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台 第113节(1/1)

“不,他来了。”谢容与淡淡道。

“为何?”书斋中,祁铭与韦怀齐声问道。

“还记得昨晚,郑掌柜是何时决定将《山雨四景图》的买卖撤回的吗?”谢容与道,“就在他和停岚争执之后。

“从《山雨四景图》卖出,到他和停岚起争执,郑掌柜一步都没有离开过顺安阁,他既然说‘撤回《山雨四景图》买卖,我们是征求过画师无名氏同意的’,他到哪儿征得那无名氏同意呢?只能在顺安阁。”

第139章

“虞侯的意思是,”祁铭诧异道,“如果无名氏是漱石,那么漱石昨晚就在顺安阁?”

谢容与道:“眼下尚不能确定。”

画《山雨四景图》的无名氏究竟是不是漱石,还要等张远岫验过二人的画作再说。

谢容与问:“章禄之呢?”

章禄之近日十分郁闷。想他月前在上溪,跟着虞侯破迷障斗智斗勇十分过瘾,而今到了东安,虞侯竟不让他跟在身边了,一忽儿让他去打听漱石的身份,一忽儿又让他去查尹家。

那漱石只几年前出现过一回,在顺安阁留下几幅画便飘然无踪,莫要说郑掌柜了,连楼里的伙计都对他全无印象,章禄之用尽千方百计,辗转得知当年为漱石送画的,好像是一名小书童。

尹家就更没什么可查的了,清清白白一户商家,想要知道什么,去州府一问便知。

章禄之把这些林林总总的差事办完,近日都在归宁庄待命,他不敢打扰谢容与,闲来无事只好去跟朝天切磋武艺,几日下来,武艺竟精进不少。

不一会儿,章禄之就被传来了,谢容与问:“尹家的根底都查清楚了?”

“回虞侯,查清楚了。”章禄之早把尹家的老底背得滚瓜烂熟,当即道,“尹家祖上是做绸缎生意发的家,咸和年间萧条过一时,到了昭化年,可能因为日子好了,买卖也做得顺风顺水。这尹家老爷是个正经商贩,自小跟父辈学管账,长大后继承家业,娶了东安纺织大户的独女林氏为妻,后来又纳了两个妾,都是良妾。这一妻二妾这些年为尹老爷生了三位少爷四个姑娘。大少爷是嫡出,早早就娶了妻,他跟尹老爷一样,自小是个生意经,尹老爷盼着他以后接手家中的买卖,已经把城东的铺面交给他打理了。三少爷还小,是个玩泥巴的娃娃。至于二少爷,就是虞侯见过的尹弛,他和他大哥哥一样,都是林氏生的,因他自小念书过目不忘,家中三位少爷中,尹老爷最看重的就是他,希望他以后能考取功名,为尹家争光。故而到了尹二少爷进学的年纪,尹老爷不惜请了一位举人老爷来为他开蒙。”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人不缺钱财,可惜地位不高,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不盼望着族中能出一个士人的。徐途、蒋万谦皆是如此,尹家这样的巨贾,自然不能免俗。

章禄之咂咂嘴,“像属下这样的粗人都知道,教一个小娃娃开蒙,用得了多大学问?请个秀才顶天了,尹老爷当年请来举人,固然是望子成材,没想到正是请这个举人,请出了事。”

众人一听这话,不由目露疑色。

请个举人先生能出什么事?难不成一个秀才都能教的小娃娃,一个举人却教不了?

“倒不是什么大事。”章禄之道,“就是这个尹二少爷,自幼是个画痴。两三岁还不认字,就喜欢拿竹枝在地上画,见鱼画鱼,见猫画猫,小娃娃画画是好事,显机灵不是么,是故尹老爷就没拦着。不过丹青到底是闲情雅趣,太沉迷影响考功名,是故到了开蒙的年纪,尹老爷就叮嘱尹二少爷,让他收起他的爱画之心,先把书念好。尹二少爷本来答应得好好的,千算万算没算到父亲为他请的这个先生,居然也是丹青痴。”

那年间,一个举人在陵川有多金贵呢?

