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宠婢日常 第107节(1/1)

抱着孩子说了一会子话,沈筝就让折筠雾叫人把孩子抱出去,屋子里面的宫女婆子也撤了。

折筠雾好奇,“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沈筝:“是太子殿下。”

折筠雾还以为是什么事情,谁知沈筝说的却是太子对翁家后辈的提携。

“说句老实话,翁家沈家虽然在岐州有些根基,但在京都这种地方却不够看,后辈子孙们想要拜名师,便也要费些功夫。”

读书容易,但是想要一个好先生却难上加难。

“我也是世家出身,自然知道好的先生一辈子只收几个徒弟,若是天赋差的,没点门道的,便都没有机会。”

太子便给了翁家好几个年轻子弟机会,沈筝这是特地进来说给折筠雾听的。

“我估摸着,这种事情,在太子眼里便是小事了,他是举手之劳,但于那几个弟子而言,却是一辈子的大事。虽然说你阿爹和你大伯已经谢过他了,但这事情,根源还在你身边,便也跟你说一说,你知道后,也替阿爹和阿娘谢一谢太子殿下,说不得会更高兴。”

折筠雾笑着道:“我晓得了。”

这事情太子确实没有告诉她,但按照他的性子,既然做了好事,便越多人感谢,他就越高兴。

沈筝:“我来的时候,你大伯还带着那几个翁家子弟来说话,让我带着他们的感激之意来。”

折筠雾笑得欢快,“翁大伯父也太乐了。”

沈筝见她就这般笑起来,倒是也没有问问他如今太子办了事情,翁家到底是个什么打算等等,倒是抬起手打了打她的手。

“你好歹也要问一问。如今翁家也算是你的娘家人,你对这些事情也要关心。”

折筠雾:“知道的。”

沈筝没好气,“知道的知道的,你怎么还不如跟我在岐山的时候。”

没心没肺的。

折筠雾就道:“当时前程未仆嘛。”

她给沈筝剥橘子,“阿娘,你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她并不傻!

送沈筝出门的时候,还道:“我聪明着呢,该说的话,该问的话,我心里都有数。”

沈筝:“……”

我觉得你在吹牛。

她走了,折筠雾乐滋滋的回去给太子殿下做针线。

跟沈筝要她问的不一样,她现在心里美的很。

太子殿下真的是太喜欢她了!

如今他跟端王的争端越来越大,蜀陵侯府是中立的,看着是偏向太子,但是他们受皇帝的控制太深了,即便是想倒戈太子,也是倒戈不了的,所以便索性把翁家用起来。

这其中,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但沈筝今日能说出这番话来,翁健能带着家中年轻子弟去沈筝那里表述一番,特意提到了她,便是太子殿下露了话。

在一起久了,折筠雾也能猜到太子殿下说的是什么话。他应当说:你们是太子妃的娘家,孤帮扶你们一把,也是看在太子妃的份上。

他把她拉了出来,让翁健即便得了皇帝的首肯上了太子的船,也记得他是因为太子妃才有的今日机遇。

折筠雾一边做针线,一边美滋滋的很。

太子回来的时候,见她满眼的感动,扑进他的怀里蹭啊蹭,还去解他的腰带,便连忙抱着人就往屋子里面去,一边没经受住诱惑低头去吻她的鼻子眼睛嘴巴,一边又很克制,毕竟还是大白天的,他响午用了膳食,还得回去批改折子。

于是手就握住她解他腰带的白嫩嫩爪子,“怎么了?”

怎么这般激动?

折筠雾见他装,不管不顾的继续去扒他衣服,头凑过去,果然他就没忍住,按住脑袋亲,亲完之后,也就不管其他的了,把榻上的小案桌子往地上一砸,摸了摸炕,热的正正好,便把被子一盖,跟她胡闹去了。

闹着闹着看时辰,快到用膳的时候了,折筠雾气喘吁吁的问:“殿下饿吗?”

反正她不饿!

这种时候太子怎么会饿,便又胡闹起来,闹了大概有一个时辰,两个人才缠在一起平静下来,太子摸摸嘴巴,嘶了一口——被咬了。

他好笑的道:“你今天怎么了?”

折筠雾眼睛亮亮的道:“我好喜欢你啊,殿下。”

太子好奇,“今日怎么如此激动?是见了翁夫人?”

折筠雾抱着他,又要去蹭他的脸,太子可不敢让她再来行诱,连忙拉开她,“翁夫人说什么了?”

折筠雾就说了。

她好感动啊!

太子:“……”

他想,我都为你做这么多事情了,你怎么才感动?

他就不是跟高兴。

这回轮到折筠雾不高兴了,我都这么感激你了,你怎么还不高兴?

