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9)(1/1)

她开始眷恋两个人的鲜活日子,很难再退回到一个人的寂寞生涯中了。

八点多的时间,常仪韶发来了视频通话。背景是冷色调的房间,想来已经从一大家子簇拥的环境中挣脱出来。

谢青棠懒洋洋地倚靠在沙发上,她微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常仪韶的话。

诸如吃了么在做什么这一类的无聊话语,由一个心中惦记的人说出口,就从废话变成了有价值的关怀。

我初二就回沈城。常仪韶望着谢青棠又道。她在沈城停驻的时间不到一年,可这里已然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

谢青棠有些讶异,她坐直了身体望着屏幕中的人,回来的时间比她想象得早一些,她不由询问道:不用走亲访友?

常仪韶摇了摇头道:不用。她不太喜欢这类的事宜,而家里的人一直纵着她,并不会强压着她去与人交际,至于几个兄长,那结果就是不同了。

谢青棠没再说话了,只是眼角眉梢浮荡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小月亮不满被人忽视,搭着谢青棠的外套就要往上爬,小爪子出现在了镜头里,喵呜声仍旧是奶声奶气,比不得外头野猫的中气十足。

小月亮长大了不少。常仪韶轻笑。

是啊。谢青棠眯了眯眼,那重量增长是肉眼可见的,她伸出一指将小月亮掀翻,不让它妨碍着镜头,又笑道,再过一阵子,我们就要带它去绝育了。

常仪韶心念一动,我们这两个字让她自内而外的欢喜。再过一段时间,同样是要春天了,而独属于她的春风,会如约到来么?

谢青棠不提,而常仪韶同样不开口,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种默契。

她们如今的生活像极了一对恋人,只是没有一句准话,才使得她难以安心。

春来万物萌蘖。

夹道的桃李树先一步争春。

博物馆开馆的时间要比寻常的地方要晚一些,而谢青棠自然也拥有了更多的可以出行的晴明春日。

她的面庞很多人不再陌生,走在道上惹来了视线先不提,偶尔还有几个胆大的上前要签名,或者是拿着手机猛拍照。不过比之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她要应对的事情实在是少。

以后是不是还要戴上墨镜、口罩,压低帽檐。常仪韶见状轻轻一笑。

谢青棠闻言横了她一眼,故意贴近了常仪韶,低声道:到时候常老师怕是要和我一起入镜。顿了顿,又道,可能还有漫天的八卦与绯闻。

常仪韶趁势拉住了谢青棠的手,笑道:这样不好么?

不好。谢青棠将头摇得像是拨浪鼓,她睨了常仪韶一眼,拖长语气道,八卦看多了,可能就变成了真的。

常仪韶被她的话一噎,垂眸握着交握的手,才舒坦了几分。她的视线不再停留在谢青棠的身上,而是飘过了树梢的红红白白。你看桃与李。她低声道。

春风已经到来了。

常老师诗兴大发想要吟诗一首么?谢青棠故作讶异道。

常仪韶抿了抿唇,哪能不知道谢青棠是故意的?

春天到了,可你还欠我一个春天。常仪韶低声道。

谢青棠闻言轻笑,春天是到了,她还以为常仪韶要等到下一个春天才来询问呢。

她没有回答,只是在路过花店的时候买了一束鲜花送给了常仪韶,应道:春色在野,回去将这一束插在瓶中,独属于你的春天就到了。

常仪韶抿了抿唇,谢青棠的面色如常,而她的内心却是一片忐忑。

可能只有等待结果的人才会备受煎熬。

这一束鲜花修剪齐整,有梅花、桃花、李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枝,它们混在一起,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话语,而是真像谢青棠所言,是用来插瓶装点的花。

她随手留情,从不说清自己的意图。

屋中的花瓶已经空荡了一整个冬日,怕被小月亮撞翻,一直置放在高处。

常仪韶坐在沙发上,慢条斯理地将花束置入瓷瓶中,她的唇微微地抿起,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沮丧。

谢青棠将她的神情收入了眼中,脑海中仿佛分裂出了另外一个自己,在大声埋怨自己的无情和铁石心肠她什么都好,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苦苦折磨?谢青棠也说不清,可能是以往的躲避造就的叛逆心理,这是她第一段感情,磕磕碰碰,并不想轻易开始,她也不愿意去想结束。