打个比方,及至昭化十三年,朝廷从各地遴选的洗襟台登台士子中,大多是进士,只有零星几个举人,而在陵川,进士只有三人,举人几乎占了半数,余下都是秀才。

陵川本来就穷,咸和年间匪乱四起,能识字的百里未必挑得出一,考秀才的自然便少,乡试更是好几年办不了一回。这种情况到了昭化年间虽然有改善,可士人稀缺是沉疴,想要祛瘀生新,少则花上数十载。

尹弛六岁开蒙时,昭化帝才登极几年,正值陵川举人最金贵的时候,是故尹老爷自请来这位举人先生,对他万般信任,把尹弛学业尽皆交给他,自己便当起甩手掌柜,自此不闻不问了。

“举人先生痴迷丹青,尹弛也痴迷丹青,两人一拍即合,从此以后,举人先生每每授完课,便指点尹弛画艺,更将自己平生所习得的技法悉数教给他。”

小娃娃喜欢什么,那就跟野地里一簇小火苗似的,倘是没人理会,可能一场雨,一阵风,倏地就灭了,正是这位举人先生,把尹弛引入丹青世界的大门,自此野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

“就这么过了四五年吧,有一回,举人先生领着尹弛去白水边画……画什么来着,属下忘了……总之,那日他们去白水边画画,尹四姑娘也跟在一旁,后来一个没留神,尹四姑娘落了水,虽然举人先生很快就把四姑娘救了起来,当时正值深秋,把人送回尹家,到底还是病了一场。

“尹家于是对举人起了疑,想着他没事带两个娃娃去水边做什么?再者,他们家这个尹四姑娘,自小身子不好,胆子也小,唯一的喜好就是看她二哥哥画画。她若跟着尹二,必是尹二又去画画了。尹老爷于是另招了一位先生,请他来考尹二学问,结果果然大失所望,尹二非但没有像他希望的那般竿头日上,几年下来,天资聪颖的尹弛在学问上只是平平,大半工夫都用在丹青上了。

“尹老爷痛心疾首,很快遣走举人,另请了教书先生,而林氏担心有尹四跟着,尹二心思不在念书上,等到尹四大了些,就把她送来归宁庄单独住了,说是要等到尹二考中举人才把她接回去哩。”

青唯听到这里,随即了然。她说尹婉一个姑娘,怎么会僻居庄上,原来前头有这样的故事,上回尹老爷来庄上,父女二人显见得生疏了。

可惜尹老爷看着是个善人,对待儿女,多少偏心了些。

章禄之道:“虞侯让属下查尹家,吩咐过多查书画文墨相关的。尹家跟书画相关的就这么多,后来的事虞侯都知道了,尹老爷虽然给尹二换了教书先生,无奈尹二已然爱画成痴,考中秀才全靠先生的戒尺,眼下尹老爷心灰意冷,已经不太想管他了。”

谢容与听到这里,“嗯”一声,“就查到这些?”

章禄之道:“就这些,这尹家明明白白一家子,底子干净得很,他们的事去州府一问就知道。”

这时,卫玦道:“虞侯,属下怀疑画《山雨四景图》的无名氏,正是尹弛。”

谢容与淡淡道:“何以见得?”

“依照虞侯所说,昨晚无名氏就在顺安阁,而郑掌柜是在征得无名氏同意后,才同意撤回买卖的,那么郑掌柜彼时无暇分身,这个无名氏,只能是在争执途中,上前劝说他的人。昨晚劝说郑掌柜的人很多,但是显而易见,郑掌柜是在听完尹弛劝说后,才决定退还银子。

“既然能够让郑掌柜改主意的人,只能是无名氏,那么《山雨四景图》的画师,极可能是尹弛。”

卫玦顿了顿,“本来属下还在想,凭尹弛年纪轻轻,究竟有无可能画出《山雨四景图》这样的画作,听了禄之所言,眼下已有七八分确定。”

祁铭道:“卫掌使这么一说,属下也想起来了,郑掌柜退还银票时,还放话说,如果无名氏想拿回三千两,尽可以来讨,就算顺安阁亏给他的。当时属下还觉得这话多余,买卖的事么,到底不好摆在明面上来提,眼下看来,他是故意说给尹二公子听的。”

这时,屋外忽然传来叩门声,一名玄鹰卫在外道:“虞侯,张大人那边回话了。”

章禄之是个急性子,闻言立刻把门推开,“怎么说。”

玄鹰卫躬身呈上数副画作,“张大人称,虽然画艺精进之快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几年前的漱石,与今日《山雨四景图》无名氏,确系同一个人不假。”

换言之,如果无名氏就是尹弛,那么无论是几年岑雪明所购的漱石之画,还是今日曲茂以五千两拍得的《四景图》,皆出自尹弛一人之手。

第140章

这也太巧了!

