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99(1/1)

他震惊了,然后仰着脑袋看着这个仿佛第一次认识的“兄长”。

读书啊,他也很想读书,可是却知道那是奢望。连他的亲生爹娘都不愿意让他去开蒙,这个跟他们家有仇的堂兄却愿意让他去读书,这是在做梦吧?

“你有钱为什么不自己去读书?”笋儿问宋玉延。

宋玉延说:“我去读书了,谁赚钱?”

笋儿的内心有些挣扎,他很想去读书,所以他应该顺着宋玉延的话答应下来的!可是又有一道声音告诉他,他要是真答应了,那欠宋玉延的,可就还不清了。

“你是不是傻?”笋儿嘀咕。

宋竹在边上听得一清二楚,虽说他也认为宋玉延有这钱还是自己去读书比较好,加上族里也有补贴。可是他也清楚,宋家的劳动力只有宋玉延,一旦她停下了活计去读书了,也终究读不长久,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就好像他跟兄长们。他们有兄弟三人,但是为了家族的兴盛,就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到了他们兄弟这一辈,在家打理产业的是长兄,而二哥则潜心读书。他年纪比较小,只负责玩。

等他长大时,长兄把家族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二哥也中了进士,家族里既不需要他打理家业,也不需要他高中进士,所以他几次考不中进士后就放弃了科考,而选择回义学教书了。

所以宋玉延与宋玉版之间,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现在,宋玉延已经做出了选择。

“咳咳,笋儿,你可不许这么对兄长说话!”宋竹提醒道。

笋儿本来是仰望着宋玉延的,这会儿宋玉延在他眼中仿佛一下子高大了许多,看得他眼眶都酸胀了,于是垂下脑袋,道:“我也想赚钱。”

他现在就能赚钱了……虽然还不及宋玉延的零头。不过再过两年他肯定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妹妹的!

宋玉延见他还是这倔强的模样,搓了搓他的脑袋,骂出了生平的第一句粗口:“你想个锤子。我们当中必须有人去读书,不为自己,也该想想将来,想想饼儿。比起让我去进学,更需要学习和增长见识的是你。”

宋玉延有基础,可以采用“自学为主,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模式。可是笋儿不行,单个字他认识,若连成句子,他怕是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笋儿也没拨开脑袋上的手,但是小脸却一副认真的神情:“我想的是赚钱,没想锤子。”

宋玉延:“……”

沙雕系统接梗接太多,她都忘了除了沙雕系统外,是没人听得懂她的梗的。

_____

宋竹看着这俩“兄弟”这么相亲相爱,兄友弟恭,心底突然生出强烈的著书欲望。

这兄弟俩的故事,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正面教材呀!他回去后,一定要著书将这件事写成小故事,用来教育族中子弟!

宋玉版跟笋儿都不知道她们即将成为“宋氏版语文教材”中的案例。经过宋玉延的一番解释,笋儿才接受了他即将要去读书的现实。至于去哪里读,宋玉延让他自己做主,他自然是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小私塾。

那家私塾就在县学旁边,办学教书的是一个解举人,名齐如。

齐如本是状元坊的人,家离县学并不近,不过他的家里穷,他买不起书,只能天天厚着脸皮,大老远地跑去县学蹲他那些在县学读书的朋友,找他们借书来看。

县学虽然破败,入学率和升学率都不高,但是好歹是官办的学校,所以那些混日子、混学历的富二代就被塞进来镀金了。他们有钱有书,却无心学习,而齐如是渴望学习,却囊中羞涩,只能先去结交富二代们,再趁他们在上课时间溜出去玩耍时,借他们的书来看。

不过他住得远,时常会因为读书忘了时间而错过了还书的时间,因此被人嫌弃。为此他想出了个办法,干脆把家搬到县学旁边,这样一来,还书的时候也不担心会耽误了时间。

只是他搬完家后发现自己真的一穷二白了,为了生计,只能办学教书,赚点生活费。不过基于他还想考科举,要花很多时间读书,故而只能教孩子们启蒙。

而且他只教半日,余下的半日他需要读书。不过相对的,束脩也会减半。

宋玉延问笋儿:“你确定你要选齐举人的私塾?”

笋儿道:“我自己决定选齐举人的私塾的,日后不管学得怎样,都不会后悔。”

宋竹见他主意已定,也不再开口。

笋儿读书之事已经敲定,宋竹便回金川乡了。宋玉延送他出门,他问道:“那齐举人只教半日,我只担心笋儿学得不深。”

宋玉延道:“十三叔,说实话,侄儿送他去读书的本意不是为了让他将来一心挂在科举这条路上……当然,他要是有心考科举,有心向学,那自然最好。可侄儿只是希望他将来能立得起来。”

宋竹虽然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可是又希望笋儿是为了科举而读书,毕竟这一脉也能出进士的话,那自然能为宋家的繁荣锦上添花。

宋玉延知道这个严肃古板的叔父肯定是不认同她的话的,于是又道:“再说了,笋儿也才十一岁,等他先读两年启蒙书,再回义学进修也还来得及。”

宋竹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了杜衍这个例子在,他觉得只要真心求学,哪怕十七八岁再读书也不算晚。

临走前,他又想起一事,抓着宋玉延追问:“对了,你还没告诉我,那唐家的小娘子几岁,是否婚配?”

宋玉延心里紧张:“您怎么还惦记着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