在沉思的功夫,常仪韶已经插好了花,小月亮好奇地凑上来,却被常仪韶无情地格到了一边去。

谢青棠。

常仪韶在叫她的名字,将她从沉思中惊醒。

她一抬眸,对上那双闪着晶莹光芒,又笼着几分委屈的眼,心尖一颤。那点儿残存的坚持也随之被扫荡一空。我在。她清了清嗓子,不过她的声音并不响亮,反而还有几分低哑。

你要我怎么办?常仪韶仍旧是凝视着她,唇角紧紧抿起。

谢青棠眼皮子一跳,许久之后,她才抬眸望着常仪韶,应道:常仪韶,我们再立一个契约吧。

常仪韶的心一沉,眼角堆积的亮光险些越过眼睫滴落。

我们立一个契约,做长久的爱人,但是必须保持彼此的独立。谢青棠顿了顿,她凑近了常仪韶,指腹擦过了她的眼角,这才继续道,我们可以短暂的分开,也可以厮守在一起。真要有那么此刻不想预见的一天,也不必强求。[1]

常仪韶一怔,没想到谢青棠是说这样的契约。她是在担心变化不定的未来吗?

她不会、也不愿让那一天发生。

谢青棠的手掌还贴在了她的面上,视线中的人,眼角眉梢流淌着往日被隐藏的爱意与温柔。

常仪韶轻轻颔首,应道:好。

只要春天她还愿意来,便也足够。

作者有话要说:  [1]改自话剧《第二性》台词,只看字面意思好了。

正文完结。

第61章 番外

小月亮的一身精力像是用不尽,从早到晚都在客厅中撒野。

插在瓶中的花并没有安稳几天,就连瓶带花被小月亮给拱了下来,骨碌碌滚了一圈。可偏偏辣手摧花的小月亮还摆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无辜神情,让谢青棠看了好气又好笑。

还得谢谢它在凋零前出手,从此不见凋谢的残败了。

春风送走了砭骨的寒意,小月亮的耀武扬威的痛快日子在前往宠物医院的时刻被按下了暂停键。谢青棠一反常态,将猫送到了常仪韶的手中,别过头不再看,也佯装听不见小月亮那惶恐的叫声。

想要当一只健康的猫,终究是有这一遭的。要记恨,就记恨医生和常仪韶好了。

常仪韶斜了谢青棠一眼,哪会不明白她的心思?就你惯着它。在小月亮被抱走之后小声的抱怨。她们的关系已算是尘埃落定,可日子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她偶尔能够感觉到谢青棠的满腔爱意可都是对着小月亮的,不由得暗暗吃味。

是你提出要养小月亮的,我这是替你负责。谢青棠理直气壮,毛茸茸的小团子谁不喜欢?她打量着常仪韶,眸光一转,凑到了她的耳畔促狭道,常老师,那你也变成毛茸茸啊。

常仪韶:

绝育后的小月亮萎靡了两天,剩下的日子活力十足,甚至试图越过伊丽莎白圈。它倒也没有疏离常仪韶,在谢青棠懒得理会它的时候,会摇晃着身体不停地用脑袋去蹭常仪韶的指尖。

四月的清明假期连着周末,并不算短。

常仪韶和谢青棠二人自然不会一直宅在屋中。陆黎这个富贵闲人跑沈城来与好友见面,结果接收到的是一只猫以及猫包、猫粮等小猫日用品。

常仪韶她就是没有良心,你也别嚎了。这样的结果唐榕一点儿都不意外,耐着性子安抚即将暴走的陆黎。

她也不容易,替她照顾几天小猫咪,给她们一个两人世界吧。唐榕又道。可陆黎还是咬牙切齿,末了带着几分委屈道:见色忘友啊,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唐榕的手抖了抖,半晌才叹息道:以前是以前。你见到了心爱的单机游戏不也忘记好友?

常仪韶可不管她们的抱怨。

清明的日程早在之前就计划好了姜老爷子那边已经通过气,那边的人同意谢青棠去做个直播访谈。博物馆虽然有很多个区域,但是民间手艺何其多,岂能够将之尽数包罗?谢青棠这回的踏青计划便是前往沈城一个名为江木村的临江村落。

江上开阔一眼望不到边际,时不时有鸥鹭煽动着翅膀飞起,偶尔才能见到几艘来往的渡船、渔船。

这边渔船少了很多。谢青棠眺望着与天色相接的大江,语调中有几分感慨。

她们要找的老人名叫江高,是江叶村仅存的一个船匠,他从十四岁开始造渔船,到现在已经快六十年了。以往他都是只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就算拿到了国家荣誉奖项和称号也不耐别人来采访,只不过这次看到了《匠心》这期节目,再加上老友的劝说,便松了口,同意来人做上一期访谈。

江叶村像是停留在岁月里,与江对岸的江港和高楼完全不同,它像是一个仪态从容的老人,悠悠地走着自己的步调。村子有几十户人口,虽然也盖起了两三层的砖瓦房,不过依存着砖瓦上的仍旧是矮小的、老式的房屋,黛色的瓦,白色的墙不过在墙面上,除了斑驳的苔痕与岁月留下的剥蚀痕迹,还多了一幅幅社会主义文明的宣传图。

