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台 第94节(1/1)

青唯又是一怔:“可我这回见到他,他气色很好,也未曾服过药汤,俨然是病势已愈,怎么这病这么难治么?”

德荣问:“当初少夫人初嫁进江家,可曾见过公子服药汤?”

青唯摇了摇头。

“这就是了,公子不想少夫人担心,不会当着您吃药,朝天又是个粗心眼,在上溪的几日,怕是忘了提醒公子。”德荣道,“公子为了上溪的案子殚精竭虑,小的生怕他一个不慎心病反复,原先想着有少夫人在,夜里从旁帮着照看,小的只需把药汤备好即可,眼下少夫人要走……”

德荣顿了顿,问,“少夫人真要走吗?”

青唯没吭声。

不知怎么,她想起去岁冬,她在宫中见到他的那夜,他披衣在灯下写公文,脸色十分苍白。

德荣继而道:“眼下驻云留芳尚未至,少夫人若真要离开,小的只好在庄上借几个侍婢到拂崖阁来伺候公子,但是……少夫人是知道的,公子天人似的模样,难免会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初那个兵部佘氏,公子不过是与她多说了两句话而已……也罢,既然少夫人去意已决,小的这就去为您另行安排住处。”

“哎,等等。”见德荣要退出院外,青唯唤住他,她犹豫了一下,“算了,我再多留一阵。”

左右她和谢容与同进同出也不是一两日了,当初在江家同榻而眠都没什么,眼下他病了,她从旁帮着照看,又能如何呢?

等案子审完了,驻云留芳到了,她再走不迟。

德荣远远地顿住步子,朝青唯施了个礼:“是,知道少夫人愿意留下,公子也会安心。”

言罢,立刻往院外去了。

出了拂崖阁,德荣寻到适才为朝天看诊的大夫,急问:“大夫,可否为我家殿下配一副药?”

这大夫是东安名医,陵川州尹专程为朝天请来的,虽然如此,他平生见过最大的人物不过州府里的大人,乍闻宫中王爷问他讨要药方,不由惊道:“怎么,殿下身上可是有什么不适?”

“倒不是。”德荣道,“殿下身子很好,只是……因为一些意外,需要服一阵药汤。这药汤倒也不必真的是药,看起来像就成,气味浓,不难吃,安神养生得即可。”

大夫想了想:“那就人参当归加几颗甜枣儿?”

德荣点头:“劳烦大夫写一个方子,我这就去煎。”

-

及至寅初,谢容与才议完事,从书斋出来。回到屋中,青唯已经睡下了,他轻手轻脚地拿了干净衣衫,去隔间洗漱完,刚回来,就看到青唯已从床榻坐起身了。

屋中残烛未灭,灯色朦胧。

“怎么醒了?”谢容与坐去榻边,帮她理了理乱发,温声问。

青唯就没怎么睡好。自从听闻他大病未愈,她闭上眼便不踏实,一忽儿是深宫那夜,他灯下苍白的脸色,一忽儿是折枝居拆毁那夜,他伏在朝天肩头人事不省的模样,做了半宿的乱梦,适才他一进屋,她就醒了。

青唯还没答话,外间就传来叩门声,德荣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是怕吵醒青唯:“公子,药汤备好了。”

谢容与“嗯”一声,“送进来吧。”

德荣目不斜视地进屋,将药汤与一碗清口的盐水搁在桌上,躬身退了出去。

谢容与在桌边坐下,面不改色地将药吃了。

青唯看着他,虽知道内情,仍是问:“你怎么服药,那病还没养好么?”

