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宠后 第87节(1/1)

那盏花灯不赶巧,被头朝地丢了下去,在不算湍急的水流中挣扎了许久,歪歪斜斜、走走停停。

里头蜡烛很快被熄灭,最后一点火星坠落到花灯上,再好的油纸也经不起如此火烧水泡,很快就破了个口子,进了水慢悠悠沉了下去。

寂静的冷夜里,有个锦袍公子若无所觉,一路淌着冰凉的河水过去,在一堆废弃被水流淹没的水灯中捡了一个破损不堪的花灯起来。

一路跌跌撞撞,倒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有三五结群出来赏灯的小娘子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快看那边的那位公子,生的仪表堂堂,怎么这幅德行?大冬日的去水里捡一盏破灯!”

“人家带着面具,你都能知道仪表堂堂了?”另外几人打趣说道。

“这还用说?绝对是自己送的花灯被小娘子扔了......这才来捡起来。”

“不能吧?谁啊,如此作践别人的心意?那公子失魂落魄的模样,她瞧见了心里就不难受吗?”

顾升一路湿着衣服,手捧着一盏破败肮脏的花灯,忍着身上冰凉刺骨的寒意,对四周旁人看他的目光、交头接耳置若罔闻。

沿着河道漫无目的的走,似乎想要一直走下去———

以前她最喜欢这个花灯了,他们婚后第一年上元节,自己满大街小巷去寻来送给她,宝儿便挂在帐幔顶上上,说早上醒来一睁眼便能看见......

第75章 “你说顾升?他...他……

玉照听老太妃进宫跟她说之时,恍惚了一下,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却见老太妃表情比她好不到哪儿去,玉照深深吸了一口气,手指都控制不住的颤抖了起来。

她嗓音不自觉的拔高了一些:“什么?谁死了?!”

老太妃忍不住闭了闭眼睛,脸上划过一丝悲怆:“是魏国公,听说......凄惨的很,怕是尸骨都没一处好地方......”

“你说顾升?他...他死了!?”玉照浑身的血一寸寸冷了下来,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脑海里瞬间闪过那人的脸。

上次见他是在什么时候?

是在和王明懿一块儿吃云吞的时候?

她再是讨厌顾升,也从没想人死啊.......

他还这般年轻......

老太妃难免有些伤怀,她心肠本就软和,更可况还是时询的亲生儿子。

以前魏国公府退了与宝儿的亲事,可如今宝儿嫁给了陛下,且两人如此恩爱,说来还好在他们有眼无珠退了亲。

这事儿老太妃自然早早就看开了。

她来京城时也见过顾升,那孩子跟他父亲生的真像,可惜了......

老太妃长长叹了口气才又说起来:“就上元那天晚上,说是得罪了仇家,死在河滩上......”

玉照怔怔的听着,点漆似的双眸闪过一丝惊愕和恐慌,对于顾升她的感情始终是最复杂的。

自己厌恶顾升不假,却也还记得自己从小到大日日夜夜都盼望着嫁给顾升的,十几年间的盼望和喜悦做不得假。

养条狗时日久了都能把它当成家人,更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呢?

人并非只能有一种单方面的情绪,她当年有多喜欢那个只存在于书信中风姿卓越,年少张狂的少年呢?

就当是一个虚构的话本子里的人物,至少她最初是抱着跟他白头偕老的愿望。

玉照忍着心头逐渐升起的怅然,“没听说......怎么人就死了?是哪个恶人杀害的?他可是朝廷官员,哪个胆子那么大......”

“还在查,如今也才几日功夫,上元那晚你难道不清楚?京都人山人海,哪儿能这般好查出来?不过魏国公可是大理寺少卿,凶手犯到大理寺门口,那还不迟早查出来!天子脚下为非作歹,真是不想活了,那孩子也是可怜见的,如此年轻就遭人害了去!唉,时询死的时候那般年轻,轮到他儿子了,走了他老路!一个个年纪这般小就下去了,倒是我这个老婆子还活着......”