推着小车吆喝着麦芽糖小贩在村子里穿行,间杂着卖鸽子、卖鸡鸭这样的叫喊那些在城市里绝迹的人,再度出现在村庄里,仿佛从来没有被岁月带走。

常仪韶提着设备跟在了谢青棠的身后,她们根据姜老爷子的指示找到了村子,可到底哪个才是江高老人的家,却是不甚清楚。村口的小棚子里坐着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她推了推眼镜,抿着唇,继续用钢笔在纸上写字,旁边挂着的板子上写着代写信三个大字。常仪韶有些新奇,她极少进入村庄,只在一些书中看到这个代写信的职业。

常老师在想什么?谢青棠注意到了常仪韶的停步,她笑吟吟地转身,眸中泛着温软的光。常仪韶敛着眉眼,到底是想着自己的任务,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想问一问路。

江高啊,门口有船、有木头的就是,在那儿呢。

村民们对待常仪韶和谢青棠这两个外来的青年人很是热情,随意地用手一指,便给她们道明了方向。

江高老人的家其实就在村口不远处,他的门口堆积的树木数不清,一艘上了年数的船横在前方,它不再下水,而是用来堆积用不了的杂物。

江高的父亲、爷爷都是船匠,算得上是祖传的技术,只不过到了江高儿子这一辈却断了,他的儿子并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江高在无奈之下只能找其他的学徒,六十多年弟子不少,可真正留下的只有两个,如今搬到了另一个地方造江船可惜不能够当作主业了。

江高的儿子是个憨厚的中年人,只不过在提及执拗的父亲时,还是有几分对造江船的不满。社会日益发展,完善的陆上道路网以及机械技术,使得木制的江船成为过去式,捕鱼的人也不再撑着船篙在江上拉网,而是随着炮火隆隆的声响,直接在江上炸鱼,当然,现在这种方式也已经少去了。不赚钱让很多船匠转职,到了现在,整个村子只剩下江高老人在坚守。

谢青棠听着江高老人口述过去的事情,江上的繁华在他的讲述中缓慢重现。

老人现在年纪大了,其实也不怎么花费长时间造船了,只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江高仍旧是到了作坊中,拿着船钉、竹条等给谢青棠她们做个示范。一艘船二十多年的寿命,可现在好像都不怎么需要了。老人笑着开口,眉眼间却是难以掩饰的落寞。

比之存留在博物馆中的民间手工艺,他们这一类群体更是不幸,似乎只能在岁月中慢慢消逝。

对江高老人的采访持续了三个小时,只不过谢青棠和常仪韶二人并没有离开,而是住在了江叶村。这座村子的人曾经靠着捕鱼为生,老人的生涯中总会遗留着对江船的印象。既然来到了此处做一个访谈,她想要做得更好一些。

傍晚的时候,谢青棠消失了一阵子,正当常仪韶准备出门寻找的时候,她拎着一篮子的野菜回来大多是热情的村民所赠。

村子里的简陋客栈有小厨房,给了常仪韶施展自身厨艺的机会。

木匠、铁匠、纺织还有那么多遗落的地方。谢青棠眯着眼,语调中藏着不尽的感慨,她抬眸望着常仪韶,又道,我以为我会停在民博的,可现在看来,那儿未必是个终点。

我想,我可以当个吟游歌手,行走四方将一切传唱。可能留不住那些消失的手艺,但至少,能够让人找到它们曾经存在过。

这样很好。常仪韶的眸光停留在了谢青棠的脸上,被她的兴致感染。曾经盘桓在心中的念头因为谢青棠的出现得以重现,她不再是那条死寂的河水,而是随着春风出山涧。

就是常老师你要多练练。谢青棠打量着常仪韶,她单手托着下巴,笑容灿烂,以后还要背着摄像机和吉他呢。

她们在江叶村留了三天,两天采访,而最后一天则是四野寻春,不辜负这个烂漫的春季。

离去的时候路过了代写书信的小摊子,老人忽然间喊住了常仪韶,递给了她一封书信。

常仪韶有几分茫然,拆开了信封抖落了花笺,上面只有四个字:你燃烧我。

老人的字迹风骨卓然,仿若烈焰在纸上燃烧。常仪韶正打算问个究竟,老人却只是冲着她笑了笑,继续埋首做自己的事情。

常仪韶忽然间就明白了过来,在谢青棠消失的那个黄昏,她来到了这处,请老人代写一封书信。

这四个字来自于萨福歌诗的残章。

她们相逢在那一家名为萨福的奶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