“小病,不碍事的。”谢容与服完药,回到榻边,掀开被衾就要上榻,青唯犹豫了一下,往里让了让。

其实在云去楼时,他们本已分床睡了,但适才德荣说了,谢容与这几日殚精竭虑,为防着病势反复,梦中犯了魇症,需得有人从旁看着。

也罢,他们又不是头一回睡一起,不过多这几日,她还能掉块肉不成?她问心无愧。

谢容与并不立刻歇下,用铜签拨亮榻边烛灯,拿过案宗,径自翻开起来。

想查洗襟台的真相,不是在外追敌搜证就完了,更多的是要从相关案宗中甄别疑点,获取线索,五年下来,各地与洗襟台有关的案宗能堆满半个书斋,抽丝剥茧地翻看,十分枯燥繁琐,大概只有谢容与有耐心日复一日地看下来。

青唯念及适才已提及他的病症,心道是干脆问清病由,也方便她照顾,“你这病,是当初在洗襟台落下的?”

谢容与“嗯”一声,他沉默了一下,竟是没有避开这话头,靠坐在引枕上,看着她:“有那么一年时间,几乎不能离开昭允殿,闭上眼全是噩梦,不断地回溯洗襟台坍塌的当日,直到后来带上面具,才稍微好一些,单是踏出宫禁,就用了三月。”

青唯想起来,去年在折枝居,章庭请他去拆毁酒舍,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心病,还是去了。或许早在那以前,他就在不断地试着从那场噩梦中走出来吧。

青唯蓦地不想提洗襟台了,她问起别的:“长公主不是在外有公主府么,为何你一直住在宫里?”

“幼时是住在宫外的,《论语》、《诗经》,都是受我父亲亲自教诵,后来……”谢容与的目光变远,淡淡笑了一下,“后来竟不曾想,他那么逍遥不羁的一个人,会去投河。”

他道:“大周自开朝便重文重士,父亲是英才,他过世,母亲还不是最伤心的,那些伤心到极致,惋惜到极致的,反倒是朝堂上的翰林士人。何况……沧浪江士子投河太惨烈,活着的人总该有个寄托,有个希望,舅父于是便把我接进宫,为我封王,以皇子的规格,教我学文习武。”

谢氏容与,三岁能颂,五岁成诗,天资可比肩其父谢桢。

逝者已矣,活下去的人还想看到未来,所以他被接进宫,被一代君王悉心教养,成了那个士人的未来。

全然不顾他甘愿与否。

青唯听得好奇,遂问道:“这就是先帝后来让你去洗襟台的原因?”

“嗯。”谢容与看着她,她的一双眼是清亮的,亮得几乎带了些星光,青唯有个特点可能自己都不曾察觉,虽然她在陌生人面前擅长掩饰,一旦卸下防备,全心全意地信任一个人,她其实不太会遮掩自己的心绪,什么都搁在眼里,满心满眼都写着想知道,谢容与笑了笑,“是,可能早在舅父决定修筑洗襟台的那一刻起,我注定就是该被派去的。”

青唯心中一沉,不由问:“可是那些年,你在宫里,过得当真开心么?”

沧浪江士子投河时他才五岁,五岁除了丧父之痛,还懂什么。

却要被拘在一座深宫里,走一条既定的路,承载别人的期望。

谢容与注视着她。

片刻,他忽地笑了,舒展着身姿靠在引枕上:“怎么?娘子对我的过去很感兴趣?”

青唯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觉间竟问多了。

她立刻道:“不许唤我娘子,上回都说不是娘子了。”

又解释,“是德荣说你的病还没养好,让我从旁帮着照顾,我才多问上两句的。”

不等谢容与出声,她紧接着又说,“再说你上回不是说要重新认识一下,你这个人,来龙去脉我一概不知,我问一丁点怎么了?”

谢容与看着她,他上一回说重新认识的前提,她恐怕忘了。

他听着她东拼西凑出来的道理,没拆穿,半晌,只道:“不怎么开心。”

青唯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他是在回答她方才的问题。

可乍然听闻这样的答案,青唯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那是一代帝王的恩泽,是圣眷龙恩,可到了他这里,却成了……不怎么开心。

谢容与并不在意,只道:“都是过去的事了。”见她不出声,又问:“你呢?”

“我什么?”

