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143(1/1)

宋玉延掩盖她想借助此事提高自己在族中的地位的意图,而是将她写好的方案书拿给宋至明看,宋至明一边看,她便在一边讲解。

这样一来,不仅是宋至明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方案的可实施性,连没有方案在手的宋平和宋竹都听懂了。

“好,这方案写得真是好。”宋至明道,又扭头看着宋平,“以后族里有什么大工程,都让人按照这份方案写出来。”

宋平:“……”

这是重点吗?

宋至明哈哈一笑,拉着宋玉延坐到他旁边,然后慈祥地道:“孩子,伯祖父身为族长是很乐意看见族人能有一门好手艺,将日子也过得安稳的,可是我也知道,这是你的技艺,是你学来的,你即便不交给族里,也没人会怪你的。”

宋玉延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何况在我的名字前,我首先是姓宋的,我是宋氏的子弟,而后才是宋玉延。况且当年若非是伯祖父相助,这金川乡又哪里有我与我娘的容身之处?”

在场的几人都被她的肺腑之言说得心头一片火热,她这话说得好啊,他们首先是姓宋的,而后才是独立的人。她将家族摆在了第一位,真不愧是他们宋氏的子弟!

宋至明确定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将造纸术拿出来的,也不再劝她将这些技艺藏回去,而是认真地开始考虑这件事的可实施性。

他虽然是族长,不过近年来他的身子也不太硬朗了,所以便将家业、族内事务渐渐地都交给长子宋平打理。另外还有宋竹在,他便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宋竹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那些纸,他从读书人的角度出发,道:“这纸并不比皮纸差,而且它跟市面上普遍的竹纸不一样,读书人不喜竹纸是因为竹纸质地脆、易碎,也不吸墨。可是这种竹纸显然改变了就有的竹纸的不足之处,换了我,我也愿意用这种纸。”

宋平又询问了宋玉延更多事情后才下的结论:“这事办得!”

关于时间、成本等,宋玉延都在方案上写了,只不过她还没做过市场调查,所以只能根据估价来推测利润。宋平在这方面却是一把好手,他在心里过了一遍,便确定造纸确实行得通。

宋至明得到两个儿子的一致认可,心里也下了决定,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道:“这事还得再跟族人商议一下,三郎,你也给你二哥去一封信,将这事告知……”

他一一吩咐下去,又留了宋冰和宋玉延吃晚饭,宋平和宋竹因为今日这事也难得留在家中吃饭。

因着宋玉延慷慨无私地为家族做奉献,他们难免会想多些了解宋玉延的动态,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后来宋冰挑起了婚事的话题,席上关心她的终身大事的人又多了三位。

宋玉延:“……”

____

宋玉延从金川乡回去后,宋至明又拉着两个儿子深谈,宋至明认为,虽然宋玉延可以无私奉献,可他们还是不能真的看着宋玉延什么好处都得不到,所以他要跟两个儿子商议怎么做才对宋玉延公平一些。

“让他回义学进学,这些钱从族里出!”宋竹道。

宋平考虑的却比较实际:“尧安留下的屋子也该重新修葺了。”

宋至明点了点头:“确实,若是这事成了,给族里带来的收益也就不仅是一点两点。读书之事看他自己的想法,但是修葺屋子这事,我做主让族里拨款,将来他回家,也才不会没地方落脚。”

父子三人商议到很晚,翌日宋平还是一早就起来去办这件事。

他先是去调查了一下竹纸的行情和族人的情况,再请了几位老人,把他们说服了,最后召开族里的大会,每家都得派一人出席,宋玉延也回来了。

宋至明父子商议过,造纸这事不能由族长一家组织安排,要以义庄的名义组织安排,这样一来才不会有人认为族长一家以权谋私。而且盈利多出来的部分,也能用作义庄的进项,维持义庄的运转。

至于要如何发动族人,宋平也想了几个方案:

一是由义庄牵头,以家族的名义雇佣族人,工钱按照分工不同来分薪等。

二是由义庄教授族人造纸术,每家自行造纸,造出纸后由义庄统一兜售,抽出三成给义庄。

……

几个方案都各有利弊,虽然有族人不忿地道:“我们辛辛苦苦造纸还得交给义庄三成,而这部分钱,也便宜了那些跟这事无关的族人,不公平。”

宋至明当场便呵斥道:“你认为义庄的设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宋氏这个家族的繁荣兴盛!你不费一分一毫便能得到造纸的技艺,你还觉得你亏了?那么对琢磨出造纸术,无私地奉献给家族,并没有收取一分好处的玉延就公平了吗?”

族人被他的吼声骂得都有些懵了:什么,这是宋玉延拿出来的技艺?!

“族长,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有人问。

宋至明幽幽地看着众人一眼,将宋玉延拉了出来,宋玉延只好将她想好的措辞拿出来忽悠众人:“我偶然看见一本苏公的《纸谱》对其中的造纸术颇为感兴趣,便学着造了一下纸,然而我发现前人书中所记的造纸术似乎还有可以改进之处,便……”

众人跟听说书似的听她讲完自己哪儿来的造纸技艺,随后宋至明又将她那日大公无私的发言给复述了一遍。不过宋至明在主观意识下又用辞藻美化了许多,让宋玉延的形象在族人的眼里越发光辉闪耀。

宋玉延:“……”

这说的是她吗?

她仿佛想起了上次被二十一叔在族人面前花式夸她的画面……这大概是宋氏族人天生自带的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