岂能不知。

不觉凑近了耳朵。

片刻,边听范伸道,“好,多谢王爷。”

姜姝长舒了一口气。

这待会儿,他怕是上不来了……

马车轻轻一晃,脚底下的车轱辘又开始动了起来,一路驶入了客栈后院,客栈的老板娘恭敬地领着姜姝进了最里头的一处院子。

此次在江南,侯府的人都在此安顿。

“夫人有何需要,随时吩咐便是。”老板娘将其带到了门口,便退了下去。

赶了一路车,再加上在那马车内颠了几回,姜姝周身的骨头早就散了架,先让春杏备水,泡了半个是时辰的身子,换了一身衣裳,才觉轻松了些。

午后老板娘送来了江南的特色菜肴。

姜姝休整了半日,到了晚上,果不其然,没见到范伸的身影。

有了上回范伸半夜突然归门的教训之后,姜姝这回再三去打听了情况,文王和范伸,还有江南一堆的官吏,今儿夜里都在红椿楼内。

集体买椿。

这回范伸来,明面上打着的由头是,奉旨前来监察江难税务民情,地方各处官员哪里敢怠慢。

那一闹起来,也不知道会闹到何时。

这回当也回不来了。

姜姝从匣子内抽了几张银票,夜色一黑,便让春杏熄了灯,等到四处安静下来,便推开了窗户,轻轻往上一跃,落到了客栈的屋顶上。

再从那屋顶上悄然无声地溜进了集市。

江南的夜,与长安不同,小巷子多,虽比不上长安的宽阔,却更为热闹。

尤其是灯火繁华的江面。

当那江面上,传出了阵阵锣鼓声时,姜姝驻了步。

瞧着身旁的个个都往前挤,姜姝好奇,便上码头问了那卖票之人,“今儿有何热闹可瞧。”

那卖票的回头见是个戴着纱帽的姑娘,倒也没觉稀罕,江南人随性,夜色长,白日里姑娘们不好抛头露面,夜里遮着面出来凑热闹的不少。

这类人的钱最好赚。

卖票的极为热情地介绍,“今儿清灵班的人,要在乌篷船上唱戏。”

姜姝不识什么清灵班。

那卖票的见她没反应,便一脸自夸地问道,“船上原地能翻上百个跟头,你见过没?”

姜姝只见过在戏台上原地翻跟头的,还从未见过能在江面上来回翻滚的,且还是上百个,不觉摇了摇头,“没见过。”

“诺,十两银子,一艘船。”

姜姝看了一眼江面上那密密麻麻的船只,没吭声。

那人道她嫌贵,忙地道,“今儿见姑娘是头一回来,我给姑娘算便宜些,八两……”

话还没说完呢,姜姝便打断道,“最前面的位置,多少钱。”

那人一愣,“姑娘要想去前面,可不就是这个价钱了,起码得要二十两……”

姜姝还是没说话,皱了皱眉,“人太挤了。”

那人眼珠子一动,不太确定地问了一声,“姑娘若是嫌人多,倒是可以另外包场,包场后,这江面上就姑娘一人……”

“多少钱?”

“五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