“来龙去脉总该相互交换才有意思,你问过我,换我问你了。”他搁下手里的卷宗,拨暗烛火,倾身过来,含带着笑意的声音很沉,离得很近,带着他鼻息间特有的清冽气息,终于不再唤她娘子,“你呢,我的小野姑娘?”

第116章

我的……小野姑娘?

什么叫“我的”?

青唯的脑海一瞬空白,手指无措地捏紧被衾,想发作,可谢容与的目光十分平静,似乎这样的称呼没什么不妥,而“我的”二字只是信口道来,只是因为他们关系很近罢了。

很近么?近的,至少在她流落的这些年,没有人比他与她更近了。

他眼下也离她很近,她的鼻尖距离他的下颌不到三寸,她能感受到他的鼻息,与他笼罩下来的目光。

青唯捏在被衾的指尖渐渐收紧,她不敢动,甚至不敢往后挪一寸,仿佛一旦她退却,就会败下阵似的。

她就这么注视着他,仿佛对峙一般,“我出生在辰阳,父亲是那里的人,我早就说过了。”

他适才就是那么随口一唤,没有其他的意思,她千万不要在意。

千万。

谢容与垂着眼,也注视着她:“我知道你是辰阳人,你小时候,家里的后山腰有一片竹林,春来竹海如涛,十分宜人,后来你为了追一只野兔子,一夜间把竹林劈毁了半片,有没有这事?”

青唯一愣:“你怎么知道?”

她很快反应过来:“我爹告诉你的?”

谢容与“嗯”一声,温阡这一辈子,精于营造修筑之业,若说他最在乎什么,除了岳红英,便只有一个温小野了。在柏杨山的时候,修筑楼台枯燥聊赖,他偶有闲暇,不知觉间总是提起小野,谢容与便听去不少。

“温叔与我说过不少你的事。”

父亲与他说过不少她的事?

都说什么了?她小时候野得很,干过的糗事可太多了,追兔子还算好的,她还拆过家里的灶房,将鸭子赶去茅屋顶教它们飞,有一回跟一条鱼比谁凫水快,大半日游走二十多里,找不到回家的路,直到第二日岳鱼七把她拎回去。

青唯很担心谢容与听说过她的这些糗事,她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在意。

她望着他,心跳如雷:“我爹……都说我什么了?”

谢容与垂眼看他,目光更深了些,“想知道?”

声音又沉又缓,沉到了青唯心里。

青唯只觉见方的床帐中有一江水,山石滑落,搅动着漩涡骤起,山风裹卷着水星子,在她身后推了一把,让她眼睁睁看着他靠近,越来越近。

山岚江雨中,唇上触及一片柔软。

却没有像上回在宫楼下那般稍触即分,带着十万分的爱惜,流连缱绻。

咫尺间,青唯看到他密如鸦羽的长睫,清冷的眼尾。

青唯忽然乱了。

涛涛江水掀起百丈高澜,要将她拖入适才的漩涡里。

帐中雷动,说不清是惊涛拍岸,还是她的心跳。

青唯的思绪也零落成片,恍惚中居然想起些有的没的——

他不是刚吃过药么?哪怕用了盐水,余味也该是苦的,怎么有点回甘?

当初假意嫁给他,想过会到这一步吗?她怎么没像新婚夜那样,预备着把他一掌劈晕了。

要是阿爹阿娘,或是师父知道了这事,会不会责骂她?她该怎么和他们交代呀。

爹娘还好说,到他们的墓前认个错,百年以后到忘川河前大不了受一顿鞭子,师父那里该怎么办?他会不会像上回她跟鱼比凫水那次一样,把她拎回去,捉了十条鱼让她一一比个够,她险些累死在小河里。

她水性好,奇怪溺水的感觉她分明是不熟悉的,此刻却仿佛陷落江海,被那漩涡卷着不断下沉。

沉沉的坠力让青唯在恍惚中感觉到一丝危机。

她忽然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她将会溺在这一江水里,再也浮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