说来叫人唏嘘不已,老太妃还清楚的记得,当年老江都王日日来她家门口堵着她,赶跑她的追求者时,身边总跟着一个小跟班忙前忙后。

老江都王赶人走,他就一本正经的站门口守着。

那时时询也才七八岁,据说是家里娶了新娘,没人管他,小小年纪便远道来江都他的远房表舅家投奔老王爷。

老王爷为人粗糙脾气暴躁,却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把时询当亲儿子一般,费尽心思教养,便是后面老太妃进门,头一年就生了郡主,有了亲生的子女,待他仍旧没有一丝转变。

顾时询也是如此。

他们亲厚如一家,不分彼此,也正是如此老王爷临死前还给外孙女定下了与时询儿子的亲事。

哪知老王爷没见着外孙女出世,前脚刚走,隔两月外孙女落世,他最宠爱的女儿倒是跟着下去了。

时隔不过半年,时询竟也旧疾复发,去了。

与老太妃而言,简直晴天霹雳。

间隔半年时间,先后丈夫,女儿,还有义子离世,那段时日她浑浑噩噩,究竟是如何撑过来的,已经不堪回想。

任凭以往再是亲如一家,当事人离世,再好的情分也散了。

说散就散,这便是凉薄的人世。

人死如灯灭,如今老太妃对顾升最开始的怨恨也消散了许多,更是同情、悲哀起来。

想起了顾升的父亲,还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女儿。

这世间最可悲的事儿无非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

许多人前去魏国公府吊唁——

魏国公顾升,生前算得上是少年英特,若非这场飞来横祸,年纪轻轻已经屡破奇案,位列少卿,顶头上司大理寺卿正对其更是一路扶持,再是瞎眼的也知这是在培养接班的人。

陈大人做了许多年的大理寺卿正,早该升位份了,却因着寻不到一个能接班的,才一直留任。

若是不出意外,这位魏国公,过个几年等陈大人一升,他便也要跟着升。如此前途,却遭此祸事。

这日魏国公府已经满是素稿,钟鼓哀鸣,漫天铺地的白皤纸钱。

可怜顾太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身体虚弱以至于无法操持葬礼,只有顾莹莹一个未婚小娘子撑起了担子来。

顾莹莹也没学过这些,她又能懂得什么?

逝者至少停灵七日才能安葬,要把生前衣物配饰一块儿葬下去,她悲不自胜,什么都是靠着下人来,这场葬礼注定办的惨不忍睹。

都第七日了,许多该葬下去的物件都还没有着落。

马车停在魏国公府门前,老太妃昨夜翻来覆去惆怅了一夜,白日一起来便亲自过魏国公府吊唁,也算是全了彼此间最后一丝人情往来。

那魏国公府上的人见老太妃来,慌慌张张的去报给了顾莹莹跟江氏,只是这二人如今也没心思想那些有的没的。

江氏不知哭了多少遍,说这世道女人没用,唯一支撑门庭的儿子死了,顾莹莹又不能继承爵位,她们的信念也坍塌了。

好在魏国公府资产颇丰,那些钱财足够江氏和顾莹莹衣食无忧。

且顾升身上的案子极有可能是被奸人报复,若是因公丧命,日后爵位倒也未必充公,寻个同族的儿子过继或是旁的,一切都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因此如今魏国公府邸仍是魏国公府邸,倒是没有旁人敢生出不敬。

葬礼上那陈大人也来了,往日严肃可怖可当门神止住小儿啼哭的陈大人,这会儿竟然一改往日做派,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哭起来。

大理寺跟过来的顾升的同僚更是悲怆,纷纷已手掩面。

陈大人在灵堂之上怒拍桌案,誓要尽快抓出杀人凶手,好祭告下属在天之灵。

那日闹了也不知多晚,灵堂前文官武将众多,各个也不知是真跟顾升往日交情好,还是单纯的害怕旁人查到自己身上,亦或者是旁人都做出悲怆凄凉模样,自己面无表情会显得比较另类。