众人心中无不生出这样的感慨。

他们借住在归宁庄,归宁庄的尹二少爷恰好就是他们要找的漱石。

谢容与问章禄之:“那个教尹弛丹青的举人先生你可查了?”

“查了。陵川那几年的举人就那么些个,这位举人姓沈,他离开尹家后,自己谋了份差事,眼下举家老小已前去了庆明府,齐州尹与他是旧识,这些都是齐州尹亲口告诉属下的。”章禄之道。

祁铭暗忖一番,说:“虞侯,顺安阁不是称,五年前帮漱石送卖画作的人是一个小书童么?既然尹四姑娘常帮尹二少爷送画,当年那个小书童,会不会是尹四姑娘扮的?”

谢容与闻言,看了一旁的玄鹰卫一眼,玄鹰卫会意,拱了拱手,很快退出书斋,不一会儿便从后庄将尹婉请了过来。

虽然身边跟着嬷嬷,尹婉仍是怕得很。她绞着帕子立在书斋外,行完礼,连眼更不敢抬,更莫提进到书斋内了。

卫玦并不为难她,他迈出屋门,径自问说:“昨晚顺安阁诗画会,你怎么也去了?”

“回、回官爷的话,二哥哥喜欢丹青,不敢让父亲晓得,每每有画拿去顺安阁寄卖,都是民女帮忙跑腿打点,昨晚乃二哥哥第一次去诗画会,民女……自然作陪。”尹婉轻声道。

卫玦的第一问不过是引子,见她都如实作答,便进入正题,“听说尹弛如此喜欢丹青,乃是被一位教他学问的举人先生领进门的,你可记得那位举人先生叫作什么?”

尹婉摇了摇头,“叫作什么民女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姓沈,二哥哥唤他沈先生。”

她一语说完,那头卫玦却没有应声,是个等着她往下说的意思。尹婉只好又在记忆里搜寻一番,接着道:“二哥哥很喜欢沈先生,丹青的技法、用墨、走笔,他都是跟着沈先生学的,后来沈先生离开了,他伤心了好一场,逢年过节还给先生写信,试着把自己的画作寄给他看,可惜……一直没有寄成。”

“为何没有寄成?”

尹婉沉默片刻,“听说沈先生离开陵川了,不知去了哪里。”

她微抿了抿唇,“所以在那之后,二哥哥苦练画艺,等到技法成熟了些,他便将自己的画作送去顺安阁寄卖,倒不是为了银子,他希望有朝一日,他的画能够流传出去,能够被沈先生看到。”

卫玦道:“照你这么说,尹弛如今的画艺已十分成熟,他渴求画作被沈举人看到,必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卖画的,想必好几年前,他就让你把他的画拿去顺安阁出售了吧?”

尹婉听了这一问,犹豫了半晌,点点头:“是。不过几年前,二哥哥的画作十分少,父亲不满他沉迷丹青,他终归……终归是要避着父亲的,直到前年考中秀才,二哥哥的画才多起来。”

这倒也解释了为何五年前,漱石的画只是昙花一现。

卫玦道:“那么你仔细回忆回忆,五年前,即昭化十三年,你二哥哥可曾让你往顺安阁送过画?”

五年前?

这个时日似乎引起尹婉的戒心,她绞着手帕的指尖一下收紧。她生得纤细娇小,单是立在那儿不动,已然像一只受惊的鸟儿,听了这一问,却忍不住抬头,看了卫玦一眼。

“怎么,不好说?”

对上卫锐利的目光,尹婉倏地垂下眼,她慌张得双肩发颤,低声喃喃:“是、是送过几幅,二哥哥让民女扮成小书童,这事谁也不知道……”她咬着唇,似乎鼓起了好大的勇气才问,“官爷,二哥哥只是喜欢丹青罢了,官爷这样逼问,二哥哥他……可是惹上了什么事?”

卫玦并不回答,回头跟谢容与请示,见谢容与点了点头,他道:“你们回吧,今日之事切记不要向任何人提起。”

待尹婉离开,祁铭拱手对谢容与道:“虞侯,眼下看来,当年在顺安阁遗下画作的漱石正是尹弛。”

谢容与看向卫玦,“你怎么看?”

