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宠婢日常 第39节(1/1)

二皇子在她脸上摸了摸,然后看看手,打趣道:“嗯,照你这般上粉,怕是粉不够了。”

秦氏羞红了脸,头都抬不起来。

二皇子哈哈大笑,等到第二日去读书的时候,还跟太子和四皇子道:“所以说,养个妾室,银子就花的多,这回出去,我还想给她看看胭脂水粉。”

太子倒是赞同。他没有养妾室,就养了个小丫头,库房里的东西也是一天天少一点,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兄弟三个只闲谈的时候说了一句,便不再提。

不过到底太子记住了姑娘家是要用胭脂水粉的,从二皇子那边受教,但回到东宫之后,便觉得有些奇怪。

东宫里面的宫女没有一个往脸上擦粉的,他在其他宫里见过大宫女常擦胭脂水粉。

但随即又明白是宫女顾及自己的缘故。

他摇摇头,这一年来,他已经没那么厌恶美人了,人么,大了很多事情就想的开一些,当年的事情在他心里逐渐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他这一年将心思都花在父皇和保住东宫储位上了,确实很久没有梦见和想过当年被指指点点的事情。

太子叹口气,打开窗户,对着身后亦步亦趋跟着他的小丫头道:“又下雪了。”

折筠雾不是很喜欢下雪,去年下雪的时候,好像就总出事情,每次一下雪,东宫里就静悄悄的,大家都不敢出声。

阿弥陀佛,今年可一定要顺顺利利的。

太子也希望今年能顺利些,过个好年,别处什么幺蛾子。不仅是皇宫里太平,他还希望百姓也太平。

每年冬日里,无论有没有雪灾,都是死人的时候。每年报上来的死伤最多。

他披了一件厚厚的披风,坐在火盆前烤火。

“你们村子里面,冬日里死的人多么?”

折筠雾蹲在殿下身边,在火盆旁边放了个红薯。她一边烤一边点头,“多的,冬日里寒冷,每年村子里的老人都会死几个。”

她小时候还以为人就是要死在冬日里的。

“殿下,其实死在冬日里还不错,您想,大家也不用去农忙,都在家里没事做,肯定是要来祭拜一下的,若是夏日农忙起来,哪里有人能专门来拜祭?”

太子殿下倒是赞同这句话,但觉得她小小年纪说这个不好,便斥责道:“以后不准说死。”

折筠雾:“……”

她委屈的看看殿下,脸上满是疑惑:明明是您先说的啊。

太子就用手在她头上揉了揉,“吃你的红薯吧。”

折筠雾就赶紧去看红薯,果然见烤好了,她高兴的去拿汤匙,“殿下,您快尝尝,真的好吃。”

太子殿下前些日子吃了她的锅盔,称赞了一句好吃,折筠雾便想着法子给他做吃的。

可她吃过的东西不多,便向杨太监讨要了红薯。这种东西主子可不吃,杨太监今年还没有开始备着,但既然是给殿下的,怎么着都要得来,于是折筠雾再次去小厨房的时候,杨太监就已经给她准备好了。

折筠雾觉得杨太监简直是个神人。

“要什么他都能给奴婢。”

太子殿下就着她的汤匙吃了一口烤红薯,然后笑着道:“这是在皇宫,自然什么都有。”

也不是一个奴才的本事,不过确实该赏,太子心情好,赏了杨太监一匹丝绸。

杨太监捧着那丝绸一晚上都没睡,第二天精神奕奕起来招呼小厨房里面的其他太监做膳食,嗓子亮堂的很。

刘太监来找他要膳食,闻言就笑着道:“瞧你这满面春光,怎么,你这是回光返照了?”

杨太监呸了一声,“大早上的,你倒是给我找晦气。”

然后递给刘太监一碗胡辣汤,问,“殿下今日想吃什么?”

刘太监:“还是云州菜。筠雾昨晚跟殿下说云州的吃食,说是他们那里的面是大片大片的,上面撒些葱花,加些辣子,吃的就痛快。”

这么简单?

这可把杨太监难到了。主子叫的膳食简单,奴才可不敢就这么简单的送过去,定然还要做些其他的。

想了想,便做了个松花蛋,这蛋就着面吃,味道很好。

然后还蒸了一个香芋排骨。虽然是早膳,但是太子是个喜欢吃肉的,晨间要吃点肉。

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万一太子殿下不喜欢怎么办?杨太监就在面里面下功夫,不仅准备了好几种口味的汤底,还煮了猪蹄和黄豆,整碗面就看起来没那么素了。

刘太监闻着就香,他将胡辣汤先喝完了,见日头还早,还趁着杨太监去装食盒的时候吃了一块猪蹄。

这才饱了,提着食盒回去,小盛接过去,刘太监问,“殿下穿好衣裳了吗?”

小盛点头,“您回来的正好。”

屋子里面,折筠雾正在给殿下配腰带,她左手拿一根宝蓝色镶嵌珠子的,右边是一根玄色,没有任何镶嵌,但是上面用了金线,绣了一朵祥云,看着很是华贵。

太子让她在身上比划了一下,选了玄色的。

折筠雾就给殿下扣腰带,然后在腰间加了玉佩,这才伺候他用膳。

太子果然很喜欢面上面加了猪蹄,吃的头上冒了汗,道了一句:“午膳就吃猪蹄吧。”

但午膳到底没有回东宫,而是去了承明殿。

皇帝叫了七个儿子去考校功课。太子的功课一直都是最好的,但最近老五老六念书也玩命,皇帝觉得他们这般很好。

考校完之后,果然见老五老六的功课好多了,便道:“虽然你们都是皇子皇孙,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将来总是要做官的,为百姓谋一份安乐。若是你们只享着荣华,却不知道进取,那就枉为皇子了。”