各个都连同一起,哭嚎遍地,同仇敌忾起来。

直将那趁着上元佳节刺杀少卿的凶手骂了个断子绝孙。

陈大人也跟道:“真是胆大包天的歹徒!焉敢犯在我大理寺的眼皮子底下!这次事件情形极端恶劣,甚至已经惊动了陛下,陛下昨夜已经下旨彻查此案,众位只等着结果!我陈飞虎在此发誓,只要是个人,只要还在大齐,就别想跑了,老子穷其一生,追捕不到他,死也不敢死!”

老太妃听了心下微安,扶着侍女的手腕往灵堂上了三炷香。

此时一群人抬着许多衣物过来,都是些顾升生前惯穿戴的,府上主子深受打击不能出来主持操典,这群衣物都是下人们去魏国公房里找的,一起随着他入土,也好叫他去地下不凉着。

老太妃忽然叫了一声:“慢着......”

一群侍从抬着箱子的脚步停了下来。

头发花白的老嬷嬷强忍住凄凉,上前恭谨地问她:“太妃娘娘,您——”

老太妃眼神中闪过不可思议,闪过迷茫,嘴张了张,最终道:“这衣裳的料子我瞧着眼熟,好多年没见过的料子了,可否拿来瞧一瞧?”

哪有去人家灵堂上要瞧死者用来殉葬的衣物?

这请求好生奇怪,可眼前这位贵妇可不是旁人,儿子是江都王,外孙女如今还是宫里皇后,她的名头也算是无人不晓了,谁也不敢拦着不让看。

“这是公爷的,太妃娘娘您不嫌的话,细看便是。”

不过只是一件衣物罢了,又不是贴身穿的,她们随意归拢进来的,想看便看罢了。

只是这老太妃好生奇怪,哪个年长的不嫌死人衣物晦气的?

敢碰死人的衣物?

旁人什么想法老太妃不知,她仔细看那衣料针脚的时候才看清,那匹料子,正是落花锦。

落花锦落花锦,颜色像是落败了的花染上的色,自然不够鲜艳,泛着股子陈旧的气息。当代许多贵妇恐怕也没听说过这个料子,莫说是她们,便是那些老练的布缎庄子,也未必有人能识得这个料子。

其实也不是什么珍贵的料子,比起动辄几十上百两一匹的缂丝织金,落花锦不过半两银钱就能买到一匹。

稀奇就稀奇在,这落花锦是用不经过梳理的蚕丝混着细苎麻纺织而成,难做且颜色不够华丽,流传的甚少。当年也只有百越一代才会纺织的布料,老太妃为何如此清楚,只因这落花锦是她娘家那边产的,随着百越破灭,市面上早就寻不到了。

倒是当年母亲给她压箱底时放了唯一的一匹落花锦充作女儿的嫁妆,她本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又是逃亡而来,自然没什么上不得台面的嫁妆。只是如今买不到,又是亡母给的念想,她便一直舍不得拿来裁衣,后来从若那孩子大了,一日自己翻箱倒柜时被从若看到了,老太妃见女儿喜欢自然便给了她。

老太妃虽是上了年纪,却眼神毒辣,她绝不会认错,这就是她母亲当年给她的那匹落花锦。

怎么会在这里见到?

这针脚,如何也不像是针线房的手笔,便是随便去街上寻一个女子来,针线活都比这个好......

粗制滥造的绣品,不甚昂贵的布料,甚至有些地方磨损严重,一瞧便是穿了许多年的。

高门大户,一件不甚珍贵的外衣穿成这幅模样?

“主子?主子?您这是怎么了?”

扶着老太妃的侍女眼见自己主子面色苍白,摇摇欲坠。