卫玦道:“虽然巧了些,不过丹青这样的嗜好,不是普通人家消遣得起的,何况那漱石仿的是东斋先生画风,东斋画风难仿,也只有像尹家这样巨贾,才有机会得瞻东斋画作。属下入玄鹰司时,听老指挥使说过一句话,排除所有的可能,最后余下的一种便是不可能也是可能了,照我们手上的线索来看,当初岑雪明找的漱石,只能是这位尹家二少爷。”

章禄之立刻道:“虞侯,既然岑雪明失踪前找了尹弛,我们不如立刻捉拿尹弛,审问岑雪明的下落。”

“不可。”祁铭道,“章校尉真是急昏头了,这尹弛没犯任何过错,只不过是画作被岑雪明买去了而已,我等师出无名,如何捉拿他?”

这时,谢容与道:“德荣,我日前让你从家中取一副吕东斋的画作,那画作送到了吗?”

谢容与口中的家中并非上京天家,而是中州名门谢氏。

东斋先生的画作虽然少,但像谢氏这样的大族,想要在坊间收一副真迹却是不难。

德荣道:“回公子,族中人回话说,画作已在送来陵川的路上了。”

谢容与道:“等画作一到,把它送去张忘尘处,请他照着临摹一副,形似神不似即可,随后把仿作拿去留章街寄卖,不要找顺安阁,随意寻一个画铺子,称是东斋先生的真迹,送画人,”谢容与稍一顿,“漱石。”

-

三日后。

“来来来,都往里搬——”

“一、二、三,使劲儿——”

日暮刚至,官邸前来了数名壮汉,依次从牛车抬下七座人长人宽的根雕。

官邸是朝廷命官的下榻之所,哪容得如斯喧哗?里头的管事听到动静,当即涌来前门,正欲申斥,一眼瞧见巷中立着的曲茂,当即息了声,上前道:“曲校尉,您这是——”

曲茂是昨日搬来的。

他在兵营睡得不踏实,本想搬去归宁庄与谢容与同住,奈何谢容与忙得席不暇暖,未必有时间陪他玩乐,正好他日前在府衙写呈文,听宋长吏提起朝廷命官下榻的官邸。宋长吏说,京里来的钦差,惯来在官邸落榻,眼下官邸几个院子,一个住着张远岫,另一个被章庭占了去,余下都还空着。曲茂回头一琢磨,他虽然只是个七品校尉,可不正是从京里来的么?也勉强算是钦差了,既是钦差,搬去官邸不为过吧。曲茂把这个想法与宋长吏一提,宋长吏大概是看在他老子的面子,很快应下了。

曲茂身边的尤绍道:“我们侯爷下个月大寿,校尉买了些根雕回来,打算过阵子送去京里给侯爷祝寿,扰到管事了,还请管事海涵。”

他把曲不惟抬出来,那管事还能说什么呢,当即让去一旁,任他们抬根雕去了。

巷子前远远立着一名厮役,听了尤绍的话,回到巷子口,对停驻在此的马车一揖,“少爷,是曲五爷买了根雕回来,打算给曲侯祝寿。”

却说马车上坐着的人乃章庭,他刚散值回来,见官邸外的巷子围得水泄不通,打发身边厮役去问。

得知是曲停岚干的好事,章庭倒也见怪不怪了。他跟曲停岚从小一起长大,这厮除了惹是生非,就没办过一桩正事。听说他前阵子在顺安阁一掷千金买了副画,前脚刚出楼门,画就被人盗了去。眼下州衙的齐大人宋长吏还在张罗着给他找画呢,他却把这事抛诸九霄云外,转头就置办起根雕了。

陵川山多,乃前朝文人逸士向往的归隐之所,出名的除了画师画作,再有就是根雕。根雕最初是做家居摆设之用,因造型各异,后来渐渐变成赏玩之物,有刻人的,有雕物的,还有仿景的,丈尺之间能将盛世楼阁,海阔山川都涵盖在内。曲茂近日在坊间搜寻一番,竟让他凑齐了一组“七仙贺寿”,七个人长人宽的根雕仙人栩栩如生,当中托着蟠桃的正是慈眉善眼的老寿星。

章庭冷笑一声,拂袖下了马车,目不斜视地入了官邸,看也不看曲茂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