太子就责备她,“自从生了阿昭这回,你就对我不太好。”

她瞪他,还敢打开他的手,不让他碰。

折筠雾:“我没有啊,我对你一直很好。”

太子:“有今日好?你自己摸着良心想想。”

折筠雾的良心痛了。

于是尽职尽责的伺候着殿下出门,可回去躺着休养的时候想了想,又见觉得不对:哪里有人天天这么激动的做房事啊!

不过想到太子殿下,她又萎靡了一瞬:哦,太子殿下每次都很有精力。

她叹息,“他还是白日里不累。”

累了,就没精神了。

今年的宫宴倒是热闹。端王不在,五六七跟端王都远了关系,八九十年纪还小,于是宫宴之上,除了余贵妃脸色不太好外,大家的心情都很好。

至于她为什么心情不好,便是因着余家的娘家人没有进宫。

作为贵妃,余家本是不能进宫的,但太后宽宥,便准了余家参宴,可余家人却临到要进宫的时候,递了折子进来说病了。

余贵妃脸上便不好看。

你病了一个,其他的不能进来补着吗?但就是没有进宫的。

究其原因,还是端王砍了余国庆的脑袋。

余贵妃心里一阵叹息,心里又恼恨余家不给面子,又恼恨端王实在是做的太过,即便有千万种理由,你也不能把余国庆直接砍了啊。

你这般赢得了皇帝的心,可余家的心呢?

你证明了自己,可你站在别人的尸骨上,赫赫白骨垒在你的脚面,那别人还能再相信你?

卸磨杀驴,何况你还没有磨完豆子。

余贵妃心里埋怨儿子不听话,但也知道他是被逼急了。为什么被逼急了,便是因为五六七三个王爷倒阵去了太子那边。

他们四个是真正的一起长大,如今成了这个局面,余贵妃想要帮助端王挽回一下局面都不能。

她只能叹气,看着太子身边坐着蜀陵侯府和翁家的人,然而端王妃身边只有跟辅国公一家。

这么一对比,其实就能看出陛下的偏心。

余贵妃深吸一口气,越是这般看着,越是能理解儿子着急,可是着急也没有用,这事情,还得要慢慢谋划。

她维持着笑脸,一一从这些人脸上看过去,将这些人的说话交谈大概看在眼里。

端王妃身边坐着安王妃,除了太子,其他人的座位都是根据年岁排的。她跟安王妃近,便跟她小声的说话。

安王妃自然也不会在明面上拒绝她,所以端王妃说什么,她都应着,端王妃却慢慢的失去了兴趣,觉得没有意思,便笑笑,转了头,只去喂儿子吃东西。

皇帝不在,太后为主,她年纪大了,困的早,没一会儿便要回宫歇息,于是散的也早。

各人回各宫,不过安王走的时候,却又带走了两个侍妾。都是舒妃给的,说是好生养。

安王妃笑了笑,也没言语,只坐在马车上吃瓜子,瓜子自然不是她剥,而是小丫鬟剥好了放在盘子上,她悠闲的拿着吃。

安王:“……”

他都不知道怎么去说安王妃,只能眼不见为净。

反正妾室越来越多之后,她已经对这些女人无所谓了。但安王却很在意这事情,老大不在京都,又因为纳了许多妾室,顾忌着辅国公府也就罢了,老四家里的侍妾都怀了两个,明年就要生,老五老六的媳妇也都有了身孕,马上就要生了,只有他,他还没有孩子。

不求是个儿子,就是个女儿也好啊。安王如今一想到这个就气。

他都吃药了!

安王妃见他这般,还劝道:“王爷,您这般虔诚,菩萨准能给你一个儿子。到时候我来养,一定养出栋梁之材。”

安王嘴角一抽,瞬间不想再说话。

不过他还真拜了菩萨,别人过年是求神保佑明白,富贵发财,他却是求子。

可能真是他太虔诚了,过了年,二月的时候,皇帝给老七的封王信到时,安王妃娘家当初送来的妾室怀孕了。

安王欢喜的放鞭炮,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他家有喜,然后就同样遇见了放鞭炮的老七。

他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他封王了,并不是被皇帝厌弃的皇子。

他的封号为平。

平王——好像没有前头几个哥哥的好,但是总算是个王。

老五老六带着他上门来感谢太子,太子就留了三人喝酒,一人一杯酒,其他人还只脸红,老七就已经醉了,嚎啕大哭自己的不容易,说皇帝偏心眼子——这是原话,老五当场气得打了他一个嘴巴,老七才算半醉半醒过来。

不过半醒过来也不算好事,他开始多愁善感了,要跟太子掏心掏肺。但是越交心,太子脸越黑。

老七:“以前只觉得三哥你是个棺材脸,整天端着肃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整个朝廷都欠你钱。”

太子深吸一口气,耐着性子听他最后的评价。

“现在呢?”

老七懵懵的,“现在?现在怎么了?”

他愣了半响,然后哦了一声,“现在,现在才发现,你也没多少银子,瞧这东宫的摆设,还不如我平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