这话就说的很重,几个皇子心有坠坠,一个劲的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读书,皇帝这才满意。

然后就说过几日准备让群臣进宫吃个宴。

这顿饭主要庆贺英国公的事情结束了。皇帝觉得今年因为云州贪墨案和英国公案沾染了晦气,便准备好好庆贺庆贺,去去晦气。

太子就发觉皇帝对英国公一案真的很在意,而且在意的很奇怪。

回去东宫后,他歪在榻上突然有一个念头。

父皇对这件事情的在意,好像不是对英国公贪军饷的愤怒,而是对于一个自己信任的臣子背叛自己的愤怒。

这两种愤怒看起来一般,但是仔细想起来,却是有很大的差别。

太子就明白了蜀陵侯为什么那般坚决的拒绝跟他和端王联姻了。

然后越想,就越觉得蜀陵侯是个明白人,他想,他或许以后可以看看蜀陵侯对父皇做事的反应,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第33章 扇子(捉虫) 补更

十二月初五, 皇帝让人在承恩殿准备了筵席,众臣进宫,倒是没有带家眷。太子坐在其中, 跟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喝了一杯酒。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姓梅, 对太子小心翼翼的很,就怕他查账又查出什么来。

太子一向在外人面前不苟言笑, 今日他心情还算好,见梅尚书这般模样, 开了个玩笑,道:“放心, 孤让你过个好年。”

梅尚书一时间没接住话,他只在想:那年后就要查出点事情来?

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太子在开玩笑, 他就僵硬着脸:“……哈, 哈,哈。”

太子:“……”

算了。

听闻梅尚书是穷苦人家出来的,一心只知道读书, 做事勤勉,可为人上面倒是差了那些圆滑的人一头。不过太子喜欢这般的人。

为官本就是为了天下百姓做事的, 要那么圆滑做什么。

他就又亲自给梅尚书倒了一杯酒,“孤再敬你一杯。”

梅尚书就连忙喝下去,便没有刚刚紧张了,太子一直在户部上值,但自从云州贪墨案出来, 太子也没有再马上又带着人去查账,只每天去点个卯,跟户部的人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也不插手,说句实话,就冲这点,梅尚书还挺欢喜太子的。

两人就在一起说话,说了一会,太子回去吃羊肉,也不让小太监帮,只自己在那里拿了辣子撒在羊肉上面,慢吞吞的坐着吃。

皇帝一直看着底下的人。见太子跟户部尚书说了一句什么之后,户部尚书就僵硬住了,然后尴尬的笑了几声,皇帝就能猜得出来他们说了什么。

他也笑了笑,觉得太子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凶名远扬,如今群臣提到他,都怕他这幅又直又倔的性子在各部找出什么事情来。

皇帝想到上次他想让太子再去兵部历练一番时,兵部尚书的脸瞬间白起来的神情,他就觉得好笑。

太子啊……这种群臣之宴,他就只跟户部尚书打个招呼,也不知道去跟别的人交谈。自己一个人闷在那里吃羊肉,还自己撒辣子,皇帝看着直摇头。

反观端王,先是去余家那里说话,倒是情有可原,毕竟是外家,后头竟然跟好几个大臣都喝了酒,实在是有些招摇了。

不过想到端王就是这般长袖弄舞的性子,皇帝又觉得自己还得慢慢教他。

要是太子和端王的性子折一下就好了。皇帝叹口气,喝了几口酒,然后又去看其他的儿子们,发现老五老六老七跟在端王身后,跟众臣喝酒,老二跟老四却闷的很,偶尔去太子那里喝几杯酒,吃几口菜——太子竟然还给他们切了羊肉,一副就来吃筵还要多吃的模样。

皇帝看着好笑,喊了一句,“太子,老二,老四,你们吃什么,嘴巴就没有停过。”

太子就站起来,带着老二和老四端了一盘羊肉过去,然后亲自撒了辣子给皇帝,“父皇,这般好吃。”

辣子是他向御膳房要的,倒是多,给皇帝拿了一碟新的,笑着道:“二哥和四弟也觉得好吃。”

皇帝给面子的尝了一口,然后问太子,“刚刚你跟梅襄垣说什么,朕看他的脸色不好。”

太子就无奈的道:“儿臣在户部做事,也算是他的属下,便想着敬上官一杯酒,谁知他紧张的很,儿臣想着那就说个笑话吧,让他别那么紧张。”

“可儿臣说的笑话似乎不好笑,他反应了好久,才笑了几声。”

皇帝就大笑出声,“让朕猜猜,你是不是跟他说,你让他过个好年?”

太子这回是真惊讶了,他好奇道:“父皇怎么知道?”

皇帝就打趣道:“你自小就是这么个性子,朕还能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这么一句话,太子听得背后汗都出来了,他面上不动声色,回去之后,却是大冬天整件里衣都湿了。

折筠雾帮他换下来,也不敢说话,只快快的将烘暖和的衣裳给殿下穿好,给他递过去一杯温茶,过了一会,才见他神色好一点。

太子确实是被吓着了,一句“朕知道你怎么想”,声音不大,却让他心里如击鼓。

他知道父皇说的没错。他能知道父皇的心思,那父皇知道他的吗?

太子将自己做的事情前前后后想了很久,才松口气,因为他到目前为止,真的没有做什么大事。

太子叹气,看来以后还是要更加小心才行。

他喝了一口热茶,发现这茶的味道很别致,而且这也算不得是茶。

“这是什么?”

折筠雾连